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講 古代亞非歐文明●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通過《漢謨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兩河流域文明。●通過種姓制度和佛教的創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會。●知道希臘城邦和雅典民主。●以法蘭克王國為例,初步理解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逐漸產生新的文明。●知道基督教的傳播,了解基督教在歐洲中世紀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知道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既是工商業者的聚集地,也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以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的興趣為例,初步認識歐洲的早期大學。●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2.時間坐標(2018·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漢謨拉比法典誕生于(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倫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國【答案】B【解析】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故選B.本題考查了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代表--《漢謨拉比法典》.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代表--《漢謨拉比法典》.1 (2021·吉林省長春市·歷年真題)提出“原子論”的古希臘哲學家是( )A. 亞里士多德 B. 蘇格拉底 C. 德謨克利特 D. 亞歷山大【答案】C【解析】A.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他還解剖了許多動物,奠定了動物學基礎,他提出演繹等方法成為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A不符合題意。B.蘇格拉底的思考轉向人類社會,這位哲學家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他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他提出“認識你自己”,追求知識才能產生美德。B不符合題意。C.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探討了物質結構的問題,提出“原子論”,原子論是指關于原子概念的學說。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一種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據題干關鍵信息“原子論”并結合所學,C符合題意。D.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D不符合題意。故選:C。(2018·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以下是某同學在課本劇《漢謨拉比》中所撰寫的臺詞,符合史實的是( )A. 我是法老,太陽之子 B. 我是基督,傳教救世C. 神予我智慧,建立種姓制度 D. 神授我權杖,制定成文法典【答案】D【解析】D.根據題干“漢謨拉比”可知,在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神授我權杖,制定成文法典,適合作為他的臺詞,故D正確。A.古埃及的國王稱法老,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B.耶穌創立基督教,被稱為救世主,故B錯誤。C.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象征,與題干不符,故C錯誤。故選D。 1考點一 古代埃及文明1.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的 尼羅河 流域。2)古埃及發展歷程:公元前3500年出現若干小國→公元前3100古埃及初步統一→公元前18世紀圖特摩斯三世統治強盛時期,地跨亞非兩洲→公元前525年被波斯滅亡→被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占領3)古埃及文明成就:太陽歷,象形文字,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木乃伊(解剖醫學)。4)評價金字塔:積極: 金字塔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消極:是法老殘酷奴役埃及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它給古埃及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2.法老的統治(1)最高統治者: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古埃及的國王稱 “法老” ,法老作為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 軍、政、財、神 等大權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認為是 “神之子” ,具有無上的權威。(2)王權衰落: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的逐漸衰落。考點二 古代兩河流域1.古代兩河流域文明1)發源地:西亞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2)發展歷程:公元前3500年出現小國(蘇美爾人)→公元前24世紀初步統一→公元前19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完成統一→公元前16世紀被外族所滅。3)文明成就:蘇美爾人發明的楔形文字和陰歷,60進位制計數法,《漢謨拉比法典》,新巴比倫王國修建的空中花園。2.《漢謨拉比法典》(1)地位: 迄今已知 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 的成文法典。(2)內容:等級嚴格:分為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和奴隸,奴隸制發達;家庭奴隸制為一大特征;商品經濟活躍:對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作出規定(3)影響:《 漢謨拉比法典 》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考點三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數字)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發源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 印度河 流域。2)發展歷程:公元前23世紀到前18世紀印度河流域出現早期文明:哈拉帕、摩亨佐 達羅遺址→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建國→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時期。3)文明成就:阿拉伯數字,佛教。2.種姓制度(1)內容產生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內容 第一等級 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 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 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 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最卑賤 “不可接觸者”——賤民:四個等級之外,他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特點 種姓制度各等級世代相襲(2)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2)實質:嚴格的 社會等級制度 。3.佛教時間 公元 前6世紀創始人 喬達摩·悉達多 ,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教義 (1)早期佛教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 “眾生平等” ,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2)宣揚 “忍耐順從” ,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佛教的傳播 (1) 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2)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內地。后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3)佛教往南經錫蘭(今斯里蘭卡),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影響 適應了當時其他種姓反對婆羅門特權的要求,同時吸引了受壓迫的下層民眾,因此在印度社會迅速發展,后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考點四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1.