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49-1956年)——從市場經濟走向計劃經濟時代【階段特征】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新中國建立和 確立,實現了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三大民主制度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了重要保障。新中國建立后,確立了 的和平外交方針, 標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1952年底 任務完成,隨之開始一五年計劃和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完成,公有制占據絕對主體地位,高度集中的 體制建立。掃盲教育提高了國人的文化教育水平,“ ”為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發展和科學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指導。【主要表現】1.政治(1)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紀元。(2)逐步確立了 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外交上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實施“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三大外交政策。2.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實行“一化三改”;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體系;1956年底, 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3.思想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確立了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人民教育方針。【重點關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社會特點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改造前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轉化為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 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 社會主義改造前,多種經濟成分并存,非社會主義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 經濟成分占主導社會性質 從政權組織形式和經濟基礎而言,是 國家,但從實質和發展方向而言,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 過渡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 ”起臨時憲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真題再現】1.(2021浙江卷·14)1949年,毛澤東在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指出:這次“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睍h通過的《共同綱領》( )A.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綱領C.以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依法治國”的方略D.強調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2021北京卷·10)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訪問團在當地開辦民族干部訓練班,召開民族代表座談會,幫助少數民族籌備自治區。《人民日報》對此發表社論:“各民族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發展各民族人民大眾的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痹搱F旨在( )①清除國民黨政權在邊疆地區的軍事存在②落實《共同綱領》制定的相關民族政策③消除歷史形成的國內各民族之間的隔閡④檢查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機構的設置情況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3. (2021全國Ⅰ卷·31)1957年,國家統計局《工人階級隊伍情況的調查報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參加工作的職工社會出身情況,如表2所示。表2 職工社會出身情況表 (%)工人 勞動農民 轉業軍人 個體勞動者及一般市民 學生 資本家上海 35.52 12.95 2.69 18.75 16.08 5.94天津 39.13 14.27 3.27 12.29 19.44 3.70陜西 26.26 27.99 8.32 8.67 22.95 0.52新疆 16.16 25.47 23.19 18.18 19.05 0.23據表2可知( )A.內地與沿海原有工業基礎差距大 B.西部地區工商業改造不徹底C.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基本實現 D.沿海地區工業發展更為迅速4. (2021 山東卷·8) 1954年8月,毛澤東在接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指出:“我們這類國家,如中國和蘇聯,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而不是國外市場。這并不是說不要國外聯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聯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彼庠趶娬{中國( )A. 需要學習和借鑒西方經驗 B. 經濟建設要堅持自力更生C. 應逐步放棄“一邊倒”政策 D. 愿意開展對外經濟交流5. (2020江蘇卷·12)建國初期,一位老大爺談到種痘運動說:“現在的國家真好,共產黨毛主席處處關心我們,從解放后,沒聽說哪個地方鬧天花,也看不見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個孩子,要是在過去請‘花先生’栽‘花',頂少也得一石來糧?!边@則材料作為例證,可用來說明( )A. 社會主義改造成效顯著 B. 新中國獲得民眾政治認同C. 民主政治建設扎實推進 D. 衛生防疫體系的全面建立6.(2020天津卷·7)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經濟極其落后的基礎上,開始大規模工業建設,各行各業掀起勞動建設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業的工人們在缺少資金設備、沒有圖紙資料的情況下,奮戰數月,研制出第一塊國產手表,用智慧的雙手結束了“中國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由此可以看到當時( )( http: / / www. / )四名工人在簡陋的條件下研制手表A.國民經濟恢復的重要成果 B.工業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C.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D.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實戰演練】一、選擇題(共16小題,48分)1.