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五下第二單元第2課《用浮的材料造船》教學設計課題 用浮的材料造船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五學習目標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變材料的結構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和穩定性。 2.生產生活需求推動了造船技術的進步。3.經歷設計與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過程。 4.根據設計目標,對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進行測評,并不斷改進結構,提高船的載重量和穩定性。5.通過探究認識到船的結構與載重量和穩定性有關。6.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設計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務,培養創新精神。7.感受船的技術革新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和變化。重點 通過實驗發現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變材料的結構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和穩定性。難點 竹筏的制作和測試。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古人發現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獨木舟就是人們利用可以漂浮的樹干造出來的。但是,獨木舟在水中不夠穩定,裝載的貨物也有限,人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獨木舟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如果把木頭直接放到水中,那么會怎么樣呢 古人發現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獨木舟就是來自天然的浮的材料——樹干,這是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證據,但是獨木舟存在著裝載量少、不穩定的問題,我們可以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觀看視頻資料,了解竹筏。 學生交流、討論并回答問題。 聚焦課題,激發學生對制作竹筏的興趣。講授新課 探索:設計、制作一個竹筏或木排模型。竹筏是由多根竹竿捆扎而成的,木排是用長木材捆扎而成的,二者都是簡易的船。竹竿和木材是早期人類在制作中所選用的材料,同學們可以沿著古人的足跡來制作、改造船只。制作材料:木條或竹竿、繩子、鋸。制作過程:(1)畫出竹筏或木排的設計圖。(2)先將木條或竹竿鋸成長短一樣的小段,再用繩子將它們捆在一起,做成一個竹筏或木排。設計圖 樣品制作須知:(1)制作的竹筏或木排要能穩定地浮在水面。(2)制作的竹筏或木排要牢固、不散架。比較竹筏和獨木舟。將竹筏與獨木舟進行比較,看看它們有哪些不同。獨木舟竹筏體積較小較大載重量較小較大穩定性較差較好研討:竹筏與獨木舟相比,有了哪些進步 竹筏比獨木舟更寬、穩定性更好、載重量更大。它有效地解決了獨木舟不穩定、裝載量少的問題,這是一次技術的進步。生活中的竹筏具有以下特點:1.吃水小,載重量大,可以在淺水中航行。2.穩定性好,行駛平穩安全,不會翻船。3.制作簡便,可以就地取材進行制作。竹筏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你打算怎樣改進 竹筏具有容易受潮變濕不能確保乘船者和貨物保持干燥,容易出現浸水問題??梢韵冉o竹筏做防水處理,再把竹筏固定在一起,防止由下往上滲水。我打算造一艘防水小船解決這個問題。觀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發現 搖櫓木船和明代寶船已經解決了防水問題,穩定性和載重量都大大提高,尤其是明代寶船的載重量非常大,而且出現了“搖櫓”“風帆”等動力系統。拓展:繼續改進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改變外形:對竹竿進行變形處理,讓竹竿的兩頭往上翹。增加動力系統:通過給竹筏(木排)模型上安裝“櫓”或“帆”,改進竹筏(木排)模型的動力系統。改進防水:在竹筏的上面增加防水木板。或通過給竹筏(木排)模型包裹上一層防水材料(如鋁箔),改進竹筏(木排)模型的防水性。增大載重量:增加竹竿數量,增大竹筏的底面積。 小組合作完成竹筏的設計方案,匯報交流,說明設計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學生匯報。 引導學生按“思考——畫圖紙——制作”的步驟開展活動,提醒學生盡量按照設計圖進行制作。通過讓學生觀察搖櫓木船和明代寶船,給學生指明新的研究方向,引導學生找出兩艘船的優點,借鑒到對竹筏的改進中。課堂的延伸與發展。課堂小結 本課通過設計、制作、測量與完善竹筏(木排)模型的過程,體驗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感受浮力。