希臘城邦(1)地理環境:呈現環海、多山、多島嶼的特點,平原面積很小,耕地十分有限。(2)早期文明: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于 愛琴海 地區,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3)特點: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 小國寡民 ”。 最大的城邦是 斯巴達 。(4)居民:希臘城邦的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 公民與非公民是 統治與被統治 的關系。2.雅典的民主政治1、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也隨之發展到高峰。2、雅典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雅典城邦的日常事務由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的公職人員和主席是抽簽產生;為確保貧窮公民參政議政,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貼制度。3、特點:主權在民;輪番而治;權力制約;直接民主4、評價:①為雅典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②局限性:僅適用于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它本質上仍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容易使民主成為個人爭奪權力的工具,甚至成為一種暴民政治。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東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爭。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征服希臘各邦。2)亞歷山大帝國范圍:3)評價亞歷山大東征消極: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積極: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大量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亞歷山大在帝國境內建造了幾十座新城,這些城市后來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考點五 羅馬城邦 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1.羅馬城邦(1)地理環境:意大利半島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臨海,海岸線很長,亞平寧山脈貫穿半島。島內山地眾多,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西部地區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2)羅馬城邦:自公元前1000年,眾多民族遷移到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許多城邦。羅馬城邦便是在這個時期逐漸從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興起。(3)羅馬共和國:①建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②統治:元老院由300名貴族組成,掌握國家統治的決策權執政官共兩名,權力相等,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保民官共兩名,平民自己選出,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十二銅表法》時間公元前450年左右名稱由來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影響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③統一: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整個意大利半島。④擴張:隨后,羅馬滅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在擴張過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區的人被掠為奴隸,奴隸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主要生產者。⑤衰落:奴隸起義不斷發生,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斯巴達克起義。公元前73年,角斗士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起義隊伍迅速發展,聲勢浩大,多次打敗羅馬軍團,但是最終被血腥鎮壓下去。在斯巴達克起義的沉重打擊下,羅馬共和國進一步衰落。2.羅馬帝國(1)背景:羅馬共和國內戰。(2)建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屋大維采取許多措施解決矛盾,鞏固自己的獨尊地位,促進了羅馬帝國的發展。(3)擴張: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3.羅馬帝國的衰亡(1)原因:內部因素3世紀,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統治者爭斗混戰不斷,人民起義此起彼伏,農業萎縮,工商業衰落,民生凋敝外部因素375年,被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大舉侵入羅馬帝國(2)分裂: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3)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標志西歐奴隸社會結束。考點六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1.總體成就: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體現在神話、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史學、法學、體育等各個方面。2.文學和雕塑(1)文學:①希臘神話影響廣泛,特點是“神人同形同性”。②《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2)雕塑:①特點:希臘的人物雕刻藝術達到了一種完美境界。②代表作: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3.建筑藝術:地區特點代表影響希臘主要體現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帕特農神廟希臘、羅馬的建筑藝術對后世的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羅馬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方尖碑和萬神廟4.哲學和法學(1)古希臘哲學哲學家思想主張及成就德謨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蘇格拉底思考轉向人類社會,他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蘇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亞里士多德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2)法學①地位:法學方面的成就是羅馬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②構成羅馬共和國:《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帝國:法學家對法律進行了廣泛論證,包括適用于羅馬公民和非公民之間關系的萬民法、關于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它們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5.公歷的緣起(1)羅馬的歷法來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陽歷。(2)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3)為糾正每年將近6小時的誤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辦法進行調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為閏年,在2月份增加1天。(4)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5)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1、【易錯易混】1).國王雖然在印度把持著國家軍事和行政大權,但在種姓制度上屬于第二等級。2).古代亞非文明以農業經濟為主,古代歐洲文明工商業發達。1、古代羅馬時期分為羅馬共和國時期和羅馬帝國統治時期。以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在羅馬建立獨裁統治,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為標志,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古希臘民主制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古羅馬文明創造出了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3、伯里克利當政時期,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雅典婦女經常參與政治活動。