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資料基礎概念填空第一單元 水1.水有三種形態:液態的水、固態的冰和氣態的水蒸氣。2.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有一定體積的物質。3.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這個過程需要 吸收周圍的熱量。空氣中看不見的水蒸氣冷卻后變成看得見的小水滴,這個過程叫做凝結,這個過程需要放出熱量。4.水在0℃時開始結冰,水結冰的過程叫凝固。水結冰時會向周圍放出熱量;水結成冰后,體積變大 。冰變成水的過程叫融化。冰融化時需要吸收熱量。冰融化后體積變小。5.洗完的抹布掛在窗臺上曬干了,這就是水蒸發的現象。杯子里的水放幾天后變少了,這是水變成了水蒸氣。6.做水結冰實驗時,在碎冰里加鹽是為了得到更 低 的溫度。7.水結冰的整個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8.酒精燈的火焰可以分為三層,從外到內依次是外焰、內焰、焰心,其中溫度最高的是外焰。9.課堂上我用溫度計測量水溫,讀數時視線要與紅色液柱的液面相平。10.用酒精燈給水加熱的過程中,杯底有 氣泡 產生,杯壁上出現小水珠水面上還會產生白汽。當加熱到100 ℃時,水就沸騰,了,這個溫度叫做沸點。11.用完酒精燈熄滅火焰時,應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需重蓋一次,避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絕對禁止用嘴吹滅火。12.水沸騰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會不斷變大。13.比較小蘇打和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食鹽的溶解能力強, 小蘇打的溶解能力弱:14.經過實驗研究發現,常溫下100毫升水中大約能夠溶解 36 克食鹽。15.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質還有 白糖、 醋、空氣 等。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質沙子、面粉、石頭等。16.做“50毫升水中能夠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第一份食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放入第二份,依次放入,直到不能溶解為止。17.用加熱、攪拌、攪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18.研究“攪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時,我們用的實驗方法是對比實驗,這種實驗只能改一個條件,其余條件都要保持不變。19.將一顆糖放入嘴巴,可以用唾液加熱,用舌頭攪拌、用牙齒咬碎 從而快速地把它吃掉。20.鐵粉和木屑混在一起,可以用磁鐵快速將它們分離。21.使用蒸發水分的方法可以分離食鹽與水,我們在課堂上主要用到的裝置材料有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蒸發皿、火柴等。石網棉的作用是使物質均勻受熱。22.做蒸發食鹽的實驗時,取少量的鹽水放入蒸發皿中,然后用酒精燈加熱,出現食鹽顆粒后,用燈帽將酒精燈蓋滅。23.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的食鹽是有限度的,水越多,能溶解的食鹽也就越多。如果一杯濃鹽水的底部還有未溶解的食鹽,我們可以用加更多水的方法讓它溶解。24.在“折紙”和“點燃紙”兩個活動中,紙發生的變化是不一樣的。第二單元 空氣1.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 、透明的氣體,要占據空間。空氣有一定質量(但是比較輕)的組成的,能被壓縮。2.空氣受熱后,體積會變大 ,相同體積的冷熱空氣比較,熱空氣比冷空氣輕,因此熱空氣會上升。 冷熱不同的空氣會流動,空氣流動就形成了風。3.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大氣層。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氧氣 ,植物的光合作用離不開二氧化碳。人類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空氣。4.倒扣進水中的杯子,杯底的紙巾沒有濕,是因為 空氣 阻隔了水和紙巾的接觸,空氣,占據了杯子的空間。5.烏鴉喝水的故事中,小石頭占據了原本的水占據的空間,水上升占據了原本空氣占據的空間。6.堵住注射器的管口,往里壓活塞,注射器中的空氣微粒數量 不變,微粒間的間距縮小。7.堵住注射器的管口,往外拉活塞,注射器中的空氣數量 不變,微粒間的間距增大。8.注射器中裝半管空氣后能往里壓活塞,說明空氣可以壓縮 。松手后發現活塞會彈回去,說明壓縮的空氣有彈性。9.研究“空氣有質量嗎”實驗中,用到的工具是簡易天平,在它的兩端分別放入有氣不癟的皮球和若干豆子,先要調節使它平衡 。然后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氣,發現,皮球一端會往下沉,說明空氣有質量。10.當小天平平衡時,兩端的重物質量相等。11.原本平衡的小天平,往一端的皮球里面打入20筒空氣后,另一端會上翹,所以要放入綠豆來調節,直到兩端平衡 ,此時放入的綠豆質量和20筒空氣質量相等。12.石頭和空氣比較,都會占據空間,但是石頭占據的空間 不能 改變,空氣占據的空間 能 改變。13.水和空氣比較,都能流動,都會占據空間,14.用塑料袋裝一袋空氣,里面的空氣和35枚大頭針等重,空氣的體積大 ,大頭針的體積小 。(填“大”或“小”)15.熱氣球其實是利用熱空氣會往上升的特點升空的。16.做“熱氣球”實驗中,點燃蠟燭后,塑料袋里的空氣會變熱,塑料袋會膨脹(撐開),松手后塑料袋會往上升。17.做“熱氣球”時,塑料袋升空一段時間后會下降,這是因為里面的空氣變冷了。18.做“風的模擬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放入盒中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紙盒,這是為了不讓熱空氣從這里逸出。19.做“風的模擬實驗”時,蠟燭加熱后,盒子里面原本的冷空氣會變熱,空氣微粒之間的距離會變大,盒子里就裝不下了,就會從圓洞出來,形成了 風 。20.熱的空氣容易往 上升,冷的空氣則會流過來補充。自然界里由于空氣流動形成了風。第三單元 天氣1.浙江省暑假時的天氣和寒假時的天氣是不一樣的。2. 天氣是指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內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3.氣溫計主要由刻度、液泡、液柱和單位符合四部分組成,常用的溫度單位有攝氏度和華氏度,我國采用的是攝氏溫度,寫作“℃ ”,讀作攝氏度。4.使用氣溫計時應將其放在陽光照射不到,而且空氣流通的地方,懸掛在空氣中,保持干燥,讀數時讓視線與液柱頂端保持齊平,等示數穩定后再讀取。一天內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下午2到3 時。5.-3℃讀作零下三攝氏度。6.一般情況下,一天之中,上午的氣溫會越來越高 ,下午2到3時以后的氣溫會越來越低。7.氣象工作者將氣溫計放在百葉箱內測量氣溫。8.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如:冰雹、雨、 雪等。9.降水量可以通過雨量器來測量,單位是毫米。10.自制雨量器時需要一個透明、直筒的容器。自制雨量器的“0”刻度要與容器內部的底面對齊,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相平。11.如果當天24小時降水量是15.5毫米,則當天下的是中雨。12. 風 其實就是我們周圍流動的空氣。13.風向是指風 吹來的方向。風向通常用八個方位來描述,我們用風向標來測風向,它箭頭的指向就是風向。若箭頭指向北,則此時吹的是 北風 ,此時的國旗往南方向飄。14.小風旗完全展開飄動時的風速是 大風(2級)。“蒲福風力等級”一般把風速分成 13 個等級。15.云是漂浮在空氣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16.我們根據天上云量的多少將天氣分為晴天(陽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多云(天空中云比較多,有時可看見太陽)和陰 天(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陽)。17.天空中主要有三種云:層云、積云、卷云。18.天空中像棉花糖一樣堆積著的白云是積云。19.對天氣日歷中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20.我們觀測天氣主要從云量、降水量、風向、風速、氣溫 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觀察和記錄。21.我們平時看到的天氣預報凝聚著很多氣象工作者的心血,主要通過“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 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布 天氣預報”五個環節來制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