同時在改進竹筏(木排)模型以獲得更大載重量和穩定性的活動中,認識到相應結構對船的功能的影響。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五下第二單元第2課《用浮的材料造船》(一課一練)教科版 含答案基礎練習1.選擇題。(1)物體在水中有沉浮,下列( )材料在水中是浮的。A.石頭 B.鐵塊C.玻璃 D.泡沫(2)下列木質的船,( )的載重量最大。A.木筏 B.竹筏C.搖櫓木船 D.明代寶船(3)在制作竹筏時,如果遇到問題,那么正確的態度應該是( )。A.放棄,重新制作一個 B.承認失敗C.反思原因,改進方法,解決問題D.不放棄,直接在原有的竹筏上改進,無須畫圖與討論(4)根據設計圖制作竹筏,屬于哪一個過程? ( )A.提出問題 B.明確任務C.制訂方案 D.實施方案(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竹筏的載重量比獨木舟大是因為竹子比木頭輕B.生產生活需求推動了造船技術的進步C.竹筏的載重量比獨木舟大是因為竹筏的船體底部增大,穩定性更好D.制作竹筏的選材種類和數量應按照設計方案進行2.填空題。(1)____________的材料可以造船,除了用木頭,還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浮的材料造船。(2)改變材料的____________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和穩定性。(3)竹筏通過加大__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__,比獨木舟更穩定,裝載的貨物也更多。(4)搖櫓木船和明代寶船的船體都是由____________制作的;其中,____________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擁有在當時極為先進的工藝水平。實驗探究3.如何改進制作竹筏呢?小科做了如下實驗:猜測1:竹筏的載重量與竹子的種類有關。猜測2:竹筏的載重量與竹筏的船體大小有關。猜測3:竹筏的穩定性與竹筏的底面積有關。(1)為了驗證猜測1,可以選擇_______組材料,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條件不變。(2)為了驗證猜測2,可以選擇______組材料,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條件不變。(3)為了驗證猜測3,可以選擇______組材料,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條件不變。(4)把一個重物放置在甲組左邊的竹筏上,比較穩妥;放置在右邊的竹筏上,貨物一下子滾到水中了,這個現象說明竹筏的穩定性與竹筏的____________有關。(5)分析乙組現象,得出結論,竹筏的載重量與竹筏的____________有關。培優訓練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鄭和寶船鄭和寶船是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另有一種說法,鄭和寶船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海船的總稱。鄭和寶船供鄭和船隊的指揮人員、使團人員及外國使節乘坐。同時,用它來裝運寶物,為此,稱為“寶船”,意為“運寶之船”。鄭和寶船,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擁有在當時極為先進的工藝水平。船體采用全木結構。復雜的木結構通過各種船釘拼合、掛鋦、加固在一起。建筑形式屬于樓船。自底艙到甲板上,共分為五層。船體結構上設了多道橫艙壁,把一整個艙按功能分割成多個小艙,多的二十八艙,少的也有二十三艙。在海上的行動主要依靠風帆借助風力以及水手劃水。桅桿不設固定橫桁,適應海上風云突變,調錢轉腳靈活,能有效利用多面來風。鄭和寶船在兩舷和艉部,設有長櫓。這種長櫓入水深,多人搖擺,格在水下半旋轉的動作類似今天的螺旋槳,推進效率較高。在無風的時候也可以保持相當航速,而且櫓在船外的涉水面積小,適應在狹窄港灣擁擠水域航行。(1)鄭和寶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船,船體采用____________結構,建筑形式屬于____________船。(2)鄭和寶船主要依靠風帆借助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劃水。參考答案1. (1)D (2)D (3)C (4)D (5)A2. (1)浮 泡沫 橡膠 (2)結構 (3)船體 底面積 (4)木頭 明代寶船3. (1)丙 竹子種類 (2)乙 船體大小 (3)甲 竹筏底面積(4)底面積 (5)船體大小4. (1)木帆 全木 樓 (2)風力 水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1張PPT)2 用浮的材料造船教科版 五年級下新知講解竹排泛舟新知講解《閃閃的紅星》講述了潘冬子從七歲到二十二歲的成長故事,塑造了一位愛國、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學習榜樣。視頻中的潘冬子坐在竹筏上在江中穿行。閃閃的紅星新知講解古人發現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獨木舟就是人們利用可以漂浮的樹干造出來的。