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雙減作業反饋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雙減作業反饋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雙減作業反饋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2021七上·瑞安月考)閱讀某學校平面圖(見圖3),回答問題
1.軍訓時同學們在操場面朝教學樓進行隊列訓練,此時同學們面朝(  )
A.正東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北方
2.圖中線段比例尺,換成數字式應是(  )
A.1:50 B.500:1 C.1/5000 D.50000/1
【答案】1.A
2.C
【知識點】方向;比例尺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地圖三要素的應用,屬于容易題。
1.根據題意可知,該圖采用了指向標定向法,面朝教學樓,說明他們面向東方。
故答案為:A
2.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50米,即5000厘米。
故答案為:C
3.下列等高線示意圖中,表示山脊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地形圖的判讀。從圖中可知,A圖中,等高線從里到外增大,并且向外突出,所以是山谷。B圖中,等高線從里到外減少,并且向外突出,所以是山脊。C圖和D圖無法判定出山谷和山脊。所以答案選B。
【點評】掌握地形圖的判定方法。
4.(2021七上·瑞安月考)塘下鎮開展以“孝敬父母、尊敬他人”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體現了社區的 (  )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管理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D
【知識點】社區功能
【解析】【分析】根據提示信息“道德講堂活動”可知,這是社區文化功能的體現。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判讀社區的功能,屬于容易題。
5.(2021七上·瑞安月考)他被稱為站在文明門檻上的一位偉人,他還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雙重身份,“他”是(  )
A.炎帝 B.黃帝 C.堯 D.禹
【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禹因為治水有功,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他也由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變為奴隸制國家的國王。因此我國歷史上唯一做過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是禹。
ABC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D項禹被稱為站在文明門檻上的一位偉人,他還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雙重身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禹的相關知識,要求熟練掌握大禹的相關知識。
6.(2021七上·瑞安月考)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分布在陜西、河南等地區,并分為不同的文化類型。下列最有可能是考古學家研究仰韶文化類型的對象的文化遺址是(  )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
【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黃河流域,他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過定居生活,還飼養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故半坡遺址最可能是考古學家研究仰韶文化類型的對象。
A項元謀人遺址發現在云南元謀縣,不符合題意;
B項北京人遺址發現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不符合題意;
C項半坡遺址最有可能是考古學家研究仰韶文化類型的對象的文化遺址,符合題意;
D項河姆渡遺址發現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半坡原始居民,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
7.(2021七上·瑞安月考)秦始皇下令全國“車同軌”并修建由咸陽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長約700千米,僅用兩年半時間即修通。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數量的增長
B.鐵制工具的出現
C.國家體制的作用
D.筑路技術的提高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秦始皇下令全國“車同軌”并修建由咸陽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長約700千米,僅用兩年半時間即修通。這主要得益于國家體制的作用。國家的統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為集中全國的力量辦大事提供了保障。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國家體制的作用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相關措施的作用。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解題的關鍵是根據提供的背景材料。
8.(2021七上·瑞安月考)“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理念。下列主張與其相近的是(  )
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D.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以人民為中心”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與“以人民為中心”相近,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
9.(2021七上·瑞安月考)某校七年級學生開展“閱讀史學經典品悟汗青墨韻”的讀書活動。下圖節選自推薦書目中一本書的目錄,據此判斷,該書介紹的歷史人物是(  )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秦滅亡后,從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項羽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最后項羽戰敗,劉邦建立了漢朝。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漢高祖時期,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開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故題干的章節目錄中介紹的歷史人物是漢高祖。
A項漢高祖是該書介紹的歷史人物,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目錄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邦的主要活動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劉邦的主要活動相關史實。
10.(2021七上·瑞安月考)在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中,不可能查閱到的是(  )
A.楚漢之爭 B.秦滅六國 C.大禹治水 D.光武中興
【答案】D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而““光武中興””在東漢,書中不可能記載。
ABC三項在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中都可能查閱到,不符合題意;
D項光武中興在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中不可能查閱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記》的內容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史記》記述的內容。
11.(2021七上·瑞安月考)下面漫畫形象地反映了東漢后期政治的特點是(  )
A.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權 B.外戚利用宦官控制皇帝
C.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 D.皇帝聯合外戚打擊宦官
