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一、選擇題
1.(2021七上·浙江期中)放大或縮小手機地圖,可以使屏幕中的地圖呈現范圍時大時小。放大或縮小地圖,實際上是在改變地圖的(  )
A.比例 B.方向 C.圖例 D.注記
【答案】A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地圖范圍的大小取決于地圖的比例尺。故答案為A。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比例尺大小與實際范圍的關系,屬于容易題。
(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問題。
2.圖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自西北向東南 B.自東北向西南
C.自東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東北
3.圖中甲地的地形類型可能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答案】2.B
3.A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難度略大,分析能力較高,尤其是(1)小題。
2.根據所學可知,山谷處形成河流,等高線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因此該地區的地勢是西南低東北高,河流從東北流向西南。
故答案為: B
3.根據圖示中的等高線判斷,該地區的海拔不高,所以平原的可能性最大。
故答案為: A
4.(2018七上·溫嶺期中)讀下圖兩張,據圖推斷,B城市位于A城市的(  )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B
【知識點】經緯網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定向法。
據圖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可得,A的經緯度大約是87°E,43°N,B城市的經緯度大約是32°S,148°E,從緯度上看,B城市位于A城市的南方;從經度上看,B城市位于A城市的東方;綜合來看B城市位于A城市的東南方。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地圖的判讀。
5.(2021七上·浙江期中) 下圖中,兩島的地勢差異性表現為(  )
A.甲島西高東低,乙島東高西低
B.甲島東高西低,乙島中高四周低
C.甲島中高周低,乙島中低四周高
D.甲島中低四周高,乙島西高東低
【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島圖示河流自東向西流,可知地勢東高西低;
乙島河流從中間流向四周,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故B符合題意,ACD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河流流向與地勢之間的關系,屬于容易題。
6.(2021七上·浙江期中)觀察上面的氣溫與降水量圖,這四種氣候類型的名稱按順序依次應為(  )
A.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答案】B
【知識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①圖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
②圖終年高溫,全年降水豐沛,是熱帶雨林氣候;
③圖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是溫帶季風氣候;
④圖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根據圖示信息判斷氣候類型,難度適中。
(2021七上·浙江期中)聯合國將2020年5月21日確定為首個“世界茶日”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也是茶種植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全、茶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國家。請讀圖,完成問題。
7.該地茶園中茶樹種植的海拔范圍是(  )
A.150 至 400 米之間 B.150 至 450 米之間
C.200 至 450 米之間 D.200 至 500 米之間
8.圖中河流流向及瀑布景觀位置分別是(  )
A.自西向東①處 B.自西北向東南②處
C.自東北向西南③處 D.自西南向東北④處
【答案】7.C
8.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不大。
7.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圖的等高距為50米。由此可知,茶園的種植海拔范圍是200-450米之間。
故答案為: C
8.該圖采用了指向標定向法,河流自西北流向東南。根據河流的流向、懸崖處產生瀑布,故②處符合。
故答案為: B
9.(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俄羅斯地形剖面圖(60°N),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對該地形剖面圖涉及地理現象解讀正確的有(  )
①甲、乙屬于歐洲,丙、丁屬于亞洲
③該國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甲乙兩區
②圖中三條河流都注入北冰洋
④該國地勢總體呈現西高東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甲屬于歐洲,乙、丙、丁屬于亞洲,故①錯誤;
俄羅斯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故②正確;
烏拉爾何、葉尼塞河、勒拿河都注入北冰洋,故③正確;
從圖中可知,俄羅斯的地勢總體東高西低,故④排除。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俄羅斯的有關內容,難度不大。
10.(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下邊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圖中標注點的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
A.②處應為山谷
B.③處坡度較緩,④處坡度較陡
C.①處海拔高于②處
D.②處與④處相對高度大于 100 米
【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②處等高線往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故A錯誤;
③處的等高線比④處要稀疏,因此地勢要平緩,故B正確;
①處的海拔比②處地,故C錯誤;
該圖的等高距是100米,因此②和④的等高距小于100米,D項錯誤。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難度不大。
11.(2021七上·浙江期中)《周易》 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請問下列哪些遠古人類已經能“易之以宮室”(  )
①元謀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原文大意是上古時代,人們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來圣人建造房屋,改變了居住環境,人們住進去躲避風雨。根據題干所問“哪些遠古人類已經能‘易之以宮室’”,考古發現在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上有房屋遺跡,所以③④符合題意。
C項③④已經能“易之以宮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境內遠古人類的生產生活狀況。理解題干材料大意是解題的關鍵。
12.(2021七上·浙江期中)“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發現包括: 10 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 多種野獸化石,還有 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 4 米。灰燼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
①會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會種植莊稼
③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可知,北京人會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所以①③符合題意。北京人不會種植莊稼,所以②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在題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④。
