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4 青藏地區一、單項選擇題1.“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同學沿下圖的線路出發了。他沿途先后看到的景觀是A.富饒的盆地——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牦牛成群B.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C.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D.喀斯特地貌——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綠野相連的珠三角2.下圖是來自“世界屋脊”的“高原之舟”,其生活區域的氣候是( )A.熱帶季風氣候 B.高原山地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建設中的川藏鐵路連接成都和拉薩。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3.沿川藏鐵路線可以看到的景觀是( )A.高原牧場牦牛成群 B.綠洲農業星羅棋布C.古老的窯洞煥生機 D.古樸幽靜的四合院4.與青藏鐵路相比,川藏鐵路( )A.線路更長,途徑的省份更多 B.難度更小,沿線地勢較為平坦C.難度更大,修建橋梁隧道多 D.跨度更大,穿過二三階梯5.閱讀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小題。與下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城市依次為( )A.北京、烏魯木齊、上海、拉薩 B.上海、烏魯木齊、北京、拉薩C.上海、拉薩、北京、烏魯木齊 D.北京、拉薩、烏魯木齊、上海6.“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同學沿下圖的線路出發了。在某地,他喝了糌粑酒,酥油茶。該地是A.① B.② C.③ D.④復雜的自然環境,使我國不同地域的差異十分顯著。讀下圖,回答以下問題。7.圖中①、②兩地夏季氣溫相差很大,主要影響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人類活動 D.地形因素8.圖中③區域生態環境脆弱。為實現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A.引進良種,積極鼓勵天然放牧 B.采取植樹種草與建梯田等措施相結合C.全部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 D.增加糧食播種面積,把陡坡開墾為耕地9.世界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壓電網工程——藏中電力聯網工程于2018年11月23日竣工投運,結束了西藏中東部地區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實現了西藏主干電網從220千伏向500千伏的跨越升級。從應對資源問題的舉措來看,這屬于( )A.開源 B.節流 C.保護 D.調配2018年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明確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讀圖,回答以下各題。10.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三江指的是圖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關于三江源描述正確的是 ▲A.三江源位于圖中的甲省 B.擁有珍稀瀕危物種三河馬C.該地發展河谷綠洲農業 D.地勢高、氣壓高12.下列有關拉薩市的說法正確的是( )A.拉薩市位于西藏的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南岸B.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C.拉薩市年平均日照時數在5 000小時以上,被稱為“日光城”D.拉薩市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豐沛放蜂路線是蜂群繁殖、生長經過各個放蜂場地的路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上圖的中線放蜂路線,先后經過我國的①南方地區②北方地區③西北地區④青藏地區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④14.造成各地放蜂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地勢起伏 B.水文狀況 C.氣候特點 D.海陸位置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讀下圖,完成以下問題。15.我國少數民族個數最多,同時也是白族、景頗族等民族集中居住的省級行政區是圖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16.圖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說法,與實際相符的是A.①——我們住竹樓,過潑水節B.②——我們在高原河谷放牧牦牛C.③——我們在草原賽馬、摔跤D.④——我們打著腰鼓唱著信天游17.上圖中,唯一一個屬于北方地區的省區是A.① B.② C.③ D.④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天然濕地分布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讀下圖,完成以下各題。18.三江指的是圖中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19.“中華水塔”水量豐盈的時期,最可能在(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20.關于三江源敘述正確的是( )A.三江源位于圖中的甲省 B.擁有珍稀瀕危物種三河馬C.該地發展河谷綠洲農業 D.地勢高、氣壓高21.下列屬于該地區主要少數民族的生活特色是( )A.打林卡 B.過三橋 C.那達慕大會 D.安塞腰鼓22.“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個高原的寫照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云貴高原23.黃河發源地所屬的地域文化區(圖中④)的傳統服飾是掉袖藏袍,與此相適應的氣候特點是( )。A.雨熱同期 B.高溫多雨 C.溫暖濕潤 D.晝夜溫差大24.青藏地區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下圖是被稱為“高原之舟” 的( )A.駱駝 B.藏羚羊 C.藏山羊 D.牦牛25.某同學暑假時在青藏地區旅游,最有可能感到的不適是( )A.日照強,氣溫高——中暑 B.陰雨連綿——感冒C.海拔高,缺氧——呼吸困難 D.風沙大——行走困難《舌尖上的中國》通過對全國各地獨特美食的介紹,讓觀眾從飲食文化方面和理解傳統和變化著的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各題。26.第二集《轉化的靈感》中的一個鏡頭:“高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該鏡頭拍攝于(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云貴高原27.第六集《五味的調和》通過介紹川、魯、粵、淮揚四大基礎菜系,展現了我國豐富多彩的烹飪文化。魯菜、粵菜的發源地分別是( )A.山東省、福建省 B.山西省、廣東省C.山東省、廣東省 D.山西省、福建省28.為拍攝《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行走大江南北,途中不僅體驗到了各地美食,而且體會到了祖國疆域的遼闊。從海陸位置來看,下列國家與中國具有一樣特征的是( )A.日本 B.美國 C.蒙古 D.印度尼西亞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活動特色鮮明。讀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場景圖, 回答以下各題。29.四幅圖片中,反映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北方地區農業生產活動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0.圖片①代表的省區,物產有A.石油、天然氣 B.哈密瓜、香蕉 C.三河牛、三河馬 D.長絨棉、牦牛31.對圖④地區的生產、生活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傳統民居以竹樓為主 B.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C.農牧業生產現代化程度很高 D.水稻是當地主要的糧食作物32.主要生活在牧區的一組少數民族是A.高山族、朝鮮族 B.維吾爾族、苗族 C.滿族、壯族 D.藏族、蒙古族33.下列宗教習俗或傳統節日與拉薩無關的是( )A. B.C. D.某旅游拍攝小組來到青藏高原,發現這里主要的生產方式是牧業生產, 據此回答以下各題:34.青藏地區發展牧業的有利條件有①草場面積大②海拔高、陽光強烈,適合牧草生長③耕地面積小④牧草的營養成分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5.牦牛、藏綿羊和藏山羊是青藏地區的主要畜種,因為它們①耐寒②對牧草的需求不大③能適應缺氧的高原環境④能適應低氣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36.在遼闊的草原上,可以見到成群結隊的________和________。它們能適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殊的高原環境。37.青藏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牧區,主要牲畜有________、藏綿羊、藏山羊等。其中,________善于爬山負重,被稱為“高原之舟”。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B2.B3.A4.C5.B6.D7.D8.B9.D10.D11.A12.B13.A14.C15.B16.C17.D18.D19.C20.A21.A22.A23.D24.D25.C26.A27.C28.B29.B30.A31.B32.D33.B34.C35.C36. 牦牛 藏綿羊;藏山羊 高寒 缺氧 低氣壓37. 牦牛 牦牛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