( )錯因分析: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4、《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拓展延伸】1.人類早期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及其原因(1)地理環境特點:早期人類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都發源于大河流域;(2)原因: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2.古代四大文明的比較比較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大河文明(東方文明) 海洋文明(西方文明)自然地理環境 大河流域 沿海地區發源地區 亞洲和非洲 歐洲主要經濟類型 農業 手工業、商業主要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古希臘、古羅馬政治體制 奴隸制專制統治 奴隸制民主政治大河文明,農業發達;海洋文明,工商業發達。文明不同的原因是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尊重文明的多樣性,以包容的心態對待不同的文明類型,加強交流與合作。2)、雅典的民主政治3)、如何評價伯里克利執政時期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a積極性:它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和保障,使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產生一定影響。b局限性:它是奴隸制民主政治,本質上仍然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只有少數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統治的權利,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c啟示: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社會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4)、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3、【知識點拔】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先邁入奴隸社會的文明古國之一;《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一種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1、伯里克利最大的功績是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使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但他又是奴隸主階級的代表,其民主政治為奴隸主階級服務。2、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方式及認識(1)和平交往:阿拉伯數字的傳播、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馬可·波羅來華。(2)暴力沖突: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認識:和平交往是人類發展的主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發展,而暴力沖突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等。3、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德國法學家耶林①武力:元前27年-屋大維-羅馬帝國②宗教:基督教-羅馬國教會③法律:《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形成了萬民法等法學系統。4.光榮屬于希臘(民主),偉大屬于羅馬(法律)。1 (2021·吉林省白城市·模擬題)在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掌握軍政大權的國王、武士和官吏屬于( )A. 婆羅門 B. 剎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羅【答案】B【解析】在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掌握軍政大權的國王、武士和官吏屬于剎帝利。第一等級婆羅門(祭司、貴族)掌握神權;第二等級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把持國家軍事行政大權。第三等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幾乎沒有權利,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干最低賤的職業。故選:B。本題考查了種姓制度.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種姓制度的等級劃分與分工.2 (2021·吉林省·模擬題)首陀羅的職責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這段文字反映的是( )A. 古代羅馬的奴隸制度 B.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C. 19世紀中期俄國的農奴制 D. 19世紀中期美國的奴隸制【答案】B【解析】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第二等級剎帝利、第三等級吠舍、第四等級首陀羅。種姓制度各等級界限森嚴,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資格從事高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題干信息“首陀羅的職責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材料反映了古印度的種姓制度。B符合題意。故選:B。(2021·吉林省·模擬題)使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的是( )A. 亞歷山大 B. 屋大維 C. 凱撒 D. 伯里克利【答案】D【解析】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的民主政治發展到奴隸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但雅典民主制度的民主范圍非常有限,而且維護的是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實質上是少數男性公民的奴隸主專政,只有成年男子享有民主權利。廣大的奴隸、外邦移民和婦女根本沒有民主政治權利。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2021·吉林省·模擬題)這里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這里”指的是( )A. 古希臘 B. 阿拉伯半島 C. 古埃及 D. 古印度【答案】A【解析】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文化對歐洲和世界都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古希臘被看成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這里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題干中“這里”指的是古希臘。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2021·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模擬題)古希臘繁榮時期,開啟了雅典民主政治道路的歷史人物是( )A. 梭倫 B. 伯里克利 C. 穆罕默德 D. 釋迦牟尼【答案】A【解析】開啟了雅典民主政治道路的歷史人物是梭倫。公元前6世紀初,執政官梭倫推行改革。他根據財產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者等級越高、權利越大;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建立四百人議事會,前三等級公民均可入選;建立公民陪審法庭;廢除債奴制等。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故選:A。(2021·全國·單元測試)與“臺伯河畔”“布匿戰爭”“元老院”“屋大維”這些關鍵詞相關的學習主題是( )A. 上古亞非文明 B. 中古阿拉伯國家C. 古代希臘 D. 古代羅馬【答案】D【解析】與“臺伯河畔”“布匿戰爭”“元老院”“屋大維”這些關鍵詞相關的學習主題是古代羅馬。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的臺伯河畔,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為爭奪地中海霸權,羅馬共和國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最終擊敗迦太基,公元前2世紀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權,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從此他獨攬國家大權標志著羅馬從共和國轉變為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時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機構,公民享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國家沒有國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機構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職是執政官。