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單項選擇題我國首條穿越秦嶺高速鐵路——連接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鐵于2017年12月6號正式開通運營。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西成高鐵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的困難是( )A.凍土廣布,施工難度大 B.河網密布,湖泊較多C.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 D.穿越云貴高原,溶洞多2.下列關于西安和成都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安耕地以水田為主 B.成都居民以面食為主C.成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D.西安一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3.北京屬于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造成北京市水資源緊缺的原因有①降水均勻,季節變化不明顯②人口密集,生活用水量大③經濟發達,工農業用水量大④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省區中水土流失較嚴重的有( )①陜西省 ②山西省 ③黑龍江省 ④西藏自治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5.2020年12月1日,就張高速鐵路延慶線開通運營,我國鐵路發展實現了百年的跨越,以下有關京張高鐵的描述,正確的是A.沿線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B.呈東北—西南走向C.主要位于我國第三階梯 D.跨京、津、冀三地6.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熱播以來,“舌尖上的……”也隨之成為熱詞。舌尖上的美味:高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據此判斷,扎西一家是(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壯族7.“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同學沿下圖的線路出發了。他沿途先后看到的景觀是A.富饒的盆地——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牦牛成群B.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C.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D.喀斯特地貌——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綠野相連的珠三角8.某中學地理小組繪制了一幅思維導圖,解釋某地形區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與影響。據此回答,對人類的生產生活而言,該地區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地形復雜多樣 B.晝夜溫差大 C.高寒缺氧低氣壓 D.太陽輻射強2020年5月24日,習近平今年兩會第三次“下團組”來到了湖北代表團。完成下面問題。9.下列為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輪廓圖,其中屬于湖北省的是( )A. B.C. D.10.武漢是湖北的省會城市,閱讀右邊武漢降水量柱狀圖與氣溫曲線圖,對武漢的氣候描述正確的有( )①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②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③四季分明,雨熱同期④全年高溫多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位于長江中游,有“九省通衢”之稱。閱讀右面長江流域局部圖,對長江中游地區描述正確的是( )A.長江中游位于宜賓一湖口之間B.著名的三峽水利工程位于長江中游C.中游地區主要地形以高原為主D.武漢港是水陸、鐵路聯運的主樞紐港12.下列詩句能反應下圖區域地理環境特征的是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B.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鬼C.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D.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13.下側圖1中與圖2氣候特征相符的地方是A.甲 B.乙 C.丙 D.丁14.它位于世界海拔最高的牧區,被稱為草原牧區上的一條圣潔的“天路”。它是( )A.京九鐵路 B.亞歐大陸橋C.青藏鐵路 D.川藏鐵路15.讀我國耕地、水資源和人口對比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耕地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 B.我國南、北方水土資源匹配合理C.我國北方人口眾多,水資源豐富 D.我國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區面對全球疫情爆發、多國告急的局面,中國多省派志愿專家團援助海外。下圖為我國主要省區對應支援國,讀圖并完成下面小題。16.下列對于上圖中外出支援的四個省區說法正確的是( )A.粵省的農作物一般為一年一熟 B.蜀省有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C.滬市是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 D.蘇省位于我國著名的東北平原17.下列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中與A處實際相符的是( )A. B.C. D.18.圖中B國的主要人種和所使用的主要語言分別為( )A.黑色人種,阿拉伯語 B.白色人種,阿拉伯語C.黃色人種,英語 D.白色人種,英語家住黑龍江的小玉寒假期間跟隨爸媽去某地旅游,在那里他們購買了能反映當地文化特色的郵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從郵票①中的民居建筑可以看出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干而熱 B.濕而熱 C.干而冷 D.濕而冷20.小玉一家到達旅游地后最有可能發生的是( )A.脫掉羽絨服換上短袖襯衫 B.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觀C.北風呼嘯,下起鵝毛大雪 D.觀看到熱鬧的那達慕大會21.“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通過這次旅行,小玉充分感受到了自己家鄉與該旅游地之間的這種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為因素22.中國海拔最高的省級行政區是A.內蒙古自治區 B.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西藏自治區 D.青海省23.秦嶺——淮河構成我國東部季風區重要的地理界線,與它的位置大致吻合的有A.一月的0℃等溫線 B.1600毫米年等降水線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D.我國人口地理的分界線24.對人類生產生活而言,青藏地區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太陽輻射強 B.日照時間長C.森林草原茂密 D.低溫、缺氧、地勢崎嶇25.返回器選擇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四子王旗著陸,因為其有利的自然條件是①降水豐沛,森林茂盛②氣候干早,河湖較少③晴天較多,能見度高④地勢開闊,起伏較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棉花喜熱、好光、耐旱、忌漬。位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蘇地區作為“中國棉都”,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由此可見,阿克蘇地區的氣候類型是。A.溫帶大陸性氣候 B.溫帶沙漠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寒帶氣候27.新疆的瓜果特別甜,主要是因為( )①晝夜溫差大,瓜果含糖量高 ②土質特殊③灌溉的水源特別 ④日照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二、非選擇題28.一方水土養方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據圖1,說出該島河流流向的總體特征,并解釋原因。(2)結合圖2,說明該島居民生產中頭戴斗笠的合理性。29.喀什全稱“什爾”,意為“玉石集散之地”。2010年5月,喀什經濟開發區被批準為經濟特區。喀什是中國的西大門,具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閱讀圖文,回答問題。(1)據圖1,描述圖中城市的分布特點。(2)據圖2、圖3,分析喀什噶爾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3)結合圖文信息,請為喀什的未來發展提兩條合理化建議并說明理由。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2.D3.D4.A5.A6.C7.B8.C9.B10.A11.D12.B13.C14.C15.D16.B17.A18.B19.B20.A21.A22.C23.A24.D25.D26.A27.D28.(1)總體特征:自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原因:地勢中間高四周低。(2)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頭戴斗笠便于遮陽;降水集中在夏季,頭戴斗笠便于擋雨。29.(1)沿鐵路分布(或沿河分布)(2)喀什噶爾河的水源來自冰雪融水和降雨,季節變化大,是一條內流河,流入塔里木河。原因是喀什全年降水少,但夏季氣溫較高,有利于冰雪融水提供水源。(3)發揮獨特區位優勢,開發塔里木盆地的古城遺址,積極發展旅游業;境內生活著多個少數民族,可以發展喀什民俗文化;處于邊境,鐵路和公路交通便利,可以發展國際貿易。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