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版信息技術必修二《信息系統與社會》第三章 信息系統的網絡組建【知識結構體系】【知識梳理】一、信息系統與外部世界的連接方式(一)信息系統與物聯網1.信息系統與外部世界連接方式的演變人與計算機對話—>計算機與計算機對話—>計算機與物體、環境對話2.物聯網:(1)物理世界的聯網需求+信息世界的擴展需求——>物聯網(2)概念:物聯網是通信網和互聯網的拓展應用和網絡延伸①它利用感知技術與智能裝備對物理世界進行感知識別——全面感知②通過網絡傳輸互聯——可靠傳遞③進行計算、處理和知識挖掘,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信息交互和無縫連接,達到對物理世界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的目的。——智能處理(2)技術特征:①全面感知:利用無線射頻識別、傳感器、定位器和二維碼等手段,隨時隨地進行信息采集和獲取。條碼技術: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將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白條,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排成平行線圖案,用以表達一組數字或字母符號信息的圖形標識符。其中黑條和白條分別對應二進制數的‘1’和‘0’。二維碼技術:用某種特定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上分布不同顏色的圖形。可以表示圖像、聲音,具有錯誤修正技術,防偽功能。②可靠傳遞:通過各種網絡,對接收到的物體信息進行實時且準確的遠程傳送,實現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進行各種有效的處理。③智能處理:利用數據管理、數據計算、云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接收到的海量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提升對外部世界各種活動和變化的洞察力,實現智能化的控制和決策。(二)物聯網中的傳感與控制機制1.物聯網的結構(1)感知層: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識別、信息采集處理和自動控制,并通過信息模塊將物理實體連接到網絡層和應用層。(2)網絡層:實現信息的傳遞、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網、接入網和核心網,網絡層可依托公眾電信網和互聯網,也可以依托行業專用通信網絡。(3)應用層: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和各種物聯網應用。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為物聯網應用提供信息處理、計算等通用基礎服務設施、能力及資源調用接口,以此為基礎實現物聯網在眾多領域中的各種應用。2.物聯網技術傳感技術傳感器組成: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和基本電路。(2)射頻識別技術(RFID)構成:閱讀器(傳送器、接收器、微處理器)、天線和標簽。(3)嵌入式系統技術:以應用為中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軟件硬件可裁剪,適應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4)技術手段、技術特征、網絡架構與技術體系等關系技術手段 技術特征 網絡架構 技術體系傳感技術 全面感知 感知層 感知關鍵技術一維條形碼技術 全面感知 感知層 感知關鍵技術二維碼技術 全面感知 感知層 感知關鍵技術射頻識別技術 全面感知、可靠傳遞 智能處理 —— 網絡通信關鍵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 應用層 支撐技術二、計算機網絡(一)計算機網絡在信息系統中的作用:數據傳輸,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1.計算機網絡:多臺地理上分散的獨立計算機系統遵循約定的通信協議,通過傳輸介質和網絡設備互相連接起來,實現數據通信、資源共享的系統。2.分類(按覆蓋范圍分):(1)局域網(LAN):10km以內;如家庭、辦公室、工廠等場所的網絡(2)城域網(MAN):10~60km;(3)廣域網(WAN):超過100km。(二)數據傳輸:計算機網絡最基本的功能1.概念:將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連接起來,并在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快速傳送各種類型的信息,包括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2.