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鎖分】中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專題十二 人體的呼吸考點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呼吸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中的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作呼吸道。各部位的功能分別是:※ 鼻: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空氣。※ 咽: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發聲的器官。※ 氣管:以C形的軟骨為支架,保證氣體通暢。※ 肺: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數目較多,外面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各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考點二:肺內的氣體交換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而呼吸運動是通過呼吸?。ㄖ饕獮殡跫『屠唛g肌)的收縮和舒張完成的。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1)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①肺泡數目多。②肺泡壁外緊貼著大量的毛細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層細胞構成。(2)氣體交換過程當外界空氣進入肺泡時,肺泡內的氧氣濃度比血液中的高,故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比肺泡中的高,故二氧化碳通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考點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1.下列關于人體“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的相關知識,某同學整理筆記有誤的是A.人體呼吸系統中完成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肺B.含細菌和灰塵的痰液產生于氣管和支氣管黏膜C.吃飯時不能大聲談笑是因為吞咽時,會厭軟骨來不及遮住喉的入口,食物誤入氣管D.呼吸道比口有許多特殊結構,所以對空氣的處理是無限的【答案】D【解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人體呼吸系統中完成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肺,A正確;痰產生于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B正確;吃飯時不能大聲談笑是因為吞咽時,會厭軟骨來不及遮住喉的入口,食物誤入氣管,C正確;呼吸道內有纖毛和黏膜等結構,因此對空氣有清潔、溫暖和濕潤的作用,但對空氣的處理是有限的,D錯誤。2.感冒了會感到鼻塞,聞不到食物的香味,這是因為( )A.病菌侵犯,味覺失靈B.病毒阻擋,空氣通過量少C.病毒過多,鼻腔堵塞D.鼻腔黏膜充血腫脹,嗅細胞接觸不到氣味的刺激【答案】D【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證了氣體的暢通。鼻腔是呼吸道的組成器官,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擋灰塵,黏液可以粘住灰塵,對空氣又清潔作用;鼻黏膜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溫暖空氣,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濕潤空氣。鼻黏膜中還有嗅細胞,當人體感冒時,鼻黏膜充血腫脹,會堵塞空氣進出的通道,嗅細胞也就嗅出不到氣味的刺激,所以會感到呼吸困難、聞不到食物的香味。考點二:肺內的氣體交換3.如圖表示人體內肺泡周圍氣體交換和運輸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在人體內只有肺泡周圍才能進行氣體交換B.肺泡內的氣體進入血液需要經過三層細胞C.血液流經肺泡周圍后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D.通過擴散作用實現二氧化碳和氧氣的交換【答案】D【解析】A、在人體內包括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A錯誤;B、肺泡外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所以肺泡內的氣體進入血液需要經過兩層細胞,B錯誤;C、經過肺泡內氣體交換,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C錯誤;D、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來完成的,即氣體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D正確。4.如圖表示某人平靜和運動兩種狀態下的呼吸情況,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br/>A.曲線甲為平靜狀態,曲線乙為運動狀態B.曲線甲的呼吸頻率為36次/分鐘C.曲線乙狀態時,呼吸深度較大D.曲線乙狀態時,呼氣帶出的水分較多【答案】B【解析】A、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圖曲線呼吸頻率較低,呼吸深度較小,因此表示平靜狀態時的呼吸狀況,乙圖曲線呼吸頻率較高,呼吸深度較大,因此表示劇烈的運動時的呼吸狀況。A正確;B、曲線甲的呼吸頻率為18次/分鐘,B錯誤;C、乙圖曲線呼吸頻率較高,呼吸深度較大,表示劇烈的運動時的呼吸狀況。C正確;D、乙圖表示劇烈的運動時的呼吸狀況,呼吸頻率高,呼氣帶出的水分較多,D正確。一、選擇題1.(2021·黔江)圖為模擬呼吸運動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甲圖模擬呼氣,膈肌收縮 B. 乙圖模擬吸氣,膈肌舒張C. 氣球模擬肺,橡皮膜模擬膈 D. 該模型能模擬胸廓前后徑變化2.(2021·云南)如圖表示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構成 B. 食物和氣體的共同通道是②C. 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 D. 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⑥3.(2021·云南)吸氣時,下列現象不會出現的是( )A. 肋間肌和膈肌收縮 B. 胸廓擴大 C. 膈頂部下降 D. 肺內氣壓增大4.(2021·蘇州)人體的肺是由肺泡構成的。有關肺泡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肺泡數量多,有利于擴大氣體交換的面積 B. 肺泡內有纖毛和黏液,有利于清掃和黏住灰塵 C. 肺泡的壁由多層細胞構成,有利于擴張和回縮 D. 肺泡壁內部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5.(2021·蘇州)如圖是模擬人體呼吸運動過程的實驗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 ?。?br/>A. 該實驗模擬的是外界環境與肺泡的氣體交換B. ①模擬的器官能使②內的氣體變得清潔濕潤C. ④模擬的是膈,可調節胸廓的容積大小D. 圖甲模擬的是呼氣過程,此時膈肌收縮6.(2021·臨沂)如圖為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過程a、b是通過人體的呼吸運動實現的B. 甲內血液氧氣較少,丙內血液氧氣較多C. 通過c過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D. 