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人文地理期中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人文地理期中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人文地理期中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
1.以木、竹為主要材料,用木樁作支撐,懸空架設的居民建筑主要分布在(  )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美國中部平原
C.日本關東平原 D.湄公河平原
【答案】D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 以木、竹為主要材料,用木樁作支撐,懸空架設的居民建筑主要分布在湄公河平原。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這類建筑之所以可能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長期流行,最主要是因為它適合當地的地理環境,而且有利于人的生存,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和不發達地區。高腳屋的特點是不怕水,且通風防潮,不僅可使人免受潮氣侵襲,有利于健康,而且能避免蛇、螞蟥甚至野獸的危害。
2.美國中部大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這里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麥 B.小麥和玉米 C.玉米和水稻 D.水稻和土豆
【答案】B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美國中部大平原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適合種植旱田作物,如玉米、大豆、小麥為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美國中部大平原的生產特色,屬于容易題。
3.美國大農場農業的特點有(  )
①商品性農業 ②機械化作業 ③生產效率高 ④人均產量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大農場處于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域遼闊, 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 ,必須依靠機械化來完成,所以機械化水平高,生產效率高,人均產量高,人少地多,所生產的農產品大部分要作為商品賣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農業。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美國地處北美大陸南部,北鄰加拿大,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灣;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并且實現了農業生產專門化,機械化水平高,效率高,產量大。
4.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但人們都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圖景。下列描述符合上述觀點的是:(  )
①湄公河流域的人們大面積種植小麥
②阿爾卑斯山區的居民修建了“冰川列車”
③以色列人利用滴灌技術發展農業
④日本的人們因地制宜,“耕海牧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以色列節水王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湄公河流域的人們大面積種植水稻,故①說法錯誤。
阿爾卑斯山區人民修建冰山快車,促進當地旅游的發展,故②說法正確;
以色列水資源匱乏,利用滴灌技術發展節水農業,故③說法正確;
日本是一個島國,漁業發達,故④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屬于容易題。
讀圖《某大洲沿23.5°S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第問題。
5.甲山脈是(  )
A.阿爾卑斯山脈 B.安第斯山脈
C.落基山脈 D.喜馬拉雅山脈
6.下列對生活在該山區人民生活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主要糧食
②當地擁有現代化牧場
③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
④旅游業為當地人民創造了大量財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5.B
6.A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安第斯山區的生產生活,屬于容易題。
5.根據所學及圖示信息可知,甲山脈西臨太平洋,位于南半球。A、C、D位于北半球。
故答案為:B
6.根據所學可知,安第斯山脈主要糧食是玉米和馬鈴薯,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 了衣食來源,故①和③正確;
當地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海拔低處發展種植業,高海拔出發展畜牧業,沒有現代化牧場,故②和④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A
7. 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是印加文明發源地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
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安第斯山脈是印加文明的發源地,故①說法錯誤;
阿爾卑斯山區發展旅游業得益于它優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條件,②和③是自然條件,④是人文條件。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自然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屬于容易題。
8. 威尼斯的旅游業和日本的漁業都是(  )
A.靠捕魚發家 B.靠商貿起家
C.因水而興 D.靠航海而興旺
【答案】C
【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威尼斯和日本瀕臨海洋,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故C說法符合題意。ABD排除。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屬于容易題。
9.下列關于馬賽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馬賽人大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村莊四周環繞荊棘樹枝,以防野獸侵犯
B.在馬賽人社會里,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
C.馬賽人長期定居在一個地方放牧
D.馬賽牧民每年大多循著一定線路遷移,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答案】C
【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
【解析】【分析】 馬賽人多數生活在干旱、有沙石灌木的草原上,由于傳統習慣和條件,主要從事放牧,專養牛和羊,也養少量的駱駝和毛驢,過著游牧生活; 馬賽人大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村莊四周環繞荊棘樹枝,以防野獸侵犯 ; 在馬賽人社會里,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 ;馬賽牧民每年大多循著一定線路遷移,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而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放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馬賽人仍然保留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沒有定居下來,從來不捕殺野生動物, 馬賽人人不僅不狩獵,甚至只是在慶典的時候才吃肉,而且從來不吃包括魚類在內的野生動物,對自然的崇拜使他們遠離了狩獵,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0.今年暑假小蘭和同學參加了澳大利亞夏令營活動,下面是她介紹的有關澳大利亞的知識和所見所聞,小蘭的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①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
②過著傳統的游牧生活
③城市悉尼有世界聞名的歌劇院
④被人們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澳大利亞的生產特色是現代化牧場,故②說法錯誤,①③④ 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澳大利亞的生產生活特色,屬于容易題,采用排除法即可。
11.波斯灣地區聯系的三大洲是(  )
A.亞洲、非洲、北美洲 B.亞洲、歐洲、北美洲
C.亞洲、非洲、歐洲 D.亞洲、歐洲、大洋洲
【答案】C