C項①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3.(2021七上·浙江期中)西昊壁遺址位于山西省絳縣西吳壁村南,南距中條山僅數公里,遺址面積約 40 萬平方米,包含仰韶、 龍山、二里頭、二里崗及周、漢、宋等時期遺存,其中以二里頭、二里崗時期遺存最為豐富,挖掘時 獲得大量二里頭、二里崗時期冶銅遺存。上述材料說明(  )
A.山西是中國最早古人類的發源地
B.山西歷史悠久,古人類遺址居全國首位
C.西吳壁遺址的發現說明堯、舜、禹等屬于史實
D.二里頭、二里崗時期,我國已經會冶銅
【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從材料可知,在西昊壁遺址考古發掘過程中,獲得大量二里頭、二里崗時期冶銅遺存,這說明當時在二里頭、二里崗時期,我國已經會冶銅。
A項山西是中國最早古人類的發源地錯誤,中國最早古人類的發源地是云南的元謀縣,不符合題意;
B項山西歷史悠久,古人類遺址居全國首位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西吳壁遺址的發現說明堯、舜、禹等屬于史實錯誤,堯舜禹是傳說中的人物,不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
D項二里頭、二里崗時期,我國已經會冶銅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吳壁遺址。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西吳壁遺址,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
14.(2021七上·浙江期中) 2019 年 7 月 6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通過 良渚考古發掘,學者們普遍認為當時私有制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出現了權貴階層。以下能 作為直接證據的考古發現是:(  )
A.古城遺址布局與山形水勢充分契合
B.城中發現 20 多萬公斤的炭化稻堆積
C.碳 14 測定年代為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D.少數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隨葬
【答案】D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A項古城遺址布局與山形水勢充分契合只能說明良渚古城的設計建造者具有較高的才智,不符合題意;
B項城中發現20多萬公斤的炭化稻堆積只能證明良渚古城的居民懂得糧食的種植,不符合題意;
C項碳14測定年代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不符合題意,遺址的歷史年代與階層分化、私有制無關;
D項少數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隨葬說明,這些少數墓葬的主人具有明顯的財富優勢和高于一般人的社會階層地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良渚古城遺址,要求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學習方法。
15.(2021七上·浙江期中)《山海經》 中寫道: “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bá),雨 止,遂殺蚩尤。 ”以上《山海經》 中所描述的內容(  )
A.屬于歷史真實記錄 B.沒有任何依據
C.反映了人類起源 D.反映了華夏族形成過程
【答案】D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反映的是傳說中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了蚩尤部落的故事。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反映了華夏族形成過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炎黃戰蚩尤統一華夏族的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炎黃戰蚩尤形成華夏族的知識。
16.(2021七上·浙江期中)他被稱為站在文明門檻上的一位偉人,他還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雙重身份。“他”是(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因為治水有功,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他也由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變為奴隸制國家的國王。因此我國歷史上唯一做過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是禹。
ABC項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禹被稱為站在文明門檻上的一位偉人,他還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雙重身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禹的識記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大禹的相關史實。
17.(2021七上·浙江期中)王明同學在了解“夏、商、西周的興亡”這段歷史時,在筆記本上整理了下面的知識點,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B.商湯戰勝夏朝的啟,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C.商紂王施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最后被滅
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歷史上叫做西周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戰勝夏朝的夏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商朝的最后一個王紂,修筑豪華宮殿,施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最后被周武王所滅,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歷史上叫做西周。
ACD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商湯戰勝夏朝的啟,夏朝滅亡,商朝建立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夏、商、西周的興亡,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8.(2021七上·浙江期中)據《禮記 ·禮運》記載:夏朝建立后,“天下為家…是謂小康”。材料中“小康”社會的政治制度是 (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可知,材料中“小康”社會的政治制度是世襲制。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世襲制是材料中“小康”社會的政治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史實。
19.(2021七上·浙江期中)下圖是商朝的一件文物,其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下列關于這件文物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
A.文物的名稱由內壁文字而來
B.說明商朝的冶鐵業十分發達
C.工藝復雜,需要多人協作才能完成
D.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司母戊鼎于1939年于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高1.33米,口長1.10米,重達832.84千克。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制作規模宏大、工藝高超,需多人協作才能完成,反映出商代青銅冶鑄業具有極高水平。著名的司母戊方鼎因鑄有“司母戊”三個字而得名。
ACD三項表述都準確,不符合題意;
B項說明商朝的冶鐵業十分發達表述不準確,商朝還沒有冶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朝的青銅器,要準確識記司母戊鼎的歷史地位。
20.(2021七上·浙江期中)春秋以前,軍隊的編制主要是根據戰車作戰的需要來組織的……到了春秋時期,為了適應山地作戰的需要,各諸侯國不斷擴大步兵數量,使步兵逐漸成為獨立的作戰兵種。步兵的興起說明(  )
A.社會趨向和平 B.制度不斷變遷
C.交通更加發達 D.戰爭規模擴大
【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到了春秋時期,為了適應山地作戰的需要,各諸侯國不斷擴大步兵數量,使步兵逐漸成為獨立的作戰兵種”可知,春秋時期步兵的興起說明戰爭規模擴大。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戰爭規模擴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的爭霸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二、非選擇題(共 6 題,共 60 分)
