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船的歷史【教材簡析】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船的研究》起始課,它著重解決的是讓學生在了解有關人類最重要交通工具——船,從產生到現代船,經歷怎樣的發展。引導學生對歷史發展中出現的船(獨木舟、搖櫓木船、帆船、蒸汽船、現代輪船、潛艇等 6 種不同時期的代表性船)進行比較后,認識蘊含著船在船體材料、構造、載重量、動力系統和功能等方面的發展歷程,從而推動科學技術的演化。借助船發展史的認識,感受到船演化與科技發展的內在關系,為學生感受因為人類科技發展而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文明進程埋下心靈上的種子。這個認知過程既是本單元教學進展暗線,也是后續活動的鋪墊。本課中的兩個探究活動, “獨木舟負載物體”“船型與阻力關系”,為學生提供了初步感知船的載重、穩定和水阻特性的探究實踐,也為學生后繼課的學習生發問題和激發興趣。【學情分析】教科書第 20 頁是本單元的起始頁,在頁面的圖中,深海潛水器與海面上的母船正在通過水聲通信系統傳遞信息,通過文字引出船的作用與本單元要研究的問題和內容。作為五年級學生,都有一定的出行經歷,對各種交通工具也相對比較了解。即便坐船經歷少,但是相對兒童公園中的一些游樂設施,他們都是還有經歷的。學生對于船也僅僅只能是停留在對船外表的認知,而對于船的發展歷程即演化及發展趨勢是缺乏認知的。以往的學習經歷顯示學生沒有去關注并研究過船的相關知識。本課提供的測試獨木舟環節恰好給學生提供了初步感知船的載重、穩定和水阻特性的探究實踐,通過獨木舟載重和船型受力活動正好幫助學生建立了對船在實踐上的初步認識,激發學生改進獨木舟的探究欲望。【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學生通過課前有關船資料的收集和閱讀,以發展趨勢來認知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點。2.學生通過了解人類造船史,認識到由此產生的技術發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文明進程。科學探究目標1.學生通過制作獨木舟模型的活動,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樣子和船的載重量、穩定性和水阻特性。2.學生通過探究“獨木舟負載物體”“船型與阻力關系”的親身實踐,認識到船的外形、結構和穩定性、阻力之間的關系。科學態度目標學生感受船的發展歷程,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學生感受到船的發明和技術革新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和變化。【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船的發展史。難點:通過“獨木舟負載物體”“船型與阻力關系”的實驗認識到船的外形、結構和穩定性、阻力之間的關系。【教學準備】小組:課前收集有關船的知識、木條(直徑5 厘米左右)或獨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狀)、細線、墊圈、鉤碼、刻刀、水槽、班級記錄表等。教師: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聚焦(預設5分鐘)1. 談話:你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你都乘坐過哪些交通工具?他們分別有什么特點?那么對于船,你都了解了哪些呢?2.交流船的知識:組內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船的知識,并完成關于船的知識記錄表。3.交流歸納:大家的記錄都集中指向了船的哪些方面?板書:材料、形狀、構造、動力系統、功能4.小結:我發現這些船在船體形狀、材料、構造、動力系統、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著相同和不同。那關于船,你還有哪些想要研究的問題呢?5.交流并記錄想要研究的問題。二、探索(預設30分鐘)[材料準備:獨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狀)、細線、墊圈、鉤碼、水槽、學習單]過渡:人類是怎樣想到發明船這種工具的?一開始的船是怎么樣的?船的發展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一)船的發展史1. PPT出示:6種不同時期船圖片,請合自己找到的資料進行排序,并說說這樣排的理由。(1)獨木舟:人們將巨大樹干用火燒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形狀,用樹干或竹竿作為動力進行造船。(2)搖櫓木船:是用櫓來推進的船舶,它是一種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搖櫓船使用方便,是江河中的運輸工具,在江南水鄉曾經廣泛應用。一些旅游景點,搖櫓船用來載運游客,讓游客進行水上游覽。(3)帆船: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借助大自然的風力進行遠距離航行。(4)蒸汽機船:美國人富爾頓首次在“克萊蒙脫”號船上用蒸汽機驅動船只,從此機械力開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5)柴油機船:20世紀,人類進入了柴油機船時代,以柴油作為動力的游輪問世后,發展迅速,逐漸取代了蒸汽機船。(6)潛水艇:現如今科技飛速進步,我們還出現了可以潛入水底,以核能源作為動力的潛水艇。