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六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教案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第2課時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教案學情分析昆蟲世界種類繁多,有著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因此有許多豐富的可供觀察的內容。但許多昆蟲個體較小,僅用肉眼人們無法看清它們的身體構造,也不便于觀察它們的活動和生活習性,本課將引領學生用放大鏡探索奇妙的昆蟲世界。學生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觀察昆蟲對許多學生來說本來就是一個樂此不疲的活動。雖然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有過觀察昆蟲的經歷,但遠遠不能滿足探索他們的好奇心。用放大鏡進一步觀察昆蟲世界,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使用觀察工具的重要性。教學目標1.學習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身體結構;2.認識到工具對觀察活動的重要性。三、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借助放大鏡從不同角度觀察不同的昆蟲。【教學難點】懂得借助工具展開觀察活動,并及時通過圖畫和文字的形式記錄觀察結果。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師:小小的螞蟻在地上爬來爬去,辛勤工作,我們該怎樣更好地觀察它們?生:可以用放大鏡來觀察。2.師:昆蟲有許多奇特的本領,科學家們通過觀察昆蟲,發明出各種具有高強本領的設備。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用放大鏡來觀察昆蟲。設計意圖:本堂課以問答互動的形式展開,引出本節課觀察昆蟲的主要工具——放大鏡,從科學的角度解釋觀察昆蟲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二、新知揚帆活動一: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身體構造1.師:蒼蠅為什么能在豎直的玻璃上爬行而不掉落?昆蟲的復眼有什么作用?蟋蟀的耳朵在哪里?昆蟲的“嗅覺”和它們的觸角有什么關系?美麗的蝴蝶翅膀又有哪些秘密?在觀察昆蟲的身體構造的活動中,我們將會對這些問題一一解答。2.教師展示蒼蠅在玻璃上爬行的動圖:師:蒼蠅為什么能在豎直的玻璃上爬行而不掉落?請大家用放大鏡觀察蒼蠅的腳。學生進行觀察。師:蒼蠅的6只腳上各有一個“爪”,在爪的基部還有一個被一排茸毛遮住的爪墊盤。當蒼蠅在玻璃片上走動,腳部茸毛尖處便分泌出一種液體,具有一定的粘附力。3.教師展示蒼蠅躲避青蛙的動圖:師:蒼蠅為什么這么靈敏?請大家用放大鏡觀察蒼蠅的復眼,看看會有什么發現。學生進行觀察。師:蒼蠅的復眼由4000多個六角形的小眼組成,能看清幾乎360°范圍內的物體,大家認為蒼蠅的這么多小眼睛有什么作用呢?生:能夠及時幫助蒼蠅躲避危險。師:自然界中有許多昆蟲都有復眼,你們還知道哪些?(學生自由回答)師:蜻蜓是擁有眼睛數量最多的昆蟲,它的復眼由10000-28000只小眼構成。師:受到昆蟲復眼的啟發,科學家們研制出了復眼照相機、相控陣雷達等設備。復眼照相機:這款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復眼能提供與眾不同的優勢,它可以產生全景視角,呈現顯著的深度感官。相控陣雷達:利用大量個別控制的小型天線單元排列而成。一個相控陣雷達可同時形成多個獨立波束,分別實現搜索、識別、跟蹤、制導、無源探測等多種功能;可在空域內同時監視、跟蹤數百個目標。4.師:請大家用放大鏡觀察蟋蟀的前足,其前足內側的膜狀結構是什么?學生進行觀察。師:蟋蟀的聽覺感受器位于前足內側,呈膜狀結構,叫做鼓膜聽器,外形為橢圓形或縫隙狀。5.師:請大家用放大鏡觀察蝴蝶、蝗蟲、蠶蛾和天牛的觸角,它們各有什么不同?把它們的觸角畫下來。學生進行觀察和記錄。師:大家觀察到的各種昆蟲的觸角各有什么特點?(學生自由回答)師:蝴蝶的觸角是棒狀的。師:蝗蟲的觸角是絲狀的。師:蠶蛾的觸角是羽毛狀的。師:天牛的觸角是鞭狀的。師:大家認為昆蟲的觸角有什么作用呢?(學生自由回答)師:觸角是昆蟲重要的感覺器官,主要起嗅覺和觸覺作用,有的還有聽覺作用,可以幫助昆蟲進行通訊聯絡、尋找食物和選擇產卵場所等活動。6.師:請大家用放大鏡觀察蝴蝶的翅膀,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進行觀察。師:蝴蝶的翅膀上有什么?生:有密密麻麻的小鱗片。師:蝴蝶的翅膀上覆蓋著密密的彩色鱗片,每片鱗片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各色的鱗片們像瓦片一樣彼此重疊,拼湊出美麗的花紋。但是鱗片的色素是不穩定的,在蝴蝶死亡后,色素會分解消失。所以蝴蝶標本的顏色就會慢慢地沒有那么艷麗了。設計意圖:該板塊以學生觀察和分享交流為主,通過借助放大鏡觀察不同昆蟲的身體結構,使學生直接體會到用放大鏡觀察微小事物的優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細致觀察能力。放大鏡的參與為學生的觀察活動打開了一扇大門,課堂不是終點,因此需要教師鼓勵學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堅持對昆蟲的觀察。三、實踐拓展活動二:用放大鏡觀察蚜蟲和草蛉。1.觀看視頻:了解蚜蟲。蚜蟲:又稱膩蟲、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蚜蟲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其中大約有250種對于農林業和園藝業危害嚴重。