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精品文檔精品文檔七下道德與法治知識總結第一單元 青春時光1.1 悄悄變化的我1.青春期我們的生理變化 P3我們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身體外形的變化,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2.如何正確對待正常的生理變化(身體變化) P5(1)我們要正視身體的變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綻放,不因自己的生理變化而自卑,是我們對自己的尊重。(2)不嘲弄同伴的生理變化,是我們對同伴的尊重。(3)在追求形體、儀表等外在美的同時,我們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體現青春的內在美。3.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現(心理變化) P6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與怯懦4.如何正確處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青春期的煩惱) P6(1) 可以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2) 可以通過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煩惱的方法;(3) 可以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接納和調適青春期的矛盾心理;(4) 可以學習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1.2 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1.如何理解思維的獨立 (獨立思考的含義) P9(1)思維的獨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獨特,而是意味著不人云亦云。(2)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同時接納他人合理、正確的意見。2.思維的批判性有什么表現 (批判精神) P10(1)表現在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2)敢于表達不同觀點;(3)敢于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 (4)敢于向權威挑戰。3.如何進行批判 P11(1)要有質疑的勇氣,有表達自己觀點、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2)要考慮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樣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決問題。4.如何激發自己的創造潛力? P12-13(1)我們敢于打破常規,追求生活的新奇與浪漫,開創前人未走之路。(2)我們要關注他人與社會,看重創造的意義和價值,做一名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創造者。(3)創造離不開實踐。青春的創造意味著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嘗試、探索、實踐,通過勞動改變自己,影響世界。2.1 男生女生1.與異性交往的意義(好處) P19(1)與異性相處,有助于我們了解異性的思維方式、情感特征。(2)有助于我們從對方身上看到某些優秀品質,這些品質吸引著我們。(3)欣賞對方的優勢,有助于我們不斷完善自己。2.如何正確認識男生女生的性別優勢,做到優勢互補 P17(1)男生女生各自擁有自身的性別優勢。欣賞對方的優勢,有助于我們不斷完善自己。(2)我們不僅要認識自己的優勢,而且要發現對方的優勢,相互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3)不因自己某一方面的優勢而自傲,不因自己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4)男生女生應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2.2 青春萌動1.如何與異性交往 (與異性交往的要求) P19異性之間的友誼,可能讓人敏感、遭到質疑,但只要我們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這份友誼就會成為我們青春美好的見證。2如何看待和處理青春期的朦朧情感? P20(1)相遇青春,我們心中開始萌發一些對異性朦朧的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的正常現象。(2)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容易把對異性的欣賞、向往理解為愛情。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愛情。(3)愛情是一種高尚的情感,意味著欣賞和尊重,更需要責任和能力。(4)面對這種朦朧的情感,我們應慎重對待、理智處理。3.1 青春飛揚1.如何做到自強 P26-27(1)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誘惑,戰勝自我。(2)相信自己,勇敢嘗試,不斷進步,才能體驗成功帶來的自信。(3)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強的重要內容。(4)自強,要靠堅強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堅持。3.2 青春有格1.如何理解“行己有恥” P28“行己有恥”意思是說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2.如何做到“行己有恥” P28(1)“行己有恥”需要我們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2)“行己有恥”意味著我們能真誠面對自我,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后勇。(3)“行己有恥”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4)“行己有恥”更需要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3.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P29(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種精神境界。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格調,有我們的“至善”追求。(2)“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P29--31(1)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積少成多,積善成德。(2)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3)“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4)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第二單元 做情緒情感的主人4.1 青春的情緒1.我們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P35例如,個人的生理周期、對某件事情的預期、周圍的輿論氛圍、自然環境等。2.情緒有什么作用 (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的作用) P35(1)情緒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和行動。(2)情緒可能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努力向上,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對學習、工作和生活有積極作用;也可能讓我們因為某個小小的挫敗而止步不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妨礙學習、工作和生活,影響人際交往。3.如何正確對待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 P37--38(1)善于激發正面的情緒感受,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絢爛多彩。(2)學習積極面對負面情緒,同樣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4.2 情緒的管理1.