傳輸介質傳輸介質 傳輸距離 抗干擾性 傳輸信號雙絞線 100m內 較弱 電信號同軸電纜 500m內 比雙絞線強 電信號光纖 6-8km 不受電磁信號干擾 光信號3.網絡傳輸協議:數據在網絡中傳輸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和約定。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ftp:文件傳輸協議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4.帶寬與下載速度帶寬的單位:bit/s,下載速度的單位:Byte/s如果下載速度為128KB/s,則帶寬為:128*8=1024Kb/s=1Mb/s(三)資源共享:計算機網絡的資源:軟件資源,硬件資源,數據資源、信道資源等。“共享”:網絡中的用戶都能夠部分或全部地享受這些資源。1.硬件資源:各種類型的計算機、大容量存儲設備、計算機外部設備等。2.軟件資源:各種應用軟件、工具軟件,系統開發所用的支撐軟件,語言處理程序﹑數據庫管理系統等。3.數據資源:數據庫文件、數據庫、文檔資料﹑數據報表等。4.信道資源:電信號的傳輸介質等。(四)分布式處理:將不同地點的,或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擁有不同數據的多臺計算機,通過網絡連接起來,在控制系統的統一管理控制下,協調地完成大規模信息處理任務的計算機系統。三、組建小型無線網絡(一)無線網絡的接入方式1.常見的無線網絡接入方式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傳輸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Wi-Fi 10~200m藍牙技術 Bluetooth Technology 10~100m紅外數據傳輸 IrDA 1m近場通信 NFC 1~20cm射頻識別技術 RFID <3m2.無線投屏技術投屏端和被投屏端必須支持同一種投屏協議投屏端和被投屏端必須連接同一Wi-Fi(在同一網段)(二)無線網絡的設備功能與選型1.無線網卡:讓設備能采用無線信號進行數據傳輸。2.路由器(Router):連接不同網絡(WAN——LAN)3.調制解調器(Moden):進行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ADSL Modem:用于通過電話線聯網光貓:用于通過光纖聯網4.交換機( Switch):局域網中有多臺計算機,路由器的插口不夠用時,可利用交換機將計算機接入網絡。(三)無線網絡的組建與配置1.無線網絡設備的連接家庭局域網里的電腦與路由器的LAN口相連接外網設備與路由器的WAN口相連接2.無線網絡設備的配置: 主要是對路由器進行配置。設置自動撥號賬號及密碼設置網絡名稱及登錄密碼3.智能控制主機:擔當網關和中控的作用,借助手機可以遠程控制該設備,控制物聯網里面的各種終端設備。【拓展知識】IP地址IP地址 類別 子網掩碼 網絡地址 主機地址 同一網絡號可包含的主機數12.18.28.1 A 255.0.0.0 12 18.28.1 2^24-2=256*256*256-2150.160.34.2 B 255.255.0.0 150.160 34.2 2^16-2=256*256-2195.180.45.3 C 255.255.255.0 195.180.45 3 2^8-2=254(重點)【典型例題】1.熱水器中的溫控器、空調中的溫濕度感應器、紅外線感應水龍頭等常見設備能獲取環境中的溫度、濕度等信息,這主要采用的技術是( )。A.計算技術 B.通信技術 C.識別技術 D.傳感技術2.利用計算機網絡,人們可以隨時實地通過信息系統進行在線學習、辦公、購物、訂票,可以足不出戶地進行電子商貿,還可以欣賞音樂、電影、體育比賽等。計算機網絡在信息系統中的作用不包括( )。A.終端互聯 B.數據傳輸 C.資源共享 D.分布式處理3.我們日常使用的公交卡使用了射頻識別技術,它由電子標簽和閱讀器組成。電子標簽附著在需要標識的物品上,閱讀器通過獲取( )信息來識別目標物品。A.物品 B.條形碼 C.IC卡 D.標簽4.人們經常使用QQ、釘釘等軟件傳輸文件,( )是計算機網絡最基本的功能。A.數據傳輸 B.數據傳遞 C.數據交換 D.資源共享5.小智家的無線路由器安裝在客廳,當他使用手機上網時發現,客廳比臥室的Wi-Fi信號要更強,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接入方式 B.帶寬 C.技術 D.建筑結構6.傳感和識別技術是物聯網感知物理世界獲取信息的首要環節。( )7.傳感器中,轉換元件是將敏感元件的輸出轉換成電量輸出。( )8.資源共享中的“共享”是指網絡中的用戶能夠部分或全部享受硬件資源、軟件資源、數據資源和信道資源。( )9.小智下載軟件時顯示下載速度為128KB/s,則實際帶寬為1Mb/s。( )10.Wi-Fi是人們最常用的無線局域網絡接入方式。( )11.路由器是用于不同網絡間的連接設備。( )12.一個C類地址最多能連256臺主機。( )【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A D A D A A A A A A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