【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
【解析】【分析】 波斯灣地區聯系的三大洲是亞洲、歐洲、非洲。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中東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其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陸空的路線,可順利運送石油到各國。
12.干旱地區的居民生產和生活主要在(  )
A.沙漠中部 B.沙漠邊緣 C.谷地 D.綠洲
【答案】D
【知識點】新疆(絲路明珠)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疆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干旱地區的居民生產和生活主要在綠洲。故選擇D。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干旱地區居民生活的識記。
13.小麗想利用書本上“如何認識區域”的方法向北京的朋友介紹家鄉概況,正確的一項是(  )
A.采用地圖,確定家鄉的位置和范圍
B.借助人口分布圖,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
C.從地形、氣候、河流與自然資源等方面,介紹家鄉的人文特色
D.通過調查人口、民族、城市和鄉村、風俗習慣等,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特征
【答案】A
【知識點】探究城市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認識區域,首先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故A正確;
通過人口分布圖,可以了解家鄉的人口分布情況,故B說法排除;
從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方面,介紹家鄉的自然特色,故C排除;
調查人口、民族等,認識家鄉的人文特色,故D錯誤。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認識區域的方法,屬于容易題。
14.從1960年遷都至今,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巴西利亞逐漸發展成為(  )
①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之一 ②世界著名的IT新城
③全國的政治中心 ④世界城市規范的典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知識點】巴西巴西利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巴西利亞是城市規劃的典范,是巴西的政治中心,故①③④說法正確,
班加羅爾是世界著名的IT新城,故②說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巴西利亞的城市特色,屬于容易題。
15.班加羅爾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下列圖表中最有可能是班加羅爾的氣候類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甲是地中海氣候,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丙是熱帶季風氣候,丁是熱帶沙漠氣候。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氣候類型的判定,難度適中。
16.蔚山是世界著名的汽車城,其主要表現在(  )
①政府的大力扶持
②強大的汽車生產能力
③先進的汽車生產工藝
④優越的地理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韓國蔚山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蔚山是著名的汽車城,其表現為具有較強的汽車生產能力,先進的汽車生產工藝。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它成為汽車城創造了有利條件,②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蔚山的城市特色,屬于容易題。
17.下列建筑位于莫斯科,且堪稱是莫斯科城市“名片”的是(  )
A.凡爾賽宮 B.克里姆林宮 C.白金漢宮 D.白宮
【答案】B
【知識點】莫斯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凡爾賽宮在法國,克里姆林宮在俄羅斯的莫斯科,白金漢宮在英國倫敦,白宮在美國,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克里姆林宮是一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心臟地帶,是俄羅斯聯邦的象征、總統府所在地。克里姆林宮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跡的寶庫。
18.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藝術之都,下列能體現這點的是(  )
①有大大小小100多個博物館 ②有熱愛文化和藝術的人們
③有豐富的文化藝術生活 ④有便捷的交通和強大的經濟實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法國巴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是法國首都,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原因就在于巴黎的城市景觀和濃厚的藝術氛圍。巴黎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例如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等就是頗具代表性的建筑藝術杰作。巴黎城市藝術包容了不同時代的風格,體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相處。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巴黎的藝術是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去的,漫游巴黎的人隨時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無所不在的藝術氣息.連一個廢棄的火車站都能變成舉世矚目的博物館,正是巴黎人對藝術的熱愛、欣賞、接納、傳承,才使各種藝術流派在巴黎生根,才使巴黎無論在何時,都能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于是,巴黎獲得 了“世界文化藝術之都”的美譽 。
19.杭州某旅行社正式推出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京杭大運河旅游專線。以下是導游為專線準備的解說詞錯誤的是(  )
A.本專線在隋朝可以從洛陽到達今天的北京
B.本專線在隋朝可以到洛陽欣賞牡丹
C.本專線在隋朝開通時,動用百萬多勞動力,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
D.本線路至今仍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服務
【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589年隋朝統一,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糧食,布匹的北運,進而鞏固隋王朝對去全國的統治。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余杭(今杭州),全長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順序);從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對我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有利于國家統一。但隋場帝開鑿大運河,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巨大的災難,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后果。
ABD三項解說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本專線在隋朝開通時,動用百萬多勞動力,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解說詞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隋朝大運河的相關知識。
20.下列歷史史實最能體現宋朝商業繁榮的是(  )
A.開始使用牛耕
B.民間流傳“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C.棉花在兩廣、福建開始種植
D.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答案】D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發展。
A項開始使用牛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不符合題意;
BC兩項反映的是宋朝農業的史實,不符合題意;
D項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最能體現宋朝商業繁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南方商業經濟繁榮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南方商業經濟繁榮的表現。
