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一、學生基本情況三年級學生這是第二學期學習科學課,基本了解了這門學科的特點及學習方法:玩中學、想中學、做中學、用中學。了解了實驗課中應具備的團結協作精神,并能努力去做,需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二、課程性質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三、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并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并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于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2.珍愛并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愿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并能嘗試用于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四、教學措施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學,常常把目標單一地定位于教知識;"用教材教"則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科學課的目標設計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識,這樣,才能把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有機地和科學知識目標結合在一起。 2.繼續遵循在玩中學、做中學、用中學、想中學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3. 配合科學教研組舉辦的創“科學知識值多少”吉尼斯紀錄活動,將繼續堅持課前五分鐘的科學小知識問答,小知識大學問,培養學生讀科學、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4.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五、資源利用做好每節課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使學生對一些現象有比較直觀的了解;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6、課時安排1.第一單元土壤與巖石…………………………5課時2.第二單元生活中的材料………………………5課時3.第三單元冷與熱………………………………4課時4.第四、五單元…………………………………6課時5.第六、七單元…………………………………4課時6.全冊基礎知識梳理……………………………4課時7.實驗技能素養展示……………………………5課時8、復習…………………………………………8課時七、教學進度安排(如遇假期,課時順延)周次 課時 內容第一周 第一課時 開學第一課第一周 第二課時 土壤的成分第二周 第一課時 土壤的種類第二周 第二課時 認識巖石第三周 第一課時 礦物和礦產第三周 第二課時 玻璃第四周 第一課時 紙第四周 第二課時 多變的紙第五周 第一課時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第五周 第二課時 溫度計的秘密第六周 第一課時 自行車胎為什么爆裂第六周 第二課時 熱氣球上升的秘密第7周 第一課時 種子發芽了第8周 第一課時 種辣椒第8周 第二課時 植物的分身術第9周 第一課時 不同環境中的植物第9周 第二課時 調查家鄉植物第10周 第一課時 養蠶第10周 第二課時 動物的家第11周 第一課時 生物與非生物第11周 第二課時 一天的天氣第12周 第一課時 風的形成第12周 第二課時 氣候第13周 第一課時 走近工程師第13周 第二課時 走進發明家第14周 第一課時 小改變大效率第14周 第二課時 剎車的學問第15周 第一課時 第一單元復習梳理第15周 第二課時 第二單元復習梳理第16周 第一課時 第三單元復習梳理第16周 第二課時 第四單元復習梳理第17周 第一課時 第五單元復習梳理第17周 第二課時 第六單元復習梳理第18周 第一課時 第七單元復習梳理第18周 第二課時 全冊復習梳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