乙與丙相比,管壁較薄,彈性較小,管內的血流速度較快7.(2021·新疆)下列選項,敘述錯誤的是( )A. 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通過白細胞數量減少可判斷病人有炎癥B.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可以證明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C. 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情況,發現紅細胞呈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D. 模擬膈肌運動的實驗,膈的頂部下降時為吸氣狀態8.(2021·遂寧)圖中①-④表示人體氣體交換的四個過程,a、b代表氣體,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a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b高 B. ①②過程通過氣體擴散完成C. ③過程需要血紅蛋白的參與 D. ④過程將靜脈血轉為動脈血9.(2021·泰安)下列關于人體呼吸及物質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以前,要清除其口鼻內的污物B. 肋骨間的肌肉收縮和舒張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和增大C. 血液是人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并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D. 與動脈相比,靜脈管壁較薄、彈性小,管內的血流速度慢10.(2021·淄博)下列關于人體呼吸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人體通過呼氣能排出肺內全部的二氧化碳B. 呼吸道能使吸入的氣體溫暖、濕潤和清潔C. 吸氣時,膈肌收縮,膈頂端下降,胸腔容積增大D. 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11.(2021·聊城)下圖為人體平靜呼吸時肺容量變化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曲線a→b→c表示一次呼吸過程 B. b點肺內氣壓小于c點C. 曲線a→b段,膈肌上升 D. 曲線b→c段,肋骨間的肌肉收縮12.(2021·聊城)長跑時,體育老師總是建議我們用鼻子吸氣,用嘴呼氣,必要時可以用嘴輔助吸氣,但不要張大嘴巴吸氣和呼氣。下列對用鼻吸氣比用嘴吸氣的優勢,解釋錯誤的是( )A. 鼻黏膜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使吸人的空氣變得溫暖B. 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濕潤和清潔C. 鼻腔內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清潔D. 鼻黏膜內有嗅覺感受器,可感受空氣刺激13.(2021·青島)如圖為人體呼吸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 過程①表示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B. 過程②后,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C. 過程③中氧氣的運輸主要靠血漿 D. 過程④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14.(2021·龍東)人體肺泡內的氣體進入血液,要通過幾層細胞( )A. 一層 B. 二層 C. 三層 D. 四層15.(2021·賀州)“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的呼吸實質上包含如下幾個連續的過程:①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②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③氣體隨血液流動④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⑤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以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①過程通過呼吸運動實現 B. ②和④過程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C. 氧氣在循環系統中通過紅細胞運輸 D. ⑤過程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16.(2021·昆明)體育科目考試中,同學們測肺活量,深呼氣時( ?。?br/>A. 膈頂部上升,肺收縮 B. 膈頂部上升,肺擴張 C. 膈頂部下降,肺收縮 D. 膈頂部下降,肺擴張17.(2021·昆明)戴口罩可減少塵埃的吸入。吸入的塵埃到達肺前,沒有經過( ?。?br/>A. 鼻 B. 咽 C. 支氣管 D. 食道18.(2021·岳陽)圖為人體氧氣變化模式圖,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 甲為肺泡內,乙為組織細胞內B. 甲為吸入氣體,乙為呼出氣體C. 甲為腎靜脈內血液,乙為腎動脈內血液D. 甲為肺靜脈內血液,乙為肺動脈內血液19.(2021·廣安)如圖為某人在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曲線AB段表示吸氣B. 曲線AB段的變化中,肋間肌和膈肌都處于舒張狀態C. 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均縮小D. 本次呼吸結束瞬間,肺內氣壓等于外界氣壓20.(2021·衡陽).關于下列各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圖一中曲線AB段表示吸氣,膈肌為收縮狀態B. 圖二表示的是毛細血管,若一端流動脈血,另一端一定流靜脈血C. 圖三中④表示血漿,其主要作用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D. 圖四中①指的是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二、實驗探究題21.(2021·百色)當前,口罩成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醫療物資,其有效的阻截了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傳播。市面上的口罩種類繁多,不同類型的口罩適用范圍各不相同,過濾效率是檢測口罩防護能力的重要指標。研究人員利用自動濾料測試儀對不同類型口罩進行檢測,結果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圖中的過濾效率是多次檢測后所得數據的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防護能力最強的是________口罩。(3)過濾效率過高的口罩,透氣性也隨之變差,呼吸過程中的________環節易受影響,意味著其佩戴的舒適性降低,佩戴的時間不宜過長。(4)從預防傳染病措施看,戴口罩、勤洗手屬于________。當新冠病毒穿過口罩入侵人體,會刺激機體產生抗體,這一過程屬于________免疫。三、綜合題22.(2021·恩施)下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A,B,D,E為相關系統,C為組織細胞,a、b、c、d為物質,①、②、③、④、⑤為生理過程,請分析作答。 (1)B、D兩個系統主要器官分別為________ 。 若a為葡萄糖,⑤表示的生理過程為________。(2)圖一中的過程④通過________完成。 當人體________ ( 吸氣/呼氣)時肋間外肌、膈肌均收縮,胸廓容積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氣壓。