故選:D。(2021·全國·單元測試)“作為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和一個環繞地中海的帝國,它具有更多的商品經濟成分和擁有議會的政治體制.”在材料中的“它”由共和國演變為帝國過程中,發揮了重大影響力的人物是( )A. 漢謨拉比 B. 伯利克里 C. 中臣鐮足 D. 屋大維【答案】D【解析】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獨攬大權,這實際架空了元老院,標志著羅馬從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故選D.本題考查屋大維.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屋大維.(2018·全國·期中考試)世界古代歷史上曾經存在過這樣一個帝國:地中海一度成為其內湖,與中國漢朝處于同一時期。這個帝國是 ( )A. 亞歷山大帝國 B. 羅馬帝國 C. 阿拉伯帝國 D. 拜占庭帝國【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中給出了“地中海一度成為其內湖”這個提示信息可知這個帝國是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故選:B。(2021·吉林省·模擬題)羅馬共和國建立初期,國家統治的決策權實際上屬于( )A. 保民官 B. 元老院 C. 執政官 D. 行政官【答案】B【解析】在羅馬共和國時代,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公民大會。羅馬共和國時期,掌握國家統治的決策權的是元老院。羅馬共和國時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機構,公民享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國家沒有國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機構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職是執政官。B符合題意。故選:B。(2021·吉林省吉林市·模擬題)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是( )A. 《儒略歷》 B. 太陽歷 C. 夏歷 D. 二十四節氣【答案】A【解析】公元前46年進行歷法改革,愷撒制定了一套新的歷法儒略歷。羅馬的歷法來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陽歷。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為糾正每年將近6小時的誤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辦法進行調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為閏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儒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故選:A。(2021·吉林省·模擬題)( )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A. 《荷馬史詩》 B. 《十二銅表法》C. 《查士丁尼法典》 D. 《新法典》【答案】A【解析】《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故選:A。本題考查了《荷馬史詩》。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它和古羅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荷馬史詩》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12 (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它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它是( )A. 《十二銅表法》 B. 《新法典》C. 《查士丁尼法典》 D. 《法學匯纂》【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十二銅表法》的相關知識,要求識記基礎史實。【解答】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故選A。 13 (2021·河南省南陽市·月考試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古希臘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于愛琴海地區,造就了愛琴文明。材料二:公元15世紀末至17世紀初,從歐洲出發的航海家們逐漸發現了我們現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區,經過幾次艱難的航行,探險家們開辟了新的航線……永遠地結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區相互隔絕的局面。材料三:……之后,就是西方海洋文化“沖出地中海”走向了“大西洋文明”的時代。這是一個四處侵奪的并充滿血腥的奴隸貿易、靠奴隸生產的“時代”。西歐國家的海上航線開始于歐洲大陸西海岸,由此造成了歐洲經濟中心的轉移,成就了大西洋沿岸荷蘭和英國的崛起。(1) 寫出材料一中“愛琴文明”包括的兩個文明。(2) 材料二涉及的是哪一事件?該事件中發現美洲的航海家是誰?(3) 材料三中英國以販賣“奴隸”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什么?(4) 談談新時代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答案】【小題1】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小題2】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小題3】三角貿易。【小題4】海洋成為聯系各國的橋梁,海洋文化推動著各國的文明進程。【解析】本題考查愛琴文明、新航路開辟、三角貿易。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依據材料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作答。本題以愛琴文明、新航路開辟、三角貿易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14 (2021·吉林省·模擬題)歐洲文明在同時期世界文明中獨具特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多山和海岸線漫長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希臘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多山地形不利于各地區的聯系、普遍實行城邦制,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是古希臘的城邦時代,出現過200多個城邦并存的局面。材料二:莊園經濟還包括原屬于本村的草地、牧場等公共用地上的收入,封建主在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等設施,有的大莊園主還有一些手工業作坊,一個大封建主往往擁有若干個莊園,各莊園由總管負責。材料三:10世紀以后,城市和城鎮散布在西歐各地,城市興起的原因有許多、流行的說法有“手工業起源說”“商業起源說”。城市的興起為西歐孕育更新的經濟關系和社會力量,最終導致西歐發生深刻的變化。(1) 材料一中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什么?當時最大的城邦是什么?(2) 從材料二可以看出,莊園經濟具有什么特點?擁有莊園的封建主被稱為什么?(3) 根據材料三指出西歐城市興起的原因。(寫出一點)(4) 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從城邦生活到城市生活,推動歐洲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答案】【小題1】小國寡民;斯巴達。【小題2】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領主。【小題3】“手工業起源說”,“商業貿易起源說”。(一點即可)【小題4】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等。(符合題意印可)【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及最大的城邦、莊園經濟的特點、西歐城市興起的原因、推動歐洲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歐洲文明的相關史實。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及最大的城邦、莊園經濟的特點、西歐城市興起的原因、推動歐洲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的相關史實。