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鎖分】 專題十八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中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鎖分】 專題十八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中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考鎖分】中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
專題十八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考點一:關節和肌肉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稱為骨骼肌。
1.關節
2.骨骼肌
(1)結構
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
(2)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考點二: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骨骼肌有收縮的特性,但是骨骼肌只能牽拉肌肉,不能推開肌肉,所以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至少有兩塊肌肉的參與。肌肉收縮,骨繞關節運動,才能完成動作。
下表為四種運動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圖為屈肘和伸肘)
運動過程 肱二頭肌 肱三頭肌
屈肘 收縮 舒張
伸肘 舒張 收縮
兩臂自然下垂 舒張 舒張
提重物 收縮 收縮
考點三:軀體運動的形成
1.條件
(1)一個支配:神經系統的支配。
(2)三個要素:杠桿(骨)、支點(關節)和動力(骨骼肌)。
(3)多個協作:以運動系統為主,其他系統的協調配合下完成運動。
2.過程
神經傳來興奮→骨骼肌受刺激收縮→牽拉骨繞關節活動→產生運動。
考點四: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動物的行為
1.概念: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
2.表現:各種各樣的運動。
動物行為的分類
1.先天性行為:
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又稱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結網、親鳥育雛等。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出生時就必不可少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先天具備的非條件反射行為。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出生時就必不可少的行為,維持動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2.學習行為:
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鸚鵡學舌、海豹表演、小狗鉆火圈等。一般來說,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復雜。學習行為是動物不斷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生存環境越復雜多變,需要學習的行為也就越多。
考點五:社會行為的判斷
1.社會行為的概念:動物營群居生活,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
2.社會行為的特征: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制度。
3.常見的動物:昆蟲類的螞蟻、蜜蜂;獅子、大象、狒狒、猴子、狼等多數高等動物。
4.社會行為的意義:
(1)使動物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
(2)有利于個體和種族的生存。
考點六: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方式 舉例 意義
聲音 獅群中的獅子發出不同的吼叫聲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動作 發現蜜源的蜜蜂跳“8”字舞
氣味 昆蟲釋放性外激素
考點一:關節
1.下圖是關節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是關節囊,使關節靈活
B.3是關節腔,腔內有滑液
C.5是關節軟骨,使關節更加牢固
D.1是關節頭,4是關節窩,共同圍成關節
【答案】B
【解析】圖中所示結構名稱:1關節頭,4關節窩,兩者構成關節面。2關節囊,3關節腔,5關節軟骨。2關節囊與關節的牢固性有關,A錯誤;3關節腔內有關節囊內壁分泌的滑液,B正確;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5關節軟骨,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使關節更加靈活,C錯誤;1關節頭,4關節窩,兩者構成關節面,D錯誤。
2.下圖表示關節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結構③中的滑液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B.骨與骨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
C.肌腱可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
D.結構②是骨骼肌
【答案】D
【解析】觀圖可知:①關節頭、②關節囊、③關節腔、④關節窩、⑤關節軟骨。結構③是關節腔,其中的滑液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A正確;骨與骨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B正確;肌腱可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C正確;結構②是關節囊,不是骨骼肌,D錯誤。
考點二: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3.下列有關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產生運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在休息的時候,肌肉細胞不進行呼吸作用
B.人的兩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處于舒張狀態
C.完成屈肘動作時,關節起支點的作用
D.骨骼肌只能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
【答案】A
【解析】A、呼吸作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人在休息的時候,肌肉細胞也進行呼吸作用,錯誤。