(3)圖二中甲、乙曲線表示尿素、葡萄糖在腎單位的不同部位濃度變化,甲曲線表示的物質和Ⅲ表示的部位分別是________。 發生在圖二I處的生理過程為圖一中的________。(填序號)23.(2021·資陽)資陽市在5月進行初中畢業生體育測試,為了形成健康的運動觀念和習慣,體育老師會經常組織一些體育測試活動。如圖1是小明同學體育測試時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A、B、C、D表示系統,①②③表示生理過程,④⑤表示生理結構。圖2是人體反射活動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同學在測試過程中,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都會增加,當進行圖中的①過程時,胸廓容積減小時,他處于________(填 “吸氣”或“呼氣”)狀態;進行過程②時,血液中氣體成分的變化是________。(2)小明同學為保證測試時充足的能量供應,早晨吃了富今營養的雞蛋、牛奶、面包在水果等食物。B系統中,食物中的蛋白質最終被分解為氨基酸,參與其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3)小明在做準備活動過程中,突然身感不適,醫生診斷為急性腎炎。在圖1的D系統中,如果⑤發生病變,通透性增大,癥狀表現為尿量增加,而且尿液中會出________。(4)小明在進行1000 米長跑測試時,由于不小心意外摔倒擦傷了膝蓋。他“擦傷膝蓋并感到疼痛”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是⑩ →________(用圖2中的數字和箭頭表示)。24.(2021·萍鄉)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間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下圖表示人和綠色開花植物之間物質的關聯,其中a、b,c,d表示物質,請據圖回答問題:(1)綠色開花植物光合作用制造a,a通過________運到各處器官。(2)人體進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a,a主要在消化道的________被消化吸收進入血液,最先進入心臟四腔中的________,再運到組織細胞。(3)當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收縮時,肺內氣壓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于是b被吸入肺。(4)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作用為d的運輸提供動力。(5)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可用圖中________(填字母)表示。25.(2021·新疆)下圖表示人體各系統關系,請分析回答問題。(1)A系統是由________和肺組成。肺泡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________。(2)B系統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它分泌的________能促進脂肪的分解。(3)C系統中,輸送血液的泵是________,其結構中肌肉壁最厚的腔是________。(4)D系統中,血液經過①的過濾作用和②的________作用最終形成尿液。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 C【解析】A.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胸廓容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甲圖氣球縮小,模擬了呼氣過程,此時膈肌舒張,A不符合題意。B.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形成主動的吸運動。乙圖氣孔擴張,模擬了吸氣過程,此時膈肌收縮,B不符合題意。C.圖中,玻璃鐘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氣管,小氣球代表的是肺,橡皮膜代表的是膈,C符合題意。D.由于實驗裝置的限制,該模型能模擬胸廓上下徑的變化,不能模擬前后徑的變化,D不符合題意。2.【答案】 C【解析】A.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A不符合題意。B.人體的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所以,[②]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B不符合題意。C.氣管和支氣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細胞和纖毛,腺細胞分泌黏液,使氣管內濕潤,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纖毛的擺動可將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形成痰。故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C符合題意。D.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⑥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D不符合題意。3.【答案】 D【解析】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頂部下降,胸廓擴大,肺隨之擴大,造成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形成主動的吸氣運動。故D符合題意。4.【答案】 A【解析】A、肺泡數量多,有利于擴大氣體交換的面積。A符合題意;B、呼吸道內有纖毛和黏液,有利于清掃和黏住灰塵。不是肺的結構。B不符合題意;C、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只有一層細胞構成,有利于氣體交換。C不符合題意;D、肺泡壁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D不符合題意。5.【答案】 D【解析】A、該裝置是用來模擬人體呼吸運動的,即外界環境與肺泡的氣體交換。A不符合題意;B、圖中①塑料管模擬氣管,②氣球模擬肺,氣管中的黏膜和纖毛能夠使氣體變得溫暖濕潤。B不符合題意;C、④模擬的是膈肌,膈肌收縮,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變大;膈肌舒張,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變小,C不符合題意;D、圖甲膈肌舒張,頂部上升,肺回縮,表示呼氣,D符合題意。6.【答案】 D【解析】A、過程ab是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的過程,包括吸氣和呼氣啷個過程,有呼吸運動來實現,A說法正確。B、當血液經過甲流經肺泡時,肺泡中氧的濃度高,周圍血液中氧的濃度低,這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擴散進入血液,這樣同過血管丙離開肺的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B說法正確。C、過程c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的過程,C說法正確。D、乙是分布在肺周圍的毛細血管網,丙是離開肺的靜脈,毛細血管管壁薄,彈性較小,管內的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D說法正確。7.【答案】 A【解析】A、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而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所以,白細胞數量增加可判斷病人有炎癥,A說法錯誤。