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鎖分】中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專題七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考點一: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1.植物對水分的吸收(1)根中能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而根尖的成熟區(qū)是吸收水分最活躍的區(qū)域。(2)成熟區(qū)適于吸水的特點①成熟區(qū)又稱根毛區(qū),有大量的根毛,這增大了吸收水分的表面積。②成熟區(qū)內(nèi)側(cè)有發(fā)達的輸導組織,有利于水分的運輸。③根毛細胞的細胞壁外部由果膠質(zhì)組成,這種果膠質(zhì)有很強的黏性,親水能力強,有利于水分的吸附和吸收。2.水分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1)導管位于莖的木質(zhì)部中。導管的細胞呈管狀,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消失,上下細胞間的細胞壁也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根吸收來的水分就是通過導管向上輸送至莖、葉等器官的。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隨水分運輸至植物體的各個部分。(2)水分被植物體吸收,大致需要經(jīng)歷以下幾個階段:首先水分從土壤溶液進入根部,然后通過根毛細胞進入成熟區(qū)的導管,由于根中的導管與莖中的導管相通,水分就由根中導管進入莖中導管,之后由莖中導管向上運輸給葉、花、果實等,供植物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考點二:葉片的結(jié)構(gòu)葉片的結(jié)構(gòu)(1)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層排列緊密、無色透明的細胞構(gòu)成。表皮細胞的外壁上有一層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質(zhì)層。表皮主要起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2)葉肉:葉肉由大量的葉肉細胞組成,葉肉細胞里含有許多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使葉片呈現(xiàn)綠色。葉綠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葉綠體是制造有機物的場所。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液泡,儲存著營養(yǎng)物質(zhì),屬于營養(yǎng)組織。(3)葉脈:葉脈分布在葉肉中,它是葉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葉脈中有兩種管道——導管(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篩管(輸送有機物)。可見葉脈有輸導作用,屬于輸導組織。(4)氣孔:在葉片表皮細胞之間分布著許多成對的半月形細胞,這些細胞叫保衛(wèi)細胞。兩個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是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考點三:植物的蒸騰作用(一)植物的蒸騰作用1.定義: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2.主要場所:葉片。3.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1)蒸騰作用可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葉片里的水分蒸騰散失后,葉肉細胞相對缺水,就要吸收葉脈導管里的水分,這樣促使水分上升到葉里,從而促進根吸水。植物要吸收的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在水分向上輸送的同時,無機鹽也隨水分被運輸?shù)街参矬w的各個部分。(2)蒸騰作用可以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植物因氣溫過高而被灼傷,這是因為水分的汽化可帶走葉片的一部分熱量。由此可見,蒸騰作用不是在浪費水分,而是具有重要的意義。(二)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綠色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絕大部分水分又通過葉片和莖的蒸騰作用散失了,促進了生物圈中水循環(huán)的進行,不僅對植物自身的生活有重要作用,而且對生物圈也有重要意義。(1)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2)保持水土。植物的莖葉承接著雨水,能夠大大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3)涵養(yǎng)水源。樹林中的枯枝落葉能夠吸納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地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可以說,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在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中,綠色植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應當好好保護森林。考點一: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1.植物莖插入紅墨水中,放在陽光下曬,葉脈都變紅了,此時將莖橫切和縱切。下列針對這個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中,正確的一項是( )A.染紅的部位是韌皮部B.紅色的線條是篩管C.染紅的部位是木質(zhì)部D.染紅的部位是髓【答案】C【解析】木質(zhì)部中含有導管,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所以植物莖插入紅墨水中,放在陽光下曬,葉脈都變紅了,此時將莖橫切和縱切,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部分是木質(zhì)部。2.植物體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運輸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依次是( )A.氣孔、導管、根毛 B.根毛、篩管、氣孔C.篩管、根毛、氣孔 D.