B、兩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都處于舒張狀態,因此感覺比較輕松,正確。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完成屈肘動作時,關節起支點的作用,正確。
D、骨骼肌只能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由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正確。
4.如圖是人體伸肘動作圖,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依次是( )
A.收縮,收縮 B.舒張,舒張
C.舒張,收縮 D.收縮,舒張
【答案】C
【解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伸肘動作的產生,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雙手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杠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收縮。
考點三: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5.下列關于動物行為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先天性行為是動物體內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B.學習行為是動物后天學習所得,只與環境因素有關
C.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
D.公雞報曉是先天性行為,小鼠按杠桿取食是學習行為
【答案】B
【解析】先天性行為是動物體內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A正確;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動物后天學習所得,不是與遺傳因素無關,B錯誤;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中“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C正確;公雞報曉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先天性行為,小鼠按杠桿取食是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學習行為,D正確。
6.下列動物行為中,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大山雀偷喝牛奶、蚯蚓學走迷宮、黑猩猩釣取食物,都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后天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得來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A、B、D錯誤;小鳥喂魚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C正確。
考點四:社會行為的判斷
7.白蟻的群體中,工蟻的職能是筑巢及喂養雌蟻、雄蟻和兵蟻,兵蟻則專司蟻穴的保衛,雌蟻是專職的“產卵機器”,也叫蟻后。這段話,著重體現了具有社會行為動物的哪個特征( )
A.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
B.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C.群體中形成一定的等級
D.全體內部成員之間形成一定的等級制度
【答案】B
【解析】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如,白蟻的群體中,工蟻的職能是筑巢及喂養雌蟻、雄蟻和兵蟻,兵蟻則專司蟻穴的保衛,雌蟻是專職的“產卵機器”,也叫蟻后,就體現了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之間有明確的分工,B正確。
8.火蟻具有社會行為,當洪水來臨時,它們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個漂動的“蟻團”,齊心協力到達陸地。下列動物群體中也具有社會行為的是(  )
A.土壤中的一群蚯蚓 B.草叢中的一群蚊子
C.池塘中的一群蝌蚪 D.樹林中的一群狒狒
【答案】D
【解析】蚯蚓、蚊子、蝌蚪的群體內沒有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沒有明確分工,不具有社會行為,而狒狒的的群體內有明顯的組織、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還會形成等級,因此具有社會行為。
考點五: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5.下列動物行為不屬于動物“通訊”的是
A.蜜蜂的舞蹈動作
B.長尾猴發現豹時會發出一種叫聲
C.小動物聞到老虎氣味紛紛逃避
D.烏鴉見到老鷹時大聲鳴叫
【答案】A
【解析】蜜蜂是用舞蹈的動作進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題意;長尾猴發現豹時會發出一種叫聲,是通過聲音告訴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護群體的安全,屬于用聲音交流信息,B不符合題意;小動物聞到老虎氣味紛紛逃避,是為了保護自己,屬于防御行為,不是同種動物之間的信息交流,C符合題意;烏鴉見到老鷹時大聲鳴叫屬于信息交流,D不符合題意。
6.下列不屬于同種動物群體內信息傳遞的是( )
A.螞蟻根據同伴留下的氣味找到食物
B.長尾猴發現豹時會發出一種叫聲
C.羚羊聞到老虎的氣味會迅速逃避
D.蜜蜂通過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
【答案】C
【解析】螞蟻根據同伴的氣味找到食物,是通過分泌物,告訴其他工蟻尋找食物的路線,屬于用分泌物交流信息;長尾猴發現豹時會發出一種叫聲,是通過聲音告訴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護群體的安全,屬于用聲音交流信息;羚羊聞到老虎氣味紛紛逃避,是為了保護自己,屬于防御行為,不是同種動物之間的信息交流;蜜蜂通過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是通過動作告訴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同伴間傳遞信息。
一、選擇題
1.(2021·赤峰)下圖是關節結構示意圖,下列關于關節和運動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
A. 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
B. 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
C. 圖中結構③是關節囊,③中的滑液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D. 家燕與飛行有關的肌肉非常發達,還具有輕而堅固的骨骼
2.(2021·萍鄉)動物通過運動獲取食物、躲避敵害。下列有關動物與其主要運動方式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A. 蝸牛——爬行 B. 蚯蚓——蠕動 C. 家鴿——飛行 D. 家兔——游泳
