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鎖分】中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專題十一 人體的營養考點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功能三大能源物質營養成分 主要作用 食物來源 缺乏癥狀糖類 ①主要的供能物質②構成組織細胞的成分 谷物、甘薯等 低血糖或者瘦弱脂肪 ①備用的能源物質②細胞的成分③供能 植物油和動物油 瘦弱等蛋白質 ①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②生長發育、組織更新的原料③釋放能量 豆類、瘦肉、蛋類等 營養不足、貧血等考點二: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作用1.無機物(1)水: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大約占體重的60%~70%;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離開水都無法進行;人體內的營養物質以及尿素等廢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運出。(2)無機鹽: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多,僅占體重的4%左右,但它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原料。幾種無機鹽缺乏時的癥狀和食物來源。如下表所示:成分 作用 缺乏癥狀 食物來源鈣 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蔬菜、奶類、豆類磷 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 厭食、貧血、肌無力等 瘦肉、魚、奶類、豆類等鐵 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 缺鐵性貧血 動物肝臟、瘦肉、蛋黃等碘 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組成成分 地方性甲狀腺腫、幼兒呆小癥 海產品、菠菜、芹菜等鋅 體內多種酶的組成成分 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障礙 肉類、魚、蛋等2.維生素維生素是一類比較簡單的有機物,不為人體提供能量,人體每日對它們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們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營養物質所不能代替的。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患病。種類 作用 缺乏癥狀 食物來源維生素A 促進人體的正常發育,增強抵抗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皮膚干燥、夜盲癥、干眼癥等 肝臟、魚肝油、胡蘿卜、玉米等維生素B1 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正常的生理功能 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谷物的種皮、動物的腎臟等維生素C 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 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新鮮蔬菜、水果等維生素D 促進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發育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 魚肝油、蛋黃、肝臟等考點三: 食物的消化(一)消化的概念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機物,須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機物,才能被細胞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二)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統來完成的。人體的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1.消化道消化道 口腔 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咽 食物的通路食道 能蠕動,將食物推入胃里胃 通過蠕動攪磨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小腸 通過蠕動,促進消化、吸收營養物質,并將剩余物質推入大腸大腸 通過蠕動,將食物殘渣推向肛門,糞便通過肛門排出體外2.消化腺名稱 分泌消化液 消化液作用 消化液起作用部位唾液腺 唾液 消化淀粉 口腔胃腺 胃液 消化蛋白質 胃腸腺 腸液 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小腸肝 膽汁 乳化脂肪 小腸胰 胰液 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小腸3.食物的消化過程4.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1)人體消化道最長部分,小腸長5~6米。(2)皺襞和絨毛大大增加了小腸內表面積。(3)小腸中有多種消化液。(4)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且它們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層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吸收。考點四: 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的吸收部位考點五: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1.合理營養是指全面而平衡的營養,即六類營養物質和膳食纖維種類要齊全,攝取的各類營養物質的量要合適,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2.根據平衡膳食寶塔合理設計食譜每天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寶塔”中的五類食物;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分別占30%、40%、30%左右)。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應多攝取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還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3.食品安全(1)食用水果、蔬菜時用水浸泡、沖洗或削皮,買肉時看是否為檢疫合格的。(2)不吃有毒的食品。(3)關注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4.綠色食品。還有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等(1)概念:在我國,將產自良好生態環境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統稱為綠色食品。