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六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份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六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份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六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份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
1.(2019九上·金華月考)有專家說:“就像1914年時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夠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這起“小事件”是(  )
A.克里木戰爭 B.英俄簽訂軍事協約
C.薩拉熱窩事件 D.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2.(2021九上·蕭山月考)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決定一切重大問題的是最高委員會。它由最初的“十人會議”縮小為“四人會議”,整個和會拖了半年多時間,全體會議只開過7次,成為和會的一種點綴。材料強調巴黎和會(  )
A.是一次分贓會議 B.使各國矛盾激化
C.對德國進行嚴懲 D.被大國強權操縱
3.(2021九上·蕭山月考)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革命,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br/>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
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1九上·蕭山月考)某校為“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進行了圖片展。下列圖片按其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br/>①總統誓詞 ②武昌起義軍胸章 ③《民報》 ④鄒容《革命軍》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5.(2021九上·蕭山月考) 20世紀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歐美服裝特點,由傳統的寬松肥大、線條平直向窄腰短袖、時髦適體變化。這一變化表明上海(  )
A.觀念開放, 崇洋逐漸盛行 B.政治改良,革除陋習
C.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D.全盤西化,倡導民主
6.(2021九上·蕭山月考) 20世紀初,“資本家”一詞極少使用,1919年前后,“資本家”與“勞動者”在《新青年》成為高頻詞匯,該變化發生的原因是(  )
A.社會主要矛盾改變 B.民主共和觀念流行
C.官僚資本不斷膨脹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7.(2021九上·蕭山月考)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導致了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這里的“它”是指( ?。?br/>A.阿拉曼戰役 B.諾曼底登陸 C.中途島海戰 D.珍珠港事件
8.(2021九上·蕭山月考)“第一仗,我們就給了日本人一個下馬威?!碑斈甏淀憫鸲诽柦堑乃咎枂T強勇回憶,“激戰一天,殲敵一千余人,擊毀汽車一百余輛、馬車二百余輛,繳獲的呢子大衣,足夠115師每人一件?!边@場戰役是( ?。?br/>A.平型關大捷 B.長沙會戰 C.百團大戰 D.臺兒莊戰役
9.(2021九上·蕭山月考) 1945年9月,毛澤東會客時說:“我們的目標是‘和平民主’,這與蔣介石打算正好相反。不過,他愿意談,我就談,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來的客人,客隨主便嘛”據此判斷,這次會客是在(  )
A.廣州 B.重慶 C.西安 D.北平
10.(2021九上·蕭山月考)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學好歷史,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對應不正確的是( ?。?br/>A.1919-1927年——開天辟地,實現共和
B.1927-1937——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1937—1945——統一戰線,團結抗戰
D.1945-1949——國共對峙,戰略決戰
11.(2021九上·蕭山月考)(解放戰爭期間)劉伯承說:“敵人是‘啞鈴戰略’,把兩個鐵錘放在山東和陜北,我們要砍斷這個把。我們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后面,長驅直入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边@一軍事行動指的是(  )
A.平津戰役 B.遼沈戰役 C.挺進大別山 D.解放南京
12.(2021九上·蕭山月考)某校學生編排歷史情景劇《紅旗飄飄》,其中有一場景與史實不符。請幫忙找出來(  )
A.南昌起義—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
B.星星之火—毛澤東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成為指導思想
