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三大改造(1課時)班級_______姓名_______小組________【學習目標】1、閱讀課本,認識三大改造的原因、方式、結果;2、通過學習,理解并掌握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3、認識三大改造對當時社會發展的影響,同時體會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學習流程】一、以思促學任務一:通讀課本內容思考以下問題:1、我國對哪三個行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2、對它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因、方式和結果分別是什么?3、三大改造的結果、實質、意義和局限性?【遷移應用】材料— 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對于這種方法,過去在共產黨內和共產黨外,都有許多人表示懷疑。但是去年夏季以來,由于農村合作化運動的高潮和最近幾個月以來城市中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他們的疑問已大體解決了。——毛澤東《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1956年1 月25 日)材料二 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它比起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投資總額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榮毅仁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的談話(1956 年1 月)(1)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所用的方法分別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榮毅仁對社會主義改造的什么態度?他失去了“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后,其身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義?二、概括總結三、成果檢測1. “到1956年底,在全國共建立75.6萬個合作社。入社農戶達96.3%,農業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以上內容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 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1956 年,我國基本完成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土地( )A.從農民所有轉變為集體所有B.從國有轉變為農民所有C.從集體所有轉變為國家所有D.從集體所有轉變為農民私有3.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和哪個部門相似( )A. 資本主義工商業 B. 農業C. 銀行業 D.畜牧業4.1956 年1月,上海市副市長興奮地宣告:“我國資本主義最集中的城市,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了!這一偉大的勝利是我們人民的勝利。”他如此激動是因為上海完成了(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B.人民公社化C.“一五”計劃 D.土地改革5. “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這在世界上早就出現過,但采用這樣一種和平過渡的方法,使全國工商界都興高采烈來接受這種改變,則是史無前例的?!薄昂推椒椒ā敝傅氖? )A.實行股份制 B.廉價收購 C.贖買政策 D.無償沒收6.榮毅仁曾任國家副主席,新中國成立前是一個民族資本家,殘酷剝削過工人階級。三大改造后,他說:“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它比起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投資總額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勞動人民得到了平等友愛的勞動關系。”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中,國家實行贖買政策②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有力促進了“一五”計劃的發展③民族資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④民族資本家通過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7.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主要是對哪些行業進行的改造( )①農業 ②手工業 ③資本主義工商業 ④交通運輸業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8.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說:“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边@—“基本國情”開始于(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開9.下列不屬于三大改造的意義是( )A.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B.實現了工業化C.我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D.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1頁(共2頁) 八年級歷史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