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一、單項選擇題1.2021年2月,我國再獲拋海億噸級大油氣田。該大氣油田的開發利用①進一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②改變我國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狀③大大降低我國的能源需求④緩解了我國的自然資源短缺問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房地產高速發展,以消失3億畝耕地為代價,我國占世界耕地面積的不足十分之一,但要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僅有的耕地里大部分地區土壤已經被汞、鉛、砷等重金屬所污染。從材料中獲取的正確信息有( )①我國資源總量豐富,種類繁多②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占有量少③我國水土流失現象嚴重④我國資源利用不合理加劇資源短缺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3.2017年11月2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會議在意大利召開,我國浙江湖州________通過專家評審獲得批準,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A.太湖溇港 B.桑基魚塘系統 C.菰城遺址 D.頔塘運河4.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安裝和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熱采暖和制冷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太陽能利用系統。這表明我國在解決資源問題上( )①堅持依法治國戰略 ②大力推進廢棄物資源化③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 ④積極實施“開源”舉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近幾年中國先后出臺了60余部生態環保法律法規,堅決向污染宣戰。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具備全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能力。這一系列做法體現了( )①我國把環保工作放在經濟發展首位 ②我國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相當嚴峻③我國加大了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④對環境的保護要納入法制的軌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結合材料判斷,下列哪一觀點是錯誤的( )材料一:從《侍經·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內的黃河水還是清澈的,兩岸長滿高大的檀樹,可謂山清水秀。材料二:杜牧的《阿厲宮賦》講,建起阿房宮的代價是砍光四川山區的樹木,可見當時長安城建設耗材驚人,估計是把鄰近的呂粱山砍禿后,才遠去四川砍伐的。A.黃河水由清變黃,顯然是黃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所造成的B.古今事實證明,人類只要隨心所欲地索取自然,生態惡化的問題就會出現C.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小,種類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D.以史為鑒,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7.鄉愁是后院沿著泥瓦飄飄的炊煙,是十八彎彎向家門口的山路,是媽媽手里的糯米團,是后院那棵永不結果的龍眼樹……“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理念反映了我國( )①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發生變化②目前開展的各項工作都不得以犧牲環境為代價③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④我們只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近年來,我國有些地方出現了汽油供應緊張的局面,有些城市的出租車因買不到汽油而停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存在( )A.資源問題 B.環境問題 C.污染問題 D.人口問題9.面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 )①啟動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②嚴格限制汽車工業的發展③抓好耗能行業的節能工作④引導人們節約能源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循環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與傳統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相比,其優勢體現在( )①保護環境,創造美好家園 ②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③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④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下列事例中,能通過食物鏈引起生態危機的是( )A.酸雨 B.汞、鎘等有毒物質的積累C.溫室效應 D.臭氧減少,臭氧層出現空洞12.我國許多資源在空間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下列工程中,能直接解決我國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的有( )①西氣東輸 ②西電東送 ③南水北調 ④希望工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3.隨著垃圾分類的不斷深入,杭州將建成全國首個體驗式垃圾分類實踐基地,在這座基地中,可看到一個廢棄易拉罐經過拆解、分類和加工等工序后被重新制作成一件藝術品的全過程。這個過程( )A.可以緩解資源短缺局面 B.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C.提高資源利用率,循環利用資源 D.保護環境不受到更多的污染14.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 )A.總量豐富 B.總量多、人均少C.資源分布不平衡 D.資源浪費損失嚴重15.下面漫畫《推理題》警示我們( )A.世界因生命而精彩B.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類自身C.人類的生命最具有智慧D.人類是大自然的主宰者16.下面是某市幾位中學生對自然資源的一些看法,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小紅:“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B.小芳:“自然資源的質量在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C.小明:“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不足.”D.小麗:“自然資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地區分布上是均勻的.”17.下列有關人類與自然資源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以不斷開發利用,不必節約和保護B.我國自然資源狀況十分樂觀C.非可再生資源,應加以保護,嚴禁使用D.可再生資源要注意保護和培育,才能永續利用讀“我國W 市土地資源構成和利用結構圖”,據此回答以下各題。18.根據上圖我們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確的有( )①土地資源構成中林地、宜牧地比重大②土地利用類型齊全,其中比重最大是耕地③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低 ,未利用土地比重較大④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容易引起土地沙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土地資源的利用必須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該區域土地開發利用中必須( )①退耕還草,保護生態環境 ②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森林資源③退耕還林,科學利用資源 ④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開源”是解決自然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而研制自然資源的替代品是“開源”的方法之一。下列選項能體現這一方法的是( )A.淘米用過的水,再用來澆花 B.發展水電、風電等代替火電C.刷牙時關上水龍頭 D.發展節水農業21.“如果中國的能源利用率提高15%—25%,每年至少可以節約標準煤3億噸。”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我國資源利用率高,可挖掘潛力不大 ②要依靠科技挖掘現有能源的利用率 ③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④我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要減少能源的浪費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22.以下行為中能夠體現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有( )①推廣使用節能電器 ②推廣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④購物使用環保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23.讀漫畫“愁”,完成下列問題。 (1)地球母親為何發愁?(2)該漫畫揭示了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中的哪兩個?(3)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________。(4)你怎樣給地球母親消消愁?24.解決好人口問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關系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完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基本狀況圖材料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8 930人,高中文化程度14 032人。文盲率4.08%,流動人口增長81.03%。我國人口素質依然不高,流動人口在增加……要解決我國人口問題,需要提高人口素質……材料三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允許普遍二孩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1)觀察材料一,說說我國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的客觀依據。(2)結合材料二,運用人口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措施的認識。(3)聯系材料三,從人口對資源、環境、發展的影響角度,分析中央改革人口政策的正確性。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2.D3.B4.C5.C6.C7.C8.A9.C10.A11.B12.A13.C14.B15.B16.D17.D18.A19.B20.B21.D22.D23.(1)人口增長,耕地減少。(2)人口、資源。(3)不僅滿足當代人的需要,還要滿足子孫后代的需要。(4)控制人口數量,保護耕地24.(1)我國存在人口結構性矛盾,呈現老齡化趨勢。(2)提高人口素質是積極解決人口問題的重要措施,我國人口素質較低,給自然、社會和經濟都帶來沉重壓力,給失業人口再就業增加了難度。解決人口問題還需要控制人口數量、調整人口結構、解決好人口流動等問題。(3)在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的關系中,人口是關鍵。人口數量、結構的變化,會引起資源、環境、發展等方面的變化。中央改革人口政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有利于減輕資源、環境的壓力;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有利于調整人口結構,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