根毛、導管、氣孔【答案】D【解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qū),成熟區(qū)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細胞→表皮內(nèi)的層層細胞→根內(nèi)的導管→莖內(nèi)的導管→葉脈的導管→葉片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水蒸氣)。因此植物體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運輸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依次是根毛、導管、氣孔。考點二:葉片的結(jié)構(gòu)3.如圖是某同學觀察到的葉片結(jié)構(gòu)及葉片下表皮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和5屬于上皮組織,具有保護作用B.7和8都能進行光合作用C.2和4屬于營養(yǎng)組織D.通過6進出葉片的氣體只有氧氣和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1上表皮和5下表皮屬于保護組組,具有保護作用。A錯誤;B、7保衛(wèi)細胞中有葉綠體,能光合作用;二8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B錯誤;C、2和4屬于葉肉,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營養(yǎng)組織。C正確;D、通過6進出葉片的氣體除了氧氣和二氧化碳,還有蒸騰作用的水蒸氣。D錯誤。4.如圖是葉片橫切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散布在表皮細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組成的④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也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考點三:植物的蒸騰作用5.某同學制作了如右圖所示的裝置(圖中固定裝置省略),并將該裝置放在陽光直射處,10分鐘后觀察到U形管右側(cè)的液面明顯下降,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進行了光合作用B.植物進行了蒸騰作用C.植物進行了呼吸作用D.植物吸收了無機鹽【答案】B【解析】圖中的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使植物吸收水分,導致U形管右側(cè)的液面明顯下降。6.下列生產(chǎn)措施中,主要應用了蒸騰作用原理的是( )A.北方早春播種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蓋地面B.移栽的樹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葉C.在溫室大棚中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氣體的濃度D.在準備移栽的蔬菜秧苗根部帶一小塊土坨【答案】B【解析】北方早春溫度較低,播種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蓋地面,可以提高溫度,利于種子的呼吸作用,A錯誤;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移栽的樹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葉,是為了減少蒸騰作用,提高移栽樹苗的成活率,B正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機物就越多,所以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增產(chǎn),是利用了光合作用的原理,C錯誤;在準備移栽的蔬菜幼苗根部帶一小塊土坨,是防止根部受損,目的是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根的吸水能力,D錯誤。一、選擇題1.(2021·赤峰)以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所采取的措施及其解釋,不正確的是( )A. 種植高粱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 收獲的糧食入倉前曬干——抑制呼吸作用C. 移栽樹苗時去掉部分枝葉——降低蒸騰作用D. 在溫室大棚中安裝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儀器——促進呼吸作用2.(2021·營口)蘋果樹在結(jié)果期間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分主要用于( )A. 提高結(jié)實率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蒸騰作用3.(2021·北京)蒸騰作用是植物體重要的生理活動之一。以下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A. 水可以通過葉片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B. 蒸騰作用為水和無機鹽運輸提供動力C. 蒸騰作用有助于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D. 植物在不同條件下蒸騰速率是相同的4.(2021·太原)下列各種生產(chǎn)實踐活動中,與植物蒸騰作用有關(guān)的是( )A. 中耕松土、及時排澇B. 冬天在蔬菜大棚內(nèi)燃燒煤球C. 合理密植、間作套種D. 移栽植物時,去除部分葉片5.(2021·太原)在制作葉片橫切面臨時切片時,應從多次切割所得到的薄片中選取( )A. 最大的一片 B. 最整齊的一片 C. 最薄的一片 D. 顏色最深的一片6.(2021·海南)下圖是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示意圖(除實驗變量外,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該實驗的變量是( )A. 光照 B. 葉片 C. 溫度 D. 濕度7.(2021·阜新)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 根 B. 莖 C. 葉 D. 花8.(2021·晉中)取同一植物相似的兩個枝條,按如圖所示進行處理。放在陽光下3-4小時后,觀察到只有甲裝置的塑料袋內(nèi)表面布滿水珠。這一實驗說明( )A. 呼吸作用進行的主要部位是葉 B. 呼吸作用進行的主要部位是莖C. 蒸騰作用進行的主要部位是莖 D. 蒸騰作用進行的主要部位是葉9.(2021·賀州)某天早晨,生物科代表在交作業(yè)時,驚奇的發(fā)現(xiàn)老師辦公室桌面上的綠蘿每片葉的葉尖都掛著一粒小水珠,他很好奇這些小水珠是如何產(chǎn)生的?請你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 )A. 綠蘿通過呼吸作用吸收的B. 小水珠的形成可能與綠蘿的蒸騰作用及空氣濕度有關(guān)C. 