21. 下表為漢至宋南北方戶數統計表(單位:萬戶)。表中戶數變化最能說明這一時期(  )
朝代 地區 西漢(2年) 西晉(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經濟重心南移 B.政治統治開明
C.城市經濟活躍 D.民族融合加強
【答案】A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分析圖表,結合所學可知,西漢時南方人口戶數為111,到宋末時南方人口戶數為830,反映出我國南方人口呈上升趨勢。北方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不斷下降。經濟重心南移與南北方的戶數變化有密切的關系,表格能夠說明經濟重心的南移。
A項經濟重心南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重心南移及學生學生準確解讀歷史表格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表格型選擇題,讀懂表格是關鍵。注意加強閱讀理解能力,深刻理解經濟重心南移。
22.宋遼、宋金“和議”的共同點是(  )
A.遼、金都對宋稱臣 B.遼、金都給宋大量的錢物
C.都導致了持續的戰亂 D.都帶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答案】D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1005年,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1141年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宋遼、宋金“和議”都帶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ABC三項不是宋遼、宋金“和議”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
D項都帶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是宋遼、宋金“和議”的共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遼、宋金和議的共同點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不是共同之處。
23.圖示法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示意圖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916年契丹首領阿保機建立契丹國(遼),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定都東京,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遼在北宋的東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ABD三項示意圖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示意圖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大體方位,根據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大體方位進行回答即可。
24.唐朝,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由盛轉衰的標志是(  )
A.安史之亂 B.黃巢起義 C.藩鎮割據 D.朱溫建梁
【答案】A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末年,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歷時8年之久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戰亂使中原地區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藩鎮割據的局面形成,邊疆不斷告急,唐朝國力大為削弱。故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
A項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安史之亂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25.“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宋朝諺語。下列哪一項的治國理念最有可能導致這種現象。(  )
A.民貴君輕 B.重文輕武 C.重農抑商 D.對外開放
【答案】B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反映出人們不以從軍為榮,其原因是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抑制武將,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轉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重文輕武最有可能導致題干現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6.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是(  )
A.開疆拓土的時代 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答案】D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是遼、宋、夏、金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并實現了大一統。元朝的大一統使元朝時民族融合得到大發展。西漢時期經濟重心還在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將先進技術也帶到了江南。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南宋以后,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所以,宋元時期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A項開疆拓土的時代是夏商周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是隋唐時期,不符合題意;
C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是明清時期,不符合題意;
D項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是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宋、夏、金時期的階段特征及學生的綜合分析運用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
27.“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樣參加騎馬、打球、飲酒、舞蹈等活動。唐代的女服還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經濟的繁榮 B.文學藝術的興盛
C.政治的清明 D.社會風氣的開放
【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據題干和所學可知,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社會風氣兼容并蓄,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社會風氣的開放是題干材料直接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8.下列哪一官職或機關的職能是主要管理海外貿易的(  )
A.轉運使 B.市舶司 C.節度使 D.中書省
【答案】B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宋代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市舶司是主要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宋代的經濟發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宋代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二、非選擇題(本題有3題,共44分)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哥倫比亞鮮花種植業只有短短35年歷史,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已成為僅次于荷蘭的世界第二大鮮花生產國。該國鮮花數量大、種類多、品質優,其中出口到美國的鮮花占美國鮮花市場的78.5%以上。閱讀圖文,回答問題。
(1)根據材料一從海陸和經緯度兩個角度描述哥倫比亞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據材料一分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對哥倫比亞鮮花生產的有利影響。
(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為從三個角度分析哥倫比亞成為美國最大鮮花出口國的有利因素。
(4)從哥倫比亞的發展經驗啟示我們區域發展應該遵循什么原則?
