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教科五年級下冊2.3用沉的材料造船竹筏木筏上節回顧聚 焦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嗎?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嗎?試一試:橡皮泥、鋁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探 索探 索用在水中下沉的材料做船1制作過程中,可以對設計圖進行適當修改。設計圖 測試記錄橡皮泥船鋁箔船用沉的材料做船觀看視頻研 討我們用什么方法,讓橡皮泥和鋁箔漂浮在水面上?把它們做成船型,做成中空的形狀。探 索測試橡皮泥船和鋁箔船載重量2設計圖 測試記錄橡皮泥船鋁箔船測試多次找最大值我的船能穩定地承載_____個墊圈。探 索測試橡皮泥船和鋁箔船載重量2橡皮泥和鋁箔是在水中會下沉的材料,把它們做成船型后,它們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更容易漂浮到水面上。科學詞匯按壓船體時,感覺手受到一股向上的力量,這就是浮力,它的方向是向上的。研 討為了讓船型橡皮泥和鋁箔穩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們又用了什么方法?側翻用同樣多的材料,把它們做成體積更大的船型,它們的體積變大了,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了,也就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另外在放墊圈的時候,都盡量放在中間,不要放在一邊,受力不均勻,容易側翻。拓 展船在行駛中,穩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會側翻,造成事故。渡船的船體結構簡單,有寬大的艙室和甲板,底部特別寬闊,具有良好的穩定性。雙體帆船的底部寬度比單體帆船大得多,所以它的穩定性明顯優于單體帆船,具有承受較大風浪的能力。課堂小結通過上節課的研究,我們已經認識到可以用浮的材料造船。根據生活經驗,也能理解沉的材料同樣可以造船。根據實驗我們還知道,增加船的底部寬度,可以提高船體的穩定性。知識脈絡課后作業完成對應課時訓練。教科版五年級下2.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學設計課題 用沉的材料造船 單元 2 學科 科學 年級 5教材 分析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單元的第3課,給出學生熟悉的橡皮泥和鋁箔兩種沉的材料,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改進一艘可以承載一定重量的船,再次引導學生經歷技術與工程相關的學習過程,感受科學與技術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本課內容承接上一課浮的材料可以造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提出研究問題“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嗎”。第二部分——探索,主要由兩個活動組成,體驗“問題—設計—制作—測試—完善”技術與工程的典型的學習過程。探索活動1,用橡皮泥和鋁箔做船,認識到沉的材料可以造船,摸索讓沉的材料浮起來的方法;探索活動2,測試用橡皮泥和鋁箔制作的船能否裝載一定量的金屬墊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經歷反復修改、制作的過程,從而讓自己所制作的船具有一定的載重量和穩定性。第三部分——研討,學生通過回顧、反思,提煉出用沉的材料造船和實現船穩定漂浮的方法,體會到體積、形狀對船只載重量和穩定性的影響。第四部分——資料,通過圖片展示,感受渡船和雙體帆船的穩定性與它們底部寬闊的構造有關,幫助學生理解船只的穩定性問題。學情分析 通過上節課的研究,學生已經認識到用浮的材料可以造船,但在生活中,學生見到較多的是鋼鐵造的輪船,因此對于沉的材料能造船理解難度不大。學生也能夠依據生活經驗用橡皮泥和鋁箔做成船,讓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學生一般不會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因此,學生再次體驗“問題—設計—制作—測試—完善”的技術與工程的典型學習過程,并嘗試結合學習體驗來回顧總結,能夠從技術層面初步感知增大船的浮力原理。此外,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還會遇到“穩定性”不足的問題。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沉的材料可以造船。 2.知道相同質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鋁箔,做成船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3.認識到船的穩定性與其結構有關。 4.了解其他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造船技術的發展。 科學探究目標 1.探索用橡皮泥和鋁箔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來承載一定重量。 2.經歷“設計—制作—測試—分析—改進—再設計”的工程設計的典型過程。 3.通過操作、閱讀資料等形式來改進船的穩定性。 科學態度目標 1.體會到不斷改進設計對結果的影響。 2.從船的發展歷程學習中,激發創造欲望。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到科學和技術緊密相連,它們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發現相同質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鋁箔,做成船型后,它們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難點:不斷改進船的形狀、結構來增加船的載重量和穩定性。