蚜蟲的天敵有瓢蟲、食蚜蠅、草蛉等。2.師:說一說蚜蟲的身體有什么特點?(學生自由回答)3.教師展示蚜蟲吸食植物汁液的照片。師:仔細觀察,蚜蟲是怎樣吃東西的?(學生自由回答)師:蚜蟲用刺針般的口器扎進植物表皮,吸食植物的汁液。4.觀看視頻:草蛉幼蟲捕食蚜蟲。師:草蛉幼蟲是怎樣捕食蚜蟲的?(學生自由回答)師:草蛉幼蟲用嘴前的“鐮刀”抓住蚜蟲,然后用上下顎刺入蚜蟲體內吸食它的體液。5.教師展示“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觀察記錄表:設計意圖:該板塊以視頻為輔助,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總結蚜蟲的特點,及其與草蛉的關系,所觀察到的結論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四、視野開闊1.觀看視頻:蛐蛐兒為什么能一直唱歌。蟋蟀(蛐蛐兒)利用翅膀發聲。雄蟋蟀翅膀粗糙,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2.教師展示螞蟻和蚜蟲的圖片:師: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自然界有許多奇特有趣的現象,比如螞蟻與蚜蟲是合作的關系。蚜蟲的糞便含有豐富的糖,我們稱之為“蜜露”,螞蟻非常愛吃蜜露,便承擔了蚜蟲的“放牧”工作。一只工蟻來回穿梭,靠近蚜蟲,舔食蜜露,就像奶牛場的擠奶作業。螞蟻為蚜蟲提供保護,趕走天敵;蚜蟲也給螞蟻提供蜜露,這是一個合作兩利的交易。設計意圖:該板塊以視頻和圖片的形式介紹了蛐蛐兒的歌唱之謎以及螞蟻和蚜蟲的關系,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觀察昆蟲的興趣。五、新知鞏固1.判斷題。(1)在放大鏡下觀察蒼蠅的眼睛,我們發現蒼蠅的眼睛是由許多小眼組成的復眼。 ( )(2)大部分昆蟲的嗅覺器官在前腿內側。( )設計意圖:該板塊結合課堂重要知識點,檢查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有助于鞏固本課新學的知識,強化認識。【答案】1.√×第 12 頁科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六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學案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第2課時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學案班級: 課時: 課型:一、學習目標1.學習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身體結構;2.認識到工具對觀察活動的重要性。二、學習重點難點學習重點借助放大鏡從不同角度觀察不同的昆蟲。學習難點懂得借助工具展開觀察活動,并及時通過圖畫和文字的形式記錄觀察結果。三、知識構建【自主學習】1.你認為用放大鏡觀察昆蟲有什么好處?【合作探究】活動一: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身體構造。1.蒼蠅的眼睛是由無數個小眼組成的 。2.蒼蠅的復眼有什么作用?3.昆蟲的復眼帶給科學家許多靈感,發揮你的想象,昆蟲復眼還可能帶來哪些發明創造?4.蟋蟀前足內側的膜狀結構是它的 。5.用放大鏡觀察蝴蝶、蝗蟲、蠶蛾和天牛的觸角,并把它們的觸角畫下來。6.蝴蝶的觸角是 的,蝗蟲的觸角是 的,蠶蛾的觸角是 的,天牛的觸角是 的。7.通過放大鏡觀察蝴蝶翅膀,我們可以發現蝴蝶的翅膀上覆蓋著密密的 。活動二:用放大鏡觀察蚜蟲和草蛉。1.通過放大鏡觀察蚜蟲的身體,你發現蚜蟲的身體有哪些特點?請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你的觀察結果。2.通過放大鏡觀察蚜蟲進食,并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你的觀察結果。3.仔細觀察,并用圖畫和文字記錄草蛉幼蟲是如何捕食蚜蟲的。三、層級練習【隨堂練習 新知鞏固】(一)判斷題。1.在放大鏡下觀察蒼蠅的眼睛,我們發現蒼蠅的眼睛是由許多小眼組成的復眼。 ( )2.大部分昆蟲的嗅覺器官在前腿內側。 ( )3.蝴蝶的翅膀上覆蓋著密密的鱗片。 ( )4.蝴蝶、天牛、蠶蛾的觸角形狀都不相同。( )5.蚜蟲對農作物有嚴重危害,用10倍放大鏡可以觀察到蚜蟲在植物嫩枝上吸食汁液。 ( )(二)選擇題。1.蒼蠅的眼睛是( )。A.單眼 B.復眼 C.雙眼2.昆蟲頭上的( )是它們的“鼻子”。A.單眼 B.復眼 C.觸角3.用放大鏡觀察發現,蟋蟀的“耳朵”在其( )。A.頭部外側 B.后足內側 C.前足內側4.下列關于螞蟻觸角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螞蟻的觸角只能幫助它保持身體平衡B.螞蟻的觸角具有靈敏的嗅覺功能C.螞蟻的觸角能幫助它尋找食物、認路、和同伴傳遞信息(三)連線題。把下面昆蟲的觸角和對應的類型名稱連接起來。四、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略【合作探究】(一)1.復眼 2.蒼蠅的復眼能看清幾乎360°范圍內的物體,及時幫助蒼蠅躲避危險。 3.略4.聽覺感受器 5.略6.棒狀;絲狀;羽毛狀;鞭狀 7.鱗片(二)1.略 2.圖略;蚜蟲用刺針般的口器扎進植物表皮,吸食植物的汁液。 3.圖略;草蛉用嘴前的“鐮刀”抓住蚜蟲,然后用上下顎刺入蚜蟲體內吸食它的體液。【層級練習】【隨堂練習 新知鞏固】(一)√×√√√(二)BCCA(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學案.doc.doc 6.1.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教案.doc.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