但是,獨木舟在水中不夠穩定,裝載的貨物也有限,人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獨木舟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如果把木頭直接放到水中,那么會怎么樣呢 古人發現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獨木舟就是來自天然的浮的材料——樹干,這是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證據,但是獨木舟存在著裝載量少、不穩定的問題,我們可以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新知講解竹筏,又稱竹排,用竹竿捆扎而成,是有溪水的山區和水鄉的水上交通工具,流行于長江南部地區。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船舶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一般來說,小筏用5~8根竹竿,大筏用11~16根竹竿。一般的竹筏長約三丈,寬數尺。新知講解1設計、制作一個竹筏或木排模型。竹筏是由多根竹竿捆扎而成的,木排是用長木材捆扎而成的,二者都是簡易的船。竹竿和木材是早期人類在制作中所選用的材料,同學們可以沿著古人的足跡來制作、改造船只。制作材料:木條或竹竿、繩子、鋸。制作過程:(1)畫出竹筏或木排的設計圖。(2)先將木條或竹竿鋸成長短一樣的小段,再用繩子將它們捆在一起,做成一個竹筏或木排。新知講解1制作須知:(1)制作的竹筏或木排要能穩定地浮在水面。(2)制作的竹筏或木排要牢固、不散架。設計圖 樣品新知講解制作竹筏新知講解2測試竹筏的載重量。實驗材料:竹筏、水槽、螺母。實驗步驟:(1)將竹筏放入水槽中。(2)往竹筏上逐個添加螺母,觀察能裝載幾個螺母。實驗現象:添加一定數量的螺母后,竹筏上的螺母被浸濕了。實驗結論:竹筏的防水性較差,不能確保承載的物品保持干燥。新知講解3比較竹筏和獨木舟。將竹筏與獨木舟進行比較,看看它們有哪些不同。獨木舟 竹筏體積 較小 較大載重量 較小 較大穩定性 較差 較好新知講解用浮的材料造船新知講解竹筏與獨木舟相比,有了哪些進步 竹筏比獨木舟更寬、穩定性更好、載重量更大。它有效地解決了獨木舟不穩定、裝載量少的問題,這是一次技術的進步。生活中的竹筏具有以下特點:1.吃水小,載重量大,可以在淺水中航行。2.穩定性好,行駛平穩安全,不會翻船。3.制作簡便,可以就地取材進行制作。1新知講解竹筏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你打算怎樣改進 竹筏具有容易受潮變濕不能確保乘船者和貨物保持干燥,容易出現浸水問題。可以先給竹筏做防水處理,再把竹筏固定在一起,防止由下往上滲水。我打算造一艘防水小船解決這個問題。2新知講解觀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發現 3搖櫓木船 明代寶船的船體長達100多米搖櫓木船和明代寶船已經解決了防水問題,穩定性和載重量都大大提高,尤其是明代寶船的載重量非常大,而且出現了“搖櫓”“風帆”等動力系統。新知講解繼續改進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改變外形:對竹竿進行變形處理,讓竹竿的兩頭往上翹。增加動力系統:通過給竹筏(木排)模型上安裝“櫓”或“帆”,改進竹筏(木排)模型的動力系統。改進防水:在竹筏的上面增加防水木板?;蛲ㄟ^給竹筏(木排)模型包裹上一層防水材料(如鋁箔),改進竹筏(木排)模型的防水性。增大載重量:增加竹竿數量,增大竹筏的底面積。課堂練習判斷題。1.古代的船都是木材做的,現代的船都是鋼鐵做的。( )2.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 )3.保持船的平穩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盡量加重貨物。( )4.古代帆船的動力來源主要是人力。( )5.各種不同形狀的船,它們在水中行駛時受到的阻力都相同。( )6.搖櫓木船和寶船雖然有了“櫓”“帆”等動力系統,但沒有解決防水性差的問題。( )√√××√×課堂練習選擇題(1)物體在水中有沉浮,下列( )材料在水中是浮的。A.石頭 B.鐵塊 C.玻璃 D.泡沫(2)下列木質的船,( )的載重量最大。A.木筏 B.竹筏 C.搖櫓木船 D.明代寶船(3)在制作竹筏時,如果遇到問題,那么正確的態度應該是( )。A.放棄,重新制作一個 B.承認失敗C.反思原因,改進方法,解決問題D.不放棄,直接在原有的竹筏上改進,無須畫圖與討論(4)根據設計圖制作竹筏,屬于哪一個過程? ( )A.提出問題 B.明確任務 C.制訂方案 D.實施方案DDCD課堂總結用浮的材料造船本課通過設計、制作、測量與完善竹筏(木排)模型的過程,體驗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感受浮力。同時在改進竹筏(木排)模型以獲得更大載重量和穩定性的活動中,認識到相應結構對船的功能的影響。板書設計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用浮的材料造船》教材解讀.mp4 制作竹筏.mp4 教科版五下第二單元第2課《用浮的材料造船》教案.doc 教科版五下第二單元第2課《用浮的材料造船》課件.pptx 教科版五下第二單元第2課《用浮的材料造船》(一課一練)教科版 含答案.doc 用浮的材料造船.mp4 竹排泛舟.mp4 閃閃的紅星.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