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第二課 四季的變化一、教學目標1.科學知識知道一年中氣溫的變化規律與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基本一致,知道按晝夜長短變化劃分四季的天文劃分法。知道正午時物體影子在不同季節有規律地變化,其變化規律與地面溫度變化的規律基本一致,知道古人利用圭表測定季節。2.科學探究能采集或利用已有數據,整理、分析,探究一年氣溫變化與晝夜長短的關系。能運用找到的規律嘗試劃分四季,能列舉其他的四季測定及劃分方法。3.科學態度、STSE對事物的變化及其相互關系有探究興趣,具有基于數據分析和推理發表對四季劃分的見解的意識。樂于合作與分享,愿意傾聽關于四季劃分的不同意見,主動溝通。二、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某地某年的月平均氣溫和月平均晝長的數據、計算器、網格型坐標紙等,教學課件。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三、教學時間1課時四、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1)復習:晝夜交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學生自由發言(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的自轉。)(3)引入并思考:我們知道晝夜是交替變化的,但晝與夜的長短一樣嗎?晝夜長短與冷暖有關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四季的變化》。(二)新課學習1. 探究一年氣溫變化與晝夜長短的關系(1)分組討論:我們應該如何設計實驗探究一年氣溫變化與晝夜長短的關系?(2)交流并小結:一年中的氣溫和晝夜長短都會變化,每天實際觀測并記錄是一種研究方法,但我們可以采取查閱資料的快捷方式,例如可以查閱氣象臺的數據。(3)課件展示P47資料:北京古觀象臺2017年氣象觀測記錄。(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晝長表和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氣溫表)(4)繼續討論:有了這樣的兩個記錄表之后,我們可以怎么研究?(5)交流并小結:可以先找出一年中的氣溫變化規律,再找出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的規律,最后看一看一年中氣溫變化規律和晝夜長短變化規律之間有怎樣的聯系。(6)研究一:尋找一年冷暖變化規律。①明確方法:根據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氣溫表格,在坐標圖中描繪出這一年中每月平均氣溫的折線圖,再查找規律。②學生觀察、繪圖并交流:通過折線圖,你發現了什么?③小結:我們發現,1月溫度最低,7月溫度最高。從1月到7月溫度不斷升高,從8月到12月溫度不斷降低。(7)研究二:尋找一年晝長的變化規律。①明確方法:根據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晝長表格,在坐標圖中描繪出這一年中每月平均晝長的折線圖,再查找規律。②學生觀察、繪圖并交流:通過折線圖,你發現了什么?③小結:我們發現,6月白晝時間最長,12月白晝時間最短。從1月到6月,白晝時間逐漸增長;從7月到12月,白晝時間逐漸變短。(8)研究三:對比上述的數據和折線圖,尋找一年中的冷暖變化和晝長變化的對應關系。①分組對比并整理自己的發現②班級交流。③小結:氣溫變化的規律與晝夜長短變化的規律是基本一致的。2. 怎樣劃分四季 (1)討論:一年中的冷暖變化,會直接影響動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長。根據冷暖的不同,一年劃分為四季。怎樣劃分呢?(2)匯報討論結果。(3)小結:a. 人們經過長期仔細觀測,發現晝夜長短相等分別在3月21日左右和9月23日左右,分別稱為春分和秋分。而晝最長在6月22日左右,稱為夏至;晝最短在12月22日左右,稱為冬至。b. 春夏秋冬四季的規定春分到夏至為春季,夏至到秋分為夏季,秋分到冬至為秋季,冬至到春分為冬季。為了與月份吻合,通常以公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至來年2月為冬季。這也是四季的天文劃分。(4)繼續探究:除了晝夜長短的變化,你還注意到哪些變化可能引起四季溫度的變化?(5)學生交流匯報:夏天的太陽曬得好厲害,冬天的太陽……(6)講述:我國古代科學家對四季太陽照射情況的變化也有很深的研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3. 圭表的故事 (1)自主閱讀:教材P51有關圭表的故事。(2)交流:閱讀資料之后,你學到了什么?(3)學生交流匯報(4)練習:完成活動手冊P14第2小題的練習。(5)思考:整理上述內容,歸納四季的變化對溫度和物體的影子的變化關系。(6)小結:像手電筒一樣,當夏天的太陽接近直射時,豎直物體的影子就短,地面單位面積接受的熱量多,溫度就高;冬天的太陽斜射時,豎直物體的影子就長,地面單位面積接受的熱量少,溫度就低。正如一天中正午的太陽最曬,早晚的太陽溫和。(三)整理,下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2.四季的變化復 習晝夜交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的自轉。思 考晝與夜的長短一樣嗎?晝夜長短與冷暖有關嗎?探究一年氣溫變化與晝夜長短的關系能感覺到一年中的氣溫和晝夜長短都會變化!變化有規律嗎?我們需要每天測量。