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起始測試測試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1.(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觀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br/>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C.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及所學可知,雅典民主制的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不享有任何政治權利。AD兩項表述均不全面,不符合題意;B項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是考察團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C項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與雅典政治制度的實質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2.(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希臘、羅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選項能夠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①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 ②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③西方的“哲學”一詞來自古羅馬語 ④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是古哲學的發源地之一,西方的“哲學”一詞來自希臘語,故③錯誤。西方文明之源的主要源頭是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近代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是羅馬法,可見①②④正確。B項①②④能夠印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方文明之源,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史記》記載:“武王……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這反映的是( )A.武王伐紂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爭霸 D.戰國七雄【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據“武王……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初期,為鞏固周朝的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親和功臣,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諸侯國,稱為“授民授疆土”。A項武王伐紂與材料無關,未涉及,不符合題意;B項西周分封制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制度,符合題意;C項春秋爭霸是東周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戰國七雄是東周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4.(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以下主張與中國古代思想家匹配正確的是( ?。?br/>A.“兼愛”“非攻”——老子 B.“仁”者,愛人——墨子C.“無為”“仁政”——孔子 D.“民貴”“君輕”——孟子【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墨家的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孟子還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認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ABC三項匹配不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民貴”“君輕”——孟子匹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5.(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穿越跑”是許多馬拉松比賽上的亮麗風景線。若你是其中一員,穿越到西漢,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br/>①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凱旋 ②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見③皇帝與蒙古王公在木蘭圍場圍獵 ④太學儒生董某因學習成績優秀直接為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發生在公元前134年,“推恩令”推行于公元前127年,因此不可能出現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見的場景, ②錯;木蘭圍場圍獵發生在清朝,故③錯。B項②③是西漢可能看到的情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6.兩宋時期民族政權并立,宋、遼、西夏、金有戰有和。下列示意圖正確的是( ?。?br/>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遼和西夏;北宋末年,金滅遼后,與北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C項①②④示意圖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遼、西夏的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解答本題要熟記兩宋時期并立的民族政權。7.(2020八下·溫州期中)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處理民族關系的成功舉措。下列屬于清朝的舉措有( ?。?br/>①冊封達賴和班禪 ②設立宣政院 ③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 ④設置伊犁將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朝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冊封達賴和班禪,①正確;元朝設立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②錯誤;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轄,③正確;清朝還在西藏設立伊犁將軍,加強對西藏的管轄,④正確,故屬于清朝的舉措是①③④。C項①③④屬于清朝的舉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要求具備識記史實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識記相關知識并加以運用。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清史稿 圣祖本紀》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康熙23年正月,羅剎踞雅克薩、尼布楚二城,飭斷其貿易,薩布素以兵臨之?!痹撌录傅氖牵ā 。?br/>A.鄭成功收復臺灣 B.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C.土爾扈特部回歸 D.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依據“康熙”“雅克薩、尼布楚”可知與雅克薩之戰有關。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滴醯勖钋遘妵パ趴怂_的侵略軍,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維護了我國的領土完整。故該事件指的是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是題干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克薩之戰及學生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尼布楚條約》內容和意義。9.(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下列有關中華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確的是( ?。?br/>①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②《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③北宋時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業 ④《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出現于西漢時期,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之后逐漸傳入世界各國;北宋時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業;《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①③④正確。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不是活字印刷術品,②表述錯誤。C項①③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文明成就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紙的發明、雕版印刷術、指南針、《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10.隨著“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大幕的正式開啟,人們對其歷史更加關注。下列關于“一帶一路”史實與結論的搭配,正確的是( ?。?br/> 史實 結論A 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 標志著絲綢之路的開通B 絲綢之路通到安息 說明陸上絲綢之路最遠只達兩河流域C 西漢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傳入內地 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兩地的交流更加頻繁D 宋元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因只運輸絲綢而得名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A項A搭配不正確,絲綢之路開通后,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管理,不符合題意;B項B搭配不正確,陸上絲綢之路最遠到達古羅馬地區,不符合題意;故A項錯誤。C項C搭配正確,絲綢之路開通后,西域的葡萄、核桃等傳入內地,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兩地的交流,符合題意;D項D搭配不正確,宋元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因運輸絲綢而得名,另外還有瓷器、茶葉、鐵器等其他的物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在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意義。解答本題要注意識記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11.(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率領船隊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br/>A.迪亞士 哥倫布 B.麥哲倫 達·伽馬C.哥倫布 麥哲倫 D.迪亞士 達·伽馬【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探尋新航路過程中,1487年迪亞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春天進入印度洋,歸途中發現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發現新大陸;1497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向東到達印度;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向西航行完成了環球航行。ABD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哥倫布 麥哲倫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率領船隊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要求掌握基礎史實。12.