21.(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圖并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2021 年 9 月在上海舉辦的金磚峰會上,金磚國家領導人圍繞“金 磚 15 周年: 開展金磚合作,促進延續、鞏固與共識”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為深化金磚國家經濟合作研 究提供了重要遵循。
(1)B 國所在的大洲與美國所在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e 是   運河。B 國領導人可以搭乘專機直接橫跨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 b——   來到上海參加會議。
(2) A 國以   人種為主,C 國位于   (填大洲) 最南端。
(3) 從亞洲地理分區來看,嘉賓國 D 屬于   。按照經濟發展水平來看 D 國是   ,D 國氣候特點為    。若 D 國領導人選擇最近的海路到訪中國,他必定要經過 a 海峽,這個海峽溝通了   洋和   洋。
【答案】(1)巴拿馬運河;太平洋
(2)白色;非洲
(3)南亞;發展中國家;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印度洋;太平洋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B國所在大洲是南美洲,美國所在大洲是北美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b大洋是太平洋。
(2)A國是俄羅斯,以白色人種為主,C國是南非,位于非洲的最南端。
(3)D國是印度,位于南亞,是發展中國家。印度以熱帶季風為主,終年高溫,分干濕兩季。a海峽是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故答案為:(1) 巴拿馬運河 、太平洋
(2)白色 非洲
(3)南亞、發展中國家 、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印度洋、太平洋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主要國家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屬于容易題。
22.(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稱: A   ,C   。
(2) 圖中 A 的海拔高度是   ;道路的走向為   。
(3) 張老師打算從甲村到乙村去家訪, 請你幫助張老師在① 、②兩條線路中選擇較為合適的一條   
(填序號),理由是   。
(4)為了解決未來小城鎮的用水、用電問題,該地區計劃修建水電站,你覺得修建在哪里比較合適:     (在圖上大寫字母中找)。選擇該處建壩的理由是   ,但可能產生的問題是   
【答案】(1)山頂;陡崖
(2)350—400米;西北——東南走向
(3)②;沿等高線,地勢平坦、起伏小
(4)Q;“袋布口”地形,工程量小,施工難度低;內部匯水面積大;會淹沒農田和村莊,丙村需要移民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A是山頂,C處等高線重疊,是陡崖。
(2)該圖的等高距是50米,所以A點的海拔是350-400之間。該圖采用一般定向法,根據題意判斷公路的走向是西北-東南走向。
(3)張老師家訪,適合走地勢比較平緩的路線。①路線需要爬過山脊,②路線相對平緩。
(4)水電站適合修在Q處,因為河流交匯,地形面積小,工程量小,但附近分布村落。
故答案為: (1)山頂、陡崖
(2)350-400米、西北-東南走向
(3)②、 沿等高線,地勢平坦、起伏小
(4)Q; “袋布口”地形,工程量小,施工難度低;內部匯水面積大 ; 會淹沒農田和村莊,丙村需要移民
【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難度適中。
23.(2021七上·浙江期中)觀察下面的經緯網圖,回答問題。
(1) A 點的緯度是   ;B 點的經度是   。
(2) 從南、北半球看,A 點屬于   半球,從東、西半球看,B 點屬于   半球。
(3)A 點位于 B 點的   方向。按緯度帶劃分,B 點位于   。按溫度帶的劃分,A 點位于   。
【答案】(1)30°N;50°E
(2)北;東
(3)西北;中緯度;北溫帶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
【解析】【分析】(1)根據經緯網方法判讀即可。
(2)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度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
(3)0°-30°是低緯度帶,30°-60°是中緯度帶,60°-90°是高緯度帶。23.5°N-23.5°S是熱帶,23.5°N-66.5°N是北溫帶。
故答案為: (1) 30°N 、 50°E
(2)北、東
(3)西北、中緯度、北溫帶
【點評】本題考查經緯網的應用,屬于容易題。
24.(2021七上·浙江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9 年,云南省楚雄族自治州元謀縣政府完成了修建“東方人類祭祖臺”的項目規劃和選址工作。 祭祖臺初步設計高 170 米,基座是正方形,祭祖臺內部由下到上分別是祭奠層、世界珍藏館和人類博物館。
材料二: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是人類發展史研究的一個里程碑。為人類正確認識自己的由來和歷史作 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學術界譽為“古人類研究史中最為動人的發現之一”。
材料三:半坡村遺址在西安的東郊,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村落遺址。遺址略呈橢圓形,北面為氏族墓地,南面為居住區,東北面為陶器窯場。居住區內的房共有三十六座,分為兩片,都有一定的布局,房屋有大有小,大的面積達 160 平方米左右,兩片各有一間,可能是氏族或部落首長的住室或議事集會場所;最小的只有 12-20 平方米,可能是一般氏族成員的居處。
——摘自張傳璽主編《簡明中國古代史》
(1)你認為材料一中在元謀縣修建“東方人類祭祖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祭祖臺為什么設計高 170 米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北京人的發現所產生的重要意義
(3)依據材料三,說出半坡遺址的布局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半 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
【答案】(1)因為在元謀縣發現了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元謀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這一發現對于完善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3)分區布局,有明確功能定位。
為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半坡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或 半坡遺址位于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多風沙,夏季炎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較為堅固,有利于防寒保暖、防風,冬暖夏涼。)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1)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在云南省元謀縣,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塊燒骨,經專家鑒定,證明他們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這一遠古人類就是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云南省元謀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材料一中在元謀縣修建“東方人類祭祖臺”的主要原因是在元謀縣發現了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元謀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祭祖臺設計為高170米的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這一發現對于完善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說明半坡遺址分區布局,有明確功能定位。
(3)材料三中的“半坡村遺址在西安的東郊……北面為氏族墓地,南面為居住區,東北面為陶器窯場”。半坡原始居民為適應北方寒冷、干燥的自然環境而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
