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評分標準及參考答案溫州市2021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上)學業水平期末檢測歷史與社會部分評分標準及參考答案 2022.1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D C A D D A C二、非選擇題(本題有2小題,共30分)11.(10分)西北(2分);700—800之間均可(2分)路線名稱不得分;路線特色與路線匹配;路線簡介需要闡明起點與終點,以及路線主要活動;注意事項與路線特色保持一致,言之成理即可(6分)答案示例:路線B——路線特色:涉水溯溪,觀賞瀑布;路線簡介:起終點分別是甲村與陡崖,主要的活動是登山、溯溪;注意事項:應該注意攜帶防水用品,以防瀑布地點淋濕路線C——路線特色:人文景觀眾多;路線簡介:從甲村出發,終點是民俗村,主要體驗民俗村與名人故居的人文特色;注意事項:應該事先對名人和村落的歷史進行了解,以更深刻感受文化。12.(10分)(1)秦國重視水利工程建設,促進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秦國的經濟發展,為統一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4分)(2)工程數量多,規模大。(2分)(3)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實現大一統;歷經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國力強盛;關中地區為漢朝都城之所在,統治者高度重視。(任意一點得2分,共4分)13.(10分)(1)北朝時期,民族交融不斷加強(2分)原因:魏晉以來北方游牧族內遷,促進各民族之間在經濟、文化和生活習慣方面交流;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積極推行漢化舉措,比如孝文帝改革。(4分)(2)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多民族的文化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中華文化多元格局。(4分)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限定區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溫州市2021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上)學業水平期末檢測‖②(6分歷史與社會部分答題紙題號路線特色1-11121總分考生禁填1路線簡介注意事項:1》)(4分筆書可,要字停工整,筆貼條形碼區切匆出虛線方試。否登大個示選擇題(歷史與社會部分非選擇題(歷史與社會部分考生請勿在此區域作答請在各目的答題區衄內作答,赳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目的答劇區域內作答,超出樂色矩形邊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粗限器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溫州市2021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上)學業水平期末檢測歷史與社會部分溫馨提示:所有試題的答案都必須寫在答題紙(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無效卷I、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據圖1-2,回答1-2題圖1的宗教建筑在某地隨處可見。據此推斷,當地人們主要信仰A.佛教B.伊斯蘭教C.基督教D.其他宗教2.圖2中的民被稱為“高腳樓其}鑫懸離地面建設主要是因為當地圖1某地宗教建筑圖2某地特色民居A.地勢平坦,起伏較小B.高溫多雨,氣候潮濕C.夏熱冬暖,雨熱同期D.土壤肥沃,地廣人稀3.史實即歷史事實,在史前時期主要是指被考古資料證實已經發生的歷史。下列屬于史實的是A.北京人用火倉頡造字C.神農嘗草D.大禹治水4.文明通常有兩套標準:一套是技術發明的標準,如金屬、城市、文字等;另一套是社會組織的標準,如私有制、社會分層、貧富分化等。以下考古發現能證明中華早期文明出現的有①北京人遺址的獸骨②半坡遺址的彩陶③二里頭遺址的銅鼎④良渚遺址的王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滅。后來,周平王東遷洛邑。這一時間也可表述為A.公元前7世紀前期B.公元前7世紀后期C.公元前8世紀前期D.公元前8世紀后期6.錢穆評價商鞅變法使秦國“以前是貴族任戰士,現在是戰士為貴族”。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秦國實行A.獎勵軍功鼓勵耕織C.廢井田制D.改革戶籍7.秦始皇“罷侯置守,設官分職,不與古同”,開創了古代中國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材料顯示秦始皇采取的舉措是A.修筑馳道,貫通全國交通稱皇帝,統攬軍政大權C.統一文字,便利文化交流D.設郡縣,中央直接管轄8.1987年,河南洛陽一座漢墓出土了一件古羅馬時期的玻璃瓶。這一考古發現可以證明A.張騫出使西域B.匈奴敗于西漢開始西遷C.佛教傳入中國D.“絲綢之路”溝通中外文明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第1頁(共3頁)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9.漢朝規定,凡產鐵的郡里均設置鐵官,即便不產鐵的郡里也要在縣一級設置小鐵官。鐵的冶煉和鐵器的制作與銷售,一律由鐵官負責。這說明漢朝A.實行冶鐵官營專賣B.鐵官代行地方政務C.推行休養生息政策D.鐵器成為官方專用10.小明為開展研究性學習搜集了右表中的論文。匚作者論文標據此推測,他研究的主題應為柳君君東晉時期北民南移與江南民族關系L陳天成氣候變化與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關系A.貿易的發展B.政權的更替葛劍雄歷史地理學格局中的江南文化C.江南的開發D.農業的進步卷II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1.(10分)為順利開展春游活動,八年級地理社的同學們繪制了景區地形圖,設計了三條登山路線并制作了路線介紹卡片。根據圖3-4,解決問題路線名稱:路線A路線特色:登高望遠,增強體路線簡介:從甲村出發,沿著A步道向▲方向進行登山,最酒名人故居終在海拔約_▲m的山峰俯瞰風錄注意事項:選擇該路線的同學要穿上登山鞋,精簡裝備,便圖∞等高線橋梁河流▲山峰丶公路例陡崖虧水潭■村落國房屋規劃路線1:10圖3目的地的環境及設計路線圖4路線A的介紹卡(1)根據圖3的相關信息,將路線A的介紹卡片補充完整。(4分)(2)參照圖4,為路線B或路線C制作一張介紹卡片。(6分)路線名稱路線特色:路線簡介注意事項12.(10分)水利工程,國之命脈。材料一:目前所知“水利詞匯的最早使用,見于秦國呂不韋編纂的《呂氏春秋》一書中學者總結戰囯時期水利成就,列舉當時“空前宏偉的水利工程”,即有“史起的鄴渠、鄭國的鄭國渠李冰的都江堰等”。《史記》中《河渠書》特別指出“秦以富強,卒并諸侯摘編自王子今《秦統一原因的技術層面考察》(1)根據材料一,說明水利建設對秦國統一大業的影響。(4分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第2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卷.pdf 答案.doc 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