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預防傳染病》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能說出傳染病的特點;2、說出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3、能說出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措施;4、認識常見傳染病及其采取的有效預防措施。(二)能力目標通過資料分析,探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和預防的基本措施。(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建立正確的傳染病的預防觀點。2.通過對傳染病的討論,初步形成關注熱點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二、教學重點、難點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用身邊的事例來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以及預防的措施。三、課前準備學生:1、做好充分地預習。2.課前查閱傳染病的相關知識。3、指名四位同學排練情景劇《感冒了》。教師:準備相關的視頻、課件、導學案。準備11臺顯微鏡和11塊馬蛔蟲受精卵永久裝片。2.搜集有關的資料。四、課時安排:1課時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播放關于禽流感的一段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觀看,看完后問:同學們看到視頻中報道的是關于什么的新聞?這種疾病的特點是什么?請你舉例說出哪些疾病是傳染的? 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預防傳染病》這節課。(板書課題) 學生思考問題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出示學習目標 解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認真聆聽自主學習 要求學生自學課本第108---112頁內容,并完成相關的練習題。 抽查兩個小組的自學情況,點評。 學生快速閱讀課本第108---112頁內容后完成指定的練習題。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教師講述:像禽流感這樣的疾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再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就是傳染病,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為病原體。下面,我們以蛔蟲病為例,認識傳染病的病原體。 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一:用顯微鏡觀察蛔蟲卵 用顯微鏡觀察蛔蟲卵永久裝片,在低倍鏡下觀察,找出蛔蟲卵,認識蛔蟲卵。 2 .比較顯微鏡下看到的新鮮糞便里的蛔蟲卵的圖片,認識蛔蟲卵的形態結構。 3、觀察“蛔蟲生活史”圖片,說說蛔蟲卵是如何進入到人體內,人又是通過什么方式傳播給他人? 教師巡視指導,用手機拍攝顯微鏡觀察到的蛔蟲卵圖片上傳到大屏幕。 教師作適當的點評。 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二:探究傳染病傳播必須具備的環節和預防的措施 (一) 觀看小品《感冒了》,討論分析下列問題: 1、說說流行性感冒傳播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是什么? 2、劇中小莫、小黃、小韋、小劉分別扮演的是三個環節中的什么角色? 流感是通過什么方式傳播給其他人的? 3、從劇中的流感傳播分析,你覺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預防呢 (要求至少寫一種) 教師展示課件總結傳染病的三個環節和預防的三個措施。 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三: (一)再次認真閱讀課本110--112頁內容,小組討論幾種常見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設計成連線題讓學生討論完成 教師展示課件重點介紹肺結核和病毒性肝炎的常見癥狀及預防的措施。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用顯微鏡觀察蛔蟲的蟲卵永久裝片,并描述顯微鏡下看到的蛔蟲卵的形狀。 指名四個同學表演小品《感冒了》其他學生觀看后小組合作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并派帶代表展講,展講中其他組員提出質疑,再討論、再分析,最后達成共識。 學生閱讀后,小組內討論,由指名的小組派代表到希沃顯示屏連線作答,其他小組點評。課堂訓練 教師用課件展示課堂訓練題,用希沃EN5制作課件,讓學生拖動選項進行分類。 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歸類題、點評指出展講同學的錯誤。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你都學習到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收獲。課后鞏固訓練 組織學生完成《導學案》的課后鞏固練習題,并檢查講評。 學生做題,舉手搶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