【答案】(1)大致位于4”S-11“N,68W-78W(主要位于低緯度或熱帶地區);
北鄰大西洋,西鄰太平洋(講出臨海即可)、南美洲(西)北部,美國(墨西哥)的東南方向。(有講出陸地即可)
(2)緯度較低,全年氣候炎熱,降水豐富,鮮花可以全年進行生產;
西部是山地,海拔高,氣候多樣,鮮花種類豐富;
(3)鮮花數量大、種類多和品質好,有競爭優勢;
政策支持,推動花卉種植和出口;
距離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
(4)因地制宜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哥倫比亞跨越南北半球,低緯度地區,緯度約4°s-11°N,經度約78°W-68°W。從海陸位置看,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墨西哥以南。
(2)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哥倫比亞緯度低,全年高溫瀕臨海洋,降水豐富,可以全年生產鮮花;西部是山地,海拔高,垂直差異顯著,種類豐富。
(3)根據材料一可知,哥倫比亞自然條件優越,適合種植且種類多;從地理位置角度看,哥倫比亞距離美國近,運輸成本低。
(4)根據哥倫比亞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種植鮮花,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則。
故答案為: (1) 大致位于4”S-11“N,68W-78W(主要位于低緯度或熱帶地區);(2分)
北鄰大西洋,西鄰太平洋(講出臨海即可)、南美洲(西)北部,美國(墨西哥)的東南方向。(有講出陸地即可)
(2) 緯度較低,全年氣候炎熱,降水豐富,鮮花可以全年進行生產;
西部是山地,海拔高,氣候多樣,鮮花種類豐富;
(3) 鮮花數量大、種類多和品質好,有競爭優勢;
政策支持,推動花卉種植和出口;
距離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
(4)因地制宜
【點評】本題考查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適中。情景二的有效度不高。
30.隋唐是經歷了長期分裂后的兩個大一統王朝,隋唐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經濟繁榮發展】
材料一
【對外交往友好】
材料二 唐朝的對外開放具有“大出大進”的特點。“大進”是指唐朝文化積極吸收外來文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廣泛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
【制度革新】
材料三 隋朝開創以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貞觀時期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統治時期,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民族關系和諧】
材料四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分別從什么角度反映了唐朝的經濟繁榮
(2)閱讀材料二,運用史實說明唐朝文化具有“大出大進”的特點。
(3)材料三反映了隋唐開創和完善了哪一制度
(4)根據材料四,說說唐太宗統治時期的民族政策具有怎樣的特點
(5)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我國當今如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答案】(1)農業;手工業
(2)大出:鑒真東渡。 大進:玄奘西行 符合題意其它例子皆可
(3)科舉制
(4)開明或平等的政策
(5)發展經濟,對外開放,民族平等,深化改革任意三角度意思相近均可
【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圖片曲轅犁從農業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經濟繁榮;材料一中的瓷器圖片從手工業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經濟繁榮。
(2)根據材料二“‘大進’是指唐朝文化積極吸收外來文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廣泛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文化大進”的特點是阿拉伯帝國的風俗習慣、朝鮮半島的音樂傳入中國,對唐朝文化的發展產生影響;玄奘西行求取佛經,吸收外域文化。
(3)材料三“隋朝開創以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貞觀時期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統治時期,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反映了隋唐開創和完善了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科舉制。
(4)據材料四“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他被北方各族尊為“天可汗”。
(5)本題屬于發現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發展經濟,對外開放,民族平等,深化改革任意三角度意思相近均可。
故答案為:(1)農業;手工業。
(2)大出:鑒真東渡。大進:玄奘西行。符合題意其它例子皆可。
(3)科舉制。
(4)開明或平等的政策。
(5)發展經濟,對外開放,民族平等,深化改革任意三角度意思相近均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經濟,對外關系,科舉制,民族關系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31.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經歷了長期的過程,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制度創立】
材料一:秦始皇確立了____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朝廷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統一采用了郡縣制。
----《歷史與社會>>
【制度發展】
材料二:
【制度強化】
材料三: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長官)通簽書施行”---《宋史。職官志》
【制度影響】
材料四:
北宋起止時間(960-1127),南宋起止時間(1127-1276)
材料五: 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
(1)把材料一中的空格補上
(2)材料二中反映了隋唐時期的哪一制度
(3)根據材料三概括北宋在地方采取的一項措施及作用
(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我國中央集權的發展趨勢和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
【答案】(1)皇帝
(2)三省六部制
(3)設通判;分知州權力或加強中央集權。
(4)中央集權得到強化;維護國家統一或鞏固統治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采用“皇帝”稱號,并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2)根據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唐朝中央統治機構沿襲并完備了隋朝以來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分掌決策、審議和執行的職能,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負責處理不同事務。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北宋宋太祖派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還在各州府設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稅收由中央掌控,后來又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我國中央集權的發展趨勢是中央集權得到強化,加強中央集權起到了鞏固統治的作用。
故答案為:(1)皇帝。
(2)三省六部制。
(3)設通判;分知州權力或加強中央集權。
(4)中央集權得到強化;維護國家統一或鞏固統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央集權制的建立,三省六部制,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人文地理期中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