(2021·永州統練)如圖是1953年12月,北京市人民群眾打腰鼓、扭秧歌,慶祝普選的一幅圖片。對此圖片解釋正確的是( )A.為第一屆人大召開奠定基礎B.人民政治協商制度得到落實C.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已經形成D.女性在選舉中占據主導地位2.(2021·深圳二調)1951年5月,針對山西省委要求削弱農村私有經濟的意見,劉少奇提出:“現在采取動搖私有制的步驟,條件不成熟。沒有拖拉機,沒有化肥,不要急于搞農業生產合作社?!眲⑸倨嬷荚趶娬{( )A.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必要性B.開展社會主義改造的緊迫性C.新中國地主經濟存在的合法性D.維護土地改革成果的合理性3.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一邊實行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一邊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簡稱“一化三改”。“一化三改”從本質上反映了( )A.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現實需要B.經濟建設受到蘇聯模式的影響C.急于完成工業化建設的迫切愿望D.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并舉4.(2021·龍巖三模)下表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產值比例的變化(單位:%)。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年份 工農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農業 輕工業 重工業 輕工業 重工業1949 70 22.1 7.9 73.7 26.31952 56.9 27.8 15.3 64.5 35.51956 48.7 29.6 21.7 57.7 42.3A.為工業化建設奠定良好基礎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成效顯著C.國民經濟結構出現嚴重失調D.直接導致糧食生產嚴重不足5.下圖是1956年朱宣咸所作的速寫畫《報喜——慶祝公私合營》。 該作品( )A.體現出工業化建設的巨大成就B.洋溢著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C.反映出國民經濟體系的協調性D.標志著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形成6.下圖所示為1952年至1956年我國城鎮各類勞動者數量統計表(單位:萬人)。這反映出當時我國( )A.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基本建立B.城鄉經濟形勢日益好轉C.經濟建設指導思想出現問題D.城鎮人口就業環境優于農村7.有學者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雖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經歷過曲折,但它仍然是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面旗幟。這是因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A.奠定了民族獨立發展的基礎B.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C.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的進程D.是一種最好的政權組織形式8.(2021·武漢二模)在討論1954年憲法草案過程中,收到了來自全國各階層8 000多人的修改意見,毛澤東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說,我們這個憲法是社會主義類型憲法,但還不是完全社會主義的憲法,他這樣說的主要依據是 ( )A.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未完全建立B.新政協代行全國人大職權C.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起步D.學習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9.1954年10月,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關召開第二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建議。其中包括調整政協的組織形式,地區和軍隊今后不再作為參加人民政協的單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綱領》,各民主黨派經研究協商,一致同意。 這一建議表明 ( )A.政協職能的轉變提上日程B.《共同綱領》的臨時憲法作用延續C.政治協商制度的初步確立D.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任務已經完成10.(2021·黃岡二模)如表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類型的變化(億元),表格信息表明當時中國 ( )年份 合計 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工業 公私合營工業 私營工業 個體工業1949 140.2 37.5 2.2 68.3 32.21950 191.2 64 4.1 72.8 50.31951 263.5 94.2 8.0 101.2 60.11952 343.3 153.8 13.7 105.2 70.6A.公有制經濟逐步占據主導地位B.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起步C.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結果D.新民主主義經濟迅速發展11.1955年,針對萬隆會議上某些國家提出“和平共處”是共產黨用的“詞匯”的言論,周恩來說:“有人不喜歡‘共處’這個詞,那好,我們可以用《聯合國憲章》中的‘和平相處’這個詞?!边@反映出當時中國外交 ( )A.以聯合國為中心B.堅持獨立自主原則C.以廣交朋友為宗旨D.具有靈活性和務實性12.1954年10月,周恩來把資本主義國家分為三類:以印度等新獨立的民族主義國家和西北歐國家為代表的“和平中立派”,以英、法等國為代表的“維持現狀派”,以美國為代表的“主戰派”,并強調對這三類國家要加以“區別對待”。這一策略( )A.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B.適應了工業化建設需要C.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封鎖D.體現了全方位外交政策13.如圖是1950年丁魚創作的年畫《女拖拉機手》。該作品 ( )A.描繪了土地改革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場景B.寓含著鼓勵女性參與現代化建設的思想C.受到同時期西方美術流行畫派影響D.體現了“雙百”方針提倡的創作精神14.如圖所示是1954年的一幅年畫。它反映出當時 ( )A.人民公社體制的建立B.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C.農村生產關系的變化D.農業生產方式的進步15.(2020·泉州質檢)下圖所示為1950年的年畫《勞動換來光榮》。這反映了( )A.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B.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正在展開C.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D.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6.(2020·成都質檢)195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3 278億斤,比1949年增長了44.8%,1953年繼續增長。