B、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所以,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可以證明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B說法正確。C、毛細血管管壁薄,管腔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所以,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情況,發現紅細胞呈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C說法正確。D、模擬膈肌運動的實驗,膈的頂部下降,膈肌收縮,胸廓體積擴大,肺隨之擴張,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氣體進入肺內,是吸氣過程,D說法正確。8.【答案】 C【解析】A、a是吸入的氣體,b是呼出的氣體,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相比較,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加,氧氣減少,A說法錯誤。B、過程①是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實現的,②過程是肺泡與肺泡周圍的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通過氣體擴散來實現的,B說法錯誤。C、③是氣體在血液中運輸,氧氣進入血液中后,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送往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中,C說法正確。D、過程④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即血液流經組織細胞時,血液中的氧氣擴散進入組織細胞,血液中的氧氣減少,有動脈血變成靜脈血,D說法錯誤。9.【答案】 B【解析】A、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以前,要清除其口鼻內的污物,以保證呼吸道的通暢,A說法正確。B、肋骨間的肌肉收縮是胸廓的上下徑擴大,肋間肌的舒張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B說法錯誤。C、血液是人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白細胞能吞噬病菌和防御疾病,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B說法正確。D、動脈血管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快,所以靜脈與動脈相比,靜脈管壁較薄、彈性小,管內的血流速度慢,D說法正確。10.【答案】 A【解析】A.下表是人的呼入和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數據。氣體成分 吸入氣體(%) 呼出氣體(%)氮氣 78 78氧氣 21 16二氧化碳 0.03 4水 0.07 1.1其它氣體 0.9 0.9可見人體通過呼氣只能排出肺內部分二氧化碳,A符合題意。B.呼吸道能使吸入的氣體變得溫暖、濕潤、清潔,B不符合題意。C.當人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處于收縮狀態,膈頂部下降,胸腔容積擴大,C不符合題意。D.肺泡數量多,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肺泡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D不符合題意。11.【答案】 B【解析】A、圖中曲線可知,ab段肺容量減小,這表示呼氣的過程;bc段肺容量增大,這表示吸氣的過程,可見,曲線a→b→c表示一次完整的呼吸過程,A說法正確。B 、圖中曲線可知,ab段肺容量在減小,表示呼氣,所以b點是呼氣結束的瞬間,此時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bc段肺容量在增大,表示吸氣,c點表示吸氣結束的瞬間,此時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可見,b點和c點兩者是呼氣和吸氣結束的瞬間,此時兩者的氣壓都等于大氣壓,所以b點肺內氣壓等于c點,B說法錯誤。C、圖中曲線可知,ab段肺容量減小,表示呼氣的過程,在呼氣過程中,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C說法正確。D、圖中曲線可知,bc段肺容量增大,表示吸氣過程,在吸氣過程中,肋間肌收縮,膈肌收縮,肋骨上升,膈頂部下降,D說法正確。12.【答案】 D【解析】A、鼻腔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使進入肺內的氣體變得溫暖,A說法正確。B、鼻腔內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使空氣比較濕潤,B說法正確。C、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擋灰塵,黏液可以粘住灰塵,對空氣有清潔作用,C說法正確。D、鼻黏膜內有嗅覺感受器,而嗅覺的形成部位則在大腦,D說法錯誤。13.【答案】 C【解析】A.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故過程①表示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A不符合題意。B.過程②是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肺泡里的氧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B不符合題意。C.紅細胞是數量最多的血細胞,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富含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也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C符合題意。D.氣體擴散原理:氣體總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擴散,即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同樣遵循氣體擴散原理,也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D不符合題意。14.【答案】 B【解析】肺泡外纏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佷薄,均只有一層上皮細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需要經過兩層細胞,如圖所示:15.【答案】 D【解析】A.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①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A不符合題意。B.氣體擴散原理:氣體總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擴散,即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②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④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兩個過程,兩者都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B不符合題意。C.紅細胞是數量最多的血細胞,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富含血紅蛋白(Hb),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也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C不符合題意。