1.以木、竹為主要材料,用木樁作支撐,懸空架設的居民建筑主要分布在(  )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美國中部平原
C.日本關東平原 D.湄公河平原
2.美國中部大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這里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麥 B.小麥和玉米 C.玉米和水稻 D.水稻和土豆
3.美國大農場農業的特點有(  )
①商品性農業 ②機械化作業 ③生產效率高 ④人均產量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但人們都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圖景。下列描述符合上述觀點的是:(  )
①湄公河流域的人們大面積種植小麥
②阿爾卑斯山區的居民修建了“冰川列車”
③以色列人利用滴灌技術發展農業
④日本的人們因地制宜,“耕海牧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讀圖《某大洲沿23.5°S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第問題。
5.甲山脈是(  )
A.阿爾卑斯山脈 B.安第斯山脈
C.落基山脈 D.喜馬拉雅山脈
6.下列對生活在該山區人民生活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主要糧食
②當地擁有現代化牧場
③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
④旅游業為當地人民創造了大量財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是印加文明發源地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
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 威尼斯的旅游業和日本的漁業都是(  )
A.靠捕魚發家 B.靠商貿起家
C.因水而興 D.靠航海而興旺
9.下列關于馬賽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馬賽人大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村莊四周環繞荊棘樹枝,以防野獸侵犯
B.在馬賽人社會里,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
C.馬賽人長期定居在一個地方放牧
D.馬賽牧民每年大多循著一定線路遷移,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10.今年暑假小蘭和同學參加了澳大利亞夏令營活動,下面是她介紹的有關澳大利亞的知識和所見所聞,小蘭的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①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
②過著傳統的游牧生活
③城市悉尼有世界聞名的歌劇院
④被人們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波斯灣地區聯系的三大洲是(  )
A.亞洲、非洲、北美洲 B.亞洲、歐洲、北美洲
C.亞洲、非洲、歐洲 D.亞洲、歐洲、大洋洲
12.干旱地區的居民生產和生活主要在(  )
A.沙漠中部 B.沙漠邊緣 C.谷地 D.綠洲
13.小麗想利用書本上“如何認識區域”的方法向北京的朋友介紹家鄉概況,正確的一項是(  )
A.采用地圖,確定家鄉的位置和范圍
B.借助人口分布圖,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
C.從地形、氣候、河流與自然資源等方面,介紹家鄉的人文特色
D.通過調查人口、民族、城市和鄉村、風俗習慣等,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特征
14.從1960年遷都至今,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巴西利亞逐漸發展成為(  )
①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之一 ②世界著名的IT新城
③全國的政治中心 ④世界城市規范的典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班加羅爾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下列圖表中最有可能是班加羅爾的氣候類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蔚山是世界著名的汽車城,其主要表現在(  )
①政府的大力扶持
②強大的汽車生產能力
③先進的汽車生產工藝
④優越的地理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下列建筑位于莫斯科,且堪稱是莫斯科城市“名片”的是(  )
A.凡爾賽宮 B.克里姆林宮 C.白金漢宮 D.白宮
18.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藝術之都,下列能體現這點的是(  )
①有大大小小100多個博物館 ②有熱愛文化和藝術的人們
③有豐富的文化藝術生活 ④有便捷的交通和強大的經濟實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杭州某旅行社正式推出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京杭大運河旅游專線。以下是導游為專線準備的解說詞錯誤的是(  )
A.本專線在隋朝可以從洛陽到達今天的北京
B.本專線在隋朝可以到洛陽欣賞牡丹
C.本專線在隋朝開通時,動用百萬多勞動力,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
D.本線路至今仍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服務
20.下列歷史史實最能體現宋朝商業繁榮的是(  )
A.開始使用牛耕
B.民間流傳“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C.棉花在兩廣、福建開始種植
D.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21. 下表為漢至宋南北方戶數統計表(單位:萬戶)。表中戶數變化最能說明這一時期(  )
朝代 地區 西漢(2年) 西晉(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經濟重心南移 B.政治統治開明
C.城市經濟活躍 D.民族融合加強
22.宋遼、宋金“和議”的共同點是(  )
A.遼、金都對宋稱臣 B.遼、金都給宋大量的錢物
C.都導致了持續的戰亂 D.都帶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23.圖示法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示意圖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是(  )
A. B.
C. D.
24.唐朝,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由盛轉衰的標志是(  )
A.安史之亂 B.黃巢起義 C.藩鎮割據 D.朱溫建梁
25.“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宋朝諺語。下列哪一項的治國理念最有可能導致這種現象。(  )
A.民貴君輕 B.重文輕武 C.重農抑商 D.對外開放
26.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是(  )
A.開疆拓土的時代 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27.“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樣參加騎馬、打球、飲酒、舞蹈等活動。唐代的女服還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經濟的繁榮 B.文學藝術的興盛
C.政治的清明 D.社會風氣的開放
28.下列哪一官職或機關的職能是主要管理海外貿易的(  )
A.轉運使 B.市舶司 C.節度使 D.中書省
二、非選擇題(本題有3題,共44分)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哥倫比亞鮮花種植業只有短短35年歷史,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已成為僅次于荷蘭的世界第二大鮮花生產國。該國鮮花數量大、種類多、品質優,其中出口到美國的鮮花占美國鮮花市場的78.5%以上。閱讀圖文,回答問題。
(1)根據材料一從海陸和經緯度兩個角度描述哥倫比亞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據材料一分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對哥倫比亞鮮花生產的有利影響。
(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為從三個角度分析哥倫比亞成為美國最大鮮花出口國的有利因素。
(4)從哥倫比亞的發展經驗啟示我們區域發展應該遵循什么原則?