綠蘿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D. 小水珠的形成與綠蘿無關(guān),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jié)成的10.(2021·資陽)2020年資陽市成功創(chuàng)建為四川省文明城市,在此過程中為給中心城區(qū)佩戴“綠色項鏈”種植了大量樹木。工人在移栽樹木時,常剪去部分枝葉,以提高成活率。其原因主要是( )A. 增強樹木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其成活B. 移栽時往往需要去掉一 部分枝葉, 增強植物光合作用C. 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且盡量在陰天或傍晚的時候移栽D. 有利于運輸和移栽樹木,提高工人工作效率11.(2021·廣東)關(guān)于樹木移栽的做法,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剪去部分枝葉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 B. 帶土移栽主要是為了保護根C. “打針輸液”主要是為了提供無機鹽 D. 移栽后遮陽是為了降低光合作用12.(2021·云南)某市為綠化美化環(huán)境,在市中心公園移栽了一些樹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移栽時根部帶一個土坨有利于保護根毛B. 移栽時剪去部分枝葉是為了減弱光合作用C. 陰天移栽有利于減少水分散失D. 移栽后給樹木“掛吊瓶”可補充水和無機鹽13.(2021·新疆)小紅在觀察葉片結(jié)構(gòu)實驗時,制作了葉片橫切面的( )A. 臨時切片 B. 永久切片 C. 臨時裝片 D. 涂片14.(2020 青島)如圖為葉片橫切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葉片由①②④⑤組成B.②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C.③中有導管,能運輸水和無機鹽D.⑤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15.(2020 遼陽)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 )A.蒸騰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貯存在體內(nèi)16.(2019 葫蘆島)如圖為植物的根尖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圖中的①B.具有保護根尖作用的是圖中的⑤C.能不斷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的是圖中的②D.幼根的生長依靠圖中的③和④17.(2018 葫蘆島)下列關(guān)于植物蒸騰作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A.植物蒸騰作用可以拉動體內(nèi)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B.植物蒸騰作用散失掉大量水分,對植物來說是一種浪費C.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是以水蒸氣的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D.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18.(2018 錦州)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離不開植物的蒸騰作用。下列關(guān)于植物蒸騰作用敘述錯誤的是( )A.可以拉動水分和無機鹽在體內(nèi)的運輸B.炎熱的夏天,可以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C.移栽的樹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葉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D.蒸騰作用散失了大量水分,這對植物生長是不利的19.(2018 大連)在植物根尖的結(jié)構(gòu)中,成熟區(qū)的主要作用是( )A.保護根的頂端 B.吸收水分和無機鹽C.增加根的體積 D.增加根細胞的數(shù)量20.(2018 阜新)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的物質(zhì)是( )A.氧氣 B.有機物 C.水 D.二氧化碳二、實驗探究題21.(2021·婁底)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的氣孔進行的,為了解葉片上氣孔的分布情況,請你完成探究過程。(提供電子秤、凡士林、新鮮枝條、試管、清水、植物油)(1)提出問題:________?(2)做出假設:________。(3)設計實驗:①取4支同一植物相同的新鮮枝條,將它們分別插入4支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試管中,分別編號為ABCD。在試管中滴加植物油,讓油滴鋪滿水面;②對葉片進行處理:________;③將 4 個裝置稱重后,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經(jīng)過相同的時間后再稱重,計算重量減少值分別為abcd。(4)預期結(jié)果:________;(5)實際可能的結(jié)果及相應的結(jié)論:________;三、綜合題22.(2021·貴州)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圖中A-D表示物質(zhì),①~⑤表示結(jié)構(gòu);乙是甲部分結(jié)構(gòu)的放大,請根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提示:[ ]中填寫字母或序號)(1)寫出下列各標號所代表的物質(zhì)或結(jié)構(gòu)的名稱。[C]________,[①]________,[③]________。(2)圖甲若表示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則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除了[B]水外,還要[________]________。(3)圖乙中,表示氣孔結(jié)構(gòu)的是[________]。(4)在植物細胞內(nèi),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________。23.(2021·長沙).某興趣小組利用移液管、吸管和礦泉水瓶設計了一個簡易的裝置(如圖甲所示),用于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實驗設計及實驗結(jié)果如圖乙所示。(1).本實驗使用了若干海桐枝條,這些枝條應長勢一致,________相同。根據(jù)圖乙實驗設計可知,起對照作用的是第________組(填序號)。(2).