15 (2020·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千百年來歐洲的歷發展進程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文明篇】A公職人員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B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整個地中海的霸主;C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D亞歷山大建立起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1) 請將能證明下列觀點的字母代號填在相應的位置(只填字母即可)①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______ ;②羅馬古典文化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遺產 ______ 。【崛起篇】近代的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給了歐洲以不可阻擋的推動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賴,相互之間不斷起作用。(2) 英國科學家牛頓在“科學革命”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請寫出他創作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3) 兩次“工業革命”分別使人類社會進入了哪一時代?分別列出這兩個時代各一項重要科技成果。(4) 請寫出歐洲曾發生過的一場“政治革命”及其所推翻的舊制度?【衰落篇】(1939---1945年)長達6年的戰爭苦難已使歐洲筋疲力盡,經濟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歐洲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完全失去了以往作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世界的主導權被兩個趁勢崛起的超級大國接手。(5) “6年的戰爭”指的是哪場戰爭?依據材料指出“6年的戰爭”使歐洲的經濟地位發生生了怎樣的變化?戰后崛起的“超級大國”是哪兩個國家?在這兩個“超級大國”的主導下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格局?【復興篇】從l914年到2014年,剛好100年。其間,歐洲通過戰爭發泄“仇恨”,…20世紀60年代以后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成員之間頻繁協調,逐步取消關稅,對有困難的成員國提供援助,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6) 20世紀初歐洲國家之間為發泄“仇恨”形成了哪兩個軍事集團?1993年歐洲“加強聯合”是指哪一組織的建立?【思考篇】最有價值的歷史學習,在于思考與總結,并形成自己的認識與結論。(7) 你能從歐洲興衰的歷史中得到什么認識?【答案】(1)A;C。(2)《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3)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蒸汽時代”的發明有蒸汽機、火車;“電氣時代”的發明有內燃機、汽車等。(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君主專制(封建制度)(或法國大革命---君主制、等級制度)。(5)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失去了以往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經濟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歐洲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美國、蘇聯、兩極格局。(6)三國同盟、三國協約、歐洲聯盟。(7)重視科技創新、重視制度更新、反對戰爭、走合作和平發展之路等。本題以千百年來歐洲的歷發展進程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歌為主線,綜合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帝國的建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歐洲走向聯合等知識。注意對材料押解讀,識記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帝國的建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歐洲走向聯合等知識。16 (2020·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睡的馬其頓在其國王的率領下,進攻波斯、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兵不血刃進入埃及后又轉入兩河流域……歷經十年征戰,建立起了空前龐大的帝國。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戰、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材料二:踏著串串悠長的鈴聲,一支支駝隊駝著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駝著造紙水。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漠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駝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來了。駝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這條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1) 材料一中的“龐大的帝國”指的是什么?帝國的建立和國王的東征對東西方文化有何影響?(2) 材料二描述的“這條路”指的是什么?對這條道路開通貢獻最大的人是誰?這條道路有何影響?(寫出一點)(3) 根據材料,寫出東西方文明交往的兩種主要方式。【答案】【小題1】亞歷山大帝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小題2】絲綢之路。張騫。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加強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小題3】主要方式為暴力沖突、和平交往(戰爭、和平)。【解析】本題以二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了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以及意義、心有課標時空定位母題原題變式訓練考點精講名師解惑過關檢測3第15講 古代亞非歐文明●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通過《漢謨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兩河流域文明。●通過種姓制度和佛教的創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會。●知道希臘城邦和雅典民主。●以法蘭克王國為例,初步理解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逐漸產生新的文明。●知道基督教的傳播,了解基督教在歐洲中世紀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知道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既是工商業者的聚集地,也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以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的興趣為例,初步認識歐洲的早期大學。●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2018·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漢謨拉比法典誕生于(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倫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國(2021·吉林省長春市·歷年真題)提出“原子論”的古希臘哲學家是( )A. 亞里士多德 B. 蘇格拉底 C. 德謨克利特 D. 亞歷山大(2018·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以下是某同學在課本劇《漢謨拉比》中所撰寫的臺詞,符合史實的是( )A. 我是法老,太陽之子 B. 我是基督,傳教救世C. 神予我智慧,建立種姓制度 D. 神授我權杖,制定成文法典1考點一 古代埃及文明1.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的 尼羅河 流域。2)古埃及發展歷程:公元前3500年出現若干小國→公元前3100古埃及初步統一→公元前18世紀圖特摩斯三世統治強盛時期,地跨亞非兩洲→公元前525年被波斯滅亡→被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占領3)古埃及文明成就:太陽歷,象形文字,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木乃伊(解剖醫學)。4)評價金字塔:積極: 金字塔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消極:是法老殘酷奴役埃及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它給古埃及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2.