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導學案)班級: 姓名: 授課教師: 時間: 第 課時【學習目標】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學習重點】1.三大戰役及其戰果和意義。 2.渡江戰役和南京解放。【學習難點】對于在兵力和武器裝備等方面占有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隊迅速失敗原因的認識。【自主學習】三大戰役歷史背景:開始標志: 結束標志:三大戰役時間地點領導人參戰部隊戰術戰果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意義百萬雄師過大江:1、渡江戰役:1949年4月, 和 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渡江作戰。23日, 。2、意義:標志著 。3、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自主檢測】一、選擇題1、當人們站在長春市內公園的解放碑前,不禁會想到1948年使長春獲得解放的那場戰役,它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2、解放戰爭期間,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指揮的,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礎的戰役是 ( ) A.遼沈戰役 B.渡江戰役 C.平津戰役 D.淮海戰役3、文獻記錄片《走近毛澤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衛員給毛澤東梳頭時拔下一根白發,毛澤東打趣地說:“打了三個戰役,白了一根頭發,值得!”這是因為人民解放軍( )A.粉碎了敵人對延安的進攻 B.實現了挺進中原的計劃 C.取得了戰略性大決戰的勝利 D.攻克了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 4、電影《大決戰》有三部,按戰役的先后順序排列這三部應是( )①《遼沈戰役》篇 ?②《平津戰役》篇 ?③《淮海戰役》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5、1949年初,傅作義率部接受和平改編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6、下列哪次戰役的勝利,被陳毅稱之為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7、國民政府統治垮臺的標志是( )A.三大戰役勝利 B.北平和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新中國成立二、非選擇題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解放戰爭開始時的國共兩黨力量對比圖國民黨共產黨擁有軍隊430萬人130萬人武器裝備接受100萬日軍的裝備,取得美國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槍擁有人口3億多1億多擁有地區大城市,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小城鎮、鄉村、偏遠地區材料二:1946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向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發表談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材料三:“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澤東 七律詩(1)根據材料一,說一說解放戰爭開始時的國共力量對比如何?(2)結合材料二,請你列舉最能證明毛澤東所說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的三大決戰? (3)材料三中“百萬雄師過大江”是指哪一重大戰役?(4)毛澤東七律詩中所涉及的城市“鐘山”是指什么地方?它是何時解放的(年月日)?它的解放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一、三大戰役:1、歷史背景:見課本P922、開始標志:攻戰錦州 結束標志: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戰役時間地點領導人參戰部隊戰術戰果遼沈戰役1948年9月----11月沈陽林彪羅榮桓東北解放軍關門打狗殲敵47萬余人,解放東北全境淮海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徐州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中原解放軍華東解放軍猛虎掏心殲敵55萬余人,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平津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北平東北解放軍華北解放軍甕中捉鱉殲滅和改編敵軍52萬余人,北平和平解放,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意義(1)三大戰役事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決戰,也是決定中國革命前途的重要決戰。(2)三大戰役攻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從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二、百萬雄師過大江:1、渡江戰役:1949年4月, 毛澤東 和 朱德 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渡江作戰。23日, 南京解放 。2、意義:標志著 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 。3、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1)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正確的作戰方法,這是取得勝利的關鍵。(2)人民解放軍的高昂斗志和浴血奮戰,這是取得勝利的堅強柱石。(3)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是取得勝利的保障。(4)各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的支持,這也是取得勝利的法寶之一。(5)人民解放軍的正義性使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得道多助。(6)國民黨軍隊軍心渙散,指揮失誤。【自主檢測】一、選擇題1 A 2 D 3 C 4 B 5 C 6 B 7 C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敵強我弱(2)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3)渡江戰役(4)1949年4月23日 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