【答案】A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據題干漫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輔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專權。皇帝長大后,又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導致了宦官專權,從而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A項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權是題干漫畫反映的東漢后期的政治特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的興衰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東漢后期出現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
二、非選擇題
12.(2021七上·瑞安月考)讀下圖 “1271~1295年馬可 波羅東行路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馬可 波羅東行路線中,出發地甲為   洲,途經乙   海,最終到達C    洲。
(2)馬可 波羅返回時經過的D海域屬于   洋,E海域屬于   洋,連接該兩大洋的是   海峽。乙海域屬于   洋的內海。
(3)途中所經過A地的氣候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如圖二所示,請判斷A地的氣候類型,并描述A地的氣候特征。
【答案】(1)歐洲;地中海;亞洲
(2)太平洋;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大西洋
(3)A地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雨熱不同期)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甲是歐洲,乙是地中海,C是亞洲。
(2)D是太平洋,E是印度洋,馬六甲海峽連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地中海是大西洋海域的一部分。
(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的特點。
故答案為: (1)歐洲、地中海、亞洲
(2)太平洋、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大西洋
(3) A地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雨熱不同期)
【點評】本題考查大洲和大洋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13.(2021七上·瑞安月考)秦漢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時期,許多措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統一后,有人建議分封子弟,秦始皇認為,天下長期混戰,皆因有諸侯國,分封等于重挑戰爭。漢初,劉邦分封大量諸侯,后來,諸侯國的勢力很大,威脅中央。漢武帝時,有地方官員相互勾結,營私舞弊,貪贓枉法。
材料二:
(1)針對以上問題,秦始皇和漢武帝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
(2)結合圖片及所學知識,完成表格。
圖片 圖(a) 圖(b) 圖(c)
朝代 ①    西漢 西漢
事件 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 ②    設置西域都護府
意義 溝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促進了南北交流 促進了儒家學說的傳播,培養了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 標志著③   ,其管轄范圍包括今④   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3)概括上述措施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啟示。
【答案】(1)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
(2)秦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新疆
(3)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和監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經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價值追求;注重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注重制度的創新等等。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秦統一后,有人建議分封子弟,始皇認為,天下長期混戰,皆因有諸侯國,分封等于重挑戰爭。漢初,劉邦分封大量諸侯,后來,諸侯國的勢力很大,威脅中央。漢武帝時,有地方官員相互勾結,營私舞弊,貪贓枉法。”可知,針對以上問題,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縣制的措施。在地方上,秦朝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秦朝時期,全國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在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郡縣的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縣以下又設鄉、里、亭等基層社會組織。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并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為非作歹。這樣,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
(2)根據圖片“靈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南征南越,開發越族地區,開鑿靈渠。靈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交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根據圖片“漢代講經圖”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根據圖片“西域都護府還原示意圖”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管轄西域36國,都護府設在烏壘城。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述措施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啟示有要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和監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經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價值追求;注重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注重制度的創新等等。
故答案為:(1)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
(2)秦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新疆。
(3)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和監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經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價值追求;注重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注重制度的創新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則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統治采取的措施、西域都護的設置、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啟示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統治采取的措施、西域都護的設置、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啟示等知識。
14.(2021七上·瑞安月考)多途徑研究歷史,讓歷史學習更有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物證歷史】
七年級學生通過制作文物小名牌活動來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手工業的情況。請仿照示例文物一,將文物二的小名牌補充完整。
示例:
文物二:   
類 別:青銅業
選擇理由:   
(2)【文書歷史】
請寫出這本書的名字,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材料所反映的生產經驗。