(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15世紀末,西歐航海家開始探索連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 ?。?br/>①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②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③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④讓地中海成為世界商業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④說法不對,①②③都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歷史意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內容與影響。13.(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文藝復興是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對此運動描述正確的是( )A.開始時間:18世紀B.代表人物:伏爾泰C.核心思想:人文主義D.實質: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有但丁、達 芬奇和莎士比亞。文藝復興表面上看,好像是古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的復興,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運動興起。文藝復興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ABD三項描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描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14.(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啟蒙運動是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下列是啟蒙運動的影響正確的有( ?。?br/>①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 ②打擊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③推翻了封建制度 ④鼓勵了仁人志士的反封建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啟蒙運動起源于18世紀的法國,涌現出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鳩明確提出三權分立學說,還倡導天賦人權。啟蒙運動是一場宏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前提。①②④正確。③推翻了封建制度不正確。B項①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的影響。注意重點掌握啟蒙運動的主張、影響。15.(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斑@場革命”和“新學說”指( ?。?br/>A.法國大革命----人民主權 B.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C.“光榮革命”----人民主權 D.德意志王朝戰爭----三權分立【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由“在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結合所學,1775年到1783年美國的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芍牧现小斑@場革命”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后,吸收了法國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體。本題中的“新學說”指的是三權分立。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分別是“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獨立戰爭和1787年憲法的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6.(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紀念幣是為紀念重大事件而發行的法定貨幣。該紀念幣是為了紀念( ?。?br/>A.《權利法案》的通過 B.《人權宣言》的通過C.《獨立宣言》的頒布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表【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1689”可知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權力,議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國王只能依據憲法和法律進行統治,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建立。A項《權利法案》的通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頒布的意義。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及《權利法案》的頒布?!稒嗬ò浮返耐ㄟ^使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17.(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有人歌頌拿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下列歷史事件最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br/>A.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B.把共和國變成帝國C.頒布了《人權宣言》 D.制定《拿破侖法典》【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草破侖對法國的最主要貢獻的相關知識。草破侖對法國的最主要貢獻是瀕布《法典熟又名《草破侖法典熟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睹穹ǖ洹肥琴Y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所以有人歌頌童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拿破侖的貢獻。1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下列關于下圖B段對應歷史時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輪船、火車等新型交通工具促進世界市場的形成②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③電話、電報等新通訊手段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④內燃機的發明促進了石油開采、交通運輸的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由曲線圖可知,B階段是指1870-1945年,這一時期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電力和內燃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伴隨著電力的廣泛應用,出現了電話、電報等通訊手段。內燃機的發明促進了石油開采、交通運輸的發展,而輪船和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故①敘述錯誤。D項②③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曲線圖為切入點,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應重點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19.(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直接導致下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 ?。?br/>貨物 舊稅率(%) 新稅率(%)棉花 24.19 5.56棉紗 13.38 5.56斜紋布 14.92 5.56表: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A.割讓香港島 B.戰后賠款C.五口通商 D.協定關稅【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表中“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的信息看,舊稅率高,新稅率低,究其原因是協定關稅的影響。ABC三項都不是直接導致題干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協定關稅是直接導致題干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20.(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2019年10月,澳門愛國人士何鴻燊(shēn)將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 ?。?br/>A. 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 D.日本侵華戰爭【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可知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搶奪珍寶,最后放火焚燒。故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ACD三項都不是導致題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題干文物流失海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聯軍的罪行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相關史實。21.(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如圖所示,Y軸表示的是( ?。?br/>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 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D.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觀察圖表并結合所學知,X軸代表時期,Y軸表示的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鴉片戰爭后,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馬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中國戰敗,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D三項和Y軸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是Y軸表示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關鍵是對圖表的解讀,掌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及重大事件。22.(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表格信息能夠反映( ?。?br/>晚清稅收統計表(單位:萬兩)項目年份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1849 3281 9691885 3071 3923A.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B.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C.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D.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據“晚清稅收統計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工商雜稅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A項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時間不符,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不符合題意;B項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符合題意;C項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時間不符,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時間不符,1895年公車上書,標志著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3.(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杰出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正確的一組為( )A.