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讓資源再生【教材簡析】資源問題是當今社會的核心問題,地球上的很多資源是有限的。資源再生是指將人們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作為資源加以回收利用,使一些廢棄物變廢為寶。資源再生利用 可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成本、減少垃圾、減少污染,資源再生把人與環境緊密地聯系起來。本課讓學生經歷制作再生紙的過程,以理解資源再生對環境的影響。聚焦板塊,先介紹資源可以分為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各列舉了幾個。然后直接提出本課的任務——制作一張再生紙,并研究再生紙對環境的影響。探索板塊,安排了4個活動。一是了解我國古代的造紙技術。造紙術是我們國代四大發明之一,凝聚著祖先的智慧,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我國古代的造紙流程與本課學生做再生紙的流程相似,實際上該活動也是為下一個活動制作再生紙做準備。二是試著做一張再生紙。教科書以圖片加文字說明的形式了撕碎—攪拌—平鋪—通風晾干等程序。三是了解造紙廠的造紙流程。教科書展現了一張造紙廠的造紙流程圖(包括再生紙的制作流程)。四是為了節約用紙,說說我們能夠做什么。學生每天都在使用紙張,可以聯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進行交流。資料介紹了一些再生紙產品和使用再生紙對環境的影響。研討板塊,共有2問題。問題1是“用回收的廢紙制作再生紙有哪些意義?”,這是要求學生對生活經驗和本課相關資料學習后進行梳理、加工、表達。問題2是“以紙的回收利用為例,談談你對資源再利用的看法”,這有利于學生從人和環境的視角來分析資源再生問題,培養學生強烈的資源意識。拓展板塊,要求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和利用情況。【學情分析】垃圾的分類和回收已經滲透到了學生的生活之中,學生已經能夠認識到生活中有不少資源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參與到垃圾分類的活動中,初步養成了垃圾分類、節約資源的習慣,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通過本課的具體活動,能讓學生感受到環境問題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關的。一般,學生知道我國的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造紙術,但沒有經歷過再生紙的制造過程,也不太清楚古代的造紙流程。【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有些資源不可以再生利用,有些資源可以再生利用。2.紙的再生利用有利于節約資源,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科學探究目標模擬再生紙的制作。科學態度目標1.培養強烈的資源意識。2.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從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方面評價再生紙的意義。【教學重難點】重點:模擬再生紙的制作,研討用廢舊紙制作再生紙的意義。難點:談談對資源再利用的看法。【教學準備】教師:PPT、再生紙樣品,以再生紙為原料的商品小組:廢報紙、紙巾、水、水杯、攪拌棒、干毛巾、抄紙網、水盆、再生紙產品【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1.教師展示:出示玻璃瓶、塑料瓶上的循環標志。讓學生觀察,猜測這個是什么標志,它表示什么意思?2.介紹這些都是循環標志,玻璃瓶、塑料瓶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而另一些玻璃瓶、塑料瓶上沒有循環標志,表明他們不是再利用的。3.學生交流:結合教科書52頁的再生資源背景圖,說一說自己知道的關于資源再生的知識。4.教師介紹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5.出示再生紙,學生觀察再生紙的特點,找一找再生紙的標志。提出“怎樣制作一張再生紙?再生紙對環境有什么影響?”。二、探索:(一)了解我國古代的造紙技術。[材料準備:中國古代造紙流程圖或相關視頻]1.教師展示“中國古代造紙流程”圖或播放相關的視頻。2.學生閱讀、觀看,了解中國古法造紙的一般流程。第一步,斬竹漂塘。竹材是古代造紙的重要來源之一,造紙的工匠將截斷的竹子在水塘內浸上100天,取出時用力捶洗,讓竹材軟化。第二步,煮楻足火。將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楻桶中蒸煮,再放入清水塘內漂洗;反復進行十幾天,使竹子的纖維逐漸分解。第三步,蕩料入簾。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狀,搗爛后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然后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紙膜。第四步,覆簾壓紙。把撈過紙漿的竹簾倒鋪在壓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開竹簾,這層紙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疊起一層層的紙頁,再以重物擠壓,排出紙頁中的水分。