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教學目標:1.知識: (1)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對吸入空氣的處理作用; (3)理解呼吸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4)理解肺部適于氣體交換的形態結構特點2.能力:(1)通過嘗試和觀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合作學習及語言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呼吸道對吸入氣體的處理作用,倡導學生講究個人呼吸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學過程:一、導入:讓學生通過對比環境質量完全不同的兩張圖片,談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引出視頻——北京霧霾的嚴重性。同學們,霧霾是怎么進入我們人體的?(呼吸)讓我們來做一個嘗試:先深吸一口氣再屏住呼吸,試試能堅持多久。通過剛剛的活動,大家能得出什么結論?(人離不開呼吸,人無時無刻不在呼吸。)師:那你們認為呼吸是通過人體的哪一個系統來完成的呢?(呼吸系統),對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秘人類離不開的呼吸是怎樣來實現的。二、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1.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展示呼吸系統的組成圖片)2.對照圖,找一找自己的呼吸器官的大概位置。三、分析課文(一)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呼吸道。1.問題:呼吸道是由什么構成的?作用是什么?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組成,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2.合作探究學習:“探究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P52頁,了解呼吸系統的構成,并劃出你認為的重要知識點。解決五個問題:(1)呼吸道的起點是哪里?鼻是氣體進入體內的唯一通道嗎?用鼻呼吸有什么好處?(2)呼吸道的哪個部位是食物和空氣的共同通道?(3)喉的組成部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4)氣管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各有什么作用?3. 鼻腔內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從而使吸入鼻腔的空氣變得溫暖、濕潤。4.呼吸道的哪個部位是事物和空氣的共同通道?(咽)5.喉的組成部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喉由軟骨和聲帶組成。氣體經過時可引起聲帶震動而發聲,吞咽時會厭軟骨蓋住喉的入口從而防止食物誤入喉內可能我們不能具體的來感知,那就讓我們通過以下實例來認識一下咽喉的構造。(活動二) 首先呼吸,接著吞咽,然后再試一試兩個動作能否同時進行?(答案是不能) 有的同學在吃飯時喜歡大聲說笑,爸爸媽媽對此是什么態度?易發生什么狀況?你有過這方面的經歷嗎?(咽是食物和空氣進入體內的共同通道。呼吸時,會厭軟骨像抬起的蓋子,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又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所以我們在吃飯時不能大聲談笑。否則,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就會引起劇烈的咳嗽,有時甚至會引起生命危險。)6.氣管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各有什么作用?先分成左右兩支,再分成如樹枝較小的支氣管、細支氣管;C形軟骨可支撐氣管壁;氣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塵;氣管壁內表面有纖毛,纖毛擺動將黏液推向喉的方向,經咳嗽排出體外。(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 )氣管內表面上有纖毛,纖毛擺動將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推向喉的方向,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就形成了痰。痰中含有大量病菌等,能傳播呼吸道傳染病,所以奉勸同學們不要隨地吐痰,更不要把痰吐在地上后再用腳去擦,那樣更會加大病菌散播的速度和范圍。有了痰,該怎么辦呢?(吐在紙里,用紙包住再放入垃圾箱;有的說直接吐在下水道里,放水沖走......)(二)說完了呼吸道,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呼吸系統的另一個組成部分——肺。1.閱讀P52至P53“肺”的相關段落,思考以下問題:(1)肺的位置、形態如何?有什么功能?(2)肺的結構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有什么重要意義?2. 為了方便同學們直觀理解,老師提前準備了一幅新鮮的豬肺。師展示一副完整的豬肺: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個,分別與左右支氣管相通,新鮮的肺是粉紅色的。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3.小組合作:觀察肺的結構特點,完成實驗記錄單。得出結論:(1)肺泡數目多(約3億個)、肺泡總面積大(約100m2);(2)肺泡壁很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3)肺泡外表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這些結構特點有助于肺進行氣體交換。四、總結:到這里我們就把呼吸系統的組成學完了,同學了解了嗎 (歸納呼吸系統的組成)五、課堂練習:分男女組進行比賽。六、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只要答出一點都是本節課的收獲。板書設計 :第二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呼吸系統的概念:1、鼻2、咽呼吸道 3、喉4、氣管5、支氣管呼吸系統1、結構肺2、特點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1.在肺的結構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實物,充分激發了學生討論和探索的濃厚興趣,讓學生觀察哺乳動物的新鮮肺,將有助于加深對肺結構的理解。2.通過兩個嘗試,一是屏息能堅持多久,讓學生親身體驗了呼吸的重要性,同時也闡明了呼吸道的組成;一是吞咽和呼吸能同時進行嗎,激發了同學們探究的欲望,再配以多媒體展示會厭軟骨,難點迎刃而解。3. 探究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這部分,通過5個思考題的設置,使學生在了解呼吸道各部分作用的同時,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導到講究呼吸衛生這條既定軌道上來,成功地完成了教學目標。4.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熱烈、融洽,學生思維活躍。在交流思考題討論結果時,不時爆發出一個又一個艷麗的思想火花。不足之處:本課時學習和需要掌握的知識并不多,但由于設置了5個思考題分組討論交流,并且在講肺的結構時給學生提供了實物觀察,再加上課堂練習時設置了男女分組比賽的環節,而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較強,思維活躍,導致時間有些緊張,教師應更好地把控學生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另外課堂的結尾部分處理得較倉促,如學生談收獲時,教師語速明顯加快,沒給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只讓一名同學簡單地談了談。因此,在合理把握教學節奏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