3.(2021·新疆)下列關于動物身體結構與運動方式相適應的實例,敘述錯誤的是( )
A. 新疆大頭魚有鰭,適于游泳 B. 新疆北鯢趾基有蹼,適于跳躍
C. 天山雪豹四肢發達,適于奔跑 D. 大山雀前肢為翼,適于飛行
4.(2021·荊門)動物是地球上最活躍的類群,關于動物運動和行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一塊骨骼肌的肌腱可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
B. 小貓的運動系統由骨和肌肉組成
C.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互不構成關聯
D. 在一群猴子組成的“等級社會”中,“首領”通常由年長者擔任
5.(2021·江津)下列關于動物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只有具有運動系統的動物才能運動
B. 骨含有比例適當的無機物和有機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彈性
C. 在動物運動中,骨起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
D. 骨骼肌中部較粗大的部分是肌腱,兩端較細的部分是肌腹
6.(2021·青海)鉛球運動員在推出鉛球的瞬間,運動員的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所處的狀態分別是( )
A. 收縮 舒張 B. 舒張 收縮 C. 舒張 舒張 D. 收縮 收縮
7.(2021·營口)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下面是關節結構模式圖及骨、關節和肌肉的關系示意圖,其中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結構④中的滑液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B. 結構③包裹著關節周圍,使關節具有牢固性
C. ⑧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D. 在運動過程中,⑥起支點作用,⑦起杠桿作用
8.(2021·婁底)運動系統主要是由骨、關節、肌肉組成的。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關節活動,產生運動。下列哪一項不能體現關節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
A. 關節頭容易從關節窩中脫出
B. 關節軟骨能夠減少摩擦,緩沖機械壓力
C. 關節周圍由關節囊包裹著
D. 關節腔內含滑液,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9.(2021·雞西)人的上臂以肩關節為樞紐,可做旋轉、環轉等各種動作。這說明關節在運動中起著(  )
A. 動力作用 B. 杠桿作用 C. 牽拉作用 D. 支點作用
10.(2021·南海)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從運動系統的組成看,劃龍舟時運動的動力來自(  )
A. 骨 B. 手 C. 肌肉 D. 關節
11.(2021·阜新)蜜蜂的群體中有蜂王、蜂后、工蜂。由此可知蜜蜂具有( )
A. 社會行為 B. 取食行為 C. 遷徙行為 D. 領域行為
12.(2021·龍東)下列動物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
A. 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 B. 黑猩猩釣取白蟻
C. 小雞繞道取食 D. 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
13.(2021·煙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鴻鵠又名大天鵝,每年都要從西伯利亞到榮成天鵝灣等地越冬。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大天鵝的遷徙行為屬于(  )
A. 先天性行為 B. 學習行為 C. 社會行為 D. 繁殖行為
14.(2021·晉中)一只有趣的小金絲猴模仿護林員投擲石塊,進行玩耍。小猴的這種行為屬于( )
A. 先天性行為 B. 學習行為 C. 社會行為 D. 防御行為
15.(2021·聊城)下列行為中,可能不是由身體內遺傳物質控制的是( )
A. 蜘蛛結網捕食 B. 失去雛鳥的小鳥給金魚喂食
C. 孔雀開屏 D. 大山雀偷喝放在門外的牛奶
16.(2021·青島)下列關于動物行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用性外激素誘殺農業害蟲是利用了動物個體間的信息交流
B. 具有社會行為的群體內都有等級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C. 動物越高等,“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多,學習行為越復雜
D. 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的變化
17.(2021·龍東)下列動物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
A. 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
B. 黑猩猩釣取白蟻
C. 大山雀喝牛奶
D. 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
18.(2021·河南)鵝在繁殖期間,若發現卵掉落巢外,會用喙推動卵,直到把卵滾回巢中。如果在滾卵回巢過程中取走卵,鵝仍會憑空繼續做這些動作。關于鵝的上述行為,說法正確的是( )
A. 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
B. 可以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
C. 能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的變化
D. 與黑猩猩釣取白蟻的行為類似
19.(2021·賀州)動物群體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時交流信息。下列不屬于信息交流的是(  )
A. 蜜蜂跳舞傳遞蜜源信息
B. 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進行交配
C. 螢火蟲發出冷光“對話”
D. 蟾蜍受到攻擊時身體會充氣膨脹
20.(2021·濰坊)“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經》中對繁殖季節雎鳩鳴叫場景的描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在繁殖季節,雎鳩的鳴叫屬于求偶行為
B. 從獲得的途徑判斷,雎鳩的鳴叫是學習行為
C. 求偶、交配和產卵是雎鳩必不可少的繁殖行為
D. 雎鳩的鳴叫行為根本上受遺傳因素決定
二、實驗探究題
21.(2021·株洲).農業生產中許多種類的昆蟲對農作物有較大的威脅,夏夜里人們常利用黑光燈捕蟲器(如圖)誘捕農業害蟲。針對這一現象,孫悟同學提出問題:普通的日光燈是否也有誘捕效果?與黑光燈相比,哪種光源的誘捕效果更好?
