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法律保護我們的人格尊嚴【課前預習案】一、學習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會依法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嚴,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隱私權,并能自覺保護他人隱私;依法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2、能力目標: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法律概念,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3、知識目標:知道人格尊嚴的含義;了解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隱私權的含義。二、學習重點、難點:學習重點: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學習難點:法律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三、教材分析:本項目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增強青少年的維權意識,依法保護自己的人格尊嚴、隱私權;同時也要養成守法、護法習慣,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和隱私權。四、學法指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可舉例說明),在交流中達成共識,加深認識。:五、學習準備:1、學生準備:搜集有關資料說明人格尊嚴的含義、內容;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搜集侵犯公民人格尊嚴、隱私權的事例。2、教師準備:搜集有關保護公民人格尊嚴的法律規定和侵犯公民人格尊嚴的典型事例。六、自主學習獲新知:(邊學邊做標記,拿不準的先用鉛筆):自學課本第101至第105頁,完成下列問題:1、 人格尊嚴包括哪些內容?2、 我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3、什么是隱私權?4、 怎樣保護自己的隱私權?5、名譽權與榮譽權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課內探究案】探究活動一:預習檢查少不了!學生自查→組內互查→教師抽查→解疑釋難,歸納總結。探究活動二: 據報載,因懷疑最近不斷丟失菜品與員工有關,一家飯店老板竟挑出幾個“嫌疑犯”,以扣工資等相要挾,讓他們手持寫有“我是小偷”的紙到酒店門前高喊“我是小偷”。據該飯店老板張某說,1個月來,飯店的菜品經常丟失,他一直沒有找到小偷,便在飯店做了舉報箱,并研究了1周來的舉報材料,決定懲戒一下嫌疑最大的幾個人。事情發生后,幾名被逼“示眾”員工決定辭職,并要通過法律向飯店老板討個說法。1、? 該老板的說法對嗎?為什么????2、幾名員工應怎樣向飯店討說法???3、此事給我們什么啟示?????探究活動三: 我來當法官:班主任王老師懷疑玲玲有早戀傾向,為制止這種行為,便當眾翻玲玲的書包,強迫她交出日記讓老師閱讀,并將部分日記和信件的內容在班上公布。王老師的做法使玲玲備感人格受辱、精神壓抑、痛苦萬分,她憤而起訴到法院,狀告老師和學校侵犯其隱私權。王老師在法庭上辯解說:她履行教師之責,檢查學生日記,目的是及時掌握該生早戀的情況,不具有侵犯他人隱私的過錯。1、? 玲玲對王老師的起訴成立嗎?為什么?????2、? 王老師的辯解正確嗎?為什么??????3、? 作為法官,你會怎么判決??????有效訓練:1、中學生小強其中考試三科不及格,班主任在班會上批評小強“學習不努力,簡直比豬還笨”。該老師的做法侵犯了小強的( )A、自身自由權 B、人格尊嚴權 C、智力成果權 D、隱私權2、我國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這說明( )、A、我國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嚴B、生活中不存在侵犯公民人格尊嚴的顯現C、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D、未成年人沒有人格尊嚴3、下列行為中,屬于侵犯他人隱私的有 ( )①王老師關心學生成長,經常與學生談心 ②八年級學生小紅的母親擔心女兒早戀,經常私拆小紅的信件 ③某用人單位有意在網上泄露應聘人員的私人信息 ④某校長不允許老師對學生考試成績進行公開排名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4、小明和小輝同住一間宿舍,小明在小輝不在時偷看其日記并把內容到處擴散,給小輝帶來很大精神壓力。小明這種行為( )A、是違法的,侵犯了小輝的榮譽權B、已構成犯罪應受到刑法處罰C、違反了道德,與法律無關D、觸犯了法律,侵犯了小輝的隱私權5、范某是某中學八年級的學生,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平時與他要好的同學愛開玩笑地叫他“犯人”,他并不在乎。但自從他的父親因受賄罪背叛了刑以后,再也沒有同學這樣叫他了,因為大家知道,這時如果再叫他“犯人”,無疑是對他的侮辱,會使他自慚形穢,一蹶不振。同學們的理解和真情以及不歧視他的友善行為,深深感動了范某,他含著熱淚說:“我能挺過來,是老師和同學們的厚愛,我要繼續報考本校高中,是因為這所學校如此看重人的尊嚴,令我難以割舍。”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何感悟???????【課后拓展案】家住廣州的王某與李某同拜一個師傅學太極拳。開始他們相處融洽,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李某心中起了疙瘩,對師傅過多指點王某練拳有了意見,但他又不愿明提,于是在日常交往中常對王某說一些帶刺的話。二人為此發生多次摩擦。某晚,王某與師傅在舞廳跳舞,李某突然出現在二人面前,不由分說拉起師傅就往外走。當王某問“怎么回事”時,李某張口就罵:“關你什么事,你個不要臉的婊子……”。隨之兩人扭打在一起達十幾分鐘,引來百余人圍觀。此事發生后,王某非常苦惱,她認為李某無憑無據地在公共場所辱罵自己,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遂起訴至該區法院,要求李某賠禮道歉,停止侵犯,賠償她的精神損失。庭審中,經法官給雙方宣傳法律知識,李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自己以前理解的“罵人不違法”是錯誤的,她當庭誠懇地向王某道歉,并寫下書面保證。王某接受了李某的道歉,雙方握手言和。1、“罵人不違法”的觀點為什么是錯誤的???????2、法院為什么接受王某的訴訟??????參考答案?【課內探究案】探究活動二:1、飯店老板的做法不對。這是因為他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嚴。2、幾名員工應該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她們應該根據法律規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關部門、機關和團體尋求法律保護。可以通過協商和解、提起訴訟等途徑,依法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從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3、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要依法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探究活動三:1、成立。因為個人日記和信件屬個人隱私,王老師在班上予以公布,就是侵犯了他的隱私權。2、不正確。因為法律保護公民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履行教師職責,不能與法律相違背,因此這樣辯解是不正確的。3、判決王老師侵犯了玲玲隱私權,王老師應向玲玲賠禮道歉,并對相應的經濟損失作出賠償。有效訓練:1、B 2、AC 3、D 4、D5、(1)任何人,無論其年長還是年幼,聰慧還是愚鈍,富裕還是貧窮,也無論其是高官還是平民,是自由人還是在押犯,都渴望享有作為你“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的尊重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人格尊嚴權。(2)我國法律尊重并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3)青少年一定要做到:自尊自愛,依法規范自己的言行,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要提高維權意識,當自己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時,應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找回失去的尊嚴。同時,每個人都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嚴那樣,愛護、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課后拓展案】1、法律賦予每個公民人格尊嚴權,罵人就是對他人人格的侮辱,對他人名譽的損毀,就是對他人人格尊嚴權的侵犯。所以“罵人違法”的觀點是錯誤的。2、人格尊嚴權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可侮辱。李某對王某的侮辱,已侵犯了王某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所以法院受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