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各種情緒感受 P40(1)保持積極的心態,享受喜悅和快樂,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2)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2.如何合理地調節情緒 (合理調節情緒的方法) P40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5.1 我們的情感世界1.情感與情緒的聯系與區別 P43聯系:我們對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比較穩定的傾向,就可能產生某種情感。區別: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情感則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2.情感有什么作用 P44(1)在社會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2)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觀念,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驅使我們做出行動。(3)情感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相關。豐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觀察事物,探索未知。(4)在生活經驗的不斷擴展中,我們的情感才可能更加豐富、深刻,我們的情懷才可能更加寬廣、博大。5.2 在品味情感中成長1.如何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P47閱讀、與人交往、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等方式獲得美好的情感。(比如完成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幫助他人,走進博物館或大自然,欣賞藝術作品)2.體驗負面情感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P48(1)生活中某些負面的情感體驗盡管不那么美好,但對于我們的成長也有意義。(2)體驗負面感受未必是件壞事,它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飽滿豐盈。(3)學會承受一些負面感受,善于將負面情感轉變為成長的助力,也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不斷成長。3.怎樣傳遞美好情感 (如何傳遞正能量) P49-50(1)在情感體驗中,我們并不總是被動地接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可以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2)我們的情感需要表達、回應,需要共鳴。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們可以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的正能量。(3)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第三單元 在集體中成長6.1 集體生活邀請我1.集體帶給我們溫暖。(集體榮譽感) P54(1)在集體中,我們希望被認可和接納,得到尊重和理解,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也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彼此傳遞關愛和溫暖。(2)當集體取得成績、受到表彰或獎勵時,我們可以體驗到集體榮譽感。這種榮譽感令我們驕傲、自豪,給我們溫暖和力量,激勵我們不斷前進。(3)當集體受到批評、懲罰時,我們會產生不安、羞愧、自責之感。2.怎樣認識集體的力量 P55—57(1)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集體力量的來源)(2)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體中匯聚,就會變得強大;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過優化組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產生強大的合力。借助這種合力,我們得以完成許多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個人力量與集體力量的關系)(3)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個人在集體生活中會自覺不自覺地產生與集體要求相一致的態度和行為。集體有助于我們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我們學習他人的經驗,擴大視野,獲得成長。(集體力量對個人的影響)6.2 集體生活成就我1.為什么集體生活可以成就我 P58-61⑴集體生活可以培養我們負責任的態度和能力。⑵集體生活可以培養人際交往的基本態度和能力。我們在集體交往中學會彼此接納、尊重、理解和包容,學會友好相處。⑶集體生活為我們搭建起與他人、與周圍世界交往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展示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個性,不斷認識和完善自我。⑷每個人的個性特點不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我們發展和完善個性的“明鏡”,也是集體生活中重要的學習資源。⑸實現集體共同目標的過程,也為個人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7.1 單音與和聲1.如何讓和聲更美 (正確處理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P64--65⑴要讓集體的和聲更美,需要每個人盡力做好自己,遵守規則,以保持和聲的和諧之美。⑵理解集體要求的合理性,反思個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實現的可能性,我們就可能找到解決沖突的平衡點。⑶對于集體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們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提出積極的改進建議。(4)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5)堅持集體主義,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6)在集體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處理與他人的各種關系,當遇到矛盾和沖突時,我們要慎重考慮,冷靜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7)無論個人之間有多大的矛盾和沖突,我們都應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不得因個人之間的矛盾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7.2 節奏與旋律1.當遇到班級、學校等不同集體之間的矛盾時,怎么辦? P68(1)盡量兼顧。我們通常會考慮自己更關注哪個集體,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責任的重要性,也會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任務的緊迫程度等。(2)難以兼顧的情況下,我們應從整體利益出發,自覺地讓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2.如何正確認識集體中的小群體與小團隊主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P69-70(1)一些志趣相投、個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類似的同學,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形成小群體。(2)在小群體中,彼此相互接納,相互欣賞,找到自己的位置,體會到歸屬感和安全.(3)在小群體中,我們與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習交往,在與同伴的互學共進中增長才干。(4)小群體內成員之間的友誼如果沾染上江湖義氣,這樣的小群體往往會將自身利益置于集體利益之上,淪為小團體主義。面對這樣的矛盾和沖突,我們需要“心懷一把尺子”,不為成見所“擾”,不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 堅持正確的行為,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小團體主義。