但從1952年下半年起,許多地方出現了搶購糧食以致糧價上漲的情況,當年國家糧食收購計劃有40億斤未能完成,到1953年這一缺口更是高達87億斤。這一現象的出現( )A.暴露了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偏差B.加快了經濟管理體制的轉變C.揭示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性D.反映了國民經濟形勢的嚴峻二、非選擇題(17題12分,18題12分,共24分)17.(2021·武漢二模)(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致劉德輝 德輝吾弟鑒: 自你來信一封已經收到:將信看完,我已全部知道了。我是非常高興,我真佩服你,希你要加強工作消滅美帝國主義,兄在家加強提高生產支援前線?,F在我們母親玉體健康、精神璧鑠,比昔年還要好些。家鄉在黨、毛主席的領導下現在我們真正徹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我真高興。至于秋收工作完全結束了,我將收的稻谷計算亦有六擔有余,至于家庭生活全部解決了,請弟一切不要掛念家庭。母親和我與汝任,假是我們家庭生活與生產有困難,已有村上幫助。至于母親有我孝養侍奉,請弟不要掛念,請你安心抗美援期,你的功勞十分偉大極了?!挥性贁?,后信再談。祝你工作愉快。——兄劉懷欽,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提取材料信息,說明上述材料對研究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面貌有哪些史料價值。18.(2022·廣東省韶關一模·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9年底,人民政府接管的并轉化為國營企業的各種工礦企業共有2858家,都暫時保留了舊的生產生活秩序,封建反動勢力仍然欺壓著勞動人民。為了解放企業內部的生產力,把工礦企業改造成社會主義企業,從1950年開始,人民政府對各城市和各工礦企業開展大規模的民主改革運動。改革的內容大致包括: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大會,實行工廠管理民主化;清除隱藏在企業內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殘余勢力;廢除包工制、把頭制和搜身制等壓迫工人的制度;實行生產改革,建立嚴格的經濟核算制,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并在生產管理工作中大力推廣和使用新技術;消除工人隊伍內部的對立,加強工人階級的團結。到1952年底,全國各行各業的民主改革全部完成。——摘編自白云濤《建國初期工礦企業的民主改革》(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建國初國有工礦企業改革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建國初國有工礦企業改革的意義。(6分)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49-1956年)——從市場經濟走向計劃經濟時代【階段特征】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新中國建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實現了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三大民主制度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了重要保障。新中國建立后,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1952年底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完成,隨之開始一五年計劃和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完成,公有制占據絕對主體地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掃盲教育提高了國人的文化教育水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發展和科學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指導。【主要表現】1.政治(1)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紀元。(2)逐步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外交上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實施“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三大外交政策。2.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實行“一化三改”;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體系;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3.思想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確立了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人民教育方針。【重點關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社會特點主要 矛盾 社會主義改造前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轉化為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經濟 基礎 社會主義改造前,多種經濟成分并存,非社會主義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成分占主導社會 性質 從政權組織形式和經濟基礎而言,是新民主主義國家,但從實質和發展方向而言,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 制度 過渡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真題再現】1.(2021浙江卷·14)1949年,毛澤東在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指出:這次“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睍h通過的《共同綱領》( )A.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綱領C.以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依法治國”的方略D.強調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答案】B【解析】《共同綱領》規定國家性質是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是新中國初期的施政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故選B項;1949年10月日開國大典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排除A項;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正式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治國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排除C項;1982年憲法強調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排除D項。2.