林則徐—“實業救國”的踐行者B.鄧世昌——“開眼看世界之第一人”C.張謇一一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民族英雄D.李大釗——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的先驅【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的后期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頌揚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李大釗第一個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成為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先驅,搭配正確。ABC三項不正確,林則徐是“開眼看世界之第一人”;張謇是“實業救國”的踐行者;鄧世昌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題意;D項李大釗——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的先驅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大釗的事跡,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的相關史實。24.(2019九上·杭州模擬)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評論的這一事件( )A.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B.是共和制度在中國的實踐C.實現了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 D.高舉著民主與科學的大旗【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題干“1912年”結合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各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成立??芍?,“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評價的是中華民國成立,因此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以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盀榍腥朦c,考查辛亥革命。25.(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有( ?。?br/>①創辦黃埔軍校 ②領導辛亥革命 ③領導五四運動 ④創建中華民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奔础包S埔軍?!?。選項③孫中山領導五四運動不符合史實。B項①②④是孫中山的主要歷史功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注意準確識記孫中山的歷史功績。26.(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蔡元培、陳獨秀和胡適三人年有長幼,生肖都屬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稱作新文化運動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關他們在新文化運動中的活動,敘述正確的是( ?。?br/>A.陳獨秀1915年在北京創辦了《青年雜志》B.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發起了新文化運動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D.陳獨秀和胡適都在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前后由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A項陳獨秀1915年在北京創辦了《青年雜志》敘述不正確,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稱《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不符合題意;B項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敘述不正確,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不符合題意;C項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敘述正確,符合題意;D項陳獨秀和胡適都在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敘述不正確,李大釗在運動后期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7.(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1919年溫州港進口的外國棉花比1918年減少34.1%,日本海帶減少60.7%,日本布傘減少24.7%。最有可能導致此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中國近代工業誕生,國貨增多B.北洋軍閥割據混戰,政局動蕩C.“五四”愛國運動影響,抵制洋貨D.中日之間爆發戰爭,貿易受阻【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1919年溫州港進口外國棉花比1918年減少34.1%,日本海帶減少60.7%,日本布傘減少24.7%?!?,可知1919年,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反對把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群眾抵制日貨,導致進口的日貨減少。A項中國近代工業誕生,國貨增多不是導致此現象出現的原因,中國近代工業誕生是在19世紀60、70年代,不符合題意;B項北洋軍閥割據混戰,政局動蕩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強調的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項“五四”愛國運動影響,抵制洋貨不是導致此現象出現的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中日之間爆發戰爭,貿易受阻不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影響,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分析理解的能力。2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2020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紀念日,某班同學要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主題黑板報,下列選項可作為板報內容的有( ?。?br/>①十月革命的影響 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 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基礎:十月革命的影響,馬克思主義的進步理論;階級基礎:工人階級的壯大工人運動的發展;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①②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到1927年,因此③北伐戰爭的勝利不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C項①②④可作為板報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解答本題關鍵是審清題意,明確答題角度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然后依據教材知識作答。29.出現下圖中①所示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八七會議的勝利召開C.農村土地革命的開展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創【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由圖可知,圖中①處反映的是1928—1934年中共人數迅速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中共注重在農村動員民眾革命,中共的隊伍因此不斷發展壯大。A項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1921年,不符合題意;B項八七會議的勝利召開是在1927年,不符合題意;C項農村土地革命的開展和中國共產黨人數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創是出現題干圖中①所示趨勢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人數變化的主要原因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和識記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30.(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小明中考后準備參加“重走長征路”旅游活動,如果你是導游,請你為小明選擇一條最合適的旅游線路( ?。?br/>A.瑞金一遵義一吳起鎮一會寧 B.上海一遵義一西安一吳起鎮C.瑞金一武漢一西安一會寧 D.上海一瑞金一武漢一吳起鎮【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中央紅軍(紅一主面軍)長征路線:從瑞金出發-沖過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A項瑞金一遵義一吳起鎮一會寧是最合適的旅游線路,符合題意;B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的路線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31.(2016·麗水)以下能佐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史論的史實有①中國組織遠征軍赴緬甸作戰 ②美軍在中途島對日軍作戰③中國戰場牽制大量日本軍力 ④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二戰中,中國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的史實?!懊儡娫谥型緧u對日軍作戰”不能體現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地位,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起作用的理解。32.(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下圖描述了解放戰爭期間某一階段的戰略態勢,圖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br/>A.轉戰陜北 B.挺進大別山 C.遼沈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題干圖片描述了解放戰爭期間某一階段的戰略態勢,圖中的尖刀表示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ACD三項和圖中的“尖刀”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挺進大別山是圖中的“尖刀”表示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33.(2018九上·天臺月考)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是( ?。?br/>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②渡江戰役 ③三大戰役 ④重慶談判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答案】D【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①項,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②項,繼三大戰役后,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于1949年4月發動渡江戰役,同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黨政權垮臺,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最后勝利。③項,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④項,抗戰勝利以后,蔣介石以商討國內和平問題為名,邀請毛澤東到重慶進行談判。為了爭取和平,也為了戳穿蔣介石的假和平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的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國共雙方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綜上所述,其正確順序為④③①②,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對歷史事件有明確的認識,屬于簡單題。34.三國領導人在某次會議上,討論了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會后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此處“三國”指( )A.