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認識星座【教材簡析】本課是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的第4課。從本節課開始,教材通過兩課時開展對星座的學習和認識。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了解星座,并通過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去客觀真實地了解星座并建立星座的正確概念。聚焦部分通過提問,調查學生對星座的前概念和原認知。學生的星座概念很多是通過神話故事,動畫作品,星座運勢等非正式的學習渠道,缺乏科學性。探索部分分為兩個個環節:一是初步了解星座。通過介紹星座的由來,強調星座是人類認識星空的產物,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僅此而已。二是建一個星座模型。將小球用長短不同的細線懸吊在一些特定的位置,通過照射投影出北斗七星的樣子。但隨著照射角度的變化,七顆星星投影組成的圖案也隨之變化。通過不同角度的觀察,研討分析觀察結果的成因,通過這樣的模型讓學生了解到星座只是不同遠近互不相干的一些星星在夜空的組成的圖案而已,并非神話傳說中的神仙或動物的塑像,更不能決定人的命運,建立起星座的客觀認知。拓展部分引入了“光年”這個科學詞匯,并一一介紹了北斗七星七顆恒星與地球的距離,給學生帶來震撼的同時,使得學生對宇宙的空間產生新的認識。【學情分析】本節課雖不是學生初次聽說星座這個詞匯,但學生對于星座的認知往往受到現實生活中一些錯誤概念的影響,需要教師通過引導,為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同時,星座的知識已跳脫太陽系,來到了更廣闊的宇宙空間。學生需要發揮更充足的空間想象能力,讓自己逐步從平面走向立體,從模型走向宇宙空間,建立起正確的星座概念。【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科學探究目標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科學態度目標1.認識建立模型的重要性。2.培養對天文方面的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會越來越多。【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星座模型,建立星座的正確概念認知。難點:對星座模型不同視角的觀察結果,進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釋。【教學準備】教師:班級記錄表。小組:紙板、細線、橡皮泥、手電筒、記錄單等。【教學過程】聚焦:(預設5分鐘)1.談話:你知道哪些有關星座的知識?是如何知道的?學生暢談對對星座的了解。教師課件出示:為了方便辨認,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出不同的區域。根據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他們命名。天空中這些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域就稱為星座。2.板書課題:認識星座。二、探索和研討:(預設30分鐘)[材料準備:紙板、細線、橡皮泥、手電筒、記錄單等]認識星座1.教師課件出示:為了方便辨認,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他們命名。天空中這些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域就稱為星座。2.展示全天88星座圖:不同的國家一開始對星座的劃分有所不同,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統一將全天星空劃分為88個星座。3.小結:星座是人類認識星空的產物,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并非什么神話傳說中所謂的神仙或其他動物的塑像,更不能決定人的命運等。(二)建一個星座模型1.課件展示:北半球天空最重要的星象之一:北斗七星2.建立北斗七星模型(1)模型制作:找一張邊長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紙板,按圖所示打上7個小孔。在1~7號小孔上分別掛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長的細線,并在細線下端掛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2)投影觀察:將模型懸掛,用手電筒從不同的角度照射,投下一組影子,并將多組投影記錄下來。(3)說一說你的發現。(預設:不同角度投影的結果不同,當手電筒從正面照射時,投影的結果正好是北斗七星的勺子形)(三)研討1.研討問題1:我們畫下來的星座圖像相同嗎?為什么會不同呢?學生將不同視角的投影結果匯總,比較各個投影圖像的區別,討論產生區別的原因。(預設:不同角度產生的投影結果各不相同,有些小球影子靠得更近了,有些小球的影子離得更遠了。這是因為視角的不同而產生的變化。)2.研討問題2:哪一個圖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狀相同?(預設:當模型按設計圖擺放,并從正面照射時,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構成了一個北斗七星的勺子形。)教師補充,這個角度正是從地球看過去的角度。3.研討問題3: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動給了我們什么啟發?我們對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學生暢言自己對星座新的認知。