分析①、②、③組的實驗結(jié)果,得出的結(jié)論是:風速越快,植物的蒸騰作用________。(3).分析①、④、⑤組的實驗結(jié)果,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021·張家界).在“互聯(lián)網(wǎng)+新農(nóng)業(yè)應用”中,農(nóng)民通過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大棚內(nèi)的水分、二氧化碳、溫度等實時監(jiān)控,為農(nóng)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環(huán)境。甲圖是二氧化碳發(fā)生器(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一種儀器),乙圖表示大棚內(nèi)某蔬菜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光照強度變化的關(guān)系,丙表是該蔬菜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連續(xù)12小時光照,再連續(xù)12小時黑暗的實驗結(jié)果。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溫度℃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黑暗下釋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2.35丙(1).大棚中安裝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可檢測土壤中的含水量,實現(xiàn)農(nóng)作物的自動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__。大棚中安裝二氧化碳發(fā)生器的目的是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原理是________ 。(2).下面是四位同學對圖乙的理解,其中分析正確的是______。A.B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B.BC段表示該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C.A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D.AB段表示該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3).分析丙表可得出,溫度控制在________ ℃時,該蔬菜積累的有機物最多。(4).請你運用有關(guān)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識,幫助農(nóng)民提出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提高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兩點即可)。25.(2021·聊城)夏日炎炎,新鮮的西瓜是最受大家喜歡的降暑佳品,但正常培育西瓜的上市時間較晚且季節(jié)性較強。為了滿足人們對西瓜的消費需求,瓜農(nóng)會在大棚中種植西瓜。某生物興趣小組對密閉大棚中的西瓜種植過程進行觀察研究并繪制了如下圖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為西瓜葉片橫切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葉片可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并釋放氧氣,葉片進行氣體吸收和釋放的結(jié)構(gòu)是[________]________,此結(jié)構(gòu)同時也是葉片進行________作用的“門戶”。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機物可由圖中[________]________運輸至果實儲存,該結(jié)構(gòu)同時還可以運輸________。(2)乙圖為密閉大棚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一晝夜變化曲線。由圖分析可知:12時至18時,西瓜的光合速率__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示的24小時內(nèi),西瓜植株中有機物積累量在________時左右最多,24時比0時的西瓜植株內(nèi)有機物量________。(3)丙圖為夜間密閉大棚在不同溫度下,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曲線。由曲線分析可知:若要進一步促進西瓜生長,可以在夜間采取________的措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 D【解析】A.合理密植,有利于農(nóng)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經(jīng)濟的做法,A不符合題意。B.將種子曬干后儲存,種子內(nèi)水分降低,抑制了種子的呼吸作用,減少了有機物的消耗,B不符合題意。C.移栽時剪去部分枝葉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積累更多的有機物,從而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故在溫室大棚中安裝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儀器是為了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D符合題意。2.【答案】 D【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nèi)以水蒸氣的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因此,蘋果樹在結(jié)果期間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3.【答案】 D【解析】A.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故水可以通過葉片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A不符合題意。B.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把體內(nèi)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葉片的氣孔蒸發(fā)到大氣當中去的時候,是一種“泵”的原理。它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運輸。所以,蒸騰作用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植物向高處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動力,B不符合題意。