(3)【實證歷史】
作者認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興盛與滅亡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請各用一則史實加以例證。
【答案】(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體現了商朝青銅器制作工藝高超。
(2)《齊民要術》。生產經驗: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
(3)統治者吸取前王朝滅亡的教訓,提倡輕徭薄賦,王朝興盛。例如: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采取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政策,恢復和發展了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并為漢武帝時期西漢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統治者橫征暴斂,激起民眾的反抗,王朝滅亡。例如: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橫征暴斂,民不聊生,爆發了黃巾大起義,使得東漢政權一蹶不振。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1)圖片文物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體現了商朝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制作工藝高超。
(2)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學家,著有《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是北朝時期的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書中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
(3)根據材料中的“正是由于在歷代王朝末期,封建統治者對農民的橫征暴斂加速土地兼并等緣由《農民逐漸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根基,逐步走上了反抗道路... ...”可知作者認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興盛的原因是統治者吸取前王朝滅亡的教訓,提倡輕徭薄賦,王朝興盛;根據材料中的“... ...王朝建立伊始,較為有意識地汲取前王朝滅亡的教訓。適當地照顧到社會底層民眾的利益......提倡輕徭薄賦,王朝逐漸進入興盛時期”可知作者認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滅亡的原因是統治者橫征暴斂,激起民眾的反抗,王朝滅亡。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體現了商朝青銅器制作工藝高超。
(2)《齊民要術》。生產經驗: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
(3)統治者吸取前王朝滅亡的教訓,提倡輕徭薄賦,王朝興盛。例如: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采取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政策,恢復和發展了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并為漢武帝時期西漢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統治者橫征暴斂,激起民眾的反抗,王朝滅亡。例如: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橫征暴斂,民不聊生,爆發了黃巾大起義,使得東漢政權一蹶不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司母戊鼎,《齊民要術》,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興盛與滅亡的原因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我國農業發展的有關內容。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雙減作業反饋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2021七上·瑞安月考)閱讀某學校平面圖(見圖3),回答問題
1.軍訓時同學們在操場面朝教學樓進行隊列訓練,此時同學們面朝(  )
A.正東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北方
2.圖中線段比例尺,換成數字式應是(  )
A.1:50 B.500:1 C.1/5000 D.50000/1
3.下列等高線示意圖中,表示山脊的是 (  )
A. B.
C. D.
4.(2021七上·瑞安月考)塘下鎮開展以“孝敬父母、尊敬他人”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體現了社區的 (  )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管理功能 D.文化功能
5.(2021七上·瑞安月考)他被稱為站在文明門檻上的一位偉人,他還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雙重身份,“他”是(  )
A.炎帝 B.黃帝 C.堯 D.禹
6.(2021七上·瑞安月考)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分布在陜西、河南等地區,并分為不同的文化類型。下列最有可能是考古學家研究仰韶文化類型的對象的文化遺址是(  )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
7.(2021七上·瑞安月考)秦始皇下令全國“車同軌”并修建由咸陽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長約700千米,僅用兩年半時間即修通。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數量的增長
B.鐵制工具的出現
C.國家體制的作用
D.筑路技術的提高
8.(2021七上·瑞安月考)“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理念。下列主張與其相近的是(  )
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D.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9.(2021七上·瑞安月考)某校七年級學生開展“閱讀史學經典品悟汗青墨韻”的讀書活動。下圖節選自推薦書目中一本書的目錄,據此判斷,該書介紹的歷史人物是(  )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10.(2021七上·瑞安月考)在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中,不可能查閱到的是(  )
A.楚漢之爭 B.秦滅六國 C.大禹治水 D.光武中興
11.(2021七上·瑞安月考)下面漫畫形象地反映了東漢后期政治的特點是(  )
A.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權 B.外戚利用宦官控制皇帝
C.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 D.皇帝聯合外戚打擊宦官
二、非選擇題
12.(2021七上·瑞安月考)讀下圖 “1271~1295年馬可 波羅東行路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馬可 波羅東行路線中,出發地甲為   洲,途經乙   海,最終到達C    洲。
(2)馬可 波羅返回時經過的D海域屬于   洋,E海域屬于   洋,連接該兩大洋的是   海峽。乙海域屬于   洋的內海。
(3)途中所經過A地的氣候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如圖二所示,請判斷A地的氣候類型,并描述A地的氣候特征。
13.(2021七上·瑞安月考)秦漢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時期,許多措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統一后,有人建議分封子弟,秦始皇認為,天下長期混戰,皆因有諸侯國,分封等于重挑戰爭。漢初,劉邦分封大量諸侯,后來,諸侯國的勢力很大,威脅中央。漢武帝時,有地方官員相互勾結,營私舞弊,貪贓枉法。
材料二:
(1)針對以上問題,秦始皇和漢武帝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
(2)結合圖片及所學知識,完成表格。
圖片 圖(a) 圖(b) 圖(c)
朝代 ①    西漢 西漢
事件 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 ②    設置西域都護府
意義 溝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促進了南北交流 促進了儒家學說的傳播,培養了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 標志著③   ,其管轄范圍包括今④   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3)概括上述措施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啟示。