美國、英國、中國 B.美國、英國、蘇聯C.美國、蘇聯、中國 D.英國、蘇聯、中國【答案】A【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會后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可知,1945年7月,美、英、中三國首腦召開波茨坦會議,在《波茨坦公告》中,三國重申必須把這場戰爭進行到底,日軍欲繼續抵抗,必將全部毀滅;重申臺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在1945年9月2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中明確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這意味著日本應將臺灣及其附屬的釣魚島等領土歸還中國。A項美國、英國、中國是題干材料中 “三國”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波茨坦會議的內容。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會后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5.1944年6月,盟軍實施“霸王行動”計劃,發動世界戰爭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這次戰役( )①是遵照雅爾塔會議的決定發動的②是在法國的諾曼底地區登陸的③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④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底登陸,向德軍發動猛烈進攻,開辟了歐洲蘇德戰場外的第二戰場,使德國法西斯陷于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局面,加速法西斯德國的戰敗。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3小題,共30分)36.(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閱讀史料,回答下列問題時期 史料 問題秦漢 時期 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痔煜聻槿ぃぶ檬?、尉、監。 ——《史記》 ⑴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⑷史料共同反映的古代中國政治體制是什么?它有何積極作用隋唐 時期 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 ——《資治通鑒》 ⑵唐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點元明清 時期 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 ——《元史》 ⑶元朝行中書省的主要職能是什么【答案】⑴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制),郡縣制。⑵三省之間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牽制。⑶管理地方,守護邊疆。⑷中央集權制度。 加強統治;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痔煜聻槿?,郡置守、尉、監?!备爬芍爻瘎摿⒘酥醒爰瘷嘀贫?。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一切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實行郡縣制。(2)依據“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并結合所學可以得出:三省之間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牽制。(3)依據“統郡縣,鎮邊鄙”可以得出管理地方,守護邊疆。(4)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史料共同反映的是中央集權制度。中央集權制度都加強了統治, 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故答案為:(1)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制),郡縣制。(2)三省之間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牽制。(3)管理地方,守護邊疆。(4)中央集權制度。加強統治;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中央集權制,唐朝的政治體制的特點,元朝的行省制,古代中國政治體制的積極作用。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37.(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英國 領航}1700年英國煤產量只有260萬噸,1795年就超過1000萬噸,1854年則達到6000萬噸,1740年英國的鐵產量只有1735噸,1791年則達到125079噸,1861年增長到380萬噸。——摘編自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美國 追趕}19世紀60年代,美國在資本投資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業,就有七美元投入到農業方面;全國勞動力有一半以上從事農業生產。到1900年,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制造業產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勞動力從事非衣業生產。——摘編自楊生茂、陸鏡生《美國史新編》{東方 競渡}面對工業革命大潮的沖擊,中國和日本在19世紀中后期都進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實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宣布“廢藩置縣”,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扶持私人工商業;建立近代教育體制,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發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國,一些開明的官員掀起了洋務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科技,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發展近代軍事工業,由官方開辦輔助于軍事工業的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 ——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歷史與社會》(1)結合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指出這一時期英國煤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原因。(2)材料表明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生產領域有什么變化?這一變化與美國內戰有何關聯?(3)明治維新使日本逐漸強大起來,洋務運動卻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命運。根據材料,你認為當時的中國可以從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鑒哪些經驗?【答案】(1)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發明,提高了煤炭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使煤炭需求量增加。(2)變化: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一點即可)關聯: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3)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發明,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提高了煤鐵的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促使煤、鐵的使用量增加。(2)依據題干信息分析可知,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生產領域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又依據所學可知,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3)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分析可知,中國可以從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鑒的經驗有: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故答案為:(1)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發明,提高了煤炭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使煤炭需求量增加。(2)變化: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一點即可)關聯: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3)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及其影響,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那一天”令人銘記,催人奮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人民日報》報道:“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地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1)那一天,傷痛回憶。列舉相關史實,分別說明圖1、圖2紀念日設立的緣由。(2)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七七事變是中國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節點。(3)那一天,民族新生。請談談你對“民族新生”的理解。【答案】(1)①圖1: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了侵華戰爭,不久,侵占東北三??;②圖2: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2)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以,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3)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根據“918”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了侵華戰爭,不久,便占了東北三省。根據“12.1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2)據題干材料內容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以,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3)據“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地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焙退鶎W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所以說“那一天,民族新生”。故答案為:(1)①圖1: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了侵華戰爭,不久,侵占東北三??;②圖2: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2)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以,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3)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起始測試測試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1.(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觀的民主,實質的獨裁”??疾靾F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br/>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C.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2.