C.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D.紅軍長征—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13.(2021九上·蕭山月考)“山歌越唱越開懷,東山唱到西山來。湘贛邊工農革命損失大,井岡山找對革命路徑來。”民歌中的“革命路徑”是指( ?。?br/>A.占領中心城市 B.農村包圍城市
C.和平奪取政權 D.實施戰略決戰
14.(2021九上·蕭山月考)某同學看到一篇短文,摘錄部分內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來同一字,聲音少許變了。并無雅俗可言,何必紛紛胡鬧?這種文學風格的盛行,與近代哪一次革新運動有關(  )
A.文化大革命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維新變法運動
15.(2021九上·蕭山月考)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刻著一段銘文:“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段銘文所述的歷史時期是指( ?。?br/>A.中國近代史 B.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C.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二、非選擇題
16.(2021九上·蕭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戰前愈發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面前,要求和平的呼聲遠不足以對現實政治產生重大影響,而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也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因此,當1914年8月歐洲各國為了一個具體國家之間的爭端而宣布參加這場帝國主義戰爭時,往往能看到聚集在這些國家的人群歡呼雀躍。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及擴展沉重打擊了戰前世界和平運動。
——摘編自徐藍《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歐美和平運動的發展》
材料二:美國在大戰接近尾聲時參戰,其目的從根本上說是利用作戰雙方已經精疲力竭的時機,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事實上,美國的參戰有著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紀末開始,美德矛盾逐漸加深。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
——岳麓版歷史九年級上冊《教學參考書》
材料三:《凡爾賽條約》中有一項條款明確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德國及其盟國的侵略”引起的。這一“戰爭罪行”的條款不僅僅具有學術價值,而且還被協約國用來證明向戰敗的同盟國提出支付賠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1)根據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和平運動遭受沉重打擊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美國加入戰爭的原因和產生的影響。
(3)材料三中《凡爾賽條約》對戰爭責任是如何認定的?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應怎樣客觀認定戰爭責任?(提示:從戰爭背景、戰爭性質分析)
17.(2021九上·蕭山月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壯闊進程,就是不斷開拓創新、永續接力的過程。
材料一:“覺悟”的聲浪,在二十世紀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凡是不合于現代進化的軍國主義、資產階級、黨閥、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頑固思想、舊道德、舊倫?!J他為應該鏟除,應該改革的。有了這種“覺悟”,遂醞釀成這次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人人全想向“覺悟”方面走。
——周恩來《“覺悟”的宣言》(1920年1月20日)
材料二: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
材料三: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毛澤東《論新階段》
(1)根據材料一,指出引導人們思想發生“覺悟”和全國的“學潮”分別是指哪兩個歷史事件。
(2)請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毛澤東認為“辛亥革命那樣規模的全國運動都失敗了”的依據?
(3)列舉第一次國內戰爭的相關史實,說明毛澤東是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
18.(2021九上·蕭山月考)弘揚革命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紅色歌曲是革命實踐的真實寫照。《會師歌》見證了中國工農紅軍在甘肅轉戰的歷史。
材料二: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并得敵人撲溯迷離,處處挨打,疲于奔命。
——劉伯承《回顧長征》
(1)歌詞中“偉大的會合”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請列舉兩則紅軍在長征中憑借“鐵的意志"戰勝艱難險阻的戰斗史實。
(2)“鐵的意志”“血的犧牲”,為我們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提供了哪些寶貴的精神財富?