14.(2021七上·瑞安月考)多途徑研究歷史,讓歷史學習更有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物證歷史】
七年級學生通過制作文物小名牌活動來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手工業的情況。請仿照示例文物一,將文物二的小名牌補充完整。
示例:
文物二:   
類 別:青銅業
選擇理由:   
(2)【文書歷史】
請寫出這本書的名字,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材料所反映的生產經驗。
(3)【實證歷史】
作者認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興盛與滅亡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請各用一則史實加以例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識點】方向;比例尺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地圖三要素的應用,屬于容易題。
1.根據題意可知,該圖采用了指向標定向法,面朝教學樓,說明他們面向東方。
故答案為:A
2.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50米,即5000厘米。
故答案為:C
3.【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地形圖的判讀。從圖中可知,A圖中,等高線從里到外增大,并且向外突出,所以是山谷。B圖中,等高線從里到外減少,并且向外突出,所以是山脊。C圖和D圖無法判定出山谷和山脊。所以答案選B。
【點評】掌握地形圖的判定方法。
4.【答案】D
【知識點】社區功能
【解析】【分析】根據提示信息“道德講堂活動”可知,這是社區文化功能的體現。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判讀社區的功能,屬于容易題。
5.【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禹因為治水有功,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他也由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變為奴隸制國家的國王。因此我國歷史上唯一做過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是禹。
ABC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D項禹被稱為站在文明門檻上的一位偉人,他還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雙重身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禹的相關知識,要求熟練掌握大禹的相關知識。
6.【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黃河流域,他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過定居生活,還飼養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故半坡遺址最可能是考古學家研究仰韶文化類型的對象。
A項元謀人遺址發現在云南元謀縣,不符合題意;
B項北京人遺址發現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不符合題意;
C項半坡遺址最有可能是考古學家研究仰韶文化類型的對象的文化遺址,符合題意;
D項河姆渡遺址發現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半坡原始居民,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
7.【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秦始皇下令全國“車同軌”并修建由咸陽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長約700千米,僅用兩年半時間即修通。這主要得益于國家體制的作用。國家的統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為集中全國的力量辦大事提供了保障。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國家體制的作用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相關措施的作用。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解題的關鍵是根據提供的背景材料。
8.【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以人民為中心”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與“以人民為中心”相近,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
9.【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秦滅亡后,從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項羽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最后項羽戰敗,劉邦建立了漢朝。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漢高祖時期,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開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故題干的章節目錄中介紹的歷史人物是漢高祖。
A項漢高祖是該書介紹的歷史人物,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目錄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邦的主要活動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劉邦的主要活動相關史實。
10.【答案】D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而““光武中興””在東漢,書中不可能記載。
ABC三項在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中都可能查閱到,不符合題意;
D項光武中興在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中不可能查閱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記》的內容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史記》記述的內容。
11.【答案】A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據題干漫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輔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專權。皇帝長大后,又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導致了宦官專權,從而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A項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權是題干漫畫反映的東漢后期的政治特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的興衰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東漢后期出現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
12.【答案】(1)歐洲;地中海;亞洲
(2)太平洋;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大西洋
(3)A地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雨熱不同期)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甲是歐洲,乙是地中海,C是亞洲。
(2)D是太平洋,E是印度洋,馬六甲海峽連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地中海是大西洋海域的一部分。
(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的特點。
故答案為: (1)歐洲、地中海、亞洲
(2)太平洋、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大西洋
(3) A地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雨熱不同期)