D.在組織細胞中,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故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機有機物,釋放能量,D符合題意。16.【答案】 A【解析】呼吸運動是指人體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包括吸氣過程和呼氣過程,呼吸運動主要與肋間肌和膈肌的運動有關。人在平靜狀態下,肋間肌收縮時,肋骨向上運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都增大這樣胸廓的容積就增大,肺也隨著擴張,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的過程。相反肋間肌舒張時,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運動,使胸廓的前后經和左右經都減小,同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徑都縮小這樣胸廓的容積就減小,肺也隨著回縮,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氣的過程。17.【答案】 D【解析】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氣管和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吸入的塵埃到達肺前要經過:鼻腔、咽、氣管、支氣管;食道是組成消化道的器官。18.【答案】 C【解析】A.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是肺泡里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交換的結果是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組織細胞里的氣體交換是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血液中的氧氣擴散進入細胞,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交換的結果是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可知肺泡中氧氣的含量最高,細胞內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所以甲為組織細胞,乙為肺泡,A不符合題意。B.甲為呼出的氣體,氧氣減少,乙為吸入的氣體,氧氣含量高于呼吸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B不符合題意。C.血液經過腎動脈,入球小動,腎小球和出球小動脈時,血液中未發生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血液經過出球小動脈再經過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交換的結果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所以甲為腎靜脈內血液,乙為腎動脈內血液,C符合題意。D.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是肺泡里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交換的結果是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所以甲為肺動脈內血液,乙為肺靜脈內血液,D不符合題意。19.【答案】 B【解析】A.分析曲線圖可知,AB段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壓,表示吸氣,A不符合題意。B.由A可知:AB段表示吸氣。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B符合題意。C.分析曲線圖可知,BC段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表示呼氣,呼氣時,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C不符合題意。D.C點是本次呼吸中呼氣結束的瞬間,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差為零,既肺內氣壓等于外界氣壓,D不符合題意。20.【答案】 B【解析】A.根據分析可知,曲線AB段表示吸氣,吸氣時,膈肌和肋間肌收縮,A不符合題意。B.根據分析可知,圖二表示的是毛細血管,若圖二表示的是組成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則腎小球兩端都流動脈血,B符合題意。C.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④為血漿,血漿中含有大量的水,還含有血漿蛋白、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等,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C不符合題意。D.①為腎臟,腎臟是泌尿系統中形成尿液的器官,D不符合題意。21.【答案】 (1)口罩類型;減少實驗誤差,確保實驗的準確性(2)N95(3)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4)切斷傳播途徑;特異性免疫【解析】(1)目前市面上的繁多,主要分為∶一次性醫用口罩、N95口置、棉布口置、KN90口罩、防PM2.5口罩等。該實驗的變量是口罩類型,除口置類型不同以外,其它的實驗條相同。一次實驗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誤差,計算多次實驗的平均值,可以減少實驗誤差,確保實驗準確性。(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不同類型口罩防護能力不同,其中N95口置防護能量最強,棉布口罩防護能量最差。(3)過濾效率過高的口罩,其透氣性隨之變差,這直接會影響到呼吸的第一個環節,即肺的通氣環節,也就是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4)切斷傳播途徑包括∶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消除各種媒介生物。所以,"戴口罩,勤洗手”,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當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后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抗體,它能消滅和清除病毒,只針對新冠病毒這種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這種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屬于特異性免疫。22.【答案】 (1)肺、腎臟;吸收(2)呼吸運動;吸氣(3)葡萄糖、腎小管;①【解析】(1)圖中,B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D是人體排出代謝廢物的過程,可以推測B呼吸系統、D泌尿系統兩個系統主要器官分別為肺、腎臟。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吸收。根據題意,若a為葡萄糖,那⑤表示的生理過程為吸收。(2)圖一中的過程④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完成,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膈肌頂部升高,胸廓容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完成呼氣。所以,當人體吸氣時肋間外肌、膈肌均收縮,胸廓容積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氣壓。