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善用法律保護自己導學案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法律保護意識;增強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勇氣和信心。能力目標:1、逐步提高依法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2、學會與他人合作,機智勇敢地面對不法行為。知識目標: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教學難點:了解能夠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的機構。教學重點:善于斗爭學習過程: 自學指導:閱讀教材p108-114填空1我們維護權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________。2____________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的常用的有效手段。3.__________是維護我們合法權益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一種手段,是保護我們權益的最后________。4.訴訟也稱_______,通常分為三種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6違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兇惡.狡猾的。我們在與其斗爭時,既要______,又要_______。特別是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要__________,而要_________,盡量減少_____________,力求在保護______的前提下,巧妙地將不法分子抓獲。7與違法分子斗爭的好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解歹徒去向,及時____________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合作探究 活動一:仔細閱讀P108的案例:13歲的女孩小芳要求上學遭到繼父的拒絕。小組討論:請你為小芳想想辦法,怎樣才能繼續上學?小芳可通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方面反應問題,尋求幫助。這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即非訴訟手段。活動二:讓一位學生講述小苗的故事(教材p110) ,思考:對此誰應該負責任?”、“請你幫小苗想想辦法,她怎樣才能討回公道?說一說:什么是訴訟?訴訟有幾種類型?它們各自的含義是什么?出示三則案例:案例一:陸先生在為自己創辦的公司取名時,以“資本家”三字為公司冠名,他的申請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駁回。陸先生一紙訴狀將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告上法庭。案例二:被告人單某,自1993年6月起至1994年9月,連續盜用了20多個企業、事業單位停放在路旁的大小卡車28輛作為犯罪工具,到14個菜場和食品廠等單位盜竊20余次,共竊得豬肉、海鮮、蔬菜等副食品及食油、工業用銅、自行車等財物,價值人民幣6000余元。案例三:某校一名高中生,騎自行車去看電影。到了電影院門口,他把自行車鎖好放在電影院門前的存車處,并向看車的阿姨交了兩角錢的存車費,看完電影去取車,發現車沒有了。他問看車的阿姨,阿姨說不知道。當即要求賠車,可是看車的阿姨卻說,她不承擔賠車的責任。于是他將看車人告上法庭。議一議:上述三則案例分別屬于哪種類型訴訟? 活動三:出示案例:爸爸媽媽都到外地出差,留下正在讀初中一年級的你獨自在家。有一天放學回家,你正準備掏鑰匙開門,卻猛然發現門鎖被撬,再仔細看,發現門是虛掩的,你探頭朝屋內一望,發現屋里面有一個陌生人正在翻找…….想想看,這時你該怎么辦?具體說一說與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好方法有哪些。活動四:與法同行 閱讀課本114頁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思考并交流:①“上游戲廳很正常,有時候需要舒緩放松一下。”這一觀點正確嗎?為什么?②小芳同學可以采取哪些行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