造船的技術和水平還在不斷提升。2.學生談談對船發展史的感受。交流排序結果及理由,體會這些不同時期的有代表性船,思考“船的哪些方面發展了”?說說船體材料、構造、載重量、動力系統和功能等方面有哪些不同作了怎樣的改進。用事例說說造船技術發展,影響了什么變化?(二)獨木舟負載物體測試(載重性能、穩定性)1.提問:最初的船叫什么?是什么樣的?要求從船體材料、構造、載重量、動力系統和功能進行介紹。2.獨木舟制作。教師出示獨木舟實物模型,學生說說制作方法(PPT出示:掏空圓木中間可以做成一艘簡易的獨木舟)。3. 提問:獨木舟作為最古老的船只,有什么缺點?穩定性和載重能力差,怎么證明?4.驗證獨木舟負載物體。PPT出示實驗材料:獨木舟模型、水槽、螺母。(1)如何使用這些材料測試獨木舟的穩定性和載重能力?要求學生設計實驗并驗證自己的想法。(2)小組討論方法。(3)交流匯報后播放微視頻,介紹測試方法。(4)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視。(5)交流匯報測試結果。討論:“獨木舟是否可以負載重物?”、“獨木舟在裝載重物時有哪些不足?”。(6)小結:獨木舟不穩定,容易側翻,而且不能承載很多重物。5.討論:如何解決獨木舟保持穩定而不側翻?提示從結構上去考慮。(加大船體)(三)探究船型(船首形狀)與阻力關系。1.觀察6種船。看看船頭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船首形狀大多是尖形?(減少船在水中先進時受到的阻力)2.小組交流討論,并設計實驗驗證的方法。3.交流匯報實驗材料及步驟。①取二塊一頭尖一頭方的木塊模擬船只。②分別在木塊一端用細線系上一個墊圈,模擬拉動船只前進。③比較船只在水中的前行速度。④對比船頭形狀不同時,船只所受到的阻力大小。3.實驗中的注意點有哪些?4.學生交流:明確實驗注意事項:①墊圈相同。②起點相同。③距離相同。5.觀看演示微視頻6.學生實驗。7.小結并板書:尖形船首減小水阻。三、研討(預設:3分鐘)1.梳理本課知識:①從船的發展歷史中,你發現了哪些變化?②怎樣讓獨木舟保持穩定而不側翻?③怎樣減小船在行駛中的阻力?2.拓展:模擬荒野求生,要渡過一條寬50米的河,你打算怎么造船?四、課堂小結(預設:2分鐘)今天的學習讓我們看到了船作為一種重要交通工具,它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工具在發展過程當中也經歷了種種變化。通過課堂實驗,我們也發現了古代的獨木舟在載重量和穩定性都有許多不足,如何改進這些不足,我們可以在課后用簡易模擬測試。也可以通過思考或者查閱資料更進一步地去了解一下,是什么推動了船在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當中不斷的更替?【板書設計】1.船的歷史材料、形狀、構造、動力系統、功能獨木舟→搖櫓木船→帆船→蒸汽機船→柴油機船→潛水艇獨木舟:不穩定、裝載少,尖形船首減小水阻【作業設計】1.從船的發展史來為(獨木舟、潛水艇搖、帆船、蒸汽機船、柴油機船、櫓木船)進行排序。獨木舟→搖櫓木船→帆船→蒸汽機船→柴油機船→潛水艇2.從船只安全性、穩定性、載重性來看,你會選擇( C ) 乘坐。A 帆船 B 獨木舟 C 蒸汽船 D 搖櫓船3.船在行駛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 )。A 風 B 水 C 空氣 D 浪4.設計師在設計時要考慮船只行駛中的性能,如果你來設計,你會考慮以下 ABC 方面。(多選)A航行動力 B 安全穩定性 C外觀形象 D 載重能力(共17張PPT)教科版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單元1.船的歷史一、聚焦你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你都乘坐過哪些交通工具?他們分別有什么特點?那么對于船,你都有哪些了解?關于船,你還有哪些想研究的問題?材料、形狀、構造、動力系統、功能二、探索(船的發展史)按照你自己的方式,給這些船排一下序,并說說理由蕭山跨湖橋獨木舟ACDBEF二、探索(船的發展史)獨木舟:最古老的船只之一蕭山跨湖橋獨木舟二、探索(船的發展史)搖櫓船:用櫓來推進的船舶。二、探索(船的發展史)帆船:借助大自然的風力進行遠距離航行。蒸汽機船:用蒸汽機驅動船只,從此機械力開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二、探索(船的發展史)柴油機船:20世紀,人類進入了柴油機船時代,以柴油作為動力的游輪問世后,發展迅速,逐漸取代了蒸汽機船。二、探索(船的發展史)潛水艇:可以潛入水底,以核能源作為動力。二、探索(船的發展史)二、探索(船的發展史)回顧船的發展史,你有什么感受?“船的哪些方面發展了”?舉例說說造船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什么變化?二、探索(測試獨木舟)內部挖空測試獨木舟1:載重性能、穩定性水槽獨木舟模型螺母結論:獨木舟不穩定,易側翻,承載量小獨木舟的船首做成什么形狀可以使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更小呢?探究:船型(船首形狀)與阻力關系測試結果:尖形船首更有利于減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注意:①拉力相同。②起點相同。③距離相同。④同時釋放三、研討問題1:從船的發展歷史中,你發現了哪些變化?問題2.:怎樣讓獨木舟保持穩定而不側翻?問題3.:怎樣減小船在行駛中的阻力?四、拓展課后嘗試改進獨木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船的歷史》教學設計.docx 五下2-1《船的歷史》教學課件.pptx 小船承重.wmv 船頭形狀.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