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5.3 輪軸 課件(14張PPT)+教案+學習評價表+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5.3 輪軸 課件(14張PPT)+教案+學習評價表+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五單元 簡單機械
第三課 輪軸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像轆轤這樣由一個大“輪”和一個小“軸”組成的裝置,叫作輪軸。
知道用力點在輪上、阻力點在軸上時,輪軸可以省力,輪越大越省力。
2.科學探究
針對轆轤提水的事例,能自制轆轤模型做模擬提水實驗,并與徒手直接提水進行比較,分析數據,得出輪軸能省力的結論。
能列舉生活中更多的輪軸類工具。
3.科學態度
積極參與制作轆轤模型及探究活動,能夠與同學合作,認真分析,主動交流。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
初步認識到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懂得利用輪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帶蓋塑料瓶、硬鐵絲、筷子、比筷子長的木棍、操作臺、三個鉤碼、測力計;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提問:人們怎樣從深井中提起一桶水?(課件展示一口井)。
(2)學生交流發言。(用繩子直接提,古代使用轆轤……)
(3)講述:我國在3000多年前就發明了轆轤。大約在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我國已普遍使用了手搖轆轤汲水。轆轤的制造和應用,在古代是與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的,它廣泛地應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灌溉上。
(4)導入:今天讓我們先來探究轆轤的秘密。
(二)新課學習
1. 探究轆轤的秘密
(1)任務一:制作一個轆轤模型。
①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步驟:
a. 用一根硬鐵絲縱向穿過打好孔的瓶體。(孔隙直徑稍大于鐵絲直徑)
b. 在瓶體上橫向穿過一根筷子并固定好。
c. 將轆轤模型固定在鐵架臺上,瓶口用線掛上“水桶”(鉤碼)。
②學生分組動手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2)任務二: 直接提水和用轆轤提水,用測力計測出所需力的大小,并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①動手操作:
a.徒手用測力計直接往上提鉤碼。
b.借助轆轤模型往上提鉤碼。
②分析與交流:直接提水和用轆轤提水,有什么不同?
③小結:用轆轤提水,所需要的力小。也就是說,用轆轤提水比徒手直接提更省力。
④過渡提問:試一試,怎樣讓轆轤更省力?
(3)任務三:在筷子的不同位置(中間和末端)提水,測量所需力的大小。將筷子換成更長的木棍,測量所需力的大小。將結果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①動手操作:
a.用筷子的中間提水,測量所需力的大小。
b.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測量所需力的大小。
c.將筷子換成更長的木棍,測量所需力的大小。
②分析與交流:分析測量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小木棍轉動的路線是什么樣的?
③小結: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比用中間提水更省力,換成更長的木棍更省力。也就是說,在距離瓶子越遠的位置提水,越省力。小木棍的轉動路線是圍繞瓶子做圓周運動。
(4)探究活動小結:像轆轤這樣由一個大“輪”和一個小“軸”組成的裝置,叫作輪軸。動力點在輪上、阻力點在軸上時,輪軸可以省力,輪越大越省力。
2. 尋找生活中的輪軸
(1)課件展示教材P64的圖片。
(2)交流:上面的圖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輪軸?使用時,哪部分相當于輪?哪部分相當于軸?
(3)學生匯報。
(4)小結:生活中許多地方都用到了輪軸,例如:汽車方向盤是一個輪軸,上面的盤就是一個輪,下面固定的地方相當于軸;水龍頭也是一個輪軸,上面可轉動的手柄相當于輪,下面不可轉動的部分相當于軸;卷筆刀也是一個輪軸,能夠搖動的手柄相當于輪,中間卡放鉛筆的位置相當于軸。
(5)任務布置:
①照樣子說一說,上面剩下的這些物體在使用時,哪部分相當于輪?哪部分相當于軸?
