資源簡介 《測試“過山車”》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本單元以物體的運動為研究主題,在第1-6課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物體的位置、運動形式及運動的快慢等,在第7課指導學生設計、制作了一個“過山車”并且完成了評價。本課作為本單元的最后一課,引導學生利用自制的“過山車”,從物體的位置、運動的路線、運動的快慢這三方面對本單元知識進行系統的回顧。同時,本課也要求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并進一步將作品優化改進。本課的設計思路是以觀察、測量、比較“過山車”上小球的運動為主線開展探索活動——借助方位盤和軟尺描述小球的位置、觀察和描述小球的運動路線、利用秒表和軟尺等比較小球運動的快慢,在活動和研討中總結、應用、內化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學情分析】前一課學生制作的“過山車”是本課的關鍵,所以需要事先了解每組學生作品的結構、存在問題等情況,對于未完成或問題較為嚴重的小組需提前指導,確保學生在本課有作品供研究。對于自己設計制作的“過山車”,學生往往充滿了期待和興趣,迫切地想要進行測試,教師要好好利用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推動本課的學習。【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路線、快慢等來描述。科學探究目標●利用自制的“過山車”和小球,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和物體的運動路線,能正確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科學態度目標●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形成認真操作、仔細觀察、及時記錄、樂于交流的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繼續體驗工程項目的建成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教學重難點】重點●描述小球的位置、運動路線,測量小球的運動快慢。難點●測量和比較小球運動的快慢。●改進“過山車”讓小球運動更快。【教學準備】教師:課件、班級匯總表。小組:各組制作的“過山車”、秒表、細線、紙帶、記錄單。【教學過程】一、聚焦(預設3~5分鐘)任務:測試小球在“過山車”上的運動情況。要求:每組用一個小球模擬“小車”,觀察小球在軌道上的運動情況,看看能否順利到達終點。學生分組測試,對 “過山車”存在問題的進行調整,教師巡視指導。提問:經過測試和調整,剛才各組的“過山車”都能成功通過小球,用我們本單元學過的知識,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描述小球在“過山車”上的運動?預設:小球的位置、運動路線和快慢二、探索 (預設25分鐘)活動(一)描述小球的位置提問:回憶我們在本單元第1課《運動和位置》中學習的內容,我們怎樣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預設:通過方向、距離來描述。出示可供使用的材料(方向盤、細線、紙帶),提問:以起點為中心,如何利用這些材料描述小球的方向和距離?預設:利用方向盤確定方向,用細線從起點出發沿軌道拉到小球所在的位置并用紙帶量出長度;以“起點為中心”,用細繩和紙帶測出起點與小球位置的直線距離(需引導學生用沿著軌道測量的方法)。師生交流討論,確定方法后請一個小組進行演示。學生分組活動,記錄描述的結果。活動(一)描述小球的位置小組成員每人選點軌道上的一個點,用標簽紙作標記; 以起點為中心,利用方向盤判斷各點的方向; 用細線從起點出發沿軌道拉到各點所在的位置,再測出細線的長度。 A點在起點的 (方向),沿軌道距離約 厘米處。 B點在起點的 (方向),沿軌道距離約 厘米處。 C點在起點的 (方向),沿軌道距離約 厘米處。 D點在起點的 (方向),沿軌道距離約 厘米處。活動(二)描述小球的運動路線提問:回憶我們在本單元第3課《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中學習的內容,物體的運動路線可以分為有哪兩種?預設:直線運動、曲線運動提問: 怎樣描述小球在軌道上的運動路線?預設:分段描述;先畫出來再描述教師總結:與之前一樣,將小球視為一個點,先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再分段描述。學生分組活動,記錄在記錄單上。活動(二)描述小球的運動路線1.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 2.分段描述,直線運動用“A”表示,曲線運動用“B”表示活動(三)比較小球在不同“過山車”上的運動快慢提問:回憶我們在本單元第5課和第6課中學習的內容,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哪兩種?預設: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快慢提問:不同小組的“過山車”總長度不同,怎樣比較小球在不同過山車上的運動快慢?預設:每組測5秒時小球的位置,用細線沿軌道測出距起點的距離;每組用細線沿軌道量出距離起點2米的位置作為終點,計算小球到達的時間。教師總結:兩種測量方法都是可行的,為了方便進行全班比較,我們統一采用取距離起點2米的位置作為終點,比較各組小球到達終點的時間的方法。學生分組活動,將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以及黑板的班級匯總表上。活動(三)比較小球的運動快慢沿軌道取距離起點2米的位置作為終點; 測量小球到達終點的時間,重復三次,取中位數。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取值運動的時間 (單位:秒)師生根據班級匯總表,找出 “過山車”小球運動的最快和最慢的小組,提問:對比這兩組的“過山車”,為什么他們的“過山車”小球運動快慢相差比較大?預設:“過山車”的坡度不同;快的小組“過山車”大多是直線運動;慢的小組“過山車”軌道比較粗糙。三、拓展——改進我們的“過山車” (預設10分鐘)討論:如果要讓小球運動得更快,可以怎樣改進 “過山車”?為什么?預設:增加“過山車”的坡度;減少彎道,增加直線的軌道;讓軌道變得更加光滑學生分組活動,改進自己的“過山車”,并再次測量小球運動2米所需要的時間。【板書設計】測試“過山車”位置(方向、距離) 加快“過山車”:運動形式(直線運動、曲線運動) 增大坡度、減少彎道、增加光滑……比較快慢(相同距離內、相同時間內)《比較小球在不同“過山車”上的運動快慢》班級匯總表組號 時間(單位:秒) 快慢排序123456789101112《測試“過山車”》記錄單第( )組 成員:活動(一)描述小球的位置小組成員每人選點軌道上的一個點,用標簽紙作標記; 以起點為中心,利用方向盤判斷各點的方向; 用細線從起點出發沿軌道拉到各點所在的位置,再測出細線的長度。 A點在起點的 (方向),沿軌道距離約 厘米處。 B點在起點的 (方向),沿軌道距離約 厘米處。 C點在起點的 (方向),沿軌道距離約 厘米處。 D點在起點的 (方向),沿軌道距離約 厘米處。活動(二)描述小球的運動路線1.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 2.分段描述,直線運動用“A”表示,曲線運動用“B”表示)活動(三)比較小球的運動快慢沿軌道取距離起點2米的位置作為終點; 測量小球到達終點的時間,重復三次,取中位數。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取值運動的時間 (單位: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測試“過山車”教學設計.docx 測試“過山車”記錄單.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