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單元小結)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資本主義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召開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簽署《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等條約,戰后國際秩序得以重建,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建立,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此后,列寧與斯大林分別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探索,最終形成了蘇聯模式。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時間軸思維導圖真題特訓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各交戰國政府紛紛發表官方文件,聲明本國參戰的目的是‘保家衛國’‘保衛自由’,但實際上交戰國都各懷鬼胎…”此段材料主要說明 ( )A.戰爭的影響 B.戰爭的規模 C.爆發的背景 D.戰爭的性質2.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各大國都是帶著各自的計劃來到談判桌前的,經過激烈的交鋒和妥協讓步,它們又不得不部分放棄自己的計劃,接受這兩次會議對世界新秩序的整體安排。“這兩次會議” ( )A.被英、法、美等大國操縱 B.維護了中國的主權與獨立C.形成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 D.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礎3.1918-1919年,李大釗先后發表《庶民的勝利》和《新紀元》,以“世界革命的先聲”和“世界革命的新紀元”來評論某一歷史事件。他評論的是 ( )A.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第二次工業革命 C.十月革命 D.五四運動4.下表為1920年和1925年蘇俄(聯)糧食等部分經濟指標,造成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B.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C.農業集體化的推動 D.新經濟政策的實行5.托爾斯泰對甘地說:“您所研究的‘消極反抗’問題,具有最高價值,不僅是對印度,而且是對全人類。”這說明托爾斯泰和甘地都支持 ( )A.啟蒙運動 B.農業集體化 C.非暴力革命 D.養老金制度6.埃及人民在華夫脫黨領導下,經過和平示威及武裝起義等,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這一年是 ( )A.1918年 B.1920年 C.1922年 D.1930年7.1914年6月,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發生后,歐洲各國的報紙都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廣泛的關注,主要原因有 ( )①歐洲各國都十分關注巴爾干局勢 ②許多國家要利用該事件大做文章③采用刺殺手段引起了歐洲各國人民的憤怒 ④巴爾干地區的矛盾錯綜復雜,引人關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下列對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全部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統治 B.以和平手段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壓迫C.以不合作的態度抗議、抵制英國殖民者 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贏得印度自治9.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在訪問英國時強調:兩國要建立一種“新型的兄弟關系”,英國前首相布朗積極回應:雙方“盟友關系牢不可破”。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兩國的共同行動 ( )A.參加三國協約 B.操縱國際聯盟 C.推行綏靖政策 D.進行凡爾登戰役10.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的主要內容有 ( )①法制改革 ②土地改革 ③國有化運動 ④教育改革 ⑤軍事改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1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過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組合而形成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又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和兩極格局的相同點有 ( )①都維護了世界長期和平 ②都由大國所控制 ③都是在大戰后形成的 ④都因大戰而解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扎格魯爾是 (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領導 B.埃及華夫脫運動領袖C埃及蘇伊士運河收復者 DC.墨西哥偉大的改革家13.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屬于最后勝利一方的是 ( )A.德國 B.意大利 C.奧匈帝國 D.土耳其帝國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三國協約”的參加國是指 ( )A.英國、法國、俄國 B.德國、俄國、奧匈帝國C.德國、俄國、法國 D.英國、法國、意大利15.“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照共產主義原則調整國家產品生產…是錯的。”因此蘇俄推行 ( )A.新經濟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魯曉夫改革 D.戈爾巴喬夫改革16.下列事件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表現的是 ( )①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③蘇聯的農業集體化運動 ④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腐朽的沙皇專制政權因戰爭的壓力和災難而逐漸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個搖搖欲墜的機構倒塌下來。”導致沙皇專制“機構倒塌下來”的歷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戰18.根據如圖就1914年某個突發事件的對話內容,判斷“突發事件”指的是 ( )A.三國同盟形成 B.三國協約形成 C.薩拉熱窩事件 D.巴黎和會19.運動開展后,國家從農民手中征到的糧食不斷增多。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平均每年為1820萬噸;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增為2750萬噸。沒有再出現糧食收購危機。另外,還為工業發展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資金和勞動力。材料中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 B.新經濟政策的實行C.農業集體化運動的推進 D.”一五”“二五”計劃的實施二、探究題20.歷史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為提升同學們的學科素養,李老師設計了如下學案,請你一起完成以下探究任務。任務一 【吸取歷史教訓】(1)突發事件可能引發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和平是人類共同的追求。為下面圖片寫一段文字說明,要求反映圖片的基本內容。(3分)任務二 【概括主題特征】(2)“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請觀察下列大事年表,概括當時世界的發展潮流及其原因。(5分)任務三 【闡述歷史聯系】(3)請對比下面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三幅圖片內容之間的聯系。(7分)《參考答案及重點解析》第三單元 單元小結1.[答案]D[命題意圖] 本題立足歷史解釋,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解析]根據材料“聲明本國參戰的目的是‘保家衛國’‘保衛自由’,但實際上交戰國都各懷鬼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材料未體現,排除.故答案選D。2.[答案]A[命題意圖] 本題滲透史料實證意識,考查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由英、法、美等大國操縱,華盛頓會議由美國主導,A項符合題意;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都沒有維護中國的主權與獨立,B項錯誤;C、D兩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故答案選A。3.[答案]C[命題意圖] 本題滲透史料實證意識,考查十月革命。[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18-1919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1918年,李大釗接連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俄國十月革命。李大釗盛贊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故答案選C。4.[答案]D[命題意圖] 本題立足歷史解釋,考查新經濟政策。[解析]根據表格信息可知,1925年,蘇俄(聯)糧食等部分經濟指標呈上升趨勢,說明蘇俄(聯)經濟開始得到恢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春,蘇維埃政府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利用商品和貨幣的關系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它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D項正確;蘇維埃政權建立于1917年,A項排除;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是在1861年,屬于沙俄時期,B項排除;20世紀30年代,蘇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項排除.故答案選D5.[答案]C[命題意圖] 本題立足歷史解釋,考查托爾斯泰和甘地。[解析]根據題干“您所研究的‘消極反抗’問題,具有最高價值,不僅是對印度,而且是對全人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甘地與托爾斯泰都支持非暴力革命,C項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6.C 7.D 8.D 9.D 10.B 11.C 12.B 13.B 14.A 15.A 16.B 17.A 18.C 19.C20.[答案](1)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為了向塞爾維亞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亞檢閱軍隊。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殺。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3分)(2)潮流:民族民主運動高漲。(2分)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一些亞非國家民族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增長;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重新瓜分世界導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國主義之間矛盾進一步激化;戰爭削弱了帝國主義力量,為民族解放運動創造了有利條件。(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共3分)(3)示例:(7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戰爭造成了巨大破壞,大量的人員傷亡和損失,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重大戰役,由于死亡人數太多,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爆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覺醒。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等,這些民族民主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殖民統治,增強了亞非拉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命題意圖] ▲本題設置真實任務情境,立足歷史解釋、時空觀念,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此圖為薩拉熱窩事件,奧匈帝國皇儲被刺殺成為奧匈帝國發動戰爭的借口,由此,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2)根據大事年表可知,世界發展潮流是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回答即可。(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注意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三幅圖片之間的內在聯系,言之有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