法老的統治(1)最高統治者: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古埃及的國王稱 “法老” ,法老作為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 軍、政、財、神 等大權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認為是 “神之子” ,具有無上的權威。(2)王權衰落: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的逐漸衰落。考點二 古代兩河流域1.古代兩河流域文明1)發源地:西亞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2)發展歷程:公元前3500年出現小國(蘇美爾人)→公元前24世紀初步統一→公元前19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完成統一→公元前16世紀被外族所滅。3)文明成就:蘇美爾人發明的楔形文字和陰歷,60進位制計數法,《漢謨拉比法典》,新巴比倫王國修建的空中花園。2.《漢謨拉比法典》(1)地位: 迄今已知 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 的成文法典。(2)內容:等級嚴格:分為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和奴隸,奴隸制發達;家庭奴隸制為一大特征;商品經濟活躍:對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作出規定(3)影響:《 漢謨拉比法典 》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考點三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數字)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發源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 印度河 流域。2)發展歷程:公元前23世紀到前18世紀印度河流域出現早期文明:哈拉帕、摩亨佐 達羅遺址→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建國→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時期。3)文明成就:阿拉伯數字,佛教。2.種姓制度(1)內容產生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內容 第一等級 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 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 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 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最卑賤 “不可接觸者”——賤民:四個等級之外,他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特點 種姓制度各等級世代相襲(2)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2)實質:嚴格的 社會等級制度 。3.佛教時間 公元 前6世紀創始人 喬達摩·悉達多 ,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教義 (1)早期佛教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 “眾生平等” ,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2)宣揚 “忍耐順從” ,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佛教的傳播 (1) 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2)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內地。后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3)佛教往南經錫蘭(今斯里蘭卡),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影響 適應了當時其他種姓反對婆羅門特權的要求,同時吸引了受壓迫的下層民眾,因此在印度社會迅速發展,后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考點四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1.希臘城邦(1)地理環境:呈現環海、多山、多島嶼的特點,平原面積很小,耕地十分有限。(2)早期文明: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于 愛琴海 地區,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3)特點: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 小國寡民 ”。 最大的城邦是 斯巴達 。(4)居民:希臘城邦的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 公民與非公民是 統治與被統治 的關系。2.雅典的民主政治1、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也隨之發展到高峰。2、雅典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雅典城邦的日常事務由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的公職人員和主席是抽簽產生;為確保貧窮公民參政議政,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貼制度。3、特點:主權在民;輪番而治;權力制約;直接民主4、評價:①為雅典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②局限性:僅適用于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它本質上仍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容易使民主成為個人爭奪權力的工具,甚至成為一種暴民政治。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東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爭。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征服希臘各邦。2)亞歷山大帝國范圍:3)評價亞歷山大東征消極: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積極: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大量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亞歷山大在帝國境內建造了幾十座新城,這些城市后來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考點五 羅馬城邦 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1.羅馬城邦(1)地理環境:意大利半島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臨海,海岸線很長,亞平寧山脈貫穿半島。島內山地眾多,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西部地區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2)羅馬城邦:自公元前1000年,眾多民族遷移到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許多城邦。羅馬城邦便是在這個時期逐漸從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興起。(3)羅馬共和國:①建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②統治:元老院由300名貴族組成,掌握國家統治的決策權執政官共兩名,權力相等,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保民官共兩名,平民自己選出,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十二銅表法》時間公元前450年左右名稱由來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影響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③統一: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整個意大利半島。④擴張:隨后,羅馬滅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在擴張過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區的人被掠為奴隸,奴隸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主要生產者。⑤衰落:奴隸起義不斷發生,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斯巴達克起義。公元前73年,角斗士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起義隊伍迅速發展,聲勢浩大,多次打敗羅馬軍團,但是最終被血腥鎮壓下去。在斯巴達克起義的沉重打擊下,羅馬共和國進一步衰落。2.羅馬帝國(1)背景:羅馬共和國內戰。(2)建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屋大維采取許多措施解決矛盾,鞏固自己的獨尊地位,促進了羅馬帝國的發展。