故答案為:(1)因為在元謀縣發現了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元謀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這一發現對于完善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3)分區布局,有明確功能定位。為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半坡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或半坡遺址位于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多風沙,夏季炎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較為堅固,有利于防寒保暖、防風,冬暖夏涼。)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謀人、北京人,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元謀人、北京人,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
25.(2021七上·浙江期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
材料二:軒轅于是修養道德,整頓軍隊,研究四季變化特點,種植谷物,安撫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 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史記 ·五帝本紀》
材料三:據史書記載,中華民族對炎帝和黃帝的祭祀始于原始部落時期,自春秋時期開始成為一種由官方組織的公祭活動。黃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的清明節,都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這里祭拜。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農作”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 根據材料分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軒轅”是指誰 根據材料二分析,軒轅在幾次戰役中能夠戰勝敵人的原因是什 么
(3)從古到今,中華兒女祭祀炎黃的活動為什么綿延不絕
【答案】(1)反映了我國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人民眾多,禽獸不足。
(2)黃帝。 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
(3)因為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族的祖先,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被人奉為人文初祖,中華兒女祭祀炎黃的活動充分體現了對炎黃的崇敬與懷念。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及材料信息可知耒耜是翻土工具,“制耒耜,教民農作”的意思就是制作耒耜,教人們耕地,種植農作物,反映了我國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分析材料一中“的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可知,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人們的食物匱乏。
(2)軒轅即黃帝;材料二中的“軒轅于是修養道德,整頓軍隊,研究四季變化特點,種植谷物,安撫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即是軒轅在幾次戰役中能夠戰勝敵人的原因。
(3)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他們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答案為:(1)反映了我國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人民眾多,禽獸不足。
(2)黃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
(3)因為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族的祖先,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被人奉為人文初祖,中華兒女祭祀炎黃的活動充分體現了對炎黃的崇敬與懷念。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農耕,黃帝等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注意掌握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農耕,黃帝等相關史實。
26.(2021七上·浙江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歷史朝代(時期) 更替示意圖(部分)
夏 商 西周 ① 秦 西漢
② 戰國
材料二: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 強并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控。
材料三: 據《春秋》 一書記載,在 242 年間,列國進行了 483 次戰爭。楚國攻打宋國時,都城內出現“易 子而食”的慘劇。在爭霸過程中,諸侯國從 100 多個逐步歸并成戰國初期的 10 多個; 華夏族和其他各族交 往頻繁,促進了民族交融。
(1)材料一示意圖中①②處應該填寫的朝代(時期)分別是什么 (2 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西周的建立者是誰 。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周平王遷都以后,當時的社會出現了怎樣的現象。
(3) “諸侯”一詞的出現與哪一制度有關 依據材料三歸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帶來的影響。
【答案】(1)朝代(時期):①東周②戰國。建立者:周武王。
(2)王室衰微,諸侯以強并弱。
(3)制度:分封制。
有利影響:促進了國家逐步走向統一;促進了民族交融。不利影響:使社會動蕩不安;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鎬京。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根據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控”可知,周平王遷都以后,當時王室衰微,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攻伐,諸侯以強并弱,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狀態。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中,周天子把奴隸、平民和土地分封給子弟、親屬、功臣、臣服的舊部首領,封他們為諸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和痛苦,給社會帶來了種種災難。利:使諸侯國數量減少,逐漸形成了局部地區的統一,國家出現了走向統一的趨勢(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促進了中原華夏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交融,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故答案為:(1)朝代(時期):①東周②戰國。建立者:周武王。
(2)王室衰微,諸侯以強并弱。
(3)制度:分封制。有利影響:促進了國家逐步走向統一;促進了民族交融。不利影響:使社會動蕩不安;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史的重要史實,重點掌握西周的建立、東周的兩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爭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周的建立、東周的兩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爭等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一、選擇題
1.(2021七上·浙江期中)放大或縮小手機地圖,可以使屏幕中的地圖呈現范圍時大時小。放大或縮小地圖,實際上是在改變地圖的(  )
A.比例 B.方向 C.圖例 D.注記
(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問題。
2.圖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自西北向東南 B.自東北向西南
C.自東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東北