②找一找生活中更多的輪軸。
(三)整理,下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輪 軸
輪軸的定義:由輪和軸組成,能繞共同軸線旋轉的機械,叫作輪軸。
輪軸的實質是能夠連續旋轉的杠桿,支點就在軸心。
外環叫輪,內環叫軸。輪軸兩個環是同心圓。輪軸的平衡條件:如圖所示,R為輪半徑,r為軸半徑,F1為作用在輪上的力,F2為作用在軸上的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F1R=F2r(動力×輪半徑=阻力×軸半徑)。
由上式可知: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則輪軸為省力杠桿;當動力作用在軸上,則輪軸為費力杠桿。
像馬車、門把手、方向盤和推車這樣的輪軸是最簡單的,沒有動力傳遞。動力車輛的輪軸就復雜得多。
以汽車為例,動力不是簡單的傳遞輪軸,如果是那樣,汽車就不能拐彎。在汽車軸的中間,有一個“差速器”,在通過兩個半軸給左右車輪傳動,這樣在汽車拐彎時,兩邊車輪行駛的距離才能不同。
R
B
A
F《輪軸》學習評價表
班級: 姓名:
項目 評價內容 自我評價
科學知識 知道像轆轤這樣由一個大“輪”和一個小“軸”組成的裝置,叫作輪軸。
知道用力點在輪上、阻力點在軸上時,輪軸可以省力,輪越大越省力。
科學探究 針對轆轤提水的事例,能自制轆轤模型做模擬提水實驗,并與徒手直接提水進行比較,分析數據,得出輪軸能省力的結論。
能列舉生活中更多的輪軸類工具。
科學態度 積極參與制作轆轤模型及探究活動,能夠與同學合作,認真分析,主動交流。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 初步認識到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懂得利用輪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老師給我的評價:
注:請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在相應的欄目內畫“√”,教師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給出評價,用、、的符號表示。(共14張PPT)
3.輪軸
人們怎樣從深井中提起一桶水?
我國在3000多年前就發明了轆轤。大約
在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我國已普遍使用了手搖轆轤汲水。轆轤
的制造和應用,在古
代是與農業的發展緊
密結合的,它廣泛地
應用在人們的日常生
活和農業灌溉上。
探究轆轤的秘密
制作一個轆轤模型。
任務一
1.用一根硬鐵絲縱向穿過打好孔的瓶體。(孔隙直徑稍大于鐵絲直徑)
2.在瓶體上橫向穿過一根筷子并固定好。
3.將轆轤模型固定在鐵架臺上,瓶口用線掛上“水桶”(鉤碼)。
直接提水和用轆轤提水,用測力計測出所需力的大小,并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任務二
動手操作
①徒手用測力計直接往上提“水桶”(鉤碼)。
②借助轆轤模型往上提“水桶” (鉤碼)。
直接提水和用轆轤提水,有什么不同?
分析交流
小結
用轆轤提水,所需要的力小。也就是說,用轆轤提水比徒手直接提更省力。
思考
試一試,怎樣讓轆轤更省力?
①在筷子的不同位置(中間和末端)提水,測量所需力的大小。
②將筷子換成更長的木棍,測量所需力的大小。
③將結果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任務三
用筷子的末端提……
用更長的木棍,會……
動手操作
①用筷子的中間提水,測量所需力的大小。
②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測量所需力的大小。
③將筷子換成更長的木棍,測量所需力的大小。
分析數據,你有什么發現?小木棍轉動的路線是什么樣的?
分析交流
小結
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比用中間提水更省力,換成更長的木棍更省力。也就是說,在距離瓶子越遠的位置提水,越省力。小木棍的轉動路線是圍繞瓶子做圓周運動。
像轆轤這樣由一個大“輪”和一個小“軸”組成的裝置,叫作輪軸。
阻力點
動力點
動力點在輪上、阻力點在軸上時,輪軸可以省力,輪越大越省力。
尋找生活中的輪軸
這些圖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輪軸?使用時,哪部分相當于輪?哪部分相當于軸?
汽車方向盤是一個輪軸,上面的盤就是一個輪,下面固定的地方相當于軸。
水龍頭也是一個輪軸,上面可轉動的手柄相當于輪,下面不可轉動的部分相當于軸。
卷筆刀也是一個輪軸,能夠搖動的手柄相當于輪,中間卡放鉛筆的位置相當于軸。
①剩下的這些物體在使用時,哪部分相當于輪?哪部分相當于軸?
②找一找生活中更多的輪軸。
任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疏附县| 乐平市| 安远县| 师宗县| 罗定市| 祁门县| 金平| 汉川市| 门头沟区| 巫溪县| 万年县| 修水县| 山东省| 常山县| 乐陵市| 渑池县| 玉林市| 青岛市| 盐城市| 曲松县| 资阳市| 淮滨县| 鞍山市| 色达县| 宜兴市| 西乡县| 岳阳市| 武功县| 观塘区| 泰顺县| 安庆市| 亳州市| 德清县| 额尔古纳市| 光山县| 双鸭山市| 孟村| 宝丰县| 谢通门县|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