(3)指出材料二中“會議”的名稱并簡述其歷史意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就像1914年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可知,這起小事件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并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年僅17歲的青年普林西普開槍刺殺了斐迪南夫婦;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樣的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解讀題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2.【答案】D
【考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這次會議的有27個國家,但實際操縱和會的主要是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 喬治和美總統威爾遜,被稱為“巴黎和會三巨頭”,廣大中小國家處于無權地位。據題干關鍵信息“決定一切重大問題的是最高委員會。它由最初的‘十人會議’縮小為‘四人會議’”“全體會議只開過7次,成為和會的一種點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強調巴黎和會被大國強權操縱。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被大國強權操縱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3.【答案】A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革命”可知,“國體之革命”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
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識記掌握基礎知識是解題關鍵。
4.【答案】B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以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等。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大會選舉孫中山為總理,創辦了機關刊物《民報》,作為宣傳革命的刊物。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起義軍迅速占領楚望臺軍械庫,隨后,匯集起來,猛攻湖廣總督衙門。經過一夜激戰,到第二天清晨,起義軍完全占領武昌城。接著,起義軍又攻占了漢口和漢陽。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把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故據辛亥革命時期的幾張圖片,按其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應該是④③②①。
B項④③②①排序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報》、中華民國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解答本題要識記《民報》、中華民國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孫中山的優秀品質的相關史實。
5.【答案】A
【考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中國服飾文化源遠流長,近代以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服飾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材料中的“旗袍吸收歐美服裝講求適體和曲線美的優點,款式發生了重大變革”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社會生活呈現出觀念開放,崇洋逐新、中西合璧的特點。
A項觀念開放,崇洋逐漸盛行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生活的變遷。需要掌握近代中國服飾變遷的表現和特點。
6.【答案】D
【考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新青年》在思想上的宣傳內容發生了的變化是指從早期新文化運動宣傳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到后來去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李大釗是第一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人。1919年前后,“資本家”與“勞動者”在《新青年》成為高頻詞匯。該變化發生的原因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ABC三項都不是題干變化發生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題干變化發生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7.【答案】D
【考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 “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依據所學知識,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日本偷襲珍珠,揭開太平洋戰爭序幕。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珍珠港事件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珍珠港事件是題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珍珠港事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8.【答案】A
【考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成功,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平型關大捷是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A項平型關大捷和題干材料描述相符,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平型關大捷的意義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平型關大捷以及意義。
9.【答案】B
【考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關鍵信息“1945年9月,毛澤東會客時說:“我們的目標是‘和平民主’,這與蔣介石打算正相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重慶是這次會客的地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慶談判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0.【答案】A
【考點】五四運動;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7-1937年正處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也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土地革命前期以“工農武裝割據”為指導,所以這一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題應該是“國共內戰、星火燎原”,B項正確。1937-1945年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故統一戰線,團結抗戰。C正確。1945年-1949年屬于國共兩黨內戰的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對峙,戰略決戰。D正確。
A項1919-1927年——開天辟地,實現共和對應不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對應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
11.【答案】C
【考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敵人是‘啞鈴戰略’,把兩個鐵錘放在山東和陜北,我們要砍斷這個把。我們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后面,長驅直入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并結合所學,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挺進大別山是題干所指的軍事行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解答本題要把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題干關鍵信息“敵人是‘啞鈴戰略’,把兩個鐵錘放在山東和陜北,我們要砍斷這個把。我們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后面,長驅直入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
12.【答案】B
【考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A項南昌起義—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與史實相符,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創建了人民軍隊,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不符合題意;
B項星星之火—毛澤東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成為指導思想與史實不符,1927年,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毛澤東思想被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是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符合題意;
C項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與史實相符,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不符合題意;