C.蒸騰作用降低了植物體尤其是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被高溫灼傷,C不符合題意。D.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可以調(diào)節(jié)蒸騰作用,使植物體內(nèi)經(jīng)常保持著適量的水分。而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又受光照強度、環(huán)境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故植物在不同條件下蒸騰速率可能不相同,D符合題意。4.【答案】 D【解析】A.中耕松土、及時排澇,提高了根部的氧氣含量,促進根部細胞的呼吸作用,A不符合題意。B.冬天在蔬菜大棚內(nèi)燃燒煤球,能夠提高大棚里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促進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產(chǎn)量,B不符合題意。C.合理密植,有利于農(nóng)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經(jīng)濟的做法。間作套種是在空間和時間上對農(nóng)作物進行最優(yōu)化組合,提高農(nóng)作物的整體光合作用效率,以達到增產(chǎn)、增收的目的,C不符合題意。D.移栽植物時,去除部分葉片,可使蒸騰作用減弱,減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D符合題意。5.【答案】 C【解析】制作臨時裝片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所以葉片越薄越好,應該選擇雙面刀片,取兩個刀片中間的葉就可以了。用刀片切下的葉的薄片要放入水中,然后用毛筆選取其中最薄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6.【答案】 B【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nèi)以水蒸氣的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由題圖可知,兩個錐形瓶的變量是葉片的多少,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7.【答案】 C【解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可見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葉柄和幼嫩的莖也能蒸騰少量的水分,也能進行一定的蒸騰作用,因此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莖具有運輸和支持的作用。花與繁殖有關(guān)。8.【答案】 D【解析】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nèi)散發(fā)到體外的過程是蒸騰作用,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根據(jù)圖可知以看出,甲塑料袋內(nèi)的枝葉保持完整,乙塑料袋內(nèi)的枝條除去其全部葉片,因此甲蒸騰作用最旺盛,故水珠最多的應是甲塑料袋,該實驗可以證明進行蒸騰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的主要部位是葉,D說法正確。9.【答案】 B【解析】A.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但呼吸作用產(chǎn)生水主要分布在細胞內(nèi),且數(shù)量較少,A不符合題意。B.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nèi)以水蒸氣的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 空氣中的水蒸氣預冷也可以凝結(jié)成水。所以,小水珠的形成可能與綠蘿的蒸騰作用及空氣濕度有關(guān),B符合題意。C.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故光合作用不會產(chǎn)生水,C不符合題意。D.由上述分析可知, 小水珠的形成可能與綠蘿有關(guān),也可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jié)成的,D不符合題意。10.【答案】 C【解析】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葉片,剛剛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葉,可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11.【答案】 D【解析】A、葉是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剪去部分枝葉可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A說法正確。B、幼苗移栽時根部留土可以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成活率,B說法正確。C、打針輸液是為了給植物補充無機鹽,C說法正確。D、蒸騰作用強弱與光照強度有關(guān),在一定范圍內(nèi),光照強度越強蒸騰作用越強,因此為了減少體內(nèi)水分蒸發(fā),降低蒸騰作用強度,所以可以在移栽后進行遮陽處理,D說法錯誤。12.【答案】 B【解析】A.移栽植物時,總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A不符合題意。B.移栽時剪去部分枝葉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符合題意。C.陰天蒸騰作用弱,植物散失的水分少,故陰天移栽有利于減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不符合題意。D.給移栽的植物“打針輸液”,輸?shù)囊后w中含有水分和無機鹽,水和無機鹽能促進植物體的生長和成活,D不符合題意。13.【答案】 A【解析】從固體材料如莖切取薄片制作而成的生物玻片標本叫切片,可見,題干中,小紅在觀察葉片結(jié)構(gòu)實驗時,切取葉片橫切面,這是制作的臨時切片來觀察,可見A說法正確。14.【答案】A【解析】A、葉片由①④表皮、③葉脈和②葉肉組成。A錯誤;B、②中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B正確;C、③葉脈中有導管,能運輸水和無機鹽。C正確;D、⑤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D正確。15.【答案】A【解析】水是植物體的主要組成成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植物吸收的水分除少部分用于植物體的生理活動外,絕大多數(shù)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去了,蒸騰作用不僅對植物自身有重大意義;對調(diào)節(jié)氣候、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也有重大作用,A符合題意。