(2021北京卷·10)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訪問團在當地開辦民族干部訓練班,召開民族代表座談會,幫助少數民族籌備自治區?!度嗣袢請蟆穼Υ税l表社論:“各民族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發展各民族人民大眾的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痹搱F旨在( )①清除國民黨政權在邊疆地區的軍事存在②落實《共同綱領》制定的相關民族政策③消除歷史形成的國內各民族之間的隔閡④檢查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機構的設置情況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幫助少數民族籌備自治區”以及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落實《共同綱領》關于民族問題的政策,因而派遣專員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②正確;在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原因,民族隔閡很深,因此該團旨在消除歷史形成的國內各民族之間的隔閡,③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對國民黨政權在邊疆地區的軍事存在清除,①錯誤;材料未能體現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內容,④錯誤;綜上②③正確,①④錯誤,因此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3. (2021全國Ⅰ卷·31)1957年,國家統計局《工人階級隊伍情況的調查報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參加工作的職工社會出身情況,如表2所示。表2 職工社會出身情況表 (%)工人 勞動農民 轉業軍人 個體勞動者及 一般市民 學生 資本家上海 35.52 12.95 2.69 18.75 16.08 5.94天津 39.13 14.27 3.27 12.29 19.44 3.70陜西 26.26 27.99 8.32 8.67 22.95 0.52新疆 16.16 25.47 23.19 18.18 19.05 0.23據表2可知( )A.內地與沿海原有工業基礎差距大 B.西部地區工商業改造不徹底C.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基本實現 D.沿海地區工業發展更為迅速【答案】A【解析】1950年及其后參加工作的職工社會出身情況表格中,上海和天津的職工工人出身的比例遠遠高于陜西和新疆,這是由于之前沿海地區工業比內地發達,工廠也相對較多,故選A項;單純從職工社會出身所占比例不能說明西部工商業改造是否徹底,因為加入工人階級隊伍的未必是當時全部經過改造的工商業者,排除B項;題干僅提供了無產階級出身來源,沒法據此得出我國工業化是否實現,而且在1957年我國一五計劃完成時,僅是初步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排除C項;沿海地區工業發展速度需要和之前的數據進行比較,題干沒有相關數據,而且單純從無產階級出身角度只能反映之前的工業基礎,排除D項。4. (2021 山東卷·8) 1954年8月,毛澤東在接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指出:“我們這類國家,如中國和蘇聯,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而不是國外市場。這并不是說不要國外聯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聯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彼庠趶娬{中國( )A. 需要學習和借鑒西方經驗 B. 經濟建設要堅持自力更生C. 應逐步放棄“一邊倒”政策 D. 愿意開展對外經濟交流【答案】D【解析】根據“我們這類國家,如中國和蘇聯,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而不是國外市場。這并不是說不要國外聯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聯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笨傻贸雒珴蓶|強調中國在主要依靠國內市場的前提之下愿意開展對外經濟交流,D項正確;ABC項從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5. (2020江蘇卷·12)建國初期,一位老大爺談到種痘運動說:“現在的國家真好,共產黨毛主席處處關心我們,從解放后,沒聽說哪個地方鬧天花,也看不見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個孩子,要是在過去請‘花先生’栽‘花',頂少也得一石來糧?!边@則材料作為例證,可用來說明( )A. 社會主義改造成效顯著 B. 新中國獲得民眾政治認同C. 民主政治建設扎實推進 D. 衛生防疫體系的全面建立【答案】B【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民眾對中共領導全國人民抗擊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認同, 這從側面反映出新中國獲得了民眾的政治認同,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三大改造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與民主政治無關,排除C項;“全面建立”不符合建國初期的史實,排除D項。6.(2020天津卷·7)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經濟極其落后的基礎上,開始大規模工業建設,各行各業掀起勞動建設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業的工人們在缺少資金設備、沒有圖紙資料的情況下,奮戰數月,研制出第一塊國產手表,用智慧的雙手結束了“中國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由此可以看到當時( )四名工人在簡陋的條件下研制手表A.國民經濟恢復的重要成果 B.工業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C.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D.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答案】D【解析】據材料“在經濟極其落后的基礎上”“缺少資金設備、沒有圖紙資料”可知,當時工人生產條件艱苦,而在這種條件下仍“奮戰數月,研制出第一塊國產手表”,體現了工人們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故選D項;國民經濟恢復在1952年已經完成,1955年是“一五”計劃期間,已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建設,排除A項;據材料“開始大規模工業建設”“缺少資金設備、沒有圖紙資料”可知,當時仍處于工業建設的初期,尚未實現工業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排除B項;勤儉節約的意思是勤勞而節儉,形容工作勤勞,生活節儉,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實戰演練】一、選擇題(共16小題,48分)1.(2021·永州統練)如圖是1953年12月,北京市人民群眾打腰鼓、扭秧歌,慶祝普選的一幅圖片。對此圖片解釋正確的是( )A.為第一屆人大召開奠定基礎B.人民政治協商制度得到落實C.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已經形成D.