(2)標志考點一:食物中的供能物質1.食物中的糖類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下列食物中主要為我們提供糖類的是A.B.C. D.【答案】B【解析】番茄、黃瓜中富含維生素,A錯誤;米飯、土豆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B正確;牛肉、雞蛋中富含蛋白質,C錯誤;油、花生中富含油脂,花生中還富含蛋白質,D錯誤。2.我們吃的花生、米飯、雞蛋中,能提供能量的物質是A.水、無機鹽和維生素B.糖類、無機鹽和蛋白質C.糖類、脂肪和維生素D.脂肪、糖類和蛋白質【答案】D【解析】由題意可知,人們吃的米飯、花生、雞蛋等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每一類營養物質都是人體所必需的。其中有三類能夠供給人體能量即糖類、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糖類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脂肪是人體內備用的能源物質,一般儲存在皮下備用;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水和無機鹽是簡單的無機物,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考點二: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作用3.維生素和無機鹽在人體內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若體內缺少維生素C和含鐵的無機鹽,可能會患A.夜盲癥、貧血 B.夜盲癥、大脖子病C.壞血病、貧血 D.干眼病、佝僂病【答案】C【解析】無機鹽和維生素對人體很重要,如果缺乏,就會引起相應的病癥,如體內缺少維生素C會造成壞血病,缺鐵會造成缺鐵性貧血。4.維生素和無機鹽在人體中需要量雖然很小,卻起著“人體動作潤滑劑和健康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質與缺乏癥不相符的是A.維生素A——夜盲癥 B.維生素D——佝僂病C.維生素B1——壞血病 D.鐵——貧血癥【答案】C【解析】維生素A的作用為促進人體正常發育,增強抵抗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缺少維生素A會得皮膚粗糙、夜盲癥,A正確;維生素D能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缺少維生素D會得佝僂病、骨質疏松,B正確;維生素B1能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缺少維生素B1會得神經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腳氣病,缺少維生素C會得壞血病,C錯誤;無機鹽對人體也很重要,缺鐵會造成缺鐵性貧血,D正確。考點三:食物的消化5.下圖是人體消化系統組成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消化系統由口腔、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B.胃只有貯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D.肝臟分泌的膽汁中含有多種消化酶【答案】C【解析】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A錯誤;胃內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B錯誤;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C正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分泌膽汁,膽汁中不含消化酶,D錯誤。6.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部分結構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①分泌的膽汁含有消化脂肪的消化酶B.若②處堵塞,膽汁不能正常進入小腸C.③能分泌胃液,并不停地收縮和蠕動D.④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場所【答案】A【解析】A、①是肝臟,能夠分泌膽汁,膽汁流入小腸后,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有乳化作用。A錯誤;B、若②膽管堵塞,膽汁不能正常進入小腸,影響脂肪的消化,B正確;C、③胃不停地收縮和蠕動,將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胃中的胃腺能夠分泌胃液,胃液能夠初步消化蛋白質,C正確;D、④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場所,D正確。考點四:營養物質的吸收7.下列選項中與小腸的吸收功能無關的是A.小腸皺襞、小腸絨毛使吸收面積大大增加B.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C.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D.小腸中含有多種消化液【答案】D【解析】小腸皺襞、小腸絨毛使吸收面積大大增加,A說法正確;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B說法正確;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這既可以增加吸收面積,也能延長營養物質在小腸內的停留時間,有利于物質的吸收,C說法正確;小腸中含有多種消化液,這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無關,D說法錯誤。8.下列關于小腸的結構特點中,與吸收有關的是①小腸很長,長約5~6米 ②小腸壁內有能夠分泌腸液的腸腺 ③小腸壁上有許多環形皺襞,皺襞上有許多小腸絨毛 ④小腸絨毛壁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小腸細胞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①小腸很長,長約5~6米,與吸收有關,正確;②小腸壁內有能夠分泌腸液的腸腺,與消化有關,錯誤;③小腸壁上有許多環形皺襞,皺襞上有許多小腸絨毛,與吸收有關,正確;④小腸絨毛壁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小腸細胞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與吸收有關,正確。考點五: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9.“吃出健康”正在成為人們飲食方面的追求。下列關于青少年飲食方面說法正確的是( )①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②不吃不喜歡的食物③常吃適量魚、禽、蛋和瘦肉④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⑤飯菜多加鹽,吃起來才有味道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答案】A【解析】①均衡的攝取五類食物,就要做到粗細糧合理搭配,故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正確;②食物要均衡,不能不吃自己不喜歡的食物,錯誤;③魚、禽、蛋和瘦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因此應當常吃適量魚、肉、蛋等食物,正確;④合理膳食要求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正確;⑤過量食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影響身體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控制飯菜中的食鹽量,不能過量,錯誤;10.