3.圖中甲地的地形類型可能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4.(2018七上·溫嶺期中)讀下圖兩張,據圖推斷,B城市位于A城市的(  )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5.(2021七上·浙江期中) 下圖中,兩島的地勢差異性表現為(  )
A.甲島西高東低,乙島東高西低
B.甲島東高西低,乙島中高四周低
C.甲島中高周低,乙島中低四周高
D.甲島中低四周高,乙島西高東低
6.(2021七上·浙江期中)觀察上面的氣溫與降水量圖,這四種氣候類型的名稱按順序依次應為(  )
A.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2021七上·浙江期中)聯合國將2020年5月21日確定為首個“世界茶日”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也是茶種植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全、茶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國家。請讀圖,完成問題。
7.該地茶園中茶樹種植的海拔范圍是(  )
A.150 至 400 米之間 B.150 至 450 米之間
C.200 至 450 米之間 D.200 至 500 米之間
8.圖中河流流向及瀑布景觀位置分別是(  )
A.自西向東①處 B.自西北向東南②處
C.自東北向西南③處 D.自西南向東北④處
9.(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俄羅斯地形剖面圖(60°N),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對該地形剖面圖涉及地理現象解讀正確的有(  )
①甲、乙屬于歐洲,丙、丁屬于亞洲
③該國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甲乙兩區
②圖中三條河流都注入北冰洋
④該國地勢總體呈現西高東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下邊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圖中標注點的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
A.②處應為山谷
B.③處坡度較緩,④處坡度較陡
C.①處海拔高于②處
D.②處與④處相對高度大于 100 米
11.(2021七上·浙江期中)《周易》 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請問下列哪些遠古人類已經能“易之以宮室”(  )
①元謀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2021七上·浙江期中)“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發現包括: 10 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 多種野獸化石,還有 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 4 米。灰燼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
①會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會種植莊稼
③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13.(2021七上·浙江期中)西昊壁遺址位于山西省絳縣西吳壁村南,南距中條山僅數公里,遺址面積約 40 萬平方米,包含仰韶、 龍山、二里頭、二里崗及周、漢、宋等時期遺存,其中以二里頭、二里崗時期遺存最為豐富,挖掘時 獲得大量二里頭、二里崗時期冶銅遺存。上述材料說明(  )
A.山西是中國最早古人類的發源地
B.山西歷史悠久,古人類遺址居全國首位
C.西吳壁遺址的發現說明堯、舜、禹等屬于史實
D.二里頭、二里崗時期,我國已經會冶銅
14.(2021七上·浙江期中) 2019 年 7 月 6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通過 良渚考古發掘,學者們普遍認為當時私有制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出現了權貴階層。以下能 作為直接證據的考古發現是:(  )
A.古城遺址布局與山形水勢充分契合
B.城中發現 20 多萬公斤的炭化稻堆積
C.碳 14 測定年代為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D.少數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隨葬
15.(2021七上·浙江期中)《山海經》 中寫道: “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bá),雨 止,遂殺蚩尤。 ”以上《山海經》 中所描述的內容(  )
A.屬于歷史真實記錄 B.沒有任何依據
C.反映了人類起源 D.反映了華夏族形成過程
16.(2021七上·浙江期中)他被稱為站在文明門檻上的一位偉人,他還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雙重身份。“他”是(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17.(2021七上·浙江期中)王明同學在了解“夏、商、西周的興亡”這段歷史時,在筆記本上整理了下面的知識點,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B.商湯戰勝夏朝的啟,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C.商紂王施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最后被滅
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歷史上叫做西周
18.(2021七上·浙江期中)據《禮記 ·禮運》記載:夏朝建立后,“天下為家…是謂小康”。材料中“小康”社會的政治制度是 (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
19.(2021七上·浙江期中)下圖是商朝的一件文物,其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下列關于這件文物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
A.文物的名稱由內壁文字而來
B.說明商朝的冶鐵業十分發達
C.工藝復雜,需要多人協作才能完成
D.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20.(2021七上·浙江期中)春秋以前,軍隊的編制主要是根據戰車作戰的需要來組織的……到了春秋時期,為了適應山地作戰的需要,各諸侯國不斷擴大步兵數量,使步兵逐漸成為獨立的作戰兵種。步兵的興起說明(  )
A.社會趨向和平 B.制度不斷變遷
C.交通更加發達 D.戰爭規模擴大
二、非選擇題(共 6 題,共 60 分)
21.(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圖并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2021 年 9 月在上海舉辦的金磚峰會上,金磚國家領導人圍繞“金 磚 15 周年: 開展金磚合作,促進延續、鞏固與共識”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為深化金磚國家經濟合作研 究提供了重要遵循。
(1)B 國所在的大洲與美國所在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e 是   運河。B 國領導人可以搭乘專機直接橫跨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 b——   來到上海參加會議。
(2) A 國以   人種為主,C 國位于   (填大洲) 最南端。
(3) 從亞洲地理分區來看,嘉賓國 D 屬于   。按照經濟發展水平來看 D 國是   ,D 國氣候特點為    。若 D 國領導人選擇最近的海路到訪中國,他必定要經過 a 海峽,這個海峽溝通了   洋和   洋。
22.(2021七上·浙江期中)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稱: A   ,C   。
(2) 圖中 A 的海拔高度是   ;道路的走向為   。
(3) 張老師打算從甲村到乙村去家訪, 請你幫助張老師在① 、②兩條線路中選擇較為合適的一條   
(填序號),理由是   。
(4)為了解決未來小城鎮的用水、用電問題,該地區計劃修建水電站,你覺得修建在哪里比較合適:     (在圖上大寫字母中找)。選擇該處建壩的理由是   ,但可能產生的問題是   
23.(2021七上·浙江期中)觀察下面的經緯網圖,回答問題。
(1) A 點的緯度是   ;B 點的經度是   。
(2) 從南、北半球看,A 點屬于   半球,從東、西半球看,B 點屬于   半球。
(3)A 點位于 B 點的   方向。按緯度帶劃分,B 點位于   。按溫度帶的劃分,A 點位于   。
24.(2021七上·浙江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9 年,云南省楚雄族自治州元謀縣政府完成了修建“東方人類祭祖臺”的項目規劃和選址工作。 祭祖臺初步設計高 170 米,基座是正方形,祭祖臺內部由下到上分別是祭奠層、世界珍藏館和人類博物館。
