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知識點梳理、教材問題解答、實驗探究第1課 搭建生命體的“積木”一、知識點梳理:1、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手背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都是由一個個“小格子”組成的。2、這些在顯微鏡下像積木一樣的小格子,就是組成生命體的細胞。動物、植物、細菌等都是由細胞組成的。3、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用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上面有許多小孔,看上去像一個個規則的小室。他把這些小孔畫下來,并把它們稱為細胞。胡克是第一位發現細胞的科學家。4、隨著顯微鏡的不斷改進和科學家的長期觀察研究,證明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5、大多數細胞都非常小,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但有些細胞卻很大,如動物的卵黃。6、植物、動物不同部位的細胞的形狀和大小各不相同。不同的人體細胞也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二、教材中問題解答:1、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手背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有什么相同之處?(P2)答:都是由一個個“小格子”組成的。2、觀察下面的人體細胞,說說它們的形狀有什么不同。(P4)人體細胞名稱 人體細胞圖示 形狀神經細胞 放射狀肝臟細胞 圓形骨細胞 桿狀皮膚細胞 圓形白細胞 無穩定形狀紅細胞 雙凹面圓盤形肌細胞 紡錘形微小的生命體一、知識點梳理:1、在老師調好的顯微鏡下,觀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鼓藻、草履蟲、水蚤、輪蟲、釣鐘蟲等。2、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它們沒有頭、腳、眼睛,也沒有根、莖、葉,通常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楚。3、1675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第一次發現了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極廣,空氣中、水中、泥土中、動植物的體內和體表都生活著微生物。有的微生物還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無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巖石里。二、教材中問題解答:在老師調好的顯微鏡下,觀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P5)觀察下面的微生物,說說它們的形狀有什么不同。(P7)三、實驗探究:制作“小水塘”進行觀察。1.在一個干凈的廣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把一些腐爛的和新鮮的樹葉、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進一把土。3.把瓶子放在有陽光的窗邊。3周后,用放大鏡觀察水里的變化。發霉與防霉知識點梳理:不同物品上的霉的相同之處是呈絲狀,由霉菌組成,不同之處是顏色、形狀各異。物品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防霉方法的方法有:真空包裝、放干燥劑、烈日暴曬、空調除濕、低溫保存、消毒柜殺菌等。二、教材中問題解答:1、依次用放大鏡和顯微鏡仔細觀察物品上的霉。說說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P8)答:霉的相同之處:呈絲狀,由霉菌組成。霉的不同之處:顏色、形狀。2、這些防霉方法的依據是什么?(P9)答:放干燥劑:物品發霉需要潮濕的環境,此方法減小了濕度。烈日暴曬:物品發霉需要潮濕的環境,此方法減小了濕度。空調除濕:物品發霉需要潮濕的環境,此方法減小了濕度。低溫保存:物品發霉需要溫暖的環境,此方法降低了溫度。消毒柜殺菌:物品發霉需要霉菌菌種,此方法殺死了霉菌菌種。三、實驗探究:探究物品發霉的條件。問題:饅頭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霉?假設:饅頭放置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發霉。實驗設計:序號 條件 實驗方法 實驗結果1 寒冷潮濕 把裝有濕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不發霉2 溫暖潮濕 把裝有濕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陽臺上 發霉3 寒冷干燥 把裝有干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不發霉4 溫暖干燥 把裝有干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陽臺上 不發霉實驗結論:饅頭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第4課 微生物的“功”與“過”知識點梳理:1、微生物對人類既有“功”,也有“過”。利用微生物生產新的食物、生產調味品等,微生物能產生腐殖質,增加土壤肥力。微生物會導致食物變質,有的微生物會引起疾病。2、如果沒有微生物,世界將會垃圾成山,難以分解;植物難以存活和生長;動物難以生存;人類沒有食物,沒有某些藥品,等等。3、人們采用高溫煮沸、紫外線照射、噴灑消毒液、涂碘酒等多種方法消滅病菌。4、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青霉素能殺滅一些細菌。之后,人們又利用其他微生物生產出多種治療細菌性疾病的抗生素。5、將疫苗注射到人體內,使人體產生免疫力,是預防病毒性疾病強有力的科技手段。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強大助力。6、濫用抗生素,會導致有些病菌不再“害怕”抗生素而產生耐藥性,所以使用抗生素要遵照醫囑,防止過量使用抗生素,不能亂用、濫用。許多傳染病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如新冠肺炎。7、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不可吃變質的酸奶等食物,否則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易患腸道疾病。二、教材中問題解答:1、 微生物對人類既有“功”,也有“過”。它的“功”體現在哪里?“過”又體現在哪里?(P10)答:(1)可以利用微生物生產新的食物:例如,制作饅頭和面包,離不開酵母菌;制作泡菜和酸奶,離不開乳酸菌。(2)可以利用微生物生產調味品:例如,釀酒離不開一些曲霉和酵母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醬要用多種霉菌。(3)微生物會導致食物變質:如食物發霉是因為霉菌的生長和繁殖。(4)有的微生物會引起疾病:如流感病毒會導致人感冒。(5)微生物能產生腐殖質,增加土壤肥力。2、如果沒有微生物,世界會怎么樣?(P10)答:如果沒有微生物,世界將會垃圾成山,難以分解;植物難以存活和生長;動物難以生存;人類沒有食物,沒有某些藥品,等等。3、你還知道哪些消滅細菌和病毒的方法?(P11)答:腌制食物,陽光暴曬,涂抹酒精,醋熏焚燒,用消毒液浸泡和擦拭……4、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我們應該做好哪些防護措施?(P12)答:室內常通風,飯前便后勤洗手,加強體育鍛煉,注意身體保暖,減少聚集、接種疫苗等5、為什么要用消毒過的容器裝加熱過的鮮牛奶?(P12)答: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滋生。6、為什么要往鮮牛奶中加酸奶并保溫?(P12)答:加酸奶是為了注入乳酸菌菌種;保溫是為了給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提供適宜的溫度。三、實驗探究:做酸奶。1.在鮮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熱至60℃左右。待溫度降到37℃左右,往鮮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攪拌均勻。2.倒進消毒過的保溫容器里,蓋上蓋子。保溫8~10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