女性在選舉中占據主導地位【答案】A 【解析】 “1953年12月,北京市人民群眾打腰鼓、扭秧歌,慶祝普選的一幅圖片”,反映的是1953年,新中國進行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選舉產生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為1954年第一屆人大的召開奠定基礎,故選A項;北京市人民群眾慶祝普選是慶祝選舉人大代表,與人民政治協商制度無關,排除B項;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形成是在改革開放后,排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女性在選舉中占據主導地位,排除D項。2.(2021·深圳二調)1951年5月,針對山西省委要求削弱農村私有經濟的意見,劉少奇提出:“現在采取動搖私有制的步驟,條件不成熟。沒有拖拉機,沒有化肥,不要急于搞農業生產合作社?!眲⑸倨嬷荚趶娬{( )A.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必要性B.開展社會主義改造的緊迫性C.新中國地主經濟存在的合法性D.維護土地改革成果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 材料“現在采取動搖私有制的步驟,條件不成熟”說明劉少奇認為現在尚不宜動搖私有制,建立土地私有制度是土地改革的成果,故選D項。3.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一邊實行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一邊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簡稱“一化三改”?!耙换摹睆谋举|上反映了( )A.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現實需要B.經濟建設受到蘇聯模式的影響C.急于完成工業化建設的迫切愿望D.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并舉【答案】D【解析】 材料“我國一邊實行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一邊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建設與三大改造并存,體現了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并舉,故選D項。4.(2021·龍巖三模)下表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產值比例的變化(單位:%)。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年份 工農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農業 輕工業 重工業 輕工業 重工業1949 70 22.1 7.9 73.7 26.31952 56.9 27.8 15.3 64.5 35.51956 48.7 29.6 21.7 57.7 42.3A.為工業化建設奠定良好基礎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成效顯著C.國民經濟結構出現嚴重失調D.直接導致糧食生產嚴重不足【答案】A【解析】 據表可知,農業和輕工業的比重都在下降,結合時間1949—1956年可知是“一五”計劃所致,這初步奠定了我國的工業化基礎,故選A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是1956—1966年,排除B項;國民經濟結構出現嚴重失調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農業生產持續增長,排除D項。5.下圖是1956年朱宣咸所作的速寫畫《報喜——慶祝公私合營》。 該作品( )A.體現出工業化建設的巨大成就B.洋溢著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C.反映出國民經濟體系的協調性D.標志著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形成【答案】B【解析】 據材料“1956年”“公私合營”等信息可知,該作品呈現的是1956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情況,至此社會主義公有制在我國基本確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愿望,故選B項。6.下圖所示為1952年至1956年我國城鎮各類勞動者數量統計表(單位:萬人)。這反映出當時我國( )A.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基本建立B.城鄉經濟形勢日益好轉C.經濟建設指導思想出現問題D.城鎮人口就業環境優于農村【答案】A 【解析】據材料可知,1952—1956年,城鎮職工的人數大幅增加,但城鎮個體勞動者卻在1956年減少到幾乎為零,結合所學三大改造的相關知識可知,1956年底,我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所以個體勞動者急劇減少,故選A項。7.有學者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雖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經歷過曲折,但它仍然是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面旗幟。這是因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A.奠定了民族獨立發展的基礎B.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C.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的進程D.是一種最好的政權組織形式【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和“它仍然是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面旗幟”可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集中體現,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選B。8.(2021·武漢二模)在討論1954年憲法草案過程中,收到了來自全國各階層8 000多人的修改意見,毛澤東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說,我們這個憲法是社會主義類型憲法,但還不是完全社會主義的憲法,他這樣說的主要依據是 ( )A.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未完全建立B.新政協代行全國人大職權C.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起步D.學習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答案】A【解析】1954年憲法制定時,我國尚未完成三大改造,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其“還不是完全社會主義的憲法”,故選A;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政協不再代行全國人大職權,排除B;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自1953年“一五”計劃的實行開始起步,時間不符,且材料所述為民主政治的建設,與工業化建設無直接關系,排除C;優先發展重工業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內容之一,與民主政治建設無關,排除D。9.1954年10月,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關召開第二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建議。其中包括調整政協的組織形式,地區和軍隊今后不再作為參加人民政協的單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綱領》,各民主黨派經研究協商,一致同意。 