30.隋唐是經歷了長期分裂后的兩個大一統王朝,隋唐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經濟繁榮發展】
材料一
【對外交往友好】
材料二 唐朝的對外開放具有“大出大進”的特點。“大進”是指唐朝文化積極吸收外來文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廣泛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
【制度革新】
材料三 隋朝開創以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貞觀時期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統治時期,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民族關系和諧】
材料四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分別從什么角度反映了唐朝的經濟繁榮
(2)閱讀材料二,運用史實說明唐朝文化具有“大出大進”的特點。
(3)材料三反映了隋唐開創和完善了哪一制度
(4)根據材料四,說說唐太宗統治時期的民族政策具有怎樣的特點
(5)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我國當今如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1.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經歷了長期的過程,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制度創立】
材料一:秦始皇確立了____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朝廷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統一采用了郡縣制。
----《歷史與社會>>
【制度發展】
材料二:
【制度強化】
材料三: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長官)通簽書施行”---《宋史。職官志》
【制度影響】
材料四:
北宋起止時間(960-1127),南宋起止時間(1127-1276)
材料五: 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
(1)把材料一中的空格補上
(2)材料二中反映了隋唐時期的哪一制度
(3)根據材料三概括北宋在地方采取的一項措施及作用
(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我國中央集權的發展趨勢和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 以木、竹為主要材料,用木樁作支撐,懸空架設的居民建筑主要分布在湄公河平原。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這類建筑之所以可能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長期流行,最主要是因為它適合當地的地理環境,而且有利于人的生存,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和不發達地區。高腳屋的特點是不怕水,且通風防潮,不僅可使人免受潮氣侵襲,有利于健康,而且能避免蛇、螞蟥甚至野獸的危害。
2.【答案】B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美國中部大平原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適合種植旱田作物,如玉米、大豆、小麥為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美國中部大平原的生產特色,屬于容易題。
3.【答案】D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大農場處于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域遼闊, 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 ,必須依靠機械化來完成,所以機械化水平高,生產效率高,人均產量高,人少地多,所生產的農產品大部分要作為商品賣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農業。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美國地處北美大陸南部,北鄰加拿大,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灣;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并且實現了農業生產專門化,機械化水平高,效率高,產量大。
4.【答案】B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以色列節水王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湄公河流域的人們大面積種植水稻,故①說法錯誤。
阿爾卑斯山區人民修建冰山快車,促進當地旅游的發展,故②說法正確;
以色列水資源匱乏,利用滴灌技術發展節水農業,故③說法正確;
日本是一個島國,漁業發達,故④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屬于容易題。
【答案】5.B
6.A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安第斯山區的生產生活,屬于容易題。
5.根據所學及圖示信息可知,甲山脈西臨太平洋,位于南半球。A、C、D位于北半球。
故答案為:B
6.根據所學可知,安第斯山脈主要糧食是玉米和馬鈴薯,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 了衣食來源,故①和③正確;
當地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海拔低處發展種植業,高海拔出發展畜牧業,沒有現代化牧場,故②和④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A
7.【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安第斯山脈是印加文明的發源地,故①說法錯誤;
阿爾卑斯山區發展旅游業得益于它優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條件,②和③是自然條件,④是人文條件。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自然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屬于容易題。
8.【答案】C
【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威尼斯和日本瀕臨海洋,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故C說法符合題意。ABD排除。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屬于容易題。
9.【答案】C
【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
【解析】【分析】 馬賽人多數生活在干旱、有沙石灌木的草原上,由于傳統習慣和條件,主要從事放牧,專養牛和羊,也養少量的駱駝和毛驢,過著游牧生活; 馬賽人大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村莊四周環繞荊棘樹枝,以防野獸侵犯 ; 在馬賽人社會里,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 ;馬賽牧民每年大多循著一定線路遷移,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而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放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馬賽人仍然保留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沒有定居下來,從來不捕殺野生動物, 馬賽人人不僅不狩獵,甚至只是在慶典的時候才吃肉,而且從來不吃包括魚類在內的野生動物,對自然的崇拜使他們遠離了狩獵,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0.【答案】B
【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澳大利亞的生產特色是現代化牧場,故②說法錯誤,①③④ 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澳大利亞的生產生活特色,屬于容易題,采用排除法即可。
11.【答案】C
【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
【解析】【分析】 波斯灣地區聯系的三大洲是亞洲、歐洲、非洲。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中東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其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陸空的路線,可順利運送石油到各國。
12.【答案】D
【知識點】新疆(絲路明珠)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疆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干旱地區的居民生產和生活主要在綠洲。故選擇D。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干旱地區居民生活的識記。
13.【答案】A
