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學習目標必備知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過程和意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建立新中國的重大意義;改革開放的目的和意義;擁護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需要堅持黨的領導。關鍵能力:1.結合中國近代史的知識,加深對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的理解。2.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產生的背景以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奮斗的歷史,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核心素養(yǎng)1.政治認同: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科學精神: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意義、改革開放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3.公共參與:自覺投身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建設中去,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貢獻力量。基礎梳理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xiàn)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政治前提。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工作:1949-1952年,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鎮(zhèn)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zhàn)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3.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過渡時期①時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②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并逐步實現(xiàn)國家對農業(yè)、對手工業(yè)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2)政治成就: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這是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3)建立社會主義制度①標志:到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②意義: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4.社會主義的艱苦探索(1)原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之后,在中國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并沒有現(xiàn)成的道路可走,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的探索。(2)成就①兩大體系: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我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②四大事業(yè):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③一個地位:國際地位逐步提高。④一個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改革開放1.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1)開啟: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2)作用: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3)目的①生產力: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生產產系: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③黨的建設: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4)意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fā)展活力,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2.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1)歷史定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fā)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2)歷史意義①對中國歷史進程 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展史和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現(xiàn)實意義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途徑②對世界社會主義 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世界鏡鑒 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3)歷史征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新征程。(4)歷史結論: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易錯提示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共產主義將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 ( )【答案】×【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故觀點錯誤。2.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答案】×【解析】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故觀點錯誤。3.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期,我國發(fā)展有了新的歷史方向。( )【答案】×【解析】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fā)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而不是我國發(fā)展有了新的歷史方向(仍然是社會主義方向)。故觀點錯誤。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從新中國的成立開始的。( )【答案】×【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開始的,故觀點錯誤。5.抓革命促生產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答案】×【解析】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故題目觀點錯誤。6.建國初期,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里的“一化”指的是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答案】×【解析】建國初期,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里的“一化”指的是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7.1840—1949年中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界限,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 ( )【答案】×【解析】1840—1949年中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以五四運動為界限,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故題中觀點錯誤。8.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實現(xiàn)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政治前提。 ( )【答案】×【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xiàn)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政治前提。9.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答案】×【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10.我國之所以能進入新時代,是因為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 )【答案】√【解析】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我國之所以能進入新時代,是因為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深化探究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一場偉大革命。4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凝聚智慧,銳意進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寬廣大道。在日漸完備的制度舞臺和法治框架下,全國各族人民進發(fā)出越來越強的參與熱情,各黨派和人民團體積極行動,為社會發(fā)展和公共管理貢獻智慧和力量。在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過程中,中國以自身的進步與全世界分享了發(fā)展機遇。傳遞了“協(xié)和萬邦”的價值追求。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為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提供了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解決方案。40年的輝煌成就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闡述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繼續(xù)朝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根據材料,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意義。3.根據材料,回答以下問題。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中,帶9的年代總有些不平凡,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揭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元;1949年新中國成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站了起來;1969年,中國有了第一個地鐵;1979年,中美建交;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2009年,三峽工程竣工。例數中國發(fā)展的過往,中國共產黨就是我們的領頭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時代。簡要說明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發(fā)展歷經了哪些重要的歷史階段,當時的歷史任務或成就是什么?隨堂訓練1.毛澤東曾指出:“實行國家資本主義,不但要根據需要和可能,而且要出于資本家的自愿, 因為這是合作的事業(yè),既然是合作就不能強迫,這和對地主不同。”這段話所反映事件的意義在于( )①促進了國民經濟恢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②對資本家采取了和平贖買政策,開創(chuàng)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③調動了群眾建設的積極性,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④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毛澤東同志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近代以來歷經苦難斗爭的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由此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①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②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徹底地改變了舊中國的社會性質④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fā)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斷。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是(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B.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C.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4.歷史經驗表明,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會對黨和國家的工作提出許多新要求。面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從發(fā)展的目的上講,我們要在繼續(xù)推動發(fā)展的基礎上( )①大力提升發(fā)展質量和發(fā)展效益②著力解決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③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④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根據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實際,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這一重大政治論斷( )①是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②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具有與時俱進的執(zhí)政能力③為國家制定大政方針戰(zhàn)略提供了重要依據④成為新時期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歌曲《在祖國和平的土地上》是作者看到祖國各地建設場景有感所作,歌詞中描繪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繪了人民的建設熱情。該歌曲創(chuàng)作于1954年,在這一時期( )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確立②社會主義改造尚未完成③建立了獨立的工業(yè)體系④人民當家成為主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下列對改革開放認識正確的有( )①改革開放目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③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國的某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④改革開放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深化探究1.①改革開放就是要進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改革開放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③改革開放就是要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④輝煌成就證明,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fā)展的活力,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解析】設問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闡述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屬于原因類試題。考生在解答此題時,首先要明確此題的知識范圍為改革開放的知識,屬微觀考查。然后結合材料中相關信息進行具體分析即可。根據材料信息“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一場偉大革命”、“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為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提供了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解決方案”,考生可從改革開放就是要進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以及改革開放的積極成果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即可。2.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展史和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解析】本題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意義。知識限定比較具體,屬于微觀考查。考生可先回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意義的相關知識,教材有明確而具體的闡釋,考生根據對該知識要點的掌握程度從三個“意味著……,……具有重大意義”直接書寫作答即可。3.①1921年~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建立新中國。②1949~1956年,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③1956~1978年,主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④1978年至今,實行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解析】本題要求簡要說明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發(fā)展歷經了哪些重要的歷史階段,當時的歷史任務或成就是什么。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zhí)政的相關知識,通過材料提供的帶9的年代的歷史回顧,主要展現(xiàn)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的發(fā)展進步歷程,從而總結中國發(fā)展的歷史階段,按照歷史發(fā)展脈絡來組織答案即可,即1921年~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建立新中國;1949~1956年,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1956~1978年,主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78年至今,實行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堂訓練1.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中, 對資本家采取了和平贖買政策,開創(chuàng)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同時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為全 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②④正確。①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說法錯誤,應是過渡時期, 排除。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③錯誤。2.答案:D解析:①錯誤,十月革命實現(xiàn)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xiàn)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②錯誤,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④符合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地改變了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fā)展方向。故選:D。3.答案:A解析:A符合題意,BCD不合題意,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斷,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故選:A。4.答案:D解析:③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國發(fā)展的根本目的。因此,面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從發(fā)展的目的上講我們要在繼續(xù)推動發(fā)展的基礎上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③④正確。①②:這兩個選項都不是從發(fā)展目的上來講的,①②排除。故本題選D。5.答案:C解析:選C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黨的這一重大政治論斷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具有與時俱進的執(zhí)政能力,為國家制定大政方針戰(zhàn)略提供了重要依據,②③符合題意;關于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是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①④錯誤。6.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三大改造的認識。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是在1956年,題干提到的時間是1954年,①排除;我國獨立的工業(yè)體系的初步建立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③排除;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其時間為1953-1956年,材料中的1954年正處于三大改造時期,②正確;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標志著人民真正當家成為主人,④正確。7.答案:C解析:①②④:改革開放目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實質是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故①②④入選。③:改革開放就是要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并沒有改變我國的基本制度,排除③。故本題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