(3)圖二,甲表示尿素,乙表示葡萄糖,因為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見葡萄糖最終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最后含量為0,大部分水也被吸收返回血液,所以導致尿素的濃度相對來說升高,所以,可以判斷,Ⅰ是腎小球、Ⅱ是腎小囊、Ⅲ是腎小管,甲曲線表示的物質和Ⅲ表示的部位分別是葡萄糖、腎小管。葡萄糖、腎小管。發生在圖二Ⅰ(腎小球)處的生理過程是圖一中的[①]腎小球的過濾作用。23.【答案】 (1)呼氣;氧氣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減少(2)胃液、腸液、胰液(缺一不可)(3)血細胞(或紅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或蛋白質)(4)⑦-⑥-⑨-④【解析】(圖1中,A是呼吸系統、B是消化系統、D是泌尿系統,①是肺通氣、②是肺換氣、③是吸收,④是腎小管、⑤表示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1)①表示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人在平靜狀態下,肋間肌收縮時,肋骨向上運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都增大這樣胸廓的容積就增大,肺也隨著擴張,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的過程。相反肋間肌舒張時,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運動,使胸廓的前后經和左右經都減小,同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徑都縮小這樣胸廓的容積就減小,肺也隨著回縮,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氣的過程。②表示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當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這樣,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減少。(2) 蛋白質開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液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腸中胰液和腸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被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3)在泌尿系統中,腎小球的結構類似濾過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分子較大的蛋白質以外,其余水溶性物質都可以通過濾過屏障進入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⑤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發生病變時,其通透性會增加,患者不僅尿量增加,而且尿液中會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4)小明在進行1000米長跑測試時,意外摔倒擦傷了膝蓋。他“擦傷膝蓋并感到疼痛”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是:⑩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⑦傳入神經傳到脊髓灰質中的⑥神經中樞,然后再沿著⑨脊髓里的上行神經纖維,傳到④大腦皮層的相關區域,形成痛覺。24.【答案】 (1)篩管(2)小腸;右心房(3)減小(4)蒸騰(5)c、d【解析】(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篩管是植物體中由上而下輸導有機物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所以,綠色開花植物光合作用制造a,a通過篩管運到各處器官。(2)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所以,a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腸被消化吸收進入血液。根據血液循環途徑可知:a通過小腸的吸收作用進入小腸周圍的毛細血管→小腸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組織周圍的毛細血管網→組織細胞。所以,a最先進入心臟四腔中的右心房,再運到組織細胞。(3)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所以,當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收縮時,肺內氣壓減小,于是b氧氣被吸入肺。(4)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把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葉片的氣孔蒸發到大氣當中去的時候,是一種“泵”的原理。它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運輸,動力都是來自于植物的蒸騰作用。所以,蒸騰作用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植物運輸[d]水分和無機鹽的動力。(5)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c]二氧化碳和[d]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可用圖中c、d表示。25.【答案】 (1)呼吸道;氣體交換(2)肝臟;膽汁(3)心臟;左心室(4)重吸收【解析】(1)圖中可以看出,A系統為呼吸系統,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具有溫暖、濕潤和清潔的作用,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肺泡是肺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這些結構特點,都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2)B系統為消化系統,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和肝臟,胃腺和腸腺是位于消化道內的小消化腺,其中最大的是肝臟,成人的肝重約1.5kg,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臟能夠分泌膽汁,首先將膽汁儲存在膽囊內,然后膽汁從膽管進入小腸,膽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對脂肪有乳化作用,將大的脂肪顆粒乳化為小的脂肪微粒,從而促進脂肪的消化。(3)C系統為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括血管和心臟,心臟的壁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心臟包括四個腔,左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左心室是體循環的起點,左心室收縮可以產生很大的壓力,把血液送往全身各處。(4)D系統為泌尿系統,尿的形成主要有兩個過程,腎小球的①過濾作用和②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發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而剩余的水、無機鹽和沒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了解課標考點梳理考點突破考場演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