【知識點】探究城市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認識區域,首先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故A正確;
通過人口分布圖,可以了解家鄉的人口分布情況,故B說法排除;
從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方面,介紹家鄉的自然特色,故C排除;
調查人口、民族等,認識家鄉的人文特色,故D錯誤。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認識區域的方法,屬于容易題。
14.【答案】B
【知識點】巴西巴西利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巴西利亞是城市規劃的典范,是巴西的政治中心,故①③④說法正確,
班加羅爾是世界著名的IT新城,故②說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巴西利亞的城市特色,屬于容易題。
15.【答案】C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甲是地中海氣候,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丙是熱帶季風氣候,丁是熱帶沙漠氣候。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氣候類型的判定,難度適中。
16.【答案】C
【知識點】韓國蔚山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蔚山是著名的汽車城,其表現為具有較強的汽車生產能力,先進的汽車生產工藝。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它成為汽車城創造了有利條件,②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蔚山的城市特色,屬于容易題。
17.【答案】B
【知識點】莫斯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凡爾賽宮在法國,克里姆林宮在俄羅斯的莫斯科,白金漢宮在英國倫敦,白宮在美國,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克里姆林宮是一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心臟地帶,是俄羅斯聯邦的象征、總統府所在地。克里姆林宮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跡的寶庫。
18.【答案】A
【知識點】法國巴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是法國首都,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原因就在于巴黎的城市景觀和濃厚的藝術氛圍。巴黎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例如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等就是頗具代表性的建筑藝術杰作。巴黎城市藝術包容了不同時代的風格,體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相處。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巴黎的藝術是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去的,漫游巴黎的人隨時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無所不在的藝術氣息.連一個廢棄的火車站都能變成舉世矚目的博物館,正是巴黎人對藝術的熱愛、欣賞、接納、傳承,才使各種藝術流派在巴黎生根,才使巴黎無論在何時,都能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于是,巴黎獲得 了“世界文化藝術之都”的美譽 。
19.【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589年隋朝統一,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糧食,布匹的北運,進而鞏固隋王朝對去全國的統治。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余杭(今杭州),全長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順序);從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對我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有利于國家統一。但隋場帝開鑿大運河,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巨大的災難,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后果。
ABD三項解說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本專線在隋朝開通時,動用百萬多勞動力,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解說詞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隋朝大運河的相關知識。
20.【答案】D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發展。
A項開始使用牛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不符合題意;
BC兩項反映的是宋朝農業的史實,不符合題意;
D項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最能體現宋朝商業繁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南方商業經濟繁榮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南方商業經濟繁榮的表現。
21.【答案】A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分析圖表,結合所學可知,西漢時南方人口戶數為111,到宋末時南方人口戶數為830,反映出我國南方人口呈上升趨勢。北方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不斷下降。經濟重心南移與南北方的戶數變化有密切的關系,表格能夠說明經濟重心的南移。
A項經濟重心南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重心南移及學生學生準確解讀歷史表格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表格型選擇題,讀懂表格是關鍵。注意加強閱讀理解能力,深刻理解經濟重心南移。
22.【答案】D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1005年,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1141年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宋遼、宋金“和議”都帶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ABC三項不是宋遼、宋金“和議”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
D項都帶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是宋遼、宋金“和議”的共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遼、宋金和議的共同點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不是共同之處。
23.【答案】C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916年契丹首領阿保機建立契丹國(遼),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定都東京,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遼在北宋的東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ABD三項示意圖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示意圖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大體方位,根據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大體方位進行回答即可。
24.【答案】A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末年,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歷時8年之久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戰亂使中原地區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藩鎮割據的局面形成,邊疆不斷告急,唐朝國力大為削弱。故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
