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考點+精練考點一 大化改新 古代日本社會(一)大化改新(一)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仿效唐朝進行一系列改革) 1.背景:6世紀-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 2.性質:一場自上而下的封建主義性質改革。 3.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 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頒給公民,六年一頒,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 4.結果: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二)古代日本社會(二)古代日本社會 1. 5世紀,大和政權基本實現統一。 2. 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3. 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一套展現武士階層道德與行為規范的武士道。考點二 伊斯蘭教 阿拉伯帝國(一)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一)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 1. 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經典為《古蘭經》。 2. 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3.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繼承者繼續擴張。伊斯蘭教強大的號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團結,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它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達,帝國滅亡。4、伊斯蘭教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帝國的振興,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進一步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二)阿拉伯文化(二)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哈里發重視知識;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學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 1.數學: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常用的“阿拉伯數字”。完整的代數學是阿拉伯人創造的。 2.醫學:我們常說的“西醫”,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貢獻。阿拉伯人著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 3.文學: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構思奇妙,情節曲折,語言優美,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 4.文化傳播: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一、單選題(2021·四川省攀枝花市·歷年真題)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封建國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點學習唐朝的( )A. 科舉制度 B. 租庸調制 C. 中央集權制 D. 均田制(2021·山東省菏澤市·歷年真題)“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材料描述的是( )A. 伯里克利改革 B. 大化改新 C. 封建莊園建立 D. 明治維新(2021·江蘇省鹽城市·歷年真題)觀察如圖政治體制示意圖,它體現了( )A.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B. 古希臘城邦的特點C. 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D. 俄國農奴制改革措施(2021·湖南省岳陽市·歷年真題)6-9世紀,日本朝野醉心于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制度與文化。下列與日本學習和模仿唐朝有關的是( )A. 大和統一日本 B. 大化改新 C. 幕府統治建立 D. 彼得一世改革(2021·江蘇省鎮江市·歷年真題)日本留學生積極吸收中國文化,傳播唐朝典章制度。在他們的倡導下,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 )A. 北魏孝文帝改革 B. 大化改新C. 農奴制改革 D. 明治維新(2021·江蘇省無錫市·歷年真題)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下列對各國改革評價正確的是( )A. 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過渡到封建社會B. 中國戊戌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C. 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廢除了農奴制D. 蘇俄新經濟政策——標志蘇聯模式的形成(2021·甘肅省隴南市·歷年真題)“倭國”自知落后,深慕中華文明,引頸向望,欲移為己用。于是,便不惜萬般艱辛,選渡重洋,學習中國文明。使日本漸為文明先進之國。材料評述的是( )A. “大化改新” B. 幕府統治 C. “明治維新” D. “大陸政策”(2021·青海省西寧市·歷年真題)公元六七世紀,面對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大和國皇室和一些曾經在中國留學的貴族改革派,主張效仿鄰國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擁立孝德天皇頒詔推行( )A. 大化改新 B. 種姓制度 C. 明治維新 D. 幕府統治(2021·湖北省宜昌市·歷年真題)中古時代,阿拉伯人在繼承了人類文化遺產之后,經過消化、吸收、發明、創造,又把它貢獻給了人類,從而對東西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典型代表是( )A. 元首制 B. 公歷 C. 阿拉伯數字 D. 進化論(2021·湖南省邵陽市·歷年真題)2020年10月,法國歷史教師帕蒂在課堂上談論“先知穆罕默德”形象并向學生展示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某宗教派別部分人士強烈不滿。材料中的“某宗教派別”應為( )A. 基督教 B. 伊斯蘭教 C. 佛教 D. 印度教(2021·山東省濰坊市·歷年真題)一位同學整理了一組有關阿拉伯人的成就。這說明阿拉伯人( )1.阿拉伯數字2.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傳到歐洲3.把印度的棉花、食糖傳到歐洲4.把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譯成阿拉伯語A. 開創了東西方貿易通道 B. 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文化C. 推動了亞非人民友好往來 D. 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2021·四川省德陽市·歷年真題)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如果我們閱讀文學作品《天方夜譚》,主要可以了解( )A. 古埃及文化 B. 阿拉伯文化 C. 古印度文化 D. 古希臘文化(2021·河南省·歷年真題)邁爾斯教授認為,阿拉伯人幾乎把他們所能觸及的科學都加以改進和充實,然后再傳到歐洲。下列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A. “儒略歷” B. 《天方夜譚》C. 《荷馬史詩》 D. “阿拉伯數字”(2021·福建省·歷年真題)阿拉伯人將古印度人的數字改造為阿拉伯數字,并傳播到世界各地。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A. 創新與交流 B. 冒險與挑戰 C. 征服與重建 D. 統一與擴張二、材料解析題(2021·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月考試卷)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從歷史上看,兩國曾有著深厚的友誼,也有過深刻的矛盾。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統治者為了平復內政的混亂,確立憲法,因此以當時最發達國家唐朝的政治,文化,經濟為目標,遠渡來到中國。他們在航海技術未發達時,乘坐簡易的使船,為了完成任務拼命地來到中國。他們在中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學成歸國的人給日本的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帶來了顯著的影響,甚至直接促成了社會制度的轉變。(1) 材料中的“他們”指的是?此時日本的社會制度變革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材料二:“甲午中日戰爭的結局終究還是要歸結于新舊制度的碰撞,制度是主宰因素,好比房子,日本花費了三十年將破舊的老房子推倒,重建樓宇,大清則花費了三十年將破舊的老房子粉刷一新。”(2) 作者認為甲午中日戰爭前30年,日本重建制度的事件是什么?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一談該事件對日本的積極影響。材料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日本在援華物資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3) 結合材料談一談,應當如何促進中日兩國未來關系的新發展?