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第四單元 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單元總結提升 (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第四單元 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單元總結提升 (學案)

資源簡介

單元總結提升
一、絲綢之路的開辟及其發展歷程
1.漢朝是絲綢之路的開辟時期
(1)開辟陸上絲綢之路
①絲綢之路是西漢張騫開辟的以長安為起點,經由中國西北和中亞連通歐亞大陸的商路。
②漢武帝時期,國內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采取積極的對外政策。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獲得大量西域資料。西漢時期開辟的絲綢之路,加強了漢王朝和西域各國的聯系,大大推進絲綢之路的貿易繁榮,擴大了古代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
(2)開辟海上絲綢之路
①漢武帝以后,開辟了通往南海諸國及印度半島等地的海上交通線,從事經常性的貿易往來,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②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地區的關系,從海路建立了東西外交圈之間的聯系。
2.隋唐是絲綢之路的全盛時期
(1)隋唐時期,中國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社會環境穩定,加強與西域的聯系,保障絲綢之路暢通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任務。
(2)唐初以后的兩百年,是絲綢之路通暢、貿易發展、經濟交往順暢的全盛時期。自貞觀以來,唐與大食、印度等建立了經濟文化交流的密切聯系。隨著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經求法等活動的開展,絲綢之路在唐朝前期進入黃金時期。
3.宋元時期,絲綢之路發展由低落到繁榮
(1)宋朝由于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眾多,與西域的聯系受到阻礙,陸上絲綢之路幾乎廢棄。但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迅速。宋元時期,人們能夠制造排水量很大、可乘載數百人的巨舟,使用先進的帆索和磁羅盤,官方使節和私人商賈航海頻繁。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地區建立了廣泛聯系。廣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易樞紐。
(2)元朝統一中國后,社會環境安定,經濟發展,絲綢之路繼續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日益繁榮昌盛。
4.明清時期,絲綢之路趨于蕭條,幾近停滯
(1)15世紀以后,受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不再作為東西方交流的要道,而是作為記錄中外交往歷史遺跡的標志而存在。
(2)清朝時期,隨著封建王朝日薄西山,統治者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幾近停止。
二、世界市場的形成及對文化交流國際化的推動作用
1.形成過程
(1)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業聯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2)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傾銷工業產品,掠奪原材料,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
(3)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被迫加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主要特征
(1)以歐洲為中心。
(2)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起主導作用,亞、非、拉多數國家和地區被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3)科技進步對世界市場的形成起巨大的推動作用。
3.文化交流國際化的發展
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把世界不同地區、文化迥異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以直接和間接的渠道呈現各自的知識、信念、道德、藝術和習俗等,促進了文化交流的國際化。近代以來,中國茶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20世紀初,法國設計師設計的中國大袍式系列女裝,采用了東方女裝寬松的樣式,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16世紀中期,歐洲的鐘表由傳教士經澳門傳入中國內地,到18世紀,中國進口大量鐘表,在社會中下層逐漸流行;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促進了體現不同文化的電影、音樂、電視節目等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三、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比較
比較項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
目的 主要是政治目的,“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尋找奇珍異寶 主要是經濟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奪財富
方式 進行朝貢貿易,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要方式 以武力掠奪為主要方式
影響 增強了中國和亞非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但朝貢貿易無益于國計民生,沒有帶動民間商業貿易的發展 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引發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
1.社會情境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雜記》言:苜蓿原出大宛,漢使張騫帶歸中國,然今處處田野有之,陜隴人亦有種者”。同時,西域的各種觀賞動物和牲畜,也隨著絲路的開通而傳到中原,既為中原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內容和樂趣,也為社會生產和交通運輸帶來了明顯的效益。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動力。
——《張騫鑿空西域及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述論》整理
解讀 張騫出使西域推動了中原文化和中亞、西亞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各民族共同發展,使各地的社會生活都發生了變化,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樂趣,為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生活情境
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一件中國絲袍去看戲,立即吸引了觀眾,讓他們贊嘆不已。古羅馬文獻將中國的絲綢描述成“東方絢麗的朝霞”,古羅馬人沿襲希臘人稱中國為“賽里斯”。
解讀 古代商路的發展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并且促使中國的絲綢傳到了羅馬,進一步推動了絲綢之路的開通,中西文化的交流亦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3.學術情境
經過上一輪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發展目前遇到了一些困惑。最近幾年出現了貿易增速低于全球經濟增長的局面。受地緣政治、難民問題以及恐怖主義等因素影響,全球各主要經濟體資本的流出與流入都出現下降。美國從原來鼓勵企業進行全球化跨國經營轉向鼓勵企業向本國回流,通過稅收等措施推動制造業轉向美國本土……經濟全球化亟待自我修復和調整。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摒棄傳統的“輸贏之爭”和“競爭之爭”,秉持合作共贏理念,積極推動全球化,實現合作共贏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摘編自權衡《經濟全球化的實踐困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引擎》
解讀 經濟全球化發展目前遇到困惑,影響經濟全球化的因素很多,一些國家實行逆全球化措施,但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改變的。經濟全球化以開放型經濟理論為基礎,全球化的開放型經濟能夠促進生產要素沖出國界,在世界范圍內有效組合與配置,把生產要素的最大效率效益發揮出來。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4.學習情境
英國飲茶習俗的變遷表
1630年 中國的茶葉被荷蘭商人帶到英國。但在很長的時間里,茶對于英國人而言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陌生飲品
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為英國宮廷帶來飲茶風尚
17世紀末 歐洲上流社會刮起“飲茶風”。當時,每磅茶葉1英鎊,相當于一個體力勞動者6周的收入
1750年 喝下午茶成為英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習慣。有詩為證:當時鐘響四下時,世界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止
18世紀中期 《女性雜志》:女性因茶而沉迷享樂,嗜茶破壞家庭幸福。還有人批判:飲茶破壞了清教徒簡樸勤勉的品質,讓英國人崇洋媚外
18世紀中后期 在英國,即使是貧困百姓家,也能一天喝兩次茶。那些指責茶飲有害的觀點漸漸消失,茶成為英國的“國飲”;在惡劣的天氣和艱苦的條件下,唯有茶能讓農工們咽下干面包,茶是他們不可或缺的飲料
——[英]艾倫·麥克法蘭《綠色黃金:茶葉帝國》
設問 上表反映了17至18世紀英國飲茶風俗的變遷的什么特點?
解讀 反映了英國飲茶風俗日益平民化、大眾化。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經濟貿易聯系更加密切,中國的茶葉傳到了西方。16世紀到17世紀末,飲茶主要是在宮廷以及上流社會中流行,由于茶葉的價格昂貴,使得飲茶是一種奢侈消費行為。18世紀以來,隨著世界市場的進一步拓展,中國的茶葉大量出口,增加了英國社會的茶葉供求,又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飲茶日益平民化和大眾化,飲茶已經成為英國民眾重要的飲食習慣,流行于社會各階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永吉县| 惠来县| 开封县| 乐平市| 丘北县| 商城县| 莆田市| 天水市| 铅山县| 金昌市| 阿拉尔市| 正阳县| 南部县| 始兴县| 南漳县| 东山县| 玛曲县| 清涧县| 霍邱县| 高阳县| 资溪县| 长岭县| 固安县| 烟台市| 麦盖提县| 诸城市| 类乌齐县| 霸州市| 理塘县| 延长县| 通榆县| 海林市| 烟台市| 阿拉善盟| 普陀区| 志丹县| 张家港市| 鄯善县| 德州市|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