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藻類植物 教學設計一、課標分析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的“概述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是《課程標準》第八大部分“生物多樣性”的具體內容。藻類植物的特征及與人類生活關系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以及學生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具有重要意義。表一 課標要求及教學建議列表具體內容 活動建議概述植物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認識校園內的植物并掛牌。《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教學行為的方向、目標、效益準則,所以每位教師必須熟讀課標,研究課標。首先,對每條標準進行分解,確認其中的行為動詞—— “描述”、“列舉”、“說明”的要求,進而依據國家課程標準中的學與行為動詞的相應關系,確定其 學(知識目標的水平要求劃分為了解、理解和應用三個基本層次,技能目標的水平要求劃分為模仿、獨立操作兩種種水平)。接下來,依據“行為條件” 分析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要求,精心設計課程,上好每一堂課。“概述植物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使用了行為動詞“概述”,與之對應的水平要求是“理解”水平,促使學生能夠把握內在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基于以上分析,對《藻類植物》的學習,應通過實驗、觀察與思考、討論等活動獲得,通過有效組織課堂活動,讓學生基于活動體驗理解藻類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從而讓學生明確在生物圈中的不同環境中分布著不同類群的綠色植物,以及它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二、教材分析“藻類植物”是魯科版初一下冊生物第三單元第一章第一節,本課時是“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一章的開篇。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確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通過實驗和觀察歸納藻類植物特征的方法是本節的難點。《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對本節的要求是:概述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為達到課標要求,教材主要通過實驗——觀察衣藻和水綿的結構,觀察海帶加熱后的顏色變化,得出藻類植物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論;通過與平時常見的陸生植物形態的比較,得出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分化的結論;教材通過圖示的方法,簡明得呈現了藻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三、學情分析知識方面:六年級學生在初一上冊,對動植物細胞以及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植物的葉片結構等知識已經有充分的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學期,學生多次操作顯微鏡,顯微鏡的使用已經非常熟練。能力方面:經過了半年的生物學的學習,學生基本已經適應初中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和科學探究能力,具備一定的觀察思考能力。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思維活躍,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欲望很強,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嘴、動腦、動手,去發現、歸納、總結,人人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進而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素養。在教材最后點明了藻類結構極為簡單,是地球上出現最早的植物,經過數億年的漫長歲月,有些藻類逐步演變成現在各種各樣的植物,從而明確了藻類植物在生物進化中的地位。四、教學目標1.概述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環境2.說出藻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關注藻類植物的生存狀況。五、重點和難點重點:通過實驗,明確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難點:通過實驗和觀察歸納藻類植物特征的方法六、課前準備組織興趣小組采集南陽河河水、各學習小組調查搜集萊州的海洋藻類,準備顯微鏡、酒精燈等實驗器材七、課時建議 1課時八、教學設計授課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南陽河景色導入新課二、觀察淡水藻類1.肉眼初識2.顯微探秘(1)明確目的及實驗步驟(2)實驗觀察(3)展示交流以及點評(4)討論明確藻類的營養核形態特點三、觀察海洋藻類(1)課前調查——初識海洋藻類(2)演示實驗揭秘褐藻和紅藻體色之謎(3)微觀探秘海洋藻類a.實驗觀察b.交流現象四、梳理歸納五、藻類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學生試著說(2)看視頻后完善五、鏈接生活-環保支招六、盤點收獲七、結束語 播放拍攝的南陽河景色照片,組織學生明確水域中的藻類植物,激發學生質疑后,明確課題。組織學生分小組看一看,摸一摸南陽河水,交流發現教師點撥——水綿組織學生閱讀課本2-3頁實驗:重點了解“實驗步驟”中的1和2.點撥一次實驗完成1和2出示觀察任務和友情提示巡視指導,將優秀的圖像手機拍攝并上傳到電腦展示幾個小組觀察到的物像針對最典型的一副組織組長上臺帶領小組展示交流(以水綿為主),交流后進行肯定和鼓勵。啟發其余小組,繼續交流其他發現【預設一】衣藻【出示】觀察過程中錄制的學生顯微鏡中的物像錄像【微課】展示興趣小組搜集的衣藻微課點撥學生明確衣藻有葉綠體屬于藻類植物【預設二】柵藻引導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的像【出示】討論題:1.這些藻類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嗎?前面的哪些觀察結果可以支持你的判斷?2.藻類植物的形態與你平時常見的陸生植物有什么不同?它們有專門的根、莖、葉等器官嗎?(問題下配上衣藻模式圖,觀察的水綿圖、鑷子上的水綿、水培綠色開花植物。)教師及時總結并板書【過】剛才我們觀察了南陽河中的淡水藻類,我們美麗的萊州灣又有哪些藻類?課前我們分組調查了萊州灣中的海洋藻類,請各組上臺展示交流。【引導一】學生觀察調查搜集的藻類實物,提出質疑,馬尾藻為什么不是綠色的?演示水煮馬尾藻和石花菜實驗【引導二】馬尾藻是否具有根莖葉?組織學生用光顯微鏡 馬尾藻臨時切片.巡視指導學生并拍攝物像的照片組織展示交流對比馬尾藻葉狀體和迎春葉切片,進一步明確馬尾藻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出示表格進行梳理組織評價藻類植物營養形態結構分類組織基于生活經驗交流出示視頻后交流總結既有有利一面又有有害一面出示我們萊州的南陽河部分河段出的水華以及其他淡水藻類瘋長現象,組織學生環保支招教師出示調查的政府治理情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藻類植物如此簡單,大約在30億年前就出現在海洋中。是地球上出現最早的植物類群,有些藻類逐漸登陸地,一步步演變成現在的各種各樣的植物比如【PPT云峰山的松樹、崖上銀杏、大基山墻蘚、蕨類】這些植物又有哪些特點?你想知道嗎?下節課我們繼續探究! 欣賞景色感受家鄉秀麗春水,之后,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學生觀察到看到綠色絲狀一團,摸起來黏滑。明確實驗目的要求及實驗步驟學生交流改進實驗的方法看到的圖像清晰,給其他圖像不清晰的提建議學生評價物像提出觀察建議組長上臺主持,其余組員臺下交流發現交流發現的綠色的多細胞藻類(柵藻),動得小球學生看到衣藻游動以及綠色的葉綠體進一步觀察鞭毛和葉綠體根據柵藻有綠色的葉綠體明確它屬于藻類植物討論后交流答案各小組上臺展示交流明確石花菜之所以不是綠色,是因為它富含的藻紅素遮蓋了葉綠體的綠色,馬尾藻是褐色是因為含有藻紅素和藻黃素遮蓋了葉綠體的綠色分小組觀察討論對比觀察三個部位的切片極為相似,得出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細胞之間非常相似學生完成表格交流答案吃-食用,還能制造氧氣觀看視頻釋放氧氣站大氣中的90%作為魚的餌料、食用、藥用赤潮、水華,有害學生交流傾聽關注,產生興趣。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