第五步,透火焙干。用火使紙張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來就是一張可使用的紙了。3.學生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并思考這個造紙流程對我們制作再生紙有什么啟發。(二)試著做一張再生紙。[材料準備:廢報紙、紙巾、水、水杯、攪拌棒、干毛巾等材料;事先自制的再生紙]1.先學習教科書中關于再生紙制作的方法,確定“撕碎—攪拌—平鋪—擠壓吸水—通風晾干”的制作程序,討論如何進行小組分工。2.教師分發廢報紙、紙巾、水、水杯、攪拌棒、干毛巾等材料。3.分組制作:小組各成員分工協作,動手制作,直到晾曬為止。4.體驗書寫:教師分發事先自制的再生紙,讓學生觀察再生紙,說一說再生紙與普通紙張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體驗書寫,感受再生紙的特點。(三)了解造紙廠的造紙流程。[材料準備:造紙廠造紙流程圖]1.觀察“造紙廠造紙流程”圖,了解現代造紙廠造紙流程。2.說一說現代造紙廠造紙流程與古代造紙流程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重點比較再生紙的制造和普通紙張的制造有什么區別。3.結合資料閱讀,組內討論“為了節約用紙,我們能夠做些什么?”。(學生幾乎每天都在使用、消耗紙張,養成節約用紙的習慣很重要,也提倡多使用再生紙。)·愛護并重復使用教科書·紙張雙面打印、復印和使用·使用再生紙·用手帕代替紙巾……三、研討:資源回收利用的意義。1.用回收的廢紙制造再生紙有哪些意義。(讓學生從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成本、減少垃圾、減少污染等方面交流自己的認識,也可以適當與自己的行為相結合。節約大量原材料,與普通紙張的生產相比,制造再生紙可以節約大量原材料,特別是節約大量林木,保護樹林、竹林。節約能源,造紙的過程要消耗能源,制造再生紙可以減少煤等燃料的使用。節約用水,造紙的過程要用水,制造再生紙可以減少水的使用,減少污水排放。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制造再生紙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以紙的回收利用為例,談談對資源再利用的看法。(1)資源再利用節約原材料。(2)資源再利用節約水和能源。(3)資源再利用節約減少廢氣排放。3.小結:資源再利用有很多好處,對保護環境有利。四、拓展:了解更多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情況。1.課后查閱資料,調查家庭廢棄物回收情況,做一份統計表,在下節課進行調查匯報。2.教師引導:你們還知道哪些與資源回收和利用的有關情況。(1)玻璃制品可以回收,再生玻璃使用廣泛。(2)金屬制品可以回收,比新開采礦石節省大量人力物力。(3)一些塑料制品可能回收,重新利用,還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板書設計】讓資源再生不可再生資源資源可再生資源——造一張再生紙(撕碎—攪拌—平鋪—擠壓吸水—通風晾干)節約資源、讓資源再生【作業設計】1、下列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的是( B )。A. 金屬 B.石油 C. 太陽能 D.森林2、下列紙質廢棄物中,不能回收利用的是( B )。A.廢舊報紙 B.餐巾紙 C.包裝箱 D.舊書本3.下列做法不屬于資源再利用的是( D )。A.農作物收割后的秸桿發酵產生沼氣B.玻璃瓶回收再利用C.空調水用來澆花D.塑料袋隨意丟棄(共13張PPT)教科版五下《環境與我們》單元6.讓資源再生演講者:一、聚焦這個是什么標志,它表示什么意思?一、聚焦資源:可再生資源 不可再生資源一、聚焦1.怎樣制作一張再生紙?2.再生紙對環境有什么影響?二、探索:中國古代造紙流程二、探索:中國古代造紙流程二、探索:試著做一張再生紙1.將廢紙撕碎4.蓋上毛巾擠壓吸水3.將紙漿平鋪在棉布上。2.加水進行攪拌5.在通風處晾干。撕碎。攪拌。平鋪擠壓吸水。通風 晾干二、探索:試著做一張再生紙撕碎稀紙漿攪拌平鋪擠壓吸水通風晾干二、探索:試著做一張再生紙再生紙與普通紙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資料:生活中常見的再生紙產品有:紙板和紙箱、包裝紙袋、衛生紙等。使用1張再生紙可以節約1.8克標準煤,相應減少二氧化碳4.7克。二、探索:造紙廠的造紙流程為了節約用紙,我們能夠做什么?· 愛護并重復使用教科書· 紙張雙面打印、復印和使用· 使用再生紙· 用手帕代替紙巾……三、研討:用回收的廢紙制造再生紙有哪些意義?小資料: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耗費大量的能源和水資源。生產一噸紙需要木材0.875噸木材、煤0.5噸、水375噸,在生產紙的過程中還會造成35%的水污染。我國是個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現有森林覆蓋面積僅為國土面積的13%,人均占有面積居世界119位;水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88位。如果人人環保用紙,累計節約5000張紙,就可以保護一棵3米高的大樹。四、拓展除廢紙外,你還知道哪些固體廢棄物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五下3-6《讓資源再生》.docx 五下3-6《讓資源再生》.pptx 古代造紙.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