對于飲食與健康的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用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飲料代替水B.只吃水果和蔬菜保持苗條的身材C.炒菜的時候多加油鹽使菜有滋有味D.每日三餐定時定量,注意均衡營養【答案】D【解析】為了保持身體健康,要做到合理膳食。體內水分的補充要以喝白開水為宜,不能用飲料代替白開水,A錯誤;所吃的食物要以谷類或根莖類為主,不能只吃水果和蔬菜,B錯誤;人體如果攝入的食鹽較多,會加重內臟器官的負擔,容易導致高血壓等癥,C錯誤;合理膳食,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就餐;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30%、40%和30%左右;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要適宜,D正確。一、選擇題1.(2021·赤峰)下列人類病癥與物質缺乏對應關系相符的是( )A. 夜盲癥——缺乏維生素BB. 佝僂病——缺鈣或維生素DC. 侏儒癥——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D. 壞血病——缺乏維生素A2.(2021·株洲)近日曝光的“某品牌奶粉中添加香蘭素”的事件又一次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對于嬰幼兒來說,奶粉中的主要供能物質是蛋白質B. 為避免浪費,未開封的奶粉即使過期了幾天也是可以食用的C. 奶粉中富含維生素D,可以預防夜盲癥D. 在嬰兒的胃和小腸中都有消化蛋白質的酶,蛋白質分解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3.(2021·青海)航天員在進行太空實驗時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營養物質不能為航天員提供能量的有機物是( )A. 蛋白質 B. 無機鹽 C. 糖類 D. 維生素4.(2021·營口)下列營養成分都屬于有機物的是( )A. 脂肪、無機鹽 B. 維生素、無機鹽 C. 蛋白質、維生素 D. 水、糖類5.(2021·貴州)青少年要多吃蛋、奶、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為蛋白質是( )A. 容易消化、吸收的物質 B. 建造身體的重要原料C. 主要的供能物質 D. 是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6.(2021·江津)人體內不能同時進行的生理活動是( )A. 肺循環和體循環 B. 消化和吸收 C. 吞咽和呼吸 D. 心跳和呼吸7.(2021·江津)如圖為模擬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過程,則圖中剪刀可以代表( )A. 胃液 B. 小腸 C. 牙齒 D. 消化酶8.(2021·青海)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甲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B. 丙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C. 丁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內含多種消化液和消化酶D. 肝炎病人怕吃油膩的食物,原因是乙分泌的消化液過少9.(2021·鄂州)如圖是人體消化系統局部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④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B. ③既能分泌消化液,也能分泌激素C. ①分泌的膽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D. ②中有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蛋白酶10.(2021·雞西)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經過消化就可直接被小腸吸收的是(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質 D. 葡萄糖11.(2021·南海)誤吞了一粒西瓜子后,這粒西瓜子不會經過的消化器官是( )A. 咽 B. 胃 C. 肝臟 D. 小腸12.(2021·通遼)如圖為某同學構建的一個生物學模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若B表示心臟,則A為靜脈,C為動脈B. 若B表示神經中樞,則A為傳入神經,C為傳出神經C. 若B表示腎小球,則A為動脈,C為靜脈D. 若B表示胃,則A為食道,C為十二指腸13.(2021·通遼).如圖一曲線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圖二曲線表示某人腎單位內葡萄糖、無機鹽和尿素的含量變化情況,其中Ⅰ、Ⅱ、Ⅲ表示組成腎單位的有關結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圖一D內有多種消化液,有許多皺襞和絨毛,這些特點都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B. 圖一中乙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線,丙為蛋白質消化程度的曲線C. 圖二中a、b、c曲線代表的物質分別是尿素、無機鹽、葡萄糖D. 圖二中Ⅰ、Ⅱ的內壁起過濾作用,正常情況下Ⅱ中液體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14.(2021·長沙)吃飯應細嚼慢咽,這能磨碎食物并將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在口腔內被分解成麥芽糖的物質是( )A. 蛋白質 B. 脂肪 C. 淀粉 D. 多肽15.(2021·邵陽)如圖表示血液流經人體器官b時的狀況,圖中曲線X或Y表示血液中某物質含量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若b代表小腸,則曲線Y表示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B. 若b代表腎臟,則曲線X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C. 若b代表肺,則曲線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D. 若b代表腦,則曲線X表示氧氣含量的變化16.(2021·襄陽)下列關于人體消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淀粉從口腔開始被消化 B. 蛋白質消化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C. 膽汁中沒有消化酶 D. 胃只有消化功能17.(2021·齊齊哈爾)人體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 )A. 