可以查閱氣象臺的數據!有了這兩個表,我們可以怎么研究?先要找出一年中的氣溫變化規律!再看它們之間的聯系。也要看看一年中的晝夜長短是否有規律!尋找一年冷暖變化規律。研究一方 法根據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氣溫表格,在坐標圖中描繪出這一年中每月平均氣溫的折線圖,再查找規律。通過折線圖,你發現了什么?我們發現:1月溫度最低,7月溫度最高。從1月到7月溫度不斷升高,從8月到12月溫度不斷降低。尋找一年晝長的變化規律。研究二方 法根據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晝長表格,在坐標圖中描繪出這一年中每月平均晝長的折線圖,再查找規律。通過折線圖,你發現了什么?我們發現:6月白晝時間最長,12月白晝時間最短。從1月到6月,白晝時間逐漸增長;從7月到12月,白晝時間逐漸變短。對比前面的數據和折線圖,尋找一年中的冷暖變化和晝長變化的對應關系。研究三氣溫變化的規律與晝夜長短變化的規律是基本一致的。小 結怎樣劃分四季一年中的冷暖變化,會直接影響動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長。根據冷暖的不同,一年劃分為四季。怎樣劃分呢?氣溫變化的規律與晝夜長短變化的規律是基本一致的!要找到劃分的標準點。晝長,溫度高。也可以按晝夜長短劃分。人們經過長期仔細觀測,發現晝夜長短相等分別在3月21日左右和9月23日左右,分別稱為春分和秋分。而晝最長在6月22日左右,稱為夏至;晝最短在12月22日左右,稱為冬至。春夏秋冬四季的規定春分到夏至為春季,夏至到秋分為夏季,秋分到冬至為秋季,冬至到春分為冬季。為了與月份吻合,通常以公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至來年2月為冬季。這也是四季的天文劃分。春夏秋冬除了晝夜長短的變化,你還注意到哪些變化可能引起四季溫度的變化?夏天的太陽曬得好厲害,冬天的太陽……春天、秋天時……古人很早就知道,豎直的立竿在不同日子正午時的影子方向都是朝向正北,只是長度有不同。圭(guī)表的故事為了方便測量和研究正午時日影的長度到底如何變化,人們制作出了圭表。1276年,元代科學家郭(guō)守敬創建了登封觀星臺。每天正午,觀星臺上兩間小屋之間橫梁的影子會投影在“長堤”上。圭(guī)表的故事冬天的表影較長;夏天的表影較短。春天和秋天時,表影的長度則在中間變化。夏至春分秋分冬至圭表北南閱讀資料之后,你學到了什么?練習郭守敬創建的登封觀星臺,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圭表,如下圖。每天太陽正午的影子,在地面的圭尺上移動。影子從A點移動到B點,是_____季;ABC春影子從B點移動到C點,是_____季;ABC夏影子從C點移動到B點,是_____季;ABC秋影子從B點移動到A點,是_____季;ABC冬整理上述內容,歸納四季的變化對溫度和物體的影子的變化關系。小 結像手電筒一樣,當夏天的太陽接近直射時,豎直物體的影子就短,地面單位面積接受的熱量多,溫度就高;冬天的太陽斜射時,豎直物體的影子就長,地面單位面積接受的熱量少,溫度就低。正如一天中正午的太陽最曬,早晚的太陽溫和。《四季的變化》學習評價表班級: 姓名:項目 評價內容 自我評價科學知識 知道一年中氣溫的變化規律與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基本一致,知道按晝夜長短變化劃分四季的天文劃分法。知道正午時物體影子在不同季節有規律地變化,其變化規律與地面溫度變化的規律基本一致,知道古人利用圭表測定季節。科學探究 能采集或利用已有數據,整理、分析,探究一年氣溫變化與晝夜長短的關系。能運用找到的規律嘗試劃分四季,能列舉其他的四季測定及劃分方法。科學態度、STSE 對事物的變化及其相互關系有探究興趣,具有基于數據分析和推理發表對四季劃分的見解的意識。樂于合作與分享,愿意傾聽關于四季劃分的不同意見,主動溝通。老師給我的評價:注:請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在相應的欄目內畫“√”,教師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給出評價,用、、的符號表示。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周年運動,所以“二十四節氣”在公歷中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地球約每365天6時9分10秒,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于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有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稱為冬至。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太陽直射點的活動規律:春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即古人所謂“日北至,日長之至”),此后南移。秋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后繼續南移。冬至,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即古人所謂“日南至,日短之至”),在此之后向北移動,循環往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 四季的變化.ppt 學習評價表.doc 教案.doc 素材:二十四節氣.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