材料二: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是人類發展史研究的一個里程碑。為人類正確認識自己的由來和歷史作 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學術界譽為“古人類研究史中最為動人的發現之一”。
材料三:半坡村遺址在西安的東郊,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村落遺址。遺址略呈橢圓形,北面為氏族墓地,南面為居住區,東北面為陶器窯場。居住區內的房共有三十六座,分為兩片,都有一定的布局,房屋有大有小,大的面積達 160 平方米左右,兩片各有一間,可能是氏族或部落首長的住室或議事集會場所;最小的只有 12-20 平方米,可能是一般氏族成員的居處。
——摘自張傳璽主編《簡明中國古代史》
(1)你認為材料一中在元謀縣修建“東方人類祭祖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祭祖臺為什么設計高 170 米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北京人的發現所產生的重要意義
(3)依據材料三,說出半坡遺址的布局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半 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
25.(2021七上·浙江期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
材料二:軒轅于是修養道德,整頓軍隊,研究四季變化特點,種植谷物,安撫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 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史記 ·五帝本紀》
材料三:據史書記載,中華民族對炎帝和黃帝的祭祀始于原始部落時期,自春秋時期開始成為一種由官方組織的公祭活動。黃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的清明節,都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這里祭拜。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農作”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 根據材料分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軒轅”是指誰 根據材料二分析,軒轅在幾次戰役中能夠戰勝敵人的原因是什 么
(3)從古到今,中華兒女祭祀炎黃的活動為什么綿延不絕
26.(2021七上·浙江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歷史朝代(時期) 更替示意圖(部分)
夏 商 西周 ① 秦 西漢
② 戰國
材料二: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 強并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控。
材料三: 據《春秋》 一書記載,在 242 年間,列國進行了 483 次戰爭。楚國攻打宋國時,都城內出現“易 子而食”的慘劇。在爭霸過程中,諸侯國從 100 多個逐步歸并成戰國初期的 10 多個; 華夏族和其他各族交 往頻繁,促進了民族交融。
(1)材料一示意圖中①②處應該填寫的朝代(時期)分別是什么 (2 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西周的建立者是誰 。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周平王遷都以后,當時的社會出現了怎樣的現象。
(3) “諸侯”一詞的出現與哪一制度有關 依據材料三歸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帶來的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地圖范圍的大小取決于地圖的比例尺。故答案為A。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比例尺大小與實際范圍的關系,屬于容易題。
【答案】2.B
3.A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難度略大,分析能力較高,尤其是(1)小題。
2.根據所學可知,山谷處形成河流,等高線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因此該地區的地勢是西南低東北高,河流從東北流向西南。
故答案為: B
3.根據圖示中的等高線判斷,該地區的海拔不高,所以平原的可能性最大。
故答案為: A
4.【答案】B
【知識點】經緯網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定向法。
據圖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可得,A的經緯度大約是87°E,43°N,B城市的經緯度大約是32°S,148°E,從緯度上看,B城市位于A城市的南方;從經度上看,B城市位于A城市的東方;綜合來看B城市位于A城市的東南方。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地圖的判讀。
5.【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島圖示河流自東向西流,可知地勢東高西低;
乙島河流從中間流向四周,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故B符合題意,ACD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河流流向與地勢之間的關系,屬于容易題。
6.【答案】B
【知識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①圖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
②圖終年高溫,全年降水豐沛,是熱帶雨林氣候;
③圖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是溫帶季風氣候;
④圖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根據圖示信息判斷氣候類型,難度適中。
【答案】7.C
8.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不大。
7.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圖的等高距為50米。由此可知,茶園的種植海拔范圍是200-450米之間。
故答案為: C
8.該圖采用了指向標定向法,河流自西北流向東南。根據河流的流向、懸崖處產生瀑布,故②處符合。
故答案為: B
9.【答案】B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甲屬于歐洲,乙、丙、丁屬于亞洲,故①錯誤;
俄羅斯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故②正確;
烏拉爾何、葉尼塞河、勒拿河都注入北冰洋,故③正確;
從圖中可知,俄羅斯的地勢總體東高西低,故④排除。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俄羅斯的有關內容,難度不大。
10.【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②處等高線往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故A錯誤;
③處的等高線比④處要稀疏,因此地勢要平緩,故B正確;
①處的海拔比②處地,故C錯誤;
該圖的等高距是100米,因此②和④的等高距小于100米,D項錯誤。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難度不大。
11.【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原文大意是上古時代,人們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來圣人建造房屋,改變了居住環境,人們住進去躲避風雨。根據題干所問“哪些遠古人類已經能‘易之以宮室’”,考古發現在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上有房屋遺跡,所以③④符合題意。
C項③④已經能“易之以宮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境內遠古人類的生產生活狀況。理解題干材料大意是解題的關鍵。
12.【答案】B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可知,北京人會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所以①③符合題意。北京人不會種植莊稼,所以②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在題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④。