(2021·山東省聊城市·模擬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穆罕默德材料二: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各國有用的東西……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文化,并發揚光大。-《世界史 古代史》材料三:《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紀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為藍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臘等地童話、傳說、傳奇等,以插敘手段連綴成書。--《世界史 古代史》(1) 從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點?(2) 穆罕默德創立的宗教的信徒稱為什么?該宗教所奉行的經典是什么?該宗教的建筑代表是什么?(3) 阿拉伯人促進了世界文化的傳播和交流,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古代世界地區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途徑有哪些?并各舉一例說明。由此談談,面對外來文化,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態度或政策?(2021·全國·模擬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聯系,雙方貿易往來更加頻繁,許多希臘商人、士兵、學者和移民來到西亞、埃及,其生活方式、風俗、語言和文字由此傳入東方,同時也從東方汲取了不少文化養分……此后的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摘編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材料二:材料三: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由此,大國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標——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經由地理大發現而引發的國家競爭,拉開了不同文明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注視,同時也拉開了相互對抗和爭斗的歷史大幕。——《大國崛起》解說詞(1) 根據材料一,概括亞歷山大東征的意義。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條著名通道?這條著名通道的起點在哪里?(3) 材料三中的“地理大發現”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4) 根據上述內容,談談你對文明交流的認識。1.【答案】C【解析】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故依據“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封建國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可知,“大化改新”重點學習唐朝的中央集權制。2.【答案】B【解析】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故“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材料描述的是大化改新。3.【答案】C【解析】據題干信息“二官八省”并結合所學,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的朝廷設二官,八省,二官就是神祇官,太正官,神祇官掌管國家祭祀,太政官掌管行政,太政官下設四名次等官,分為左右大臣和大納言,中納言、太政官下設中務,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宮內八省;省下有職,寮,司等下級機關。C符合題意。4.【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B項正確;大和統一日本是在4世紀末5世紀初基本上完成的,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幕府統治建立是在12世紀末,不符合材料,故C項錯誤;17世紀的彼得一世改革是當時俄國社會提出的要求,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本題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5.【答案】B【解析】646年,日本以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為典范,參酌日本舊習,發布改新之詔,進行了大化改新的改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到了封建社會。B符合題意。北魏孝文帝改革發生于中國古代北魏時期與日本無關,排除;農奴制改革與俄國亞歷山二世大改革有關,與日本無關,排除;明治維新是日本的改革,它不是以唐朝典章制度為典范,而是學習歐美的政治制度和先進教育制度,排除。6.【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成功,孝德天皇上臺執政,頒布詔書,開始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A表述正確。B中國戊戌變法沒有實現了富國強兵;C俄國是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而不是彼得一世改革;D1936年蘇俄通過新憲法,標志蘇聯模式的形成;故BCD表述錯誤。7.【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學習中國文明”指的是646年,日本統治者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日本大化改新仿照的是中國的唐朝制度。故選:A。8.【答案】A【解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頗為先進的管理體制,使日本社會環境穩定,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故張效仿鄰國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擁立孝德天皇頒詔推行大化改新。故選:A。9.【答案】C【解析】中古時代,阿拉伯人在繼承了人類文化遺產之后,經過消化、吸收、發明、創造,又把它貢獻給了人類,從而對東西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典型代表是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后由阿拉伯人改進并傳播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10.【答案】B【解析】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意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蘭教的典型建筑是麥加清真寺。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說教后來集錄成為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據題干關鍵信息B符合題意。11.【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阿拉伯人發明阿拉伯數字、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傳到歐洲、把印度的棉花、食糖傳到歐洲”等事跡可知,阿拉伯人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D正確。12.【答案】B【解析】《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國境內各族人民以及東方古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燈》等均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故B符合題意。13.【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因此稱為阿拉伯數字。根據題文描述可知,“阿拉伯數字”符合這一觀點。故選:D。14.【答案】A【解析】阿拉伯數字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數字符號。就是0,1,2,3,4,5,6,7,8,9共10個計數符號,古代印度人發明0-9的計數法,12世紀時阿拉伯人學會了這種方法,并加以改造,最后傳播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將古印度人的數字改造為阿拉伯數字,并傳播到世界各地。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創新與交流,A符合題意。故選:A。15.【答案】(1)遣唐使;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或日本進入封建社會)。(2)明治維新;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3)中日兩國應加強政治經濟合作,推動構建任命命運共同體,努力維護世界和平。16.【答案】(1)善于學習。(2)穆斯林;《古蘭經》;清真寺。(3)戰爭與和平的方式;戰爭方式: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擴張等;和平方式:鄭和下西洋、馬可 波羅來華、阿拉伯數字的傳播、中國四大發明傳播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17.【答案】(1)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改進并傳播阿拉伯數字。(2)絲綢之路;長安。(3)新航路的開辟。(4)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暴力沖突和和平交流;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堅持文明交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