(1)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孫悟同學制定的實驗計劃:
①選取相距較遠但其它條件大致相當的水稻田三塊,編號甲、乙、丙。
②每天19:00向三塊水稻田的正中分別放入無光源捕蟲器、功率相同的日光燈捕蟲器和黑光燈捕蟲器,早上7:00取出,將捕蟲器中的昆蟲取出稱重。
③實驗持續進行5天,將結果記錄下來并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組和乙組進行對照,是為了探究________, 其中________組是對照組。
(4).昆蟲通常以月亮為導航坐標,趨光性有利于其在黑暗中飛行時避開障礙物。這種行為從獲得途徑上看屬于________________行為,這是昆蟲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對環境的適應。
三、綜合題
22.(2021·大同).動物通過運動擴大了生存空間,增加了利用資源的機會,對其生存和繁衍后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圖是幾種動物運動有關的形態結構圖,請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動物的運動有許多不同形式。如:
①魚類可依靠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和[3]________的協調作用游泳;
②昆蟲大多依靠[4]________飛行,依靠足爬行,有的還能跳躍;
③鳥類的前肢進化成了[5] ________, 可自由飛行,后肢適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
④人類主要依靠________ 、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完成各種精細而靈活的動作。
(2).動物的運動器官有許多共同的結構特征。如:
①多具有發達的________, 能為運動提供動力,它靠兩端的________附著在不同的骨上;
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著結構,如昆蟲體表的________, 鳥類的龍骨突,人體四肢的骨骼;
③多具有便于靈活運動的分支和節點,如蝗蟲的足分節,人的四肢有許多[8]________。
23.(2021·長沙)在學校科技節模型設計比賽中,“未來發明家”團隊展示了他們的一個設計作品,如下圖所示:
“縮手反射模型”簡要說明
①兩塊輕質鋁材用軸承相連,既牢固又靈活
②“氣動人工肌肉”通入高壓空氣可實現收縮
③觸碰感應裝置后,控制系統能控制相應氣動人工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1)該設計圖中,輕質鋁材相當于運動系統中的________,感應裝置相當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當觸碰感應裝置后,控制系統控制氣動人工肌肉________(填字母)收縮,另一個氣動人工肌肉舒張,這樣就完成了縮手反射。
(2)某同學在聽完介紹后,提出了建議:縮手反射除肘關節以外,還有________關節參與,因此該模型還可以完善。
(3)科創老師給予了該團隊高度肯定,他認為該模型有智能化假肢的雛形。只是智能化假肢的結構更復雜,并且其控制系統需與人體的________連接,這樣人體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種動作。
24.(2020 青海)人體要運動,就必須依靠骨、關節和肌肉。據圖并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甲圖中關節的靈活性與關節面上覆蓋的________(填圖中序號)有關,還與________  (填圖中序號)分泌的滑液有關,滑液的作用是減少________。
(2)關節在運動中主要起________作用。
(3)乙圖表示骨、關節和肌肉的模式圖,正確的是________。
25.(2020 遼陽)觀察如圖中幾種動物的行為,請據圖回答問題。
(1)從動物行為的功能來看,圖中①屬于________行為,④屬于________行為。
(2)從動物行為獲得途徑來看,圖中③屬于________行為,這種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是由________決定的;②屬于________行為,這種行為是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積累________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
(3)動物的復雜行為都受________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分泌的________的調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C
【解析】A.人體的運動系統主要由骨骼與骨骼肌組成。骨骼包括:骨與骨連結。骨在運動中起到杠桿的作用;骨連結有不活動的、半活動的和活動的三種形式,其中活動的骨連結叫關節。故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A不符合題意。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轉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B不符合題意。
C.②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圍成的密閉空腔叫關節腔,③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滑液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C符合題意。
D.家燕等飛行鳥類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較長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內充氣體,這樣的骨骼既可以減輕身體的重量,又能加強堅固性;胸骨具有高聳的龍骨突,龍骨突的兩側有發達的肌肉——胸肌,牽動兩翼可完成飛行動作,D不符合題意。
2.【答案】 D
【解析】A.蝸牛屬于軟體動物,運動方式是爬行,動物依靠肌肉收縮或附肢的運動把貼地面的身體推向前進,A不符合題意。