(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希臘、羅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選項能夠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br/>①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 ②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③西方的“哲學”一詞來自古羅馬語 ④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史記》記載:“武王……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边@反映的是( ?。?br/>A.武王伐紂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爭霸 D.戰國七雄4.(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以下主張與中國古代思想家匹配正確的是( )A.“兼愛”“非攻”——老子 B.“仁”者,愛人——墨子C.“無為”“仁政”——孔子 D.“民貴”“君輕”——孟子5.(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穿越跑”是許多馬拉松比賽上的亮麗風景線。若你是其中一員,穿越到西漢,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br/>①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凱旋 ②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見③皇帝與蒙古王公在木蘭圍場圍獵 ④太學儒生董某因學習成績優秀直接為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兩宋時期民族政權并立,宋、遼、西夏、金有戰有和。下列示意圖正確的是( ?。?br/>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2020八下·溫州期中)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處理民族關系的成功舉措。下列屬于清朝的舉措有( ?。?br/>①冊封達賴和班禪 ②設立宣政院 ③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 ④設置伊犁將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清史稿 圣祖本紀》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康熙23年正月,羅剎踞雅克薩、尼布楚二城,飭斷其貿易,薩布素以兵臨之。”該事件指的是( ?。?br/>A.鄭成功收復臺灣 B.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C.土爾扈特部回歸 D.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9.(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毕铝杏嘘P中華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②《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③北宋時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業 ④《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隨著“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大幕的正式開啟,人們對其歷史更加關注。下列關于“一帶一路”史實與結論的搭配,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A 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 標志著絲綢之路的開通B 絲綢之路通到安息 說明陸上絲綢之路最遠只達兩河流域C 西漢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傳入內地 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兩地的交流更加頻繁D 宋元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因只運輸絲綢而得名A.A B.B C.C D.D11.(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率領船隊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br/>A.迪亞士 哥倫布 B.麥哲倫 達·伽馬C.哥倫布 麥哲倫 D.迪亞士 達·伽馬12.(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15世紀末,西歐航海家開始探索連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 )①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②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③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④讓地中海成為世界商業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文藝復興是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對此運動描述正確的是( ?。?br/>A.開始時間:18世紀B.代表人物:伏爾泰C.核心思想:人文主義D.實質: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14.(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啟蒙運動是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下列是啟蒙運動的影響正確的有( )①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 ②打擊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③推翻了封建制度 ④鼓勵了仁人志士的反封建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指( ?。?br/>A.法國大革命----人民主權 B.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C.“光榮革命”----人民主權 D.德意志王朝戰爭----三權分立16.(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紀念幣是為紀念重大事件而發行的法定貨幣。該紀念幣是為了紀念( )A.《權利法案》的通過 B.《人權宣言》的通過C.《獨立宣言》的頒布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表17.(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有人歌頌拿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下列歷史事件最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br/>A.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B.把共和國變成帝國C.頒布了《人權宣言》 D.制定《拿破侖法典》1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下列關于下圖B段對應歷史時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①輪船、火車等新型交通工具促進世界市場的形成②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③電話、電報等新通訊手段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④內燃機的發明促進了石油開采、交通運輸的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直接導致下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 )貨物 舊稅率(%) 新稅率(%)棉花 24.19 5.56棉紗 13.38 5.56斜紋布 14.92 5.56表: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A.割讓香港島 B.戰后賠款C.五口通商 D.協定關稅20.(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2019年10月,澳門愛國人士何鴻燊(shēn)將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 ?。?br/>A. 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 D.日本侵華戰爭21.(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如圖所示,Y軸表示的是( )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 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D.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22.(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表格信息能夠反映( ?。?br/>晚清稅收統計表(單位:萬兩)項目年份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1849 3281 9691885 3071 3923A.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B.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C.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D.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23.(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杰出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正確的一組為( )A.林則徐—“實業救國”的踐行者B.鄧世昌——“開眼看世界之第一人”C.張謇一一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民族英雄D.李大釗——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的先驅24.(2019九上·杭州模擬)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彼u論的這一事件( ?。?br/>A.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B.是共和制度在中國的實踐C.實現了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 D.高舉著民主與科學的大旗25.(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有( ?。?br/>①創辦黃埔軍校 ②領導辛亥革命 ③領導五四運動 ④創建中華民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蔡元培、陳獨秀和胡適三人年有長幼,生肖都屬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稱作新文化運動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關他們在新文化運動中的活動,敘述正確的是( )A.陳獨秀1915年在北京創辦了《青年雜志》B.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發起了新文化運動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D.陳獨秀和胡適都在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27.(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1919年溫州港進口的外國棉花比1918年減少34.1%,日本海帶減少60.7%,日本布傘減少24.7%。最有可能導致此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br/>A.中國近代工業誕生,國貨增多B.北洋軍閥割據混戰,政局動蕩C.“五四”愛國運動影響,抵制洋貨D.中日之間爆發戰爭,貿易受阻2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2020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紀念日,某班同學要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主題黑板報,下列選項可作為板報內容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影響 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 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9.出現下圖中①所示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八七會議的勝利召開C.農村土地革命的開展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創30.(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小明中考后準備參加“重走長征路”旅游活動,如果你是導游,請你為小明選擇一條最合適的旅游線路( )A.