16.【答案】A【解析】A、①成熟區(qū),也稱根毛區(qū)。內(nèi)部某些細胞的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逐漸消失,這些細胞上下連接,中間失去橫壁,形成導管。導管具有運輸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故A正確;B、④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狀結(jié)構(gòu),罩在分生區(qū)的外面,有保護根尖幼嫩的分生組織,使之免受土壤磨損的功能。B錯誤;C、③分生區(qū),也叫生長點,是具有強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頂端分生組織。C錯誤;D、分生區(qū)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很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zhì)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伸長區(qū)在分生區(qū)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所以根的長度能夠不斷增加,是因為③分生區(qū)的細胞不斷分裂,使細胞數(shù)目增加,以及②伸長區(qū)的細胞能夠不斷伸長,使細胞體17.【答案】B【解析】A、植物蒸騰作用可以拉動體內(nèi)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A正確;B、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fā)到大氣中去了,這不是對水的浪費,B錯誤;C、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是以水蒸氣的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C正確;D、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氣體交換的“窗口”,D正確。18.【答案】D【解析】A、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分和無機鹽在體內(nèi)的運輸,A正確;B、炎熱的夏天,蒸騰作用可以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B正確;C、移栽的樹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葉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提高成活率,C正確;D、蒸騰作用散失了大量水分,這對植物生長是有利的,D錯誤。19.【答案】B【解析】成熟區(qū)也叫根毛區(qū):在伸長區(qū)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故B符合題意。20.【答案】C【解析】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fā)到大氣中去了,這不是對水的浪費,蒸騰作用有其重要的意義。所以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的物質(zhì)是水分。21.【答案】 (1)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上表皮還是下表皮(2)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3)②A葉片不做處理,B葉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C葉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D葉片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4)a>b>c>d(5)①若a>b>c>d,則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 ②若a>c>b>d,則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上表皮 ③若a>b=c>d,則葉片上下表皮的氣孔一樣多【解析】(1)對照實驗根據(jù)探究葉片上氣孔的分布情況,據(jù)此提出問題:葉片上的氣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還是下表皮?(2)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做出肯定性或否定性或選擇性假設: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上表皮(或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或葉片上下表皮分布的氣孔一樣多)。 (3)要驗證上、下表皮的氣孔數(shù)量多少,即驗證上表皮或下表皮蒸騰作用的強度,用水分散失的量即枝條重量的減輕來衡量。根據(jù)實驗器材,應對葉片做出以下處理:②A葉片不做處理,B葉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C葉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D葉片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A葉片上下表皮都進行蒸騰作用,做為對照;B葉片只有下表皮氣孔可進行蒸騰作用;C葉片只有上表皮可進行蒸騰作用;D葉片不可進行蒸騰作用。(4)若假設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上表皮,預期結(jié)果為:a>c>b>d。 若假設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預期結(jié)果為:a>b>c>d。 若假設葉片上下表皮分布的氣孔一樣多,預期結(jié)果為:a>b=c>d。(5)若a>b>c>d,則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 若a>c>b>d,則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上表皮 。 若a>b=c>d,則葉片上下表皮的氣孔一樣多。22.【答案】 (1)氧氣;葉脈;葉肉細胞(2)A;二氧化碳(3)⑤(4)葉綠體【解析】(1)光合作用實質(zhì)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因此圖甲中的A是二氧化碳,B是水,C是氧氣,D是有機物。葉片由表皮、葉肉與葉脈三部分組成,其中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葉肉是分布在上、下表皮之間;葉脈是葉片內(nèi)的維管束,因此圖乙中的①是葉脈,②是上表皮,③是葉肉細胞,④是下表皮。