C項①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3.【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從材料可知,在西昊壁遺址考古發掘過程中,獲得大量二里頭、二里崗時期冶銅遺存,這說明當時在二里頭、二里崗時期,我國已經會冶銅。
A項山西是中國最早古人類的發源地錯誤,中國最早古人類的發源地是云南的元謀縣,不符合題意;
B項山西歷史悠久,古人類遺址居全國首位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西吳壁遺址的發現說明堯、舜、禹等屬于史實錯誤,堯舜禹是傳說中的人物,不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
D項二里頭、二里崗時期,我國已經會冶銅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吳壁遺址。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西吳壁遺址,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
14.【答案】D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A項古城遺址布局與山形水勢充分契合只能說明良渚古城的設計建造者具有較高的才智,不符合題意;
B項城中發現20多萬公斤的炭化稻堆積只能證明良渚古城的居民懂得糧食的種植,不符合題意;
C項碳14測定年代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不符合題意,遺址的歷史年代與階層分化、私有制無關;
D項少數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隨葬說明,這些少數墓葬的主人具有明顯的財富優勢和高于一般人的社會階層地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良渚古城遺址,要求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學習方法。
15.【答案】D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反映的是傳說中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了蚩尤部落的故事。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反映了華夏族形成過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炎黃戰蚩尤統一華夏族的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炎黃戰蚩尤形成華夏族的知識。
16.【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因為治水有功,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他也由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變為奴隸制國家的國王。因此我國歷史上唯一做過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是禹。
ABC項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禹被稱為站在文明門檻上的一位偉人,他還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奴隸制國家國王”的雙重身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禹的識記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大禹的相關史實。
17.【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戰勝夏朝的夏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商朝的最后一個王紂,修筑豪華宮殿,施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最后被周武王所滅,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歷史上叫做西周。
ACD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商湯戰勝夏朝的啟,夏朝滅亡,商朝建立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夏、商、西周的興亡,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8.【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可知,材料中“小康”社會的政治制度是世襲制。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世襲制是材料中“小康”社會的政治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史實。
19.【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司母戊鼎于1939年于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高1.33米,口長1.10米,重達832.84千克。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制作規模宏大、工藝高超,需多人協作才能完成,反映出商代青銅冶鑄業具有極高水平。著名的司母戊方鼎因鑄有“司母戊”三個字而得名。
ACD三項表述都準確,不符合題意;
B項說明商朝的冶鐵業十分發達表述不準確,商朝還沒有冶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朝的青銅器,要準確識記司母戊鼎的歷史地位。
20.【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到了春秋時期,為了適應山地作戰的需要,各諸侯國不斷擴大步兵數量,使步兵逐漸成為獨立的作戰兵種”可知,春秋時期步兵的興起說明戰爭規模擴大。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戰爭規模擴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的爭霸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21.【答案】(1)巴拿馬運河;太平洋
(2)白色;非洲
(3)南亞;發展中國家;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印度洋;太平洋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B國所在大洲是南美洲,美國所在大洲是北美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b大洋是太平洋。
(2)A國是俄羅斯,以白色人種為主,C國是南非,位于非洲的最南端。
(3)D國是印度,位于南亞,是發展中國家。印度以熱帶季風為主,終年高溫,分干濕兩季。a海峽是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故答案為:(1) 巴拿馬運河 、太平洋
(2)白色 非洲
(3)南亞、發展中國家 、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印度洋、太平洋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主要國家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屬于容易題。
22.【答案】(1)山頂;陡崖
(2)350—400米;西北——東南走向
(3)②;沿等高線,地勢平坦、起伏小
(4)Q;“袋布口”地形,工程量小,施工難度低;內部匯水面積大;會淹沒農田和村莊,丙村需要移民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A是山頂,C處等高線重疊,是陡崖。
(2)該圖的等高距是50米,所以A點的海拔是350-400之間。該圖采用一般定向法,根據題意判斷公路的走向是西北-東南走向。
(3)張老師家訪,適合走地勢比較平緩的路線。①路線需要爬過山脊,②路線相對平緩。
(4)水電站適合修在Q處,因為河流交匯,地形面積小,工程量小,但附近分布村落。
故答案為: (1)山頂、陡崖
(2)350-400米、西北-東南走向
(3)②、 沿等高線,地勢平坦、起伏小
(4)Q; “袋布口”地形,工程量小,施工難度低;內部匯水面積大 ; 會淹沒農田和村莊,丙村需要移民
【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難度適中。
23.【答案】(1)30°N;50°E
(2)北;東
(3)西北;中緯度;北溫帶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
【解析】【分析】(1)根據經緯網方法判讀即可。
(2)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度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
(3)0°-30°是低緯度帶,30°-60°是中緯度帶,60°-90°是高緯度帶。23.5°N-23.5°S是熱帶,23.5°N-66.5°N是北溫帶。
故答案為: (1) 30°N 、 50°E
(2)北、東
(3)西北、中緯度、北溫帶