胃 B. 大腸 C. 小腸 D. 食道18.(2021·阜新)人體的下列結構中,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是( )①眼球壁 ②小腸絨毛壁 ③毛細血管壁 ④肺泡壁 ⑤左心室壁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19.(2021·龍東)下列有關人體消化和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蛋白質在胃里被分解成氨基酸 B.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C. 肝臟分泌的膽汁含脂肪酶 D. 小腸是人體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20.(2021·煙臺).下列哪種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A. 膽汁 B. 胰液 C. 胃液 D. 唾液二、實驗探究題21.(2021·阜新)回答下列與實驗有關的問題。(1)針對“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嗎?”這一問題設計對照實驗:首先在甲、乙試管內分別放入等量的饅頭碎屑,然后向乙試管內加入2毫升清水,那么應向甲試管內加入2毫升________。 (2)“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用于培養細菌和真菌的培養皿和培養基是經過高溫滅菌的,高溫滅菌應在接種前進行還是接種后進行? (3)圖是顯微鏡結構圖。對光時,要轉動圖中________(填標號)所示的結構,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調節圖中________(填標號)所示的結構下降鏡筒時,眼睛要從側面看著物鏡。制作酵母菌臨時裝片時,用________染色能在顯微鏡下看到酵母菌細胞中染成棕褐色的細胞核和藍紫色的淀粉粒。(4)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________,然后緩緩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洋蔥內表皮上,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5)生物學實驗中觀察的生物材料不同,使用的觀察儀器就有所不同。觀察種子的結構使用的觀察儀器是________,觀察葉片的橫切面切片使用的觀察儀器是________。(6)下圖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嗎?”的實驗裝置(其內的植物枝條取自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的植物),該裝置所示的對照實驗變量是________。將實驗裝置光照幾小時后,取下甲、乙裝置內的葉片分別放入兩個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加熱,葉片變成黃白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出現的現象是:甲裝置中的葉片變成藍色,乙裝置中的葉片沒有變藍,得出的結論________。 三、綜合題22.(2021·永州).如圖表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A、B、C表示相關系統,①~⑤表示相關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 食物中的蛋白質最終被分解成________ 由①過程進入循環系統。(2).某同學手指受傷后發炎,通過在手腕處靜脈注射藥物進行治療,藥物經循環系統到達受傷部位,至少經過右心房________。(3).B系統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④過程后,血液中的氧含量會_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4).C系統內,原尿中含有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在原尿流經在腎小管時,這些物質會被吸收進入毛細血管,這就是腎小管的________作用。23.(2021·貴州)人體的消化系統主要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消化道小腸中有________腺和________腺分泌的大量消化液。(2)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最終分解為________, 蛋白質最終分解為________,脂肪最終被分解為________和脂肪酸。(3)________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24.(2021·平涼)為了鍛煉身體,小李同學每天堅持跳繩運動。請據此分析回答問題。(1)跳繩時,小李同學的呼吸頻率明顯加快。當他吸氣時,膈肌處于________狀態;與吸入氣體相比,他呼出的氣體中含量明顯減少的是 ________。(2)當小李同學做出伸肘動作時,肱二頭肌處于 ________狀態。(3)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可為運動提供能量,在消化道中,蛋白質在 ________作用下,最終分解成________才能被人體吸收。25.(2021·北京)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中老年人愿意搭配食用多種谷物,保證健康飲食。(1)研究者用紅豆、薏米等多種谷物配制成雜糧粉,并對比每100g雜糧粉和小麥粉玉米面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含量,得到下表。比較表中數據,雜糧粉具有蛋白質、鈣和________含量高,低脂肪和低糖的特點,符合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2)人體攝入雜糧粉后,其中的蛋白質在圖中________(填序號)內開始消化,隨后進入小腸,小腸內含有多種________,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場所。蛋白質最終在小腸內被分解為________。(3)鈣不需要經過消化,可直接被吸收進入________。經檢測,雜糧粉中的蛋白質和鈣的吸收率均高于小麥粉和玉米面。(4)有人提出“中老年人可以完全用雜糧粉替代米面作為主食”,你認為這一提法是否合理,并闡述理由: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 B【解析】A.夜盲癥是指在光線昏暗環境下或夜晚視物看不清或完全看不見東西、行動困難的癥狀,該癥狀一般都是由于缺乏維生素A,因此夜育癥與缺乏維生素A有關,A不符合題意。B.含鈣的無機鹽是人體內牙齒和骨骼的主要構成成分,體內缺乏含鈣的無機鹽,嬰幼兒易患佝僂病、成人易患骨質疏松癥,而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如果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鈣的吸收,因此佝僂病與缺乏鈣或者維生素D有關,B符合題意。C.甲狀腺激素缺乏,容易患地方性甲狀腺腫,而侏儒癥是由于幼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生長遲緩,身材矮小,C不符合題意。D.壞血病是由于人體缺乏維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因此壞血病與缺乏維生素C有關,D不符合題意。2.【答案】 D【解析】A.營養物質中主要的供能物質是糖類,A不符合題意。