D項紅軍長征—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與史實相符,紅軍長征粉碎了國明檔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紅軍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和紅軍長征,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并靈活運用所學的能力。
13.【答案】B
【考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井岡山找對革命路徑來”指的是通過建立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的實踐,中國逐步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農村包圍城市是民歌中的“革命路徑”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熟練掌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的革命道路。
14.【答案】C
【考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陳獨秀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題干材料中的“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中提倡新文學方面的主張。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新文化運動與題干文學風格的盛行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5.【答案】C
【考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人民英雄紀念碑中的“三十年以來”指1919-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叭暌詠怼笔侵?919年五四運動以來。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題干銘文所述的歷史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6.【答案】(1)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
(2)原因:主要是美國要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另一方面,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
影響:美國的參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3)戰爭責任認定:由德國及其盟國對戰爭發起負責。
一戰是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化的結果,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各帝國主義國家均應對戰爭負有責任。
【考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一戰前世界和平運動遭受沉重打擊的原因。依據材料一“在戰前愈發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面前,要求和平的呼聲遠不足以對現實政治產生重大影響,而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也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和平運動遭受沉重打擊的原因是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
(2)根據材料二“美國在大戰接近尾聲時參戰,其目的……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事實上,美國的參戰有著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紀末開始,美德矛盾逐漸加深。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 可知美國加入戰爭的原因主要是美國要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另一方面,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參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3)根據材料三“《凡爾賽條約》中有一項條款明確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德國及其盟國的侵略’引起的”可知,材料三中《凡爾賽條約》認定由德國及其盟國對戰爭發起負責。對戰爭責任的認定要客觀、公正、以人民為中心,從戰爭背景來看,一戰是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化的結果;從戰爭性質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是非正義的,各帝國主義國家均應對戰爭負有責任。
故答案為:(1)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
(2)原因:主要是美國要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另一方面,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
影響:美國的參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3)戰爭責任認定:由德國及其盟國對戰爭發起負責。
一戰是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化的結果,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各帝國主義國家均應對戰爭負有責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注意對材料的解讀和理解。
17.【答案】(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注:顛倒不給分
(2)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辛亥革命后,人們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1)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給分。
(3)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創建工農紅軍第四軍;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獨特革命道路
【考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男女不平等界限” “舊道德、舊倫?!钡刃畔?,聯系所學知識,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根據材料一中的“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 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五四運動爆發。
(2)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仍然存在;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3)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的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范,從此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理論。1928年井岡山會師后,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2)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辛亥革命后,人們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3)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創建工農紅軍第四軍;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獨特革命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
18.【答案】(1)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等。
(2)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遵義會議 歷史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考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紅軍長征隊伍從江西瑞金出發,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攻克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
(2)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根據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然后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共開始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標志著中共從幼年走向成熟。
故答案為:(1)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等。
(2)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遵義會議;歷史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史實,重點掌握三大主力會師、紅軍在長征中憑借“鐵的意志”戰勝艱難險阻的戰斗史實、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2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六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份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