【點評】本題考查經緯網的應用,屬于容易題。
24.【答案】(1)因為在元謀縣發現了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元謀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這一發現對于完善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3)分區布局,有明確功能定位。
為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半坡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或 半坡遺址位于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多風沙,夏季炎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較為堅固,有利于防寒保暖、防風,冬暖夏涼。)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1)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在云南省元謀縣,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塊燒骨,經專家鑒定,證明他們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這一遠古人類就是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云南省元謀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材料一中在元謀縣修建“東方人類祭祖臺”的主要原因是在元謀縣發現了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元謀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祭祖臺設計為高170米的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這一發現對于完善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說明半坡遺址分區布局,有明確功能定位。
(3)材料三中的“半坡村遺址在西安的東郊……北面為氏族墓地,南面為居住區,東北面為陶器窯場”。半坡原始居民為適應北方寒冷、干燥的自然環境而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
故答案為:(1)因為在元謀縣發現了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元謀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這一發現對于完善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3)分區布局,有明確功能定位。為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半坡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或半坡遺址位于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多風沙,夏季炎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較為堅固,有利于防寒保暖、防風,冬暖夏涼。)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謀人、北京人,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元謀人、北京人,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
25.【答案】(1)反映了我國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人民眾多,禽獸不足。
(2)黃帝。 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
(3)因為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族的祖先,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被人奉為人文初祖,中華兒女祭祀炎黃的活動充分體現了對炎黃的崇敬與懷念。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及材料信息可知耒耜是翻土工具,“制耒耜,教民農作”的意思就是制作耒耜,教人們耕地,種植農作物,反映了我國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分析材料一中“的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可知,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人們的食物匱乏。
(2)軒轅即黃帝;材料二中的“軒轅于是修養道德,整頓軍隊,研究四季變化特點,種植谷物,安撫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即是軒轅在幾次戰役中能夠戰勝敵人的原因。
(3)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他們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答案為:(1)反映了我國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人民眾多,禽獸不足。
(2)黃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
(3)因為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族的祖先,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被人奉為人文初祖,中華兒女祭祀炎黃的活動充分體現了對炎黃的崇敬與懷念。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農耕,黃帝等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注意掌握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農耕,黃帝等相關史實。
26.【答案】(1)朝代(時期):①東周②戰國。建立者:周武王。
(2)王室衰微,諸侯以強并弱。
(3)制度:分封制。
有利影響:促進了國家逐步走向統一;促進了民族交融。不利影響:使社會動蕩不安;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鎬京。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根據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控”可知,周平王遷都以后,當時王室衰微,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攻伐,諸侯以強并弱,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狀態。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中,周天子把奴隸、平民和土地分封給子弟、親屬、功臣、臣服的舊部首領,封他們為諸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和痛苦,給社會帶來了種種災難。利:使諸侯國數量減少,逐漸形成了局部地區的統一,國家出現了走向統一的趨勢(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促進了中原華夏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交融,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故答案為:(1)朝代(時期):①東周②戰國。建立者:周武王。
(2)王室衰微,諸侯以強并弱。
(3)制度:分封制。有利影響:促進了國家逐步走向統一;促進了民族交融。不利影響:使社會動蕩不安;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史的重要史實,重點掌握西周的建立、東周的兩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爭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周的建立、東周的兩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爭等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开原市| 承德市| 乌拉特中旗| 玉屏| 安吉县| 汾西县| 贺州市| 遂川县| 安仁县| 南皮县| 桐柏县| 涿鹿县| 松溪县| 星子县| 嘉鱼县| 老河口市| 隆昌县| 开鲁县| 屏南县| 如东县| 准格尔旗| 铁岭县| 高清| 阳东县| 温宿县| 松江区| 凌云县| 紫云| 治多县| 焦作市| 安陆市| 兴文县| 台湾省| 同心县| 德格县| 温宿县| 蒙自县| 五河县| 定日县|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