B.過期食品不可以再吃,因為食品過期后,里面容易滋生細菌及其他病原體,吃后容易患病,B不符合題意。C.維生素D可以預防佝僂病,夜盲癥是缺維生素A,C不符合題意。D.蛋白質開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蛋白質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腸中腸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最終被徹底消化成氨基酸,D符合題意。3.【答案】 D【解析】食物所含的六類營養物質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其中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蛋白質還能被分解,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脂肪是人體內備用的能源物質,同時也參與細胞膜的構建;水、維生素和無機鹽不能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水和無機鹽是無機物,維生素屬于有機物。航天員在進行太空實驗時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營養物質不能為航天員提供能量的有機物是維生素。4.【答案】 C【解析】A.脂肪是有機物,無機鹽是無機物,A不符合題意。B.維生素是有機物,無機鹽是無機物,B不符合題意。C.蛋白質和維生素都是有機物,C符合題意。D.水是無機物,糖類是有機物,D不符合題意。5.【答案】 B【解析】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建造身體的重要原料。人體的生長發育、組織的修復和更新等都離不開蛋白質。此外,蛋白質還能被分解,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青少年是長身體的重要階段,應該多吃奶、蛋、魚、肉等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6.【答案】 C【解析】A.肺循環和體循環是可以同時進行的,A不符合題意。B.消化和吸收是能夠同時進行的,B不符合題意。C.根據分析可知,吞咽和呼吸是不能同時進行的,C符合題意。D.心跳和呼吸可以同時進行,D不符合題意。7.【答案】 D【解析】圖示A變成B的過程模擬的是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麥芽糖的過程,其中剪刀模擬的唾液淀粉酶是一種消化酶。8.【答案】 C【解析】A.甲是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儲存在膽囊內,通過膽管輸送到小腸內,膽汁不含消化酶,促進脂肪的消化,A不符合題意。B.丙是胰腺,分泌胰液,通過胰管輸送到小腸內,胰液含有多種消化酶,B不符合題意。C.丁是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小腸內有腸腺,分泌腸液,腸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促進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C符合題意。D.肝炎病人怕吃油膩的食物,原因是甲肝臟分泌的膽汁過少,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為脂肪微粒,D不符合題意。9.【答案】 C【解析】A.小腸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內有多種消化液,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這些特點與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適應。因此,④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A不符合題意。B.胰腺的外分泌部屬于外分泌腺,分泌的是消化液是胰液,胰液可以消化多種營養物質;胰腺的內分泌部有胰島,是內分泌腺,胰島分泌的是激素是胰島素。故③胰腺既能分泌消化液,也能分泌激素,B不符合題意。C.肝臟分泌的膽汁中沒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變成微小的顆粒,從而增加脂肪酶與脂肪的按觸面積,起到促進脂肪分解的作用,C符合題意。D.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胃,能夠暫時儲存食物,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對蛋白質有初步的消化作用(把蛋白質分解成多肽),D不符合題意。10.【答案】 D【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其中,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等小分子的營養物質人體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質、糖類、脂肪這些大分子的營養物質是不溶于水的,必須在消化道內變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質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即淀粉只有被消化為葡萄糖、蛋白質被消化為氨基酸、脂肪被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選項中只有D可以不經過消化就被人體吸收。11.【答案】 C【解析】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腸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臟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腸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內。所以,誤吞了一粒西瓜子后,這粒西瓜子不會經過的消化器官是肝臟。12.【答案】 C【解析】A.血液循環如下:若B表示心臟,則A為肺靜脈,C為主動脈,A不符合題意。B.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若B表示神經中樞,則A為傳入神經,C為傳出神經,B不符合題意。C.腎小球是一個毛細血管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包繞而成,這些毛細血管的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因此若B為腎小球,則A是入球小動脈,流動脈血,C是出球小動脈,流動脈血,C符合題意。D.消化道的組成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大腸、肛門,若B表示胃,則A為食道,C為十二指腸,D不符合題意。13.【答案】 C【解析】A.圖一中D為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里有多種消化液有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有許多皺襞和絨毛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A不符合題意。B.三大營養物質消化的先后順序是淀粉、蛋白質、脂肪,從曲線圖中可知乙是第二開始消化的,所以乙表示蛋白質的消化過程,丙是最后開始消化的,丙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B不符合題意。