1.(2019九上·金華月考)有專家說:“就像1914年時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夠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边@起“小事件”是( ?。?br/>A.克里木戰爭 B.英俄簽訂軍事協約
C.薩拉熱窩事件 D.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答案】C
【考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就像1914年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笨芍?,這起小事件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并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年僅17歲的青年普林西普開槍刺殺了斐迪南夫婦;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樣的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解讀題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2.(2021九上·蕭山月考)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決定一切重大問題的是最高委員會。它由最初的“十人會議”縮小為“四人會議”,整個和會拖了半年多時間,全體會議只開過7次,成為和會的一種點綴。材料強調巴黎和會( ?。?br/>A.是一次分贓會議 B.使各國矛盾激化
C.對德國進行嚴懲 D.被大國強權操縱
【答案】D
【考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這次會議的有27個國家,但實際操縱和會的主要是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 喬治和美總統威爾遜,被稱為“巴黎和會三巨頭”,廣大中小國家處于無權地位。據題干關鍵信息“決定一切重大問題的是最高委員會。它由最初的‘十人會議’縮小為‘四人會議’”“全體會議只開過7次,成為和會的一種點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強調巴黎和會被大國強權操縱。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被大國強權操縱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3.(2021九上·蕭山月考)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革命,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br/>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
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革命”可知,“國體之革命”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
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識記掌握基礎知識是解題關鍵。
4.(2021九上·蕭山月考)某校為“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進行了圖片展。下列圖片按其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br/>①總統誓詞 ②武昌起義軍胸章 ③《民報》 ④鄒容《革命軍》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答案】B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以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等。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大會選舉孫中山為總理,創辦了機關刊物《民報》,作為宣傳革命的刊物。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起義軍迅速占領楚望臺軍械庫,隨后,匯集起來,猛攻湖廣總督衙門。經過一夜激戰,到第二天清晨,起義軍完全占領武昌城。接著,起義軍又攻占了漢口和漢陽。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把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故據辛亥革命時期的幾張圖片,按其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應該是④③②①。
B項④③②①排序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報》、中華民國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解答本題要識記《民報》、中華民國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孫中山的優秀品質的相關史實。
5.(2021九上·蕭山月考) 20世紀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歐美服裝特點,由傳統的寬松肥大、線條平直向窄腰短袖、時髦適體變化。這一變化表明上海( ?。?br/>A.觀念開放, 崇洋逐漸盛行 B.政治改良,革除陋習
C.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D.全盤西化,倡導民主
【答案】A
【考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中國服飾文化源遠流長,近代以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服飾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材料中的“旗袍吸收歐美服裝講求適體和曲線美的優點,款式發生了重大變革”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社會生活呈現出觀念開放,崇洋逐新、中西合璧的特點。
A項觀念開放,崇洋逐漸盛行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生活的變遷。需要掌握近代中國服飾變遷的表現和特點。
6.(2021九上·蕭山月考) 20世紀初,“資本家”一詞極少使用,1919年前后,“資本家”與“勞動者”在《新青年》成為高頻詞匯,該變化發生的原因是( ?。?br/>A.社會主要矛盾改變 B.民主共和觀念流行
C.官僚資本不斷膨脹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答案】D
【考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新青年》在思想上的宣傳內容發生了的變化是指從早期新文化運動宣傳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到后來去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李大釗是第一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人。1919年前后,“資本家”與“勞動者”在《新青年》成為高頻詞匯。該變化發生的原因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ABC三項都不是題干變化發生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題干變化發生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7.(2021九上·蕭山月考)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導致了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這里的“它”是指( ?。?br/>A.阿拉曼戰役 B.諾曼底登陸 C.中途島海戰 D.珍珠港事件
【答案】D
【考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 “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依據所學知識,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日本偷襲珍珠,揭開太平洋戰爭序幕。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珍珠港事件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珍珠港事件是題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珍珠港事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8.(2021九上·蕭山月考)“第一仗,我們就給了日本人一個下馬威?!碑斈甏淀憫鸲诽柦堑乃咎枂T強勇回憶,“激戰一天,殲敵一千余人,擊毀汽車一百余輛、馬車二百余輛,繳獲的呢子大衣,足夠115師每人一件?!边@場戰役是(  )
A.平型關大捷 B.長沙會戰 C.百團大戰 D.臺兒莊戰役
【答案】A
【考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成功,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平型關大捷是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A項平型關大捷和題干材料描述相符,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平型關大捷的意義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平型關大捷以及意義。
9.(2021九上·蕭山月考) 1945年9月,毛澤東會客時說:“我們的目標是‘和平民主’,這與蔣介石打算正好相反。不過,他愿意談,我就談,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來的客人,客隨主便嘛”據此判斷,這次會客是在( ?。?br/>A.廣州 B.重慶 C.西安 D.北平
【答案】B
【考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關鍵信息“1945年9月,毛澤東會客時說:“我們的目標是‘和平民主’,這與蔣介石打算正相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重慶是這次會客的地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慶談判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0.(2021九上·蕭山月考)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學好歷史,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對應不正確的是(  )