B.蚯蚓屬于環節動物,運動方式是蠕動,體內沒有骨骼,蚯蚓的運動就是依靠縱、環肌的交互舒縮及體表的剛毛的配合而完成的。當蚯蚓前進時,身體后部的剛毛釘人士內不動,這時環肌收縮,縱肌舒張,身體就向前伸,接著身體前端的剛毛釘入土內不動,這時縱肌收縮、環肌舒張,身體向前縮短而前進,就這樣蚯蚓慢慢向前蠕動,B不符合題意。
C.盡管各種鳥的飛行姿勢千差萬別,但就飛行形式而論,大致可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鳥類飛行時基本是鼓翼、滑翔和翱翔三種方式交替使用,鳥類飛行常以鼓翼、滑翔兩種方式為主,家鴿屬于鳥類,運動方式是飛行,C不符合題意。
D.家兔屬于哺乳動物,兔子的前肢短小,后肢發達,強鍵而有力,適于跳躍,D符合題意。
3.【答案】 B
【解析】A、新疆大頭魚屬于魚類,有鰭,適于游泳,A說法正確。
B、新疆北鯢俗名娃娃魚,屬于兩棲動物,長有四肢,外形看和四腳蛇非常相似,只是四肢短小無力,幾乎撐不住身子,靠爬行或在水中游動,B說法錯誤。
C、 天山雪豹屬于哺乳動物,四肢發達,適于奔跑,C說法正確。
D、大山雀屬于鳥類,前肢為翼,為飛行提供了前提,適于飛行,D說法正確。
4.【答案】 A
【解析】A.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符合題意。
B.人和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包括骨、關節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連接起保護作用,骨、關節和骨骼肌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統的協調下共同完成的。因此,小貓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不符合題意。
C.學習行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為基礎上的。沒有先天性行為的基礎,就沒有后天性的學習行為,不符合題意。
D.營社會行為的動物,在各個組成成員之間,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排成等級次序,其中只有一個雄性個體最占優勢,其為社群中的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筑巢場地,其他成員對它表示順從,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衛這個群體,不符合題意。
5.【答案】 B
【解析】A.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如水母沒有運動系統,也能進行運動, A不符合題意。
B.骨的成分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其物理特性表現為彈性和硬度,有機物能燃燒,無機鹽溶于某些酸。骨的成分中有機物的比例越多,其彈性越大,硬度越小,無機物的比例越多,其柔韌性越小,硬度越大,B符合題意。
C.人體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組成,關節是骨連接的主要形式,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C不符合題意。
D.骨骼肌中部較粗大的部分是肌腹,兩端較細的部分是肌腱,D不符合題意。
6.【答案】 B
【解析】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上肢自然下垂時,二者同時舒張;垂提重物時,二者同時收縮。所以,鉛球運動員在推出鉛球的瞬間,運動員的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所處的狀態分別是舒張、收縮。
7.【答案】 D
【解析】A.結構④為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能夠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是關節更加靈活,A不符合題意。
B.③關節囊是附著在關節面周圍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結締組織囊,使關節具有牢固性,B不符合題意。
C.⑧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C不符合題意。
D.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骨骼肌組成,在運動中,⑥骨起到杠桿作用,⑦關節起到支點作用,D符合題意。
8.【答案】 A
【解析】A.關節頭從關節窩中脫出這種現象叫脫臼,這不能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符合題意。
B.關節軟骨,表面光滑,是由致密結締組織的膠原纖維構成的基本框架,呈半環形,類似拱形球門,其底端緊緊附著在下面的骨質上,上端朝向關節面,這種結構使關節軟骨緊緊與骨結合起來而不會掉下來,同時當受到壓力時候,還可以有少許的變形,起到減少摩擦,緩沖機械壓力的作用,體現了關節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C.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囊壁的內表面能分泌滑液,在關節囊及囊里面和外面還有很多韌帶,使兩骨的連接更加牢固,體現了關節的牢固性,是關節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D.關節腔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體現了關節的靈活性,是關節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9.【答案】 D
【解析】骨的位置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在運動中骨起到杠桿的作用;關節是骨連結的主要形式,關節起到支點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動力的作用,D符合題意。
10.【答案】 C
【解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因此,從運動系統的組成來看,運動的動力來自骨骼肌。
11.【答案】 A
【解析】A.蜜蜂的群體中有蜂王、蜂后、工蜂。說明蜜蜂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所以,蜜蜂具社會行為,A符合題意。