(3)擴張: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3.羅馬帝國的衰亡(1)原因:內部因素3世紀,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統治者爭斗混戰不斷,人民起義此起彼伏,農業萎縮,工商業衰落,民生凋敝外部因素375年,被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大舉侵入羅馬帝國(2)分裂: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3)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標志西歐奴隸社會結束。考點六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1.總體成就: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體現在神話、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史學、法學、體育等各個方面。2.文學和雕塑(1)文學:①希臘神話影響廣泛,特點是“神人同形同性”。②《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2)雕塑:①特點:希臘的人物雕刻藝術達到了一種完美境界。②代表作: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3.建筑藝術:地區特點代表影響希臘主要體現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帕特農神廟希臘、羅馬的建筑藝術對后世的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羅馬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方尖碑和萬神廟4.哲學和法學(1)古希臘哲學哲學家思想主張及成就德謨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蘇格拉底思考轉向人類社會,他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蘇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亞里士多德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2)法學①地位:法學方面的成就是羅馬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②構成羅馬共和國:《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帝國:法學家對法律進行了廣泛論證,包括適用于羅馬公民和非公民之間關系的萬民法、關于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它們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5.公歷的緣起(1)羅馬的歷法來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陽歷。(2)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3)為糾正每年將近6小時的誤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辦法進行調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為閏年,在2月份增加1天。(4)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5)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1、【易錯易混】1).國王雖然在印度把持著國家軍事和行政大權,但在種姓制度上屬于第二等級。2).古代亞非文明以農業經濟為主,古代歐洲文明工商業發達。1、古代羅馬時期分為羅馬共和國時期和羅馬帝國統治時期。以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在羅馬建立獨裁統治,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為標志,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古希臘民主制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古羅馬文明創造出了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3、伯里克利當政時期,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雅典婦女經常參與政治活動。( )錯因分析: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4、《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拓展延伸】1.人類早期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及其原因(1)地理環境特點:早期人類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都發源于大河流域;(2)原因: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2.古代四大文明的比較比較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大河文明(東方文明) 海洋文明(西方文明)自然地理環境 大河流域 沿海地區發源地區 亞洲和非洲 歐洲主要經濟類型 農業 手工業、商業主要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古希臘、古羅馬政治體制 奴隸制專制統治 奴隸制民主政治大河文明,農業發達;海洋文明,工商業發達。文明不同的原因是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尊重文明的多樣性,以包容的心態對待不同的文明類型,加強交流與合作。2)、雅典的民主政治3)、如何評價伯里克利執政時期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a積極性:它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和保障,使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產生一定影響。b局限性:它是奴隸制民主政治,本質上仍然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只有少數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統治的權利,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c啟示: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社會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4)、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3、【知識點拔】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先邁入奴隸社會的文明古國之一;《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一種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1、伯里克利最大的功績是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使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但他又是奴隸主階級的代表,其民主政治為奴隸主階級服務。2、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方式及認識(1)和平交往:阿拉伯數字的傳播、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馬可·波羅來華。(2)暴力沖突: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認識:和平交往是人類發展的主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發展,而暴力沖突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等。3、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德國法學家耶林①武力:元前27年-屋大維-羅馬帝國②宗教:基督教-羅馬國教會③法律:《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形成了萬民法等法學系統。4.光榮屬于希臘(民主),偉大屬于羅馬(法律)。1 (2021·吉林省白城市·模擬題)在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掌握軍政大權的國王、武士和官吏屬于( )A. 婆羅門 B. 剎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羅2 (2021·吉林省·模擬題)首陀羅的職責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這段文字反映的是( )A. 古代羅馬的奴隸制度 B.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C. 19世紀中期俄國的農奴制 D. 19世紀中期美國的奴隸制3 (2021·吉林省·模擬題)使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的是( )A. 亞歷山大 B. 屋大維 C. 凱撒 D. 