(2)根據(jù)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B水和A二氧化碳。(3)表皮上有氣孔,氣孔是由一對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則表示氣孔結(jié)構(gòu)的是⑤。(4)葉綠體是含有綠色色素的質(zhì)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將光能轉(zhuǎn)變成化學能。23.【答案】 (1)葉片數(shù)量;①(2)越強(3)光照越強,蒸騰作用越強【解析】(1)對照實驗要控制單一變量,①②③的實驗的變量是風速,①④⑤的變量是光照強度。即本實驗使用了若干海桐枝條,這些枝條應長勢一致,葉片數(shù)量相同。根據(jù)圖乙實驗設計可知,起對照作用的是第①組。(2)①②③的實驗的變量是風速,得出的結(jié)論是:風速越快,植物的蒸騰作用越強。(3)①④⑤的變量是光照強度,得出的結(jié)論是:光照越強,蒸騰作用越強。24.【答案】 (1)蒸騰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C(3)25(4)增加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增加原料二氧化碳濃度;白天適當提高溫度,夜晚適當較低溫度【解析】(1)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nèi)以水蒸氣的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所以,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因此,大棚中安裝二氧化碳發(fā)生器的目的是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原理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使植物積累更多的有機物,提高產(chǎn)量。。(2)根據(jù)分析可知:A.B點表示該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相對值是零,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等于細胞呼吸強度,A錯誤。B.BC段表明隨光照強度不斷加強,光合作用強度不斷加強,且光合作用強度大于細胞呼吸強度,B錯誤。C.由曲線在AC段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可知:A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C正確。D.AB段表明隨光照強度加強,光合作用逐漸加強,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逐漸減少,但光合作用強度仍然小于細胞呼吸強度。故AB段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錯誤。故答案為:C。(3)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故在光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黑暗中,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所以,表格丙中,蔬菜在24小時吸收二氧化碳的量=12小時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12小時黑暗下釋放二氧化碳。因此,經(jīng)過計算可知,在25℃時,該數(shù)據(jù)最大(3.85-2.25=1.6mg/h)。所以,分析丙表可得出:溫度控制在25℃時,該蔬菜積累的有機物最多。(4)白天有光,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光照時間越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制造的有機物就越多。夜晚無光,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由于在一定范圍內(nèi),溫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機物就越少,所以夜晚適當降低溫度,也能使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提高。因此,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提高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增加原料二氧化碳濃度;白天適當提高溫度,夜晚適當較低溫度。25.【答案】 (1)5;氣孔;蒸騰;4;葉脈;水和無機鹽(2)大于;18;多(或高)(3)適當降低溫度【解析】(1)圖甲中,1是上表皮,2是葉肉,3是下表皮,4是葉脈,5是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氣體交換中,起重要作用,所以葉片進行氣體吸收和釋放的結(jié)構(gòu)是5氣孔。綠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經(jīng)過葉脈、葉柄、莖中的篩管運到植物體的其它各處,篩管位于葉脈中,葉脈中除了有篩管還有導管,是運輸運輸水和無機鹽的管道。(2)乙圖中,曲線代表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因為光合作用只在白天(有光情況下)進行,能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可以進行,每時每刻都在釋放二氧化碳,在12時至18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時二氧化碳濃度減少,說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B段和DE段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說明植物消耗有機物,釋放了二氧化碳;BD段中,二氧化碳濃度減少,說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了有機物。在BD段中,植物一直都在積累有機物,則在D點,即18時左右,西瓜植株中有機物積累量最多,圖中曲線可以看出,E點比A點低,E點二氧化碳濃度低比A點低,所以24時比0時的西瓜植株內(nèi)有機物量多。(3)在夜間時,沒有光照,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通過丙圖可知,在相同環(huán)境中,溫度降低,呼吸作用強度也相應降低。因此若要進一步促進西瓜生長,積累更多有機物,可以在夜間采取適當降低溫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強度,減少有機物的消耗。了解課標考點梳理考點突破考場演練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