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 《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教學設計《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課來源于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人類的食物《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探究活動。本探究活動為進一步了解食物中營養成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做了鋪墊。探究活動的設計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學情分析】學生通過一學期的生物學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步驟,并能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本節實驗探究課的設計,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引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通過本活動,不僅能激發自己探究生物學知識的興趣,而且鍛煉了自己發現問題,大膽設想,勇于實踐等能力。簡單的實驗操作,隨處可見的實驗材料,使學生認識到生活處處有學問,生物知識與我們息息相關。【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水、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成分。2、了解蛋白質、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的檢驗方法。2)過程與方法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1、改變學生偏食、挑食的壞習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關注人體的營養健康。2、增強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減少盲目性,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教學重難點】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水、維生素和無機鹽。【教學方法】問題探究法、自學輔導法、探究性學習與協作性學習相結合。【學習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實驗材料:碘液、清水、面粉、花生、雞蛋清稀釋液、雙縮脲試劑、蘋果汁、加碘的淀粉溶液實驗器材:燒杯、滴管、試管、試管夾、酒精燈、白紙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時間安排】 一課時【教學過程】【課前引導】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一副饑餓的小女孩的圖片和一副肥胖人群的圖片,并借機引導:“同學們,大家看,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邁不動腳。“民以食為天”,生命活動離不開食物。飲食與我們的生長、發育、健康有什么聯系呢?我們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呢?不同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是否相同呢?學生活動:傾聽,產生共鳴,產生心靈的震撼。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主動性,關注飲食健康。【學習新課】1、食物中含有的營養素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食物圖片,提出問題:同學們,這些食物是我們常吃的,那么大家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吃這些食物呢?這些食物可以為我們提供哪些營養呢?學生活動:思考、回答:“因為這些食物可以為我們提供營養。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面粉中含有淀粉,蘋果、檸檬中含有維生素……”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猜想食物中含有的營養素,引起他們的探究欲望。小結過渡:同學們,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一致認為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水、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成分。可是,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大家的觀點呢?實驗法檢測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營養素教師活動:帶領學生回顧實驗法的相關知識,實驗法的步驟:提出問題→查閱相關資料→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記錄→得出結論。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圖片,用按壓法檢測花生中含有的脂肪,用碘液檢測淀粉,食物放在火上灼燒,檢測無機鹽,食物放在干燥的試管中加熱,檢測水分的存在。老師講解在實驗操作規范及注意事項。學生活動:觀察圖片,預計實驗現象。自己動手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設計意圖: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突出教學重點。小結過渡: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不同的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素種類不同,含量也不盡相同。將食物放在干燥的試管中加熱,試管中出現小水珠,證明食物中有水分存在;食物放在火上燒,最終有燒不盡的灰分,說明有無機鹽存在;花生放在白紙上按壓,白紙上出現油跡,花生中有脂肪;在面粉溶液中加入碘液,面粉溶液變藍色,證明其中有淀粉。那么如何檢測蛋白質和維生素C這兩種成分呢?3、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檢測教師活動:同學們,下面我將進行兩個實驗。實驗一:分別向甲、乙兩支試管中加入蛋清稀釋液和清水,再依次向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L雙縮脲試劑A液(無色),搖勻,然后逐滴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藍色)4滴,邊加邊搖。請同學們觀察兩試管內顏色的變化。學生活動:觀察并回答,裝蛋清稀釋液的試管由無色變成了紫色,裝清水的試管幾乎沒有變化。教師活動:同學們,蛋清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實驗現象說明了雙縮脲試劑可以檢測蛋白質,發生紫色反應。教師小結: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可以生成紫色絡合物,來檢測蛋白質的存在。教師活動:實驗二:分別向甲、乙兩支試管中加入3mL蘋果汁和清水,再向兩支試管中各滴加10滴加碘的淀粉溶液。學生活動:注意觀察兩支試管中溶液發生的顏色變化。得出結論,蘋果汁中含有的維生素C可以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教師小結:加碘的淀粉溶液呈藍色,維生素C可以使藍色褪色。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得出檢測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實驗原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4、拓展提升教師活動:同學們,我們已經掌握了探究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原理以及實驗操作方法,大家想不想角色扮演一位食品質檢員,來檢測一些食品質量安全?學生活動:興致高昂,都躍躍欲試,期待成為一名食品質檢員。教師活動:現在我們實驗臺上有奶茶、純牛奶、果汁飲料和維生素C片溶解液,現在同學們猜想奶茶、純牛奶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果汁飲料和維生素C片溶解液中是否含有維生素C,應用我們上述的實驗原理,分別驗證猜想。學生活動:思考,設計實驗步驟,完成探究試驗。設計意圖:樹立學生科學研究態度,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學習精神。培養學生養成質疑,求實,創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全課總結:人類為了維持生命與健康,除了陽光與空氣外,必須攝取食物。食物的成分主要有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六大類,通常被稱為營養素。不同的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素種類不同,含量也不盡相同。同學們,生活中飲食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我們要遠離有害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教學反思】: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形成概念,鞏固基礎知識,獲得基本實驗技能有著重要價值。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最適合用實驗探究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應用實驗探究法,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觀察和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