C.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漿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圖二中Ⅰ、Ⅱ、Ⅲ依次代表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腎小球不能濾過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腎小管能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因此a尿素、b無機鹽、c葡萄糖,C符合題意。D.圖中Ⅰ是腎小球、Ⅱ腎小囊它們的內壁起過濾作用,腎小球不能濾過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因此Ⅱ中液體是原尿,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D不符合題意。14.【答案】 C【解析】人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將食物中的淀粉消化成麥芽糖。15.【答案】 C【解析】A.若b代表小腸,由于在小腸內吸收營養物質,因此飯后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則曲線Y表示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A不符合題意。B.若b代表腎臟,經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減少,即曲線X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B不符合題意。C.當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內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氣較多、二氧化碳較少的動脈血。因此若b代表肺,則曲線Y表示氧氣含量的變化,C符合題意。D.若b代表腦,腦部組織細胞內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血液流經腦時氧氣含量會減少二氧化碳含量會增多,因此若b代表腦,則曲線X表示氧氣含量的變化,D不符合題意。16.【答案】 D【解析】A.淀粉在口腔中開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麥芽糖,然后在小腸中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成葡萄糖,A不符合題意。B.蛋白質在胃中開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進入小腸后,在小腸分泌的腸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B不符合題意。C.肝臟分泌的膽汁中沒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變成微小的顆粒,從而增加脂肪酶與脂肪的按觸面積,起到促進脂肪分解的作用,C不符合題意。D.胃能夠初步消化蛋白質,也能吸收部分水、無機鹽和酒精,D符合題意。17.【答案】 C【解析】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小腸,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 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進入小腸內壁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中,C符合題意。18.【答案】 B【解析】②小腸絨毛壁很薄,只有一層細胞壁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③毛細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層細胞壁構成,有利于進行物質交換。④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細胞壁構成,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所以,②小腸絨毛壁 、③毛細血管壁 、④肺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19.【答案】 D【解析】A.蛋白質在胃中被初步分解成多肽,在小腸內被消化成氨基酸,A不符合題意。B.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麥芽糖,最終在小腸內被消化成葡萄糖,B不符合題意。C.肝臟分泌的膽汁中不含消化酶,但是對脂肪有乳化作用,C不符合題意。D.小腸是人體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這是與其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 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D符合題意。20.【答案】 B【解析】A、肝臟分泌的膽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從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A不符合題意;B、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B符合題意;C、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對蛋白質進行初步的消化,C不符合題意;D.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D不符合題意。21.【答案】 (1)唾液(2)接種前(3)⑦;①;碘液(稀碘液)(4)水滴(5)放大鏡;顯微鏡(6)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解析】(1)探究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嗎?變量應該是唾液,甲試管與乙試管要以唾液為變量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其他條件都應相同,因此向乙試管內加入2毫升清水,那么應向甲試管內加入2毫升唾液。(2)在探究“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實驗中,首先要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瓊脂熬制,然后把培養基和所有用具進行高溫滅菌,目的是殺死培養基和培養皿中原有的病菌,以防雜菌對實驗的干擾,以免影響實驗結果。因此高溫滅菌應在接種前進行。(3)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首先轉動⑦轉換器可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孔,同時轉動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對準通光孔,若室內光線較暗,應選用凹面鏡,直到白亮視野出現。轉動①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看著⑧物鏡,避免損傷物鏡和玻片標本。取一滴黃色的酵母菌培養液制成臨時裝片,用碘液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細胞中染上顏色的細胞核和淀粉粒。