教師補充:在用投影機的光從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時,我們看到的七顆星組成的不同圖形,就如同我們坐在宇宙飛船上,繞這七顆星轉動一周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三、拓展(預設:3分鐘)1.認識距離單位“光年”:北斗七星的七顆星分布在距離我們幾十到一百多光年遠的宇宙空間里。光年: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之間的距離。意思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經過一年時間的距離。光速大約是30萬千米/秒,那么一光年大約是94600億千米。2.了解北斗七星中七顆恒星距離地球的實際距離。搖光距離地球約101光年,開陽距離地球約78光年,玉衡距離地球約81光年,天權距離地球約81光年,天璣距離地球約84光年,天樞距離地球約124光年,天璇距離地球約79光年。四、課堂小結(預設:2分鐘)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的星座的由來,了解了星座的形成。一個星座實際是由遠近不同、沒有關聯的恒星在天空中組成的視覺圖像而已。星座是人類認識星空的產物,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并非什么神話傳說中所謂的神仙或其他動物的塑像,更不能決定人的命運。【板書設計】4.認識星座(優先保證) (清晰度) (放大倍數)星座由來: 為了便于認星,將恒星分群,將星空劃域北斗七星模型 :從地球的角度觀察其他角度:【作業設計】1.下列關于星座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星座可以預測人的運勢B.星座是一些動物和人物的形象C.星座中各個恒星之間其實沒有關系D.北斗七星是古代的一只勺子飛上天變化而成的2.從星座模型的不同角度照射,會出現不同的投影,這不能說明( )。A.模型制作錯誤或實驗失敗了B.從宇宙的其他角度看北斗七星,形狀可能就不一樣了C.星座只是一些互相沒有關系的恒星在天空上組成的視覺圖像D.只有從某一個角度才能觀察到勺子狀的投影3.光年是一個( )。A.時間單位 B.恒星單位C.長度單位 D.重量單位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宇宙 - 1(共18張PPT)4.認識星座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宇宙》聚 焦在夜晚觀星中,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許多閃爍的星星。這些星星絕大多數是太陽那樣的恒星。天空中眾多的恒星組成了不同的星座。你知道星座是怎么來的嗎?為了便于辨認,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探索活動一 認識星座探 索根據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他們命名。探索活動一 認識星座探 索天空中這些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域就稱為星座。夏季星空北南東西探索活動一 認識星座探 索不同的國家一開始對星座的劃分有所不同,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統一將全天星空劃分為88個星座。探索活動一 認識星座探 索星座是人類認識星空的產物,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并非什么神話傳說中所謂的神仙或其他動物的塑像,更不能決定人的命運等。探索活動一 認識星座探 索北半球天空最重要的星象之一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是大熊座的顯著標志探索活動二 建立星座模型探 索1.找一張邊長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紙板,按圖所示打上7個小孔。1234567探索活動二:建立星座模型探 索建一個星座模型2.在1~7號小孔上分別掛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長的細線,并在細線下端掛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123456712cm15cm17cm27cm27cm14cm15cm探 索探索活動二:建立星座模型將模型懸掛起來探 索探索活動二:建立星座模型用手電筒從正面照射投下一組影子探 索探索活動二:建立星座模型這組投影正好是勺子形從地球上看到的北斗七星探 索探索活動二:建立星座模型(播放資源 建立星座模型)想一想:從地球以外看北斗七星會怎樣呢?逐漸改變手電筒的照射方向七顆星星的投影位置發生了明顯變化。探 索探 索建一個星座模型從星座模型可以看到:組成北斗七星的星星離我們有遠有近。北斗七星的形狀是我們從地球這一個角度所觀察到的景象。如果從宇宙中其他不同的角度觀察,它們的形狀會各不相同。從地球上觀察從宇宙其他位置觀察:拓 展 北斗七星是大星座的主要標志。也是北面天空的重要星象。北斗七星的七顆星分布在距離我們幾十到一百多光年遠的宇宙空間里。光年: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之間的距離。意思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經過一年時間的距離。光速大約是30萬千米/秒,那么一光年大約是94600億千米。拓 展拓展北斗七星的每顆恒星距離地球到底有多遠呢?搖光開陽玉衡天權天璣天璇天樞從地球上看實際距離約101光年約78光年約81光年約81光年約84光年約79光年約124光年一個星座實際是由遠近不同、沒有關聯的恒星在天空中組成的視覺圖像。讓科學流行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認識星座》教學設計.docx 4.認識星座.pptx 建立星座模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