A.1919-1927年——開天辟地,實現共和
B.1927-1937——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1937—1945——統一戰線,團結抗戰
D.1945-1949——國共對峙,戰略決戰
【答案】A
【考點】五四運動;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7-1937年正處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也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土地革命前期以“工農武裝割據”為指導,所以這一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題應該是“國共內戰、星火燎原”,B項正確。1937-1945年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故統一戰線,團結抗戰。C正確。1945年-1949年屬于國共兩黨內戰的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對峙,戰略決戰。D正確。
A項1919-1927年——開天辟地,實現共和對應不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對應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
11.(2021九上·蕭山月考)(解放戰爭期間)劉伯承說:“敵人是‘啞鈴戰略’,把兩個鐵錘放在山東和陜北,我們要砍斷這個把。我們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后面,長驅直入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边@一軍事行動指的是(  )
A.平津戰役 B.遼沈戰役 C.挺進大別山 D.解放南京
【答案】C
【考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敵人是‘啞鈴戰略’,把兩個鐵錘放在山東和陜北,我們要砍斷這個把。我們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后面,長驅直入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并結合所學,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挺進大別山是題干所指的軍事行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解答本題要把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題干關鍵信息“敵人是‘啞鈴戰略’,把兩個鐵錘放在山東和陜北,我們要砍斷這個把。我們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后面,長驅直入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
12.(2021九上·蕭山月考)某校學生編排歷史情景劇《紅旗飄飄》,其中有一場景與史實不符。請幫忙找出來(  )
A.南昌起義—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
B.星星之火—毛澤東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成為指導思想
C.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D.紅軍長征—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答案】B
【考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A項南昌起義—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與史實相符,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創建了人民軍隊,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不符合題意;
B項星星之火—毛澤東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成為指導思想與史實不符,1927年,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毛澤東思想被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是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符合題意;
C項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與史實相符,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不符合題意;
D項紅軍長征—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與史實相符,紅軍長征粉碎了國明檔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紅軍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和紅軍長征,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并靈活運用所學的能力。
13.(2021九上·蕭山月考)“山歌越唱越開懷,東山唱到西山來。湘贛邊工農革命損失大,井岡山找對革命路徑來?!泵窀柚械摹案锩窂健笔侵福ā 。?br/>A.占領中心城市 B.農村包圍城市
C.和平奪取政權 D.實施戰略決戰
【答案】B
【考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井岡山找對革命路徑來”指的是通過建立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的實踐,中國逐步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農村包圍城市是民歌中的“革命路徑”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熟練掌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的革命道路。
14.(2021九上·蕭山月考)某同學看到一篇短文,摘錄部分內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來同一字,聲音少許變了。并無雅俗可言,何必紛紛胡鬧?這種文學風格的盛行,與近代哪一次革新運動有關(  )
A.文化大革命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維新變法運動
【答案】C
【考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陳獨秀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題干材料中的“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中提倡新文學方面的主張。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新文化運動與題干文學風格的盛行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5.(2021九上·蕭山月考)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刻著一段銘文:“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段銘文所述的歷史時期是指(  )
A.中國近代史 B.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C.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答案】C
【考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人民英雄紀念碑中的“三十年以來”指1919-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叭暌詠怼笔侵?919年五四運動以來。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題干銘文所述的歷史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二、非選擇題
16.(2021九上·蕭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戰前愈發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面前,要求和平的呼聲遠不足以對現實政治產生重大影響,而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也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因此,當1914年8月歐洲各國為了一個具體國家之間的爭端而宣布參加這場帝國主義戰爭時,往往能看到聚集在這些國家的人群歡呼雀躍。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及擴展沉重打擊了戰前世界和平運動。
——摘編自徐藍《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歐美和平運動的發展》
材料二:美國在大戰接近尾聲時參戰,其目的從根本上說是利用作戰雙方已經精疲力竭的時機,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事實上,美國的參戰有著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紀末開始,美德矛盾逐漸加深。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
——岳麓版歷史九年級上冊《教學參考書》
材料三:《凡爾賽條約》中有一項條款明確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德國及其盟國的侵略”引起的。這一“戰爭罪行”的條款不僅僅具有學術價值,而且還被協約國用來證明向戰敗的同盟國提出支付賠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1)根據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和平運動遭受沉重打擊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美國加入戰爭的原因和產生的影響。
(3)材料三中《凡爾賽條約》對戰爭責任是如何認定的?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應怎樣客觀認定戰爭責任?(提示:從戰爭背景、戰爭性質分析)