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水槽、防水橡皮泥、鋁箔、墊圈、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學生材料一套、船的穩定性相關視頻、教學課件。流程 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聚焦 1.引入:通過上節課的探索,我們知道竹竿和木頭可以用來造船,那還能用哪些材料來造船呢?(預設:塑料、泡沫等。)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特點呢?(預設:都能浮在水面上。) 2.提問:(教學提示:出示橡皮泥。)你們認識這種材料嗎?(預設:認識,它是橡皮泥。)它在水中的沉浮情況怎樣呢?(教學提示:演示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3.追問: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嗎?(預設:可以。)為什么覺得用它們可以造船呢?(預設:因為現在的輪船大多是鋼鐵造的,鋼鐵也是沉的材料。) 4.揭題:(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26船廠用鋼鐵造船的圖片。)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今天,我們就來用沉的材料造船。(板書:用沉的材料造船)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并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聚焦船的材料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用沉的材料造船的興趣。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用橡皮泥和鋁箔造船 1.提問:橡皮泥在水中會下沉,你們有辦法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嗎?(預設:把橡皮泥做成船型、碗形、荷葉形、空心餃子形等。) 2.講解:(教學提示:出示鋁箔。)這種材料是鋁箔,生活中通常用它盛裝食物。鋁箔和橡皮泥一樣,放到水中會下沉,是沉的材料。 3.布置任務:請大家分組討論分別用橡皮泥和鋁箔造船的方案,并繪制設計圖。要求船至少可以裝載20個墊圈,并且不會沉入水中。 4.活動:分發材料,指導各組學生根據設計圖分別用相同質量的橡皮泥和相同大小的鋁箔造船。 探索二:測試橡皮泥船和鋁箔船的載重量 1.過渡:我們已經成功地用橡皮泥和鋁箔造出了船,下面我們來測試它們是否達標。 2.活動:指導各組學生測試船的載重量,并完成活動幫助卡。提醒學生在測試過程中可以不斷改進、完善小船,使船的載重量增加。 3.提問:為什么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能浮在水面上呢?請大家再次將船放在水中,并用手按一按,有什么感覺?(預設:感覺到手被向上托起。) 4.講解:大家感受到的手被向上托的力就是水的浮力。橡皮泥和鋁箔被做成船型后,它們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隨著技術的進步,鋼鐵也能造船。鋼鐵制造的船不但堅固,而且載重量也更大。 【設計意圖】橡皮泥和鋁箔是兩種容易加工的材料。讓學生經歷工程設計的典型過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認識到要使船實現一定的載重量,需要不斷改進設計,提高制作技術。探索實踐之后,歸納出讓沉的材料浮起來的方法,是對浮力認識的延伸。 研討匯報 浮力:指流體(液體、氣體、膠體等)作用于浸在流體里的物體(部分或全部)的向上托起的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浮力,與其在流體中的體積和流體的密度有關。拓展與小結 1.拓展:(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28渡船和雙體帆船的圖片。)渡船是主要用于載運旅客、貨物、車輛和列車渡過江河、湖泊、海峽的運輸船。雙體船是一種帶有兩個平行船體的小船,常用作內河或沿海的客船、渡船、工程船等。 2.提問:渡船和雙體帆船的結構分別有什么特點?(預設:渡船的底部特別寬闊,雙體帆船有兩個船體,駕駛艙和甲板的空間較大。)對于增加船的穩定性,你們有什么新的想法?(預設:增加船的底部面積和做成雙體船的方法可以增加船的穩定性。) 3.過渡:事實是否如大家猜想的那樣呢?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 4.活動:播放船的穩定性相關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 5.小結:船的底部越寬闊,穩定性越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操作總結出結論,并播放相關視頻,使學生深入體會形狀對船只穩定性的影響。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通過上節課的研究,學生已經認識到可以用浮的材料造船。根據生活經驗,也能理解沉的材料同樣可以造船,但他們一般不會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因此,本課通過讓學生再次體驗“問題—設計—制作—測試—完善”的技術與工程學習過程,初步感知增大船的浮力的原理,并總結出實現船穩定漂浮的方法。對于本課的探索活動,教師應該在課前進行下水試驗,保證提供給學生的橡皮泥和鋁箔的量跟墊圈的大小匹配,并設置恰當的進階性目標,使探索過程更富層次性和挑戰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課 用沉的材料造船.docx 第3課 用沉的材料造船.pptx 視頻:體積變大,浮力增大.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