伯里克利(2021·吉林省·模擬題)這里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這里”指的是( )A. 古希臘 B. 阿拉伯半島 C. 古埃及 D. 古印度(2021·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模擬題)古希臘繁榮時期,開啟了雅典民主政治道路的歷史人物是( )A. 梭倫 B. 伯里克利 C. 穆罕默德 D. 釋迦牟尼(2021·全國·單元測試)與“臺伯河畔”“布匿戰爭”“元老院”“屋大維”這些關鍵詞相關的學習主題是( )A. 上古亞非文明 B. 中古阿拉伯國家C. 古代希臘 D. 古代羅馬(2021·全國·單元測試)“作為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和一個環繞地中海的帝國,它具有更多的商品經濟成分和擁有議會的政治體制.”在材料中的“它”由共和國演變為帝國過程中,發揮了重大影響力的人物是( )A. 漢謨拉比 B. 伯利克里 C. 中臣鐮足 D. 屋大維(2018·全國·期中考試)世界古代歷史上曾經存在過這樣一個帝國:地中海一度成為其內湖,與中國漢朝處于同一時期。這個帝國是 ( )A. 亞歷山大帝國 B. 羅馬帝國 C. 阿拉伯帝國 D. 拜占庭帝國(2021·吉林省·模擬題)羅馬共和國建立初期,國家統治的決策權實際上屬于( )A. 保民官 B. 元老院 C. 執政官 D. 行政官(2021·吉林省吉林市·模擬題)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是( )A. 《儒略歷》 B. 太陽歷 C. 夏歷 D. 二十四節氣(2021·吉林省·模擬題)( )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A. 《荷馬史詩》 B. 《十二銅表法》C. 《查士丁尼法典》 D. 《新法典》(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它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它是( )A. 《十二銅表法》 B. 《新法典》C. 《查士丁尼法典》 D. 《法學匯纂》(2021·河南省南陽市·月考試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古希臘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于愛琴海地區,造就了愛琴文明。材料二:公元15世紀末至17世紀初,從歐洲出發的航海家們逐漸發現了我們現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區,經過幾次艱難的航行,探險家們開辟了新的航線……永遠地結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區相互隔絕的局面。材料三:……之后,就是西方海洋文化“沖出地中海”走向了“大西洋文明”的時代。這是一個四處侵奪的并充滿血腥的奴隸貿易、靠奴隸生產的“時代”。西歐國家的海上航線開始于歐洲大陸西海岸,由此造成了歐洲經濟中心的轉移,成就了大西洋沿岸荷蘭和英國的崛起。(1) 寫出材料一中“愛琴文明”包括的兩個文明。(2) 材料二涉及的是哪一事件?該事件中發現美洲的航海家是誰?(3) 材料三中英國以販賣“奴隸”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什么?(4) 談談新時代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2021·吉林省·模擬題)歐洲文明在同時期世界文明中獨具特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多山和海岸線漫長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希臘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多山地形不利于各地區的聯系、普遍實行城邦制,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是古希臘的城邦時代,出現過200多個城邦并存的局面。材料二:莊園經濟還包括原屬于本村的草地、牧場等公共用地上的收入,封建主在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等設施,有的大莊園主還有一些手工業作坊,一個大封建主往往擁有若干個莊園,各莊園由總管負責。材料三:10世紀以后,城市和城鎮散布在西歐各地,城市興起的原因有許多、流行的說法有“手工業起源說”“商業起源說”。城市的興起為西歐孕育更新的經濟關系和社會力量,最終導致西歐發生深刻的變化。(1) 材料一中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什么?當時最大的城邦是什么?(2) 從材料二可以看出,莊園經濟具有什么特點?擁有莊園的封建主被稱為什么?(3) 根據材料三指出西歐城市興起的原因。(寫出一點)(4) 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從城邦生活到城市生活,推動歐洲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2020·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千百年來歐洲的歷發展進程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文明篇】A公職人員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B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整個地中海的霸主;C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D亞歷山大建立起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1) 請將能證明下列觀點的字母代號填在相應的位置(只填字母即可)①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______ ;②羅馬古典文化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遺產 ______ 。【崛起篇】近代的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給了歐洲以不可阻擋的推動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賴,相互之間不斷起作用。(2) 英國科學家牛頓在“科學革命”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請寫出他創作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3) 兩次“工業革命”分別使人類社會進入了哪一時代?分別列出這兩個時代各一項重要科技成果。(4) 請寫出歐洲曾發生過的一場“政治革命”及其所推翻的舊制度?【衰落篇】(1939---1945年)長達6年的戰爭苦難已使歐洲筋疲力盡,經濟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歐洲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完全失去了以往作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世界的主導權被兩個趁勢崛起的超級大國接手。(5) “6年的戰爭”指的是哪場戰爭?依據材料指出“6年的戰爭”使歐洲的經濟地位發生生了怎樣的變化?戰后崛起的“超級大國”是哪兩個國家?在這兩個“超級大國”的主導下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格局?【復興篇】從l914年到2014年,剛好100年。其間,歐洲通過戰爭發泄“仇恨”,…20世紀60年代以后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成員之間頻繁協調,逐步取消關稅,對有困難的成員國提供援助,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6) 20世紀初歐洲國家之間為發泄“仇恨”形成了哪兩個軍事集團?1993年歐洲“加強聯合”是指哪一組織的建立?【思考篇】最有價值的歷史學習,在于思考與總結,并形成自己的認識與結論。(7) 你能從歐洲興衰的歷史中得到什么認識?(2020·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睡的馬其頓在其國王的率領下,進攻波斯、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兵不血刃進入埃及后又轉入兩河流域……歷經十年征戰,建立起了空前龐大的帝國。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戰、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材料二:踏著串串悠長的鈴聲,一支支駝隊駝著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駝著造紙水。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漠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駝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來了。駝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這條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1) 材料一中的“龐大的帝國”指的是什么?帝國的建立和國王的東征對東西方文化有何影響?(2) 材料二描述的“這條路”指的是什么?對這條道路開通貢獻最大的人是誰?這條道路有何影響?(寫出一點)(3) 根據材料,寫出東西方文明交往的兩種主要方式。心有課標時空定位母題原題變式訓練考點精講名師解惑過關檢測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原卷】第15講 古代亞非歐文明.doc 【解析】第15講 古代亞非歐文明.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