【點評】本題考查大洲和大洋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13.【答案】(1)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
(2)秦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新疆
(3)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和監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經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價值追求;注重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注重制度的創新等等。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秦統一后,有人建議分封子弟,始皇認為,天下長期混戰,皆因有諸侯國,分封等于重挑戰爭。漢初,劉邦分封大量諸侯,后來,諸侯國的勢力很大,威脅中央。漢武帝時,有地方官員相互勾結,營私舞弊,貪贓枉法。”可知,針對以上問題,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縣制的措施。在地方上,秦朝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秦朝時期,全國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在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郡縣的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縣以下又設鄉、里、亭等基層社會組織。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并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為非作歹。這樣,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
(2)根據圖片“靈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南征南越,開發越族地區,開鑿靈渠。靈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交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根據圖片“漢代講經圖”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根據圖片“西域都護府還原示意圖”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管轄西域36國,都護府設在烏壘城。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述措施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啟示有要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和監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經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價值追求;注重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注重制度的創新等等。
故答案為:(1)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
(2)秦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新疆。
(3)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和監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經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價值追求;注重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注重制度的創新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則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統治采取的措施、西域都護的設置、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啟示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統治采取的措施、西域都護的設置、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啟示等知識。
14.【答案】(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體現了商朝青銅器制作工藝高超。
(2)《齊民要術》。生產經驗: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
(3)統治者吸取前王朝滅亡的教訓,提倡輕徭薄賦,王朝興盛。例如: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采取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政策,恢復和發展了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并為漢武帝時期西漢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統治者橫征暴斂,激起民眾的反抗,王朝滅亡。例如: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橫征暴斂,民不聊生,爆發了黃巾大起義,使得東漢政權一蹶不振。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1)圖片文物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體現了商朝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制作工藝高超。
(2)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學家,著有《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是北朝時期的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書中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
(3)根據材料中的“正是由于在歷代王朝末期,封建統治者對農民的橫征暴斂加速土地兼并等緣由《農民逐漸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根基,逐步走上了反抗道路... ...”可知作者認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興盛的原因是統治者吸取前王朝滅亡的教訓,提倡輕徭薄賦,王朝興盛;根據材料中的“... ...王朝建立伊始,較為有意識地汲取前王朝滅亡的教訓。適當地照顧到社會底層民眾的利益......提倡輕徭薄賦,王朝逐漸進入興盛時期”可知作者認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滅亡的原因是統治者橫征暴斂,激起民眾的反抗,王朝滅亡。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體現了商朝青銅器制作工藝高超。
(2)《齊民要術》。生產經驗: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
(3)統治者吸取前王朝滅亡的教訓,提倡輕徭薄賦,王朝興盛。例如: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采取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政策,恢復和發展了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并為漢武帝時期西漢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統治者橫征暴斂,激起民眾的反抗,王朝滅亡。例如: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橫征暴斂,民不聊生,爆發了黃巾大起義,使得東漢政權一蹶不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司母戊鼎,《齊民要術》,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興盛與滅亡的原因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我國農業發展的有關內容。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兴隆县| 客服| 涞源县| 九龙坡区| 古交市| 新民市| 濮阳县| 化州市| 鸡东县| 连山| 仙居县| 达尔| 霍邱县| 龙里县| 定州市| 泰来县| 临猗县| 防城港市| 景宁| 漾濞| 滨海县| 富川| 水城县| 拉孜县| 迁安市| 敖汉旗| 微博| 屏山县| 桂林市| 衡南县| 东辽县| 贵南县| 张家港市| 天柱县| 南涧| 藁城市| 泽州县| 奉贤区| 淮安市|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