(4)蓋蓋玻片的正確步驟: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洋蔥內表皮上。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5)觀察種子的結構要使用放大鏡,借助顯微鏡觀察葉片的橫切面切片。(6)一組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條件為變量,其它條件應相同。因此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嗎?”的實驗中,變量是二氧化碳。乙裝置內是氫氧化鈉溶液,由于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裝置內缺乏二氧化碳;甲裝置內裝的是清水,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甲裝置內有二氧化碳。乙裝置內缺乏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甲裝置內有二氧化碳,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甲裝置內的葉片變藍,乙裝置內的葉片不變藍。由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22.【答案】 (1)吸收;氨基酸(2)1次(3)肺;減少(4)重吸收【解析】(1)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即圖中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吸收;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進入循環系統。(2)某同學手指受傷后發炎,醫生在他的手腕處靜脈注射藥物進行治療。藥物到達患病部位需要經過:上臂肌肉處毛細血管→上肢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下肢動脈→下肢內的毛細血管→下肢組織細胞。因此,藥物經循環系統到達受傷部位,至少經過右心房1次。(3)B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④表示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動脈將富含養料和氧血液送到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養料和氧供細胞利用,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運走。這樣,血液就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4)C是泌尿系統,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質(如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的腔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壁的上皮細胞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沒有被重吸收的物質如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則形成了尿液。23.【答案】 (1)胰;腸(2)葡萄糖;氨基酸;甘油(3)小腸【解析】(1)(3)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因為小腸具有以下特點:小腸長6米左右,內表面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中含有多種消化液,能夠消化多種食物;小腸絨毛壁、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因此消化道小腸中有腸腺和胰腺分泌的大量消化液;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2)營養物質的消化過程如下表:從上表可知:淀粉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最終被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24.【答案】 (1)收縮;氧氣(2)舒張(3)胃液、腸液和胰液的;氨基酸【解析】(1)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所以,跳繩時,小李同學的呼吸頻率明顯加快。當他吸氣時,膈肌處于收縮狀態。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相比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減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體內發生了氣體交換。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減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組織細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時組織細胞呼吸作用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由分析可知:當小李同學做出伸肘動作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3)蛋白質在胃中開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進入小腸后,在小腸分泌的腸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所以,在消化道中,蛋白質在胃液、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最終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25.【答案】 (1)膳食纖維(2)④;消化液(或“消化酶”);氨基酸(3)血液(或“毛細血管”)(4)不合理,長期食用可能出現營養失衡 合理,蛋白質和鈣吸收率較高,適合吸收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解析】(1)從表格中可以看出雜糧粉中蛋白質、鈣、膳食纖維的含量均高于玉米面和小麥粉,并且糖和脂肪的含量均較低。(2)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因為小腸具有以下特點:小腸長6米左右,內表面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中含有多種消化液,能夠消化多種食物;小腸絨毛壁、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3)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中,水、無機鹽、維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質能夠直接被人體消化道壁吸收進入血液,因此鈣不需要經過消化,可直接被吸收進入血液。(4)不合理,長期食用可能出現營養失衡;合理,蛋白質和鈣吸收率較高,適合吸收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 了解課標考點梳理考點突破考場演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