瑞金一遵義一吳起鎮一會寧 B.上海一遵義一西安一吳起鎮C.瑞金一武漢一西安一會寧 D.上海一瑞金一武漢一吳起鎮31.(2016·麗水)以下能佐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史論的史實有①中國組織遠征軍赴緬甸作戰 ②美軍在中途島對日軍作戰③中國戰場牽制大量日本軍力 ④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下圖描述了解放戰爭期間某一階段的戰略態勢,圖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br/>A.轉戰陜北 B.挺進大別山 C.遼沈戰役 D.渡江戰役33.(2018九上·天臺月考)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是( ?。?br/>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②渡江戰役 ③三大戰役 ④重慶談判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34.三國領導人在某次會議上,討論了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會后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此處“三國”指( ?。?br/>A.美國、英國、中國 B.美國、英國、蘇聯C.美國、蘇聯、中國 D.英國、蘇聯、中國35.1944年6月,盟軍實施“霸王行動”計劃,發動世界戰爭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這次戰役( )①是遵照雅爾塔會議的決定發動的②是在法國的諾曼底地區登陸的③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④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3小題,共30分)36.(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閱讀史料,回答下列問題時期 史料 問題秦漢 時期 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痔煜聻槿?,郡置守、尉、監。 ——《史記》 ⑴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⑷史料共同反映的古代中國政治體制是什么?它有何積極作用隋唐 時期 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 ——《資治通鑒》 ⑵唐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點元明清 時期 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 ——《元史》 ⑶元朝行中書省的主要職能是什么37.(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英國 領航}1700年英國煤產量只有260萬噸,1795年就超過1000萬噸,1854年則達到6000萬噸,1740年英國的鐵產量只有1735噸,1791年則達到125079噸,1861年增長到380萬噸。——摘編自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美國 追趕}19世紀60年代,美國在資本投資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業,就有七美元投入到農業方面;全國勞動力有一半以上從事農業生產。到1900年,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制造業產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勞動力從事非衣業生產。——摘編自楊生茂、陸鏡生《美國史新編》{東方 競渡}面對工業革命大潮的沖擊,中國和日本在19世紀中后期都進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實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宣布“廢藩置縣”,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扶持私人工商業;建立近代教育體制,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發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國,一些開明的官員掀起了洋務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科技,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發展近代軍事工業,由官方開辦輔助于軍事工業的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 ——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歷史與社會》(1)結合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指出這一時期英國煤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原因。(2)材料表明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生產領域有什么變化?這一變化與美國內戰有何關聯?(3)明治維新使日本逐漸強大起來,洋務運動卻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命運。根據材料,你認為當時的中國可以從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鑒哪些經驗?3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那一天”令人銘記,催人奮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人民日報》報道:“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地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1)那一天,傷痛回憶。列舉相關史實,分別說明圖1、圖2紀念日設立的緣由。(2)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七七事變是中國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節點。(3)那一天,民族新生。請談談你對“民族新生”的理解。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及所學可知,雅典民主制的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不享有任何政治權利。AD兩項表述均不全面,不符合題意;B項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是考察團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C項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與雅典政治制度的實質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2.【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是古哲學的發源地之一,西方的“哲學”一詞來自希臘語,故③錯誤。西方文明之源的主要源頭是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近代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是羅馬法,可見①②④正確。B項①②④能夠印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方文明之源,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據“武王……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初期,為鞏固周朝的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親和功臣,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諸侯國,稱為“授民授疆土”。A項武王伐紂與材料無關,未涉及,不符合題意;B項西周分封制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制度,符合題意;C項春秋爭霸是東周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戰國七雄是東周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4.【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墨家的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孟子還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認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ABC三項匹配不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民貴”“君輕”——孟子匹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5.【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發生在公元前134年,“推恩令”推行于公元前127年,因此不可能出現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見的場景, ②錯;木蘭圍場圍獵發生在清朝,故③錯。B項②③是西漢可能看到的情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C【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遼和西夏;北宋末年,金滅遼后,與北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C項①②④示意圖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遼、西夏的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解答本題要熟記兩宋時期并立的民族政權。7.【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朝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冊封達賴和班禪,①正確;元朝設立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②錯誤;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轄,③正確;清朝還在西藏設立伊犁將軍,加強對西藏的管轄,④正確,故屬于清朝的舉措是①③④。C項①③④屬于清朝的舉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要求具備識記史實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識記相關知識并加以運用。8.【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依據“康熙”“雅克薩、尼布楚”可知與雅克薩之戰有關。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滴醯勖钋遘妵パ趴怂_的侵略軍,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維護了我國的領土完整。故該事件指的是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是題干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克薩之戰及學生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尼布楚條約》內容和意義。9.【答案】C【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出現于西漢時期,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之后逐漸傳入世界各國;北宋時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業;《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①③④正確。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不是活字印刷術品,②表述錯誤。C項①③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文明成就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紙的發明、雕版印刷術、指南針、《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10.【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A項A搭配不正確,絲綢之路開通后,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管理,不符合題意;B項B搭配不正確,陸上絲綢之路最遠到達古羅馬地區,不符合題意;故A項錯誤。C項C搭配正確,絲綢之路開通后,西域的葡萄、核桃等傳入內地,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兩地的交流,符合題意;D項D搭配不正確,宋元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因運輸絲綢而得名,另外還有瓷器、茶葉、鐵器等其他的物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在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意義。