A項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安史之亂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25.【答案】B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反映出人們不以從軍為榮,其原因是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抑制武將,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轉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重文輕武最有可能導致題干現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6.【答案】D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是遼、宋、夏、金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并實現了大一統。元朝的大一統使元朝時民族融合得到大發展。西漢時期經濟重心還在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將先進技術也帶到了江南。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南宋以后,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所以,宋元時期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A項開疆拓土的時代是夏商周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是隋唐時期,不符合題意;
C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是明清時期,不符合題意;
D項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是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宋、夏、金時期的階段特征及學生的綜合分析運用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
27.【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據題干和所學可知,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社會風氣兼容并蓄,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社會風氣的開放是題干材料直接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8.【答案】B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宋代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市舶司是主要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宋代的經濟發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宋代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29.【答案】(1)大致位于4”S-11“N,68W-78W(主要位于低緯度或熱帶地區);
北鄰大西洋,西鄰太平洋(講出臨海即可)、南美洲(西)北部,美國(墨西哥)的東南方向。(有講出陸地即可)
(2)緯度較低,全年氣候炎熱,降水豐富,鮮花可以全年進行生產;
西部是山地,海拔高,氣候多樣,鮮花種類豐富;
(3)鮮花數量大、種類多和品質好,有競爭優勢;
政策支持,推動花卉種植和出口;
距離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
(4)因地制宜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哥倫比亞跨越南北半球,低緯度地區,緯度約4°s-11°N,經度約78°W-68°W。從海陸位置看,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墨西哥以南。
(2)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哥倫比亞緯度低,全年高溫瀕臨海洋,降水豐富,可以全年生產鮮花;西部是山地,海拔高,垂直差異顯著,種類豐富。
(3)根據材料一可知,哥倫比亞自然條件優越,適合種植且種類多;從地理位置角度看,哥倫比亞距離美國近,運輸成本低。
(4)根據哥倫比亞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種植鮮花,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則。
故答案為: (1) 大致位于4”S-11“N,68W-78W(主要位于低緯度或熱帶地區);(2分)
北鄰大西洋,西鄰太平洋(講出臨海即可)、南美洲(西)北部,美國(墨西哥)的東南方向。(有講出陸地即可)
(2) 緯度較低,全年氣候炎熱,降水豐富,鮮花可以全年進行生產;
西部是山地,海拔高,氣候多樣,鮮花種類豐富;
(3) 鮮花數量大、種類多和品質好,有競爭優勢;
政策支持,推動花卉種植和出口;
距離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
(4)因地制宜
【點評】本題考查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適中。情景二的有效度不高。
30.【答案】(1)農業;手工業
(2)大出:鑒真東渡。 大進:玄奘西行 符合題意其它例子皆可
(3)科舉制
(4)開明或平等的政策
(5)發展經濟,對外開放,民族平等,深化改革任意三角度意思相近均可
【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圖片曲轅犁從農業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經濟繁榮;材料一中的瓷器圖片從手工業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經濟繁榮。
(2)根據材料二“‘大進’是指唐朝文化積極吸收外來文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廣泛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文化大進”的特點是阿拉伯帝國的風俗習慣、朝鮮半島的音樂傳入中國,對唐朝文化的發展產生影響;玄奘西行求取佛經,吸收外域文化。
(3)材料三“隋朝開創以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貞觀時期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統治時期,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反映了隋唐開創和完善了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科舉制。
(4)據材料四“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他被北方各族尊為“天可汗”。
(5)本題屬于發現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發展經濟,對外開放,民族平等,深化改革任意三角度意思相近均可。
故答案為:(1)農業;手工業。
(2)大出:鑒真東渡。大進:玄奘西行。符合題意其它例子皆可。
(3)科舉制。
(4)開明或平等的政策。
(5)發展經濟,對外開放,民族平等,深化改革任意三角度意思相近均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經濟,對外關系,科舉制,民族關系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31.【答案】(1)皇帝
(2)三省六部制
(3)設通判;分知州權力或加強中央集權。
(4)中央集權得到強化;維護國家統一或鞏固統治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采用“皇帝”稱號,并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2)根據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唐朝中央統治機構沿襲并完備了隋朝以來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分掌決策、審議和執行的職能,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負責處理不同事務。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北宋宋太祖派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還在各州府設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稅收由中央掌控,后來又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我國中央集權的發展趨勢是中央集權得到強化,加強中央集權起到了鞏固統治的作用。
故答案為:(1)皇帝。
(2)三省六部制。
(3)設通判;分知州權力或加強中央集權。
(4)中央集權得到強化;維護國家統一或鞏固統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央集權制的建立,三省六部制,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合川市| 乌兰浩特市| 铜陵市| 拜泉县| 崇州市| 大渡口区| 常宁市| 宜都市| 阿拉尔市| 阿坝县| 北京市| 平武县| 密云县| 依兰县| 沁阳市| 万山特区| 额济纳旗| 剑河县| 洪雅县| 新巴尔虎左旗| 邓州市| 天门市| 文成县| 葫芦岛市| 阳春市| 宁波市| 普陀区| 如东县| 屏南县| 岳普湖县| 高唐县| 马公市| 平阴县| 河西区| 通州市| 民权县| 余干县| 遂平县| 龙井市|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