【答案】(1)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
(2)原因:主要是美國要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另一方面,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
影響:美國的參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3)戰爭責任認定:由德國及其盟國對戰爭發起負責。
一戰是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化的結果,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各帝國主義國家均應對戰爭負有責任。
【考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一戰前世界和平運動遭受沉重打擊的原因。依據材料一“在戰前愈發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面前,要求和平的呼聲遠不足以對現實政治產生重大影響,而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也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和平運動遭受沉重打擊的原因是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
(2)根據材料二“美國在大戰接近尾聲時參戰,其目的……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事實上,美國的參戰有著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紀末開始,美德矛盾逐漸加深。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 可知美國加入戰爭的原因主要是美國要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另一方面,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參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3)根據材料三“《凡爾賽條約》中有一項條款明確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德國及其盟國的侵略’引起的”可知,材料三中《凡爾賽條約》認定由德國及其盟國對戰爭發起負責。對戰爭責任的認定要客觀、公正、以人民為中心,從戰爭背景來看,一戰是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化的結果;從戰爭性質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是非正義的,各帝國主義國家均應對戰爭負有責任。
故答案為:(1)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事主義宣傳;大多數政治家和軍事家信奉用戰爭手段解決爭端。
(2)原因:主要是美國要坐收漁翁之利,奪取世界霸權;另一方面,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
影響:美國的參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3)戰爭責任認定:由德國及其盟國對戰爭發起負責。
一戰是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化的結果,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各帝國主義國家均應對戰爭負有責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注意對材料的解讀和理解。
17.(2021九上·蕭山月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壯闊進程,就是不斷開拓創新、永續接力的過程。
材料一:“覺悟”的聲浪,在二十世紀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彩遣缓嫌诂F代進化的軍國主義、資產階級、黨閥、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頑固思想、舊道德、舊倫常……全認他為應該鏟除,應該改革的。有了這種“覺悟”,遂醞釀成這次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人人全想向“覺悟”方面走。
——周恩來《“覺悟”的宣言》(1920年1月20日)
材料二: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
材料三: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毛澤東《論新階段》
(1)根據材料一,指出引導人們思想發生“覺悟”和全國的“學潮”分別是指哪兩個歷史事件。
(2)請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毛澤東認為“辛亥革命那樣規模的全國運動都失敗了”的依據?
(3)列舉第一次國內戰爭的相關史實,說明毛澤東是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
【答案】(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注:顛倒不給分
(2)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辛亥革命后,人們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1)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給分。
(3)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創建工農紅軍第四軍;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獨特革命道路
【考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男女不平等界限” “舊道德、舊倫?!钡刃畔?,聯系所學知識,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根據材料一中的“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 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五四運動爆發。
(2)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仍然存在;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3)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的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范,從此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理論。1928年井岡山會師后,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2)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辛亥革命后,人們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3)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創建工農紅軍第四軍;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獨特革命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
18.(2021九上·蕭山月考)弘揚革命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紅色歌曲是革命實踐的真實寫照?!稌煾琛芬娮C了中國工農紅軍在甘肅轉戰的歷史。
材料二: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并得敵人撲溯迷離,處處挨打,疲于奔命。
——劉伯承《回顧長征》
(1)歌詞中“偉大的會合”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請列舉兩則紅軍在長征中憑借“鐵的意志"戰勝艱難險阻的戰斗史實。
(2)“鐵的意志”“血的犧牲”,為我們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提供了哪些寶貴的精神財富?
(3)指出材料二中“會議”的名稱并簡述其歷史意義。
【答案】(1)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等。
(2)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遵義會議 歷史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考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紅軍長征隊伍從江西瑞金出發,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攻克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
(2)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根據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然后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共開始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標志著中共從幼年走向成熟。
故答案為:(1)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等。
(2)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遵義會議;歷史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史實,重點掌握三大主力會師、紅軍在長征中憑借“鐵的意志”戰勝艱難險阻的戰斗史實、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阳市| 金坛市| 黄石市| 营口市| 蓬安县| 盐城市| 五寨县| 汝城县| 民县| 双桥区| 锡林浩特市| 哈密市| 讷河市| 得荣县| 建瓯市| 丘北县| 遂川县| 新竹市| 千阳县| 通辽市| 瑞丽市| 海原县| 敦煌市| 钟祥市| 梁山县| 郁南县| 巫山县| 高密市| 文水县| 固镇县| 利辛县| 墨竹工卡县| 扶余县| 黔东| 新河县| 屯留县| 许昌县| 扎鲁特旗| 通渭县| 鄂温|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