8.1 憧憬美好集體1.什么是集體的愿景?共同愿景的作用? P73美好集體擁有共同的夢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擔共同的使命,認同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一致的目標和追求。2.共同愿景的作用? P73(1)愿景是集體的精神動力之源,是推動集體發展的內驅力。(2)共同的愿景引領集體成員團結一致,開拓進取。3.良好的集體氛圍有哪些特征 (美好集體的特征) P73--76⑴美好集體是民主的、公正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共同的規則,在規則面前沒有特權和例外;每個人都享有公平的發展機會,沒有偏見與排斥。⑵美好集體是充滿關懷與友愛的。在集體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友善相待、禮讓他人,相互包容、相互關心、相互幫⑶美好集體是善于合作的。在美好集體中,我們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充分發展各自的能力。⑷美好集體是充滿活力的。集體成員之間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勵和競爭是集體發展的動力,也是集體活力的重要表現。競爭是以承認、尊重為前提的,集體成員之間交流互鑒,合作學習,共同提高。(或者提問:你如何看對同學們之間的競爭?) P768.2 我與集體共成長1.我們怎樣才能與集體共成長 (如何建設集體?) P78---82⑴在共建中盡責:①我們共同確定愿景和目標。讓它凝聚每個人的才華和智慧,并堅信集體的意愿和目標經過努力一定能夠實現。②共同商定集體的規則與制度內容,協商確定對組織領導者的品格與才能要求,通過民主程序選舉樂于服務集體、有責任心的組織者。③需要我們的自治精神。主動參與集體建設,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自覺維護集體榮譽。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自覺維護集體榮譽。④共同創造良好的集體氛圍。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康的輿論氛圍、積極的精神氣息,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⑵在擔當中成長:①為集體出力,需要每個人從實際情況出發,各盡其能,發揮所長。②集體榮譽是我們共同的利益和榮譽,需要我們悉心呵護。③承擔責任既是個人有所成就的基礎,也是集體發展的必要前提。在集體生活中學會承擔責任,是自我磨礪的過程。④勇于擔責。體現在具體行動中,落實于具體的事情中。⑤在集體生活中,學會接納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學會關愛他人,互相幫助;學會參與,學會擔當。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9.1 生活需要法律1.為什么我們的生活需要法律 P85--86⑴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⑵法律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人們的當前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⑶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2.法律的本質 P87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原始社會沒有法律,后來國家產生之后才有了法律)3.法治的含義及意義 P87--88(依法治國的意義)(1)法治就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2)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意愿,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3)全面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9.2 法律保障生活1.法律的特征有哪些?P91--92(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基本形式。(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2.如何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P92 ①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②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③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P92—P94(1)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規范作用)(2)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法律也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評判和預測作用)(3)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保護作用)第十課 法律伴我們成長10.1 法律為我們護航1.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 P96--97(1)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 P97--99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和司法保護六位一體,構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四道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1)司法保護:我國憲法和婚姻法、義務教育法、勞動法等法律,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別規定;我國還頒布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專門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2)家庭保護: 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進行的保護,包括生活上的關心照顧和思想上的教育培養。(3)學校保護: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4)社會保護: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如網吧、酒吧、舞廳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企業工廠不得招童工。(5)網絡保護:指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網絡生活實施的專門保護。(6)政府保護: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10.2 我們與法律同行1.怎樣學會依法辦事 P103(1)依法辦事,要樹立法律意識。(2)依法辦事,就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①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②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3)依法辦事,就要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為什么要樹立法治意識? P101-102(1)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2)樹立法治意識,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3.青少年如何為法治中國建設做貢獻? P103(1)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2)青少年應該成為法治建設中國的參與者和推動者。4.法治與道德的關系是什么? P103法治與道德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法治時代并不否認道德的重要性。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有利于促進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精品文檔精品文檔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