解答本題要注意識記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11.【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探尋新航路過程中,1487年迪亞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春天進入印度洋,歸途中發現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發現新大陸;1497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向東到達印度;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向西航行完成了環球航行。ABD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哥倫布 麥哲倫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率領船隊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要求掌握基礎史實。12.【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④說法不對,①②③都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歷史意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內容與影響。13.【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有但丁、達 芬奇和莎士比亞。文藝復興表面上看,好像是古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的復興,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運動興起。文藝復興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ABD三項描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描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14.【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啟蒙運動起源于18世紀的法國,涌現出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鳩明確提出三權分立學說,還倡導天賦人權。啟蒙運動是一場宏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前提。①②④正確。③推翻了封建制度不正確。B項①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的影響。注意重點掌握啟蒙運動的主張、影響。15.【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由“在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結合所學,1775年到1783年美國的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可知,材料中“這場革命”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后,吸收了法國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體。本題中的“新學說”指的是三權分立。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分別是“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獨立戰爭和1787年憲法的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6.【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1689”可知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權力,議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國王只能依據憲法和法律進行統治,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建立。A項《權利法案》的通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頒布的意義。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及《權利法案》的頒布?!稒嗬ò浮返耐ㄟ^使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17.【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草破侖對法國的最主要貢獻的相關知識。草破侖對法國的最主要貢獻是瀕布《法典熟又名《草破侖法典熟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睹穹ǖ洹肥琴Y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所以有人歌頌童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拿破侖的貢獻。18.【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由曲線圖可知,B階段是指1870-1945年,這一時期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電力和內燃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伴隨著電力的廣泛應用,出現了電話、電報等通訊手段。內燃機的發明促進了石油開采、交通運輸的發展,而輪船和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故①敘述錯誤。D項②③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曲線圖為切入點,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應重點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19.【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表中“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的信息看,舊稅率高,新稅率低,究其原因是協定關稅的影響。ABC三項都不是直接導致題干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協定關稅是直接導致題干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20.【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可知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搶奪珍寶,最后放火焚燒。故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ACD三項都不是導致題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題干文物流失海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聯軍的罪行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相關史實。21.【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觀察圖表并結合所學知,X軸代表時期,Y軸表示的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鴉片戰爭后,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馬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恶R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中國戰敗,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D三項和Y軸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是Y軸表示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關鍵是對圖表的解讀,掌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及重大事件。22.【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據“晚清稅收統計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工商雜稅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A項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時間不符,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不符合題意;B項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符合題意;C項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時間不符,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時間不符,1895年公車上書,標志著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3.【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的后期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頌揚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李大釗第一個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成為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先驅,搭配正確。ABC三項不正確,林則徐是“開眼看世界之第一人”;張謇是“實業救國”的踐行者;鄧世昌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題意;D項李大釗——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的先驅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大釗的事跡,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的相關史實。24.【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題干“1912年”結合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各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成立??芍爸袊壳暗木謩菡砸环N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痹u價的是中華民國成立,因此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以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盀榍腥朦c,考查辛亥革命。25.【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奔础包S埔軍校”。選項③孫中山領導五四運動不符合史實。B項①②④是孫中山的主要歷史功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注意準確識記孫中山的歷史功績。26.【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前后由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A項陳獨秀1915年在北京創辦了《青年雜志》敘述不正確,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稱《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不符合題意;B項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敘述不正確,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不符合題意;C項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敘述正確,符合題意;D項陳獨秀和胡適都在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敘述不正確,李大釗在運動后期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7.【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1919年溫州港進口外國棉花比1918年減少34.1%,日本海帶減少60.7%,日本布傘減少24.7%?!?,可知1919年,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反對把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群眾抵制日貨,導致進口的日貨減少。