B.取食行為是通過自身獨特的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如:鯨魚吞吃小魚;蟒追捕青蛙,B不符合題意。
C.隨著季節的變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對穩定的路線,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覓食地)之間作遠距離移動的過程是遷徙行為,C不符合題意。
D.領域行為是指動物占有領域的行為和現象。如“狗撒尿做標記”是狗的領域行為,D不符合題意。
12.【答案】 D
【解析】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黑猩猩釣取白蟻、小雞繞道取食都是通過學習或生活經驗的積累得來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13.【答案】 A
【解析】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把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大天鵝的遷徙行為是大天鵝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先天性行為。
14.【答案】 B
【解析】根據題干所述,小金絲猴是模仿護林員投擲石塊,進行的玩耍,這是小猴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慢慢獲得的行為,這屬于學習行為,可見B符合題意。
15.【答案】 D
【解析】A、蜘蛛結網捕食是是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不是一種本能,A不符合題意。
B、失去雛鳥的小鳥給金魚喂食是生來就有的繁殖行為,是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B不符合題意。
C、孔雀開屏是生來就有的繁殖行為,是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先天性行為,C不符合題意。
D、大山雀偷喝放在門外的牛奶是在經過生活經驗積累起來的后天性行為,可見D符合題意。
16.【答案】 A
【解析】A.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蟲分泌并釋放,引誘雄蟲前來交配,交配后,雌蟲即停止分泌,用性引誘劑誘殺害蟲就是模仿利用雌蟲分泌的性外激素來引誘雄蟲進行誘殺,屬于模仿利用昆蟲的通訊,A符合題意。
B.社會行為是一些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分工,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的行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體中還會形成等級,如草原上的雄性頭羊總是優先占領配偶,B不符合題意。
C.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受遺傳物質控制,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因此動物的行為與遺傳物質有關。動物越高等,“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學習能力越強,C不符合題意。
D.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動物的先天性行為使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學習行為是動物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動物的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復雜的變化。先天性行為的適應范圍小而后天性行為的適應范圍大,D不符合題意。
17.【答案】 D
【解析】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黑猩猩釣取白蟻、大山雀喝牛奶都是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而“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
18.【答案】 A
【解析】A.鵝的這些行為是:生來就有;受體內遺傳物質控制,屬于先天性行為,A符合題意。
B.如果在滾卵回巢過程中取走卵,鵝仍會憑空繼續做這些動作,這是本能的行為,B不符合題意。
C.動物的先天性行為使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學習行為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復雜的變化,C不符合題意。
D.黑猩猩釣取白蟻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D不符合題意。
19.【答案】 D
【解析】A.蜜蜂跳舞傳遞蜜源信息,是同種動物通過動作進行交流,屬于信息交流,A不符合題意。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進行交配,是同種動物通過氣味進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題意。
C.螢火蟲發出冷光“對話”,是同種動物通過光線進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題意。
D.蟾蜍受到攻擊時身體會充氣膨脹屬于防御行為,不屬于信息交流,D符合題意。
20.【答案】 B
【解析】A、在繁殖季節,雎鳩的鳴叫是求偶,A不符合題意;
B、從獲得的途徑判斷,雎鳩的鳴叫是生來就有的繁殖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B符合題意;
C、求偶、交配和產卵是雎鳩必不可少的繁殖行為。C不符合題意;
D、雎鳩的鳴叫行為是先天性行為,根本上受遺傳因素決定。D不符合題意。
21.【答案】 (1)普通的日光燈也有誘捕效果
(2)平均值
(3)普通的日光燈是否有誘捕效果;甲
(4)先天性;自然選擇
【解析】(1)作出假設是在觀察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參考有關資料,對提出的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故本實驗可作出假設:普通的日光燈也有誘捕效果。
