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共同面對的全球性問題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較為合理的是( )A.加快礦產資源的開采 B.將大面積的草業開墾為耕地C.利用森林資源,生產“方便筷”,出口創匯 D.將垃圾分類,回收利用2.下列事例中,能通過食物鏈引起生態危機的是( )A.酸雨 B.汞、鎘等有毒物質的積累C.溫室效應 D.臭氧減少,臭氧層出現空洞3.2021年,全國新開工改造3.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出近700萬戶居民的新生活。本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在支持增加停車位、加裝電梯、擴大綠化,發展養老、保潔等社區服務,完成從“有得住”到“住得好”的轉變。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A.能夠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縮小群眾居住條件差異,實現同步富裕B.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C.說明了在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面完成興國大業D.說明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4.“在潮州看見美麗中國。”十五年來,在“兩山”理念的拍引下,潮州安吉余村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美麗之路,不變的是依舊“看山吃山”,變的是從“賣石頭”轉為“賣風景”余村的華麗轉身生詮釋中了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②科技有效解決資源短缺問題③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生出④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利比亞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但是撒哈拉沙漠地區的地下砂巖中,蘊含著豐富的地下水。讀利比亞地圖,完成下面小題。5.以下關于利比亞的描述正確的是A.國土大部分位于中緯度 B.全境均為熱帶沙漠氣候C.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 D.利比亞的西部地區石油資源豐富6.對利比亞調水工程的解讀,正確的是A.調水方向應該由北向南 B.調水水源為淡化的海水C.調水量最大的季節是在冬季 D.調水方式應以地下暗渠為主7.1979年至1981年,某市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5.0%,比建國以來到l978年年均增長率高出15.3個百分點。這一歷史性成就的取得歸結于( )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十四個沿海城市的開放C.“一五計劃”的實施 D.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8.閱讀“近五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部分情況表”,根據表格,可以看出我國近年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的特征是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單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A.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漸減少 B.經濟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C.更加注重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D.產業結構通過調整逐步得到優化9.明朝的商品經濟相當活躍,下列屬于這一時期全國性商貿城市的是( )A.北京和東京 B.北京和南京 C.長安和南京 D.東京和洛陽10.我國各地區生產生活場景各具特色,說明了( )①區域環境是沒有優劣之分的②發展區域經濟要積極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③發展區域經濟要因地制宜,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④合理利用自然條件,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下列關于民族與其歡慶的節日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藏族——潑水節 B.傣族——元宵節C.漢族——雪頓節 D.蒙古族——那達慕大會12.關于我國自然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資源是自然資源,水能資源不是自然資源B.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C.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量不足D.土地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13.下列人類活動有利于保護大氣環境的是( )A. B.C. D.14.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發展議程中的減貧目標,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對此認識正確的是①中國實現脫貧充分體現了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②中國已如期完成了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③實現脫貧攻堅是解決中國未來命運的關鍵性一招④中國“精準扶貧”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中國智慧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5.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于( )A.大都 B.應天 C.北京 D.盛京16.如圖漫畫反映了我國某項國情基本特征,你認為正確的是A.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B.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但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少C.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D.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17.《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單位、個人未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由生活垃圾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這說明浙江省①堅持以保護環境為中心的發展理念②充分發揮法律的保護和規范作用③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④垃圾分類投放即將進入強制時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明末農民起義戰爭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權的國號是( )A.大順 B.大西 C.張楚 D.大漢19.我國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生活中,我們應盡量①使用一次性制品②騎自行車上學代替汽車接送③垃圾不分類投放④選用節能、節水、環保綠色產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18年6月底前,我國將在省、市、縣、鄉四級全面建立河長制,切實加強河湖管理,建設美麗中國。這一做法( )①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②是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③是我國行政機構改革的有益探索④是完善水治理體系的制度創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1.2019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決定于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展全國人口普查,旨在( )A.控制人口過快增強的趨勢 B.提高我國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C.解決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D.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準確的國情信息二、非選擇題22.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2020年1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建藏鐵路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一項重大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寫出川藏鐵路的終點及該地的標志性建筑。(2)根據材料說明川藏鐵路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的自然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簡述川藏鐵路建成的重要意義。23.今年是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時事月報》刊出《驚心動魄之日本滿蒙積極政策——田中義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聞,透露了不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中國東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材料二:泱泱華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積弱積貧。——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哀兵奮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材料三: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著青年的熱情和奉獻。(1)《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列舉兩例20世紀30年代日本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行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全面抗戰時期國共兩黨“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主要表現。(3)聯系上述材料內容,談談和平年代的我們應怎樣肩負起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2.B3.B4.C5.C6.C7.D8.C9.B10.C11.D12.C13.B14.B15.B16.B17.D18.A19.C20.C21.D22.(1)拉薩;布達拉宮。(2)①地形高差顯著,沿線地形變化大;②背靠青藏高原,位于喜馬拉雅地震帶,板塊活動強烈;③途經地形區多山,頻發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④高原山地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一旦被破壞,就難以修復。(3)①促進西藏和沿線經濟的發展,促進人口往來,川藏鐵路帶動西藏的旅游業發展,從而帶動整個西藏的經濟發展;②開通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地域和人口之間的交流,也利于人口的融合,這樣更便于我國民族的統一和團結;③川藏鐵路的修建,有利于穩定邊防的安全和保障我們國家國土的安全。23.(1)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發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爭。(2)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民黨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形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3)新時代青少年應該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我們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為國分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