A項中國近代工業誕生,國貨增多不是導致此現象出現的原因,中國近代工業誕生是在19世紀60、70年代,不符合題意;B項北洋軍閥割據混戰,政局動蕩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強調的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項“五四”愛國運動影響,抵制洋貨不是導致此現象出現的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中日之間爆發戰爭,貿易受阻不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影響,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分析理解的能力。28.【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基礎:十月革命的影響,馬克思主義的進步理論;階級基礎:工人階級的壯大工人運動的發展;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①②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到1927年,因此③北伐戰爭的勝利不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C項①②④可作為板報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解答本題關鍵是審清題意,明確答題角度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然后依據教材知識作答。29.【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由圖可知,圖中①處反映的是1928—1934年中共人數迅速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中共注重在農村動員民眾革命,中共的隊伍因此不斷發展壯大。A項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1921年,不符合題意;B項八七會議的勝利召開是在1927年,不符合題意;C項農村土地革命的開展和中國共產黨人數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創是出現題干圖中①所示趨勢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人數變化的主要原因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和識記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30.【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中央紅軍(紅一主面軍)長征路線:從瑞金出發-沖過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A項瑞金一遵義一吳起鎮一會寧是最合適的旅游線路,符合題意;B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的路線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31.【答案】C【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二戰中,中國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的史實?!懊儡娫谥型緧u對日軍作戰”不能體現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地位,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起作用的理解。32.【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題干圖片描述了解放戰爭期間某一階段的戰略態勢,圖中的尖刀表示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ACD三項和圖中的“尖刀”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挺進大別山是圖中的“尖刀”表示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33.【答案】D【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①項,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②項,繼三大戰役后,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于1949年4月發動渡江戰役,同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黨政權垮臺,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最后勝利。③項,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④項,抗戰勝利以后,蔣介石以商討國內和平問題為名,邀請毛澤東到重慶進行談判。為了爭取和平,也為了戳穿蔣介石的假和平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的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國共雙方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綜上所述,其正確順序為④③①②,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對歷史事件有明確的認識,屬于簡單題。34.【答案】A【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會后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可知,1945年7月,美、英、中三國首腦召開波茨坦會議,在《波茨坦公告》中,三國重申必須把這場戰爭進行到底,日軍欲繼續抵抗,必將全部毀滅;重申臺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在1945年9月2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中明確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這意味著日本應將臺灣及其附屬的釣魚島等領土歸還中國。A項美國、英國、中國是題干材料中 “三國”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波茨坦會議的內容。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會后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5.【答案】C【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底登陸,向德軍發動猛烈進攻,開辟了歐洲蘇德戰場外的第二戰場,使德國法西斯陷于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局面,加速法西斯德國的戰敗。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史實。36.【答案】⑴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制),郡縣制。⑵三省之間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牽制。⑶管理地方,守護邊疆。⑷中央集權制度。 加強統治;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痔煜聻槿?,郡置守、尉、監?!备爬芍?,秦朝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一切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實行郡縣制。(2)依據“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并結合所學可以得出:三省之間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牽制。(3)依據“統郡縣,鎮邊鄙”可以得出管理地方,守護邊疆。(4)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史料共同反映的是中央集權制度。中央集權制度都加強了統治, 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故答案為:(1)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制),郡縣制。(2)三省之間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牽制。(3)管理地方,守護邊疆。(4)中央集權制度。加強統治;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中央集權制,唐朝的政治體制的特點,元朝的行省制,古代中國政治體制的積極作用。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37.【答案】(1)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發明,提高了煤炭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使煤炭需求量增加。(2)變化: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一點即可)關聯: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3)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發明,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提高了煤鐵的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促使煤、鐵的使用量增加。(2)依據題干信息分析可知,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生產領域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又依據所學可知,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3)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分析可知,中國可以從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鑒的經驗有: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故答案為:(1)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發明,提高了煤炭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使煤炭需求量增加。(2)變化: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一點即可)關聯: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3)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及其影響,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8.【答案】(1)①圖1: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了侵華戰爭,不久,侵占東北三??;②圖2: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2)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以,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3)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根據“918”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了侵華戰爭,不久,便占了東北三省。根據“12.1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2)據題干材料內容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以,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3)據“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地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焙退鶎W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所以說“那一天,民族新生”。故答案為:(1)①圖1: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了侵華戰爭,不久,侵占東北三省;②圖2: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2)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以,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3)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起始測試測試試卷(學生版).docx 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起始測試測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