(2)③一次實驗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誤差,計算多次實驗的平均值,可以減少實驗誤差,確保實驗嚴密準確,因此在每間教室的不同位置取樣檢測,計算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少實驗誤差,確保實驗嚴密準確。故實驗持續進行5天,將結果記錄下來并計算平均值。
(3)結合分析可知:甲組(無光源捕蟲器)和乙組(日光燈捕蟲器)進行對照,是為了探究普通的日光燈是否有誘捕效果,其中甲組是對照組。
(4)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又稱為本能。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所以,昆蟲通常以月亮為導航坐標,趨光性有利于其在黑暗中飛行時避開障礙物。這種行為從獲得途徑上看屬于先天性行為,這是昆蟲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的對環境的適應。
22.【答案】 (1)鰭;翅;翼;骨
(2)肌肉;肌腱;外骨骼;關節
【解析】圖中1口,2鰓,3鰭,4翅,5翼,6胸肌,7肱二頭肌,8關節。
(1)動物的運動方式各種各樣,動物的運動依賴于身體的結構。
①魚類生活在水中,依靠3鰭來游泳和平衡身體;
②飛行的昆蟲,靠4翅的快速振動來飛行,翅著生在胸部;
③鳥的前肢進化為5翼,有發達的6龍骨突,可以自由飛行。后肢適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
④人類主要依靠骨、肌肉和關節的協調配合,完成各種精細而靈活的動作。
(2)動物的運動器官有許多共同的結構特征。
①多具有發達的肌肉,能為運動提供動力,如鳥類6胸肌發達;它靠兩端的肌腱 附著在不同的骨上;
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著結構,如昆蟲體表的外骨骼,鳥類的龍骨突,人體四肢的骨骼;
③多具有便于靈活運動的分支和節點,如蝗蟲的足分節,人的四肢有許多8關節。
23.【答案】 (1)骨;感受器;A(2)肩(3)大腦(神經系統)
【解析】(1)人體能產生運動,是因為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而收縮,再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骨起杠桿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收縮產生動力。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所以,該設計圖中,輕質鋁材相當于運動系統中的骨(起到杠桿作用),感應裝置相當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所以,當觸碰感應裝置后,控制系統控制氣動人工肌肉A(可模擬肱二頭肌)收縮,另一個氣動人工肌肉(可模擬肱三頭肌)舒張,這樣就完成了縮手反射。
(2)在實際的縮手反射中,除肘關節以外,還有肩關節參與反射過程,因此該模型還可以完善。
(3)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神經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所以,智能化假肢的結構更復雜,并且其控制系統需與人體的大腦(神經系統)連接,這樣人體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種動作。
24.【答案】(1)⑤;②;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2)支點
(3)A
【解析】(1)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⑤關節軟骨,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②關節囊的內表面能分泌滑液,進入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③關節腔,滑液關節軟骨,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
(2)每塊骨骼肌的兩端附著在不同的骨上,當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興奮刺激后,就會收縮變短,并產生一定的拉力,牽動骨圍繞關節活動,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
(3)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縮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以上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據上分析,乙圖中B骨骼肌的兩端附著在同一塊骨上是不正確的;圖A有兩組肌肉,每一組肌肉的兩端都連在不同的骨上,是正確的。
25.【答案】(1)覓食;防御
(2)先天性;遺傳物質;學習;生活經驗
(3)神經;激素
【解析】(1)從動物的行為類型來看:圖中①獅子抓捕斑馬是為了獲取食物,因此屬于覓食行為,④枯葉蝶形似枯葉,為了掩護自己,因此屬于防御行為。
(2)從動物行為獲得途徑來看:圖中③蜘蛛織網屬于先天性行為,“這種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②狗繞道取食屬于學習行為,“這種行為是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積累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行為。
(3)動物的復雜行為都受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分泌的激素所調控。
了解課標
考點梳理
考點突破
考場演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论坛| 肥乡县| 盐津县| 通河县| 大名县| 札达县| 资源县| 庆元县| 潼关县| 集安市| 中方县| 甘泉县| 兰西县| 西华县| 个旧市| 五峰| 迁西县| 盘锦市| 临江市| 建瓯市| 民县| 长乐市| 木兰县| 新竹市| 广元市| 安义县| 沙雅县| 兴业县| 桦南县| 康马县| 林甸县| 河池市| 疏附县| 惠安县| 公安县| 伊川县| 淮南市| 商水县| 龙川县|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