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眼和視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概述人體通過感覺器官獲取外界信息的情況。2.描述眼球的結構以及各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3.描述視覺形成的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眼球模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合作能力。2.嘗試觀察瞳孔的大小變化情況,并做出解釋,培養學生發型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1.認同視覺衛生,能自覺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眼睛。2.滲透自覺關愛盲人的意識,懂得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3.懂得捐獻角膜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學情分析雖然學生對“眼睛”這種器官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但他們對眼睛的結構與功能以及視覺的形成這些內容還是知之甚少,所以要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學生喜歡的摸物游戲,同桌對視,用手電筒觀察瞳孔的變化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輕松愉悅、優質高效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認識,不斷地培養提升學生的多種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眼球的結構及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2.視覺的形成過程。3.形成保護自己和他人眼睛的意識。【教學難點】1.眼球的結構及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2.視覺的形成過程。3.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習慣,樹立愛護眼睛的意識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導入部分(情境導入,激趣生疑。)教師: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勇敢者的游戲好不好?學生:閉上眼睛,從紙箱中取出一個物體,或摸或聞或聽或嘗,說出該物體的名字,說對了 掌聲鼓勵。 教師::通過這個游戲你能不能說出人體利用了哪些感覺感知事物?學生:嗅覺、味覺、聽覺、觸覺、視覺。教師:哪一種感覺能最快最準確地感知事物?學生:視覺。 教師:對,據科學家統計,人體從外界獲得的信息中有80%以上來自視覺,那么視覺器官是什么呢 學生:眼睛。教師:對,眼睛就像一架精準的照相機,為我們拍攝著美麗的世界,同時,眼睛還能反映出我們內心的喜怒哀樂,因此,眼睛被稱作是心靈的窗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扇美麗而神秘的窗口吧。活動2【活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眼球的結構與功能。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本插圖,再小組觀察眼球模型。教師:指導學生按照由外向內,由前往后的順序觀察。學生:上講臺講解眼球解剖模型。師生歸納眼球結構。(板書略)學生:四目相對,觀察對方眼睛里的結構,說明白眼球、黑眼球、瞳孔。學生:認真分析并說出眼球各部分功能。小結: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二、視覺的形成。教師:我站在這里,你能看到我,我能看到你,是因為我們反射的光線進入了彼此的眼睛,那就讓我們追隨這一束光,去揭示“大千世界,盡收眼底”的奧妙吧。學生:認真閱讀,積極討論。 1.眼球的哪些結構是可以透光的? 2能夠透光的結構對光有哪些處理? 3.瞳孔的大小能調節嗎?它的調節有什么好處? 4.感受光線的位置在哪里? 5.視神經的作用是什么? 6.將收集到的信號進行處理并產生視覺的位置在哪里?活動:用手電筒照眼睛,觀察瞳孔的變化,并說明這種變化的意義。學生:觀察動畫,總結視覺的形成過程。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思考:哪些結構受損會導致失明?學生分析得出:視覺形成的三個條件:眼球完好、視神經沒斷、大腦正常。活動3【活動】[拓展延伸,關注社會]教師:我國單因角膜受損而致盲的人就有數百萬人之多,其中能有幸進行角膜移植重獲光明的人只有少數,角膜移植這一偉大之舉能幫助很多人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圖片展示,背景音樂:姚貝娜捐獻眼角膜的事例,并告訴同學們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顆行星。教師: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是不是理當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了 介紹:她走過了88個春秋也度過了87個無光無聲無語的歲月,她是誰呢?圖片展示:海倫凱勒。教師:我們身邊也有很多身殘志堅,敢于扼住命運咽喉的人,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帶給我們的震撼與快樂吧。播放視頻:盲人程佳佳的模仿秀。教師:這些看不到生命色彩的人依然對生命充滿了敬畏與感恩,我們該怎樣幫助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呢?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眼睛賜予了我們光明,我們該怎樣呵護它的健康呢?學生:表達。教師:提供資料,介紹愛眼日。教師: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能夠善待我們的雙眼,也祝愿每一位同學都能擁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活動4【練習】【小結知識,學以致用]1、人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實際是指(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鞏膜C、角膜和虹膜 D、鞏膜和虹膜2、視覺形成過程中,形成物像和產生視覺的部位分別是( )A、視網膜、視網膜 B、大腦皮層、大腦皮層C、視網膜、大腦皮層 D、大腦皮層、視網膜3、眼球內具有感光細胞的結構是( )A、角膜 B、鞏膜 C、脈絡膜 D、視網膜4.外界物體發射過來的光線,依次經( )到達視網膜。A、瞳孔、角膜、晶狀體、玻璃體B、瞳孔、角膜、玻璃體、晶狀體C、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D、角膜、瞳孔、玻璃體、晶狀體5.對于進入眼球的外界物體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的結構是( )A.角膜; B.房水;C.晶狀體; D.玻璃體 活動5【講授】板書設計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 感知(第一課時)一、眼球的結構二、視覺的形成過程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 活動6【活動】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設計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獲取知識創造思考情境,圍繞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游戲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每一個知識點設計一個亮點,在愉快的氛圍中既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又通過探究、討論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不足之處:在課堂教學機智方面還有待加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