這一建議表明 ( )A.政協職能的轉變提上日程B.《共同綱領》的臨時憲法作用延續C.政治協商制度的初步確立D.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任務已經完成【答案】A【解析】 “調整政協的組織形式,地區和軍隊今后不再作為參加人民政協的單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綱領》,各民主黨派經研究協商,一致同意”表明政協職能的轉變提上日程,故A正確;B、C、D材料未體現,排除。10.(2021·黃岡二模)如表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類型的變化(億元),表格信息表明當時中國 ( )年份 合計 全民和集體 所有制工業 公私合 營工業 私營 工業 個體 工業1949 140.2 37.5 2.2 68.3 32.21950 191.2 64 4.1 72.8 50.31951 263.5 94.2 8.0 101.2 60.11952 343.3 153.8 13.7 105.2 70.6A.公有制經濟逐步占據主導地位B.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起步C.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結果D.新民主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答案】D【解析】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工業,公私合營工業,私營工業,個體工業從1949年到1952年都有顯著增長,這些都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成分,故選D;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工業顯著增長,但在新民主主義經濟成分中不占主導地位,排除A;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起步是從1953年的“一五計劃”開始,排除B;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從1953年開始的,排除C。11.1955年,針對萬隆會議上某些國家提出“和平共處”是共產黨用的“詞匯”的言論,周恩來說:“有人不喜歡‘共處’這個詞,那好,我們可以用《聯合國憲章》中的‘和平相處’這個詞?!边@反映出當時中國外交( )A.以聯合國為中心B.堅持獨立自主原則C.以廣交朋友為宗旨D.具有靈活性和務實性【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針對某些國家認為“和平共處”帶有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色彩而無法接受的問題,中國提出可以修改為“《聯合國憲章》中的‘和平相處’這個詞”。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當時中國外交靈活而務實,故D正確;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與題干中的時間不符,故排除A;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與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12.1954年10月,周恩來把資本主義國家分為三類:以印度等新獨立的民族主義國家和西北歐國家為代表的“和平中立派”,以英、法等國為代表的“維持現狀派”,以美國為代表的“主戰派”,并強調對這三類國家要加以“區別對待”。這一策略( )A.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B.適應了工業化建設需要C.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封鎖D.體現了全方位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周恩來把資本主義國家分為三類:“和平中立派”“維持現狀派”“主戰派”,強調對這三類國家要加以“區別對待”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外交注重團結新獨立的民族國家,爭取“維持現狀派”,孤立“主戰派”,反對美國的侵略政策、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這有利于打破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包圍,擴大中國在國際上活動空間,廣交朋友,為中國國內正在進行的工業化建設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故選B;1952年底國民經濟得到恢復,故A錯誤;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才打破美國的外交封鎖,故C錯誤;全方位外交政策是新時期的外交戰略,故D錯誤。13.如圖是1950年丁魚創作的年畫《女拖拉機手》。該作品 ( )A.描繪了土地改革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場景B.寓含著鼓勵女性參與現代化建設的思想C.受到同時期西方美術流行畫派影響D.體現了“雙百”方針提倡的創作精神【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1950年”和年畫《女拖拉機手》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女性操作新式生產工具拖拉機進行農業生產,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反映了女性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故B正確;圖片信息體現不出土地改革對農業機械化的影響,故A錯誤;C材料未體現,排除;“雙百”方針是在1956年提出的,故D錯誤。14.如圖所示是1954年的一幅年畫。它反映出當時( )A.人民公社體制的建立B.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C.農村生產關系的變化D.農業生產方式的進步【答案】C【解析】人民公社體制的建立開始于1958年,排除A;1954年,我國尚未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排除B;畫中勞作的農民,一起出工,一起干農活,互幫互助,結合“1954年”這一信息可知,當時我國農業領域正在進行農業合作化運動,體現了農村個體經濟向公有制集體經濟的轉變,故選C;畫中反映的是生產關系領域的變化,體現不出農業生產方式的進步,排除D。15.(2020·泉州質檢)下圖所示為1950年的年畫《勞動換來光榮》。這反映了( )A.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B.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正在展開C.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D.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答案】C 【解析】材料年畫反映了人民以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為榮,建設新中國的熱情,故選C項;材料1950年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還未確立,排除A項;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于1953年“一五”計劃,排除B項;1952年國民經濟才得到恢復和發展,排除D項]16.(2020·成都質檢)195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3 278億斤,比1949年增長了44.8%,1953年繼續增長。但從1952年下半年起,許多地方出現了搶購糧食以致糧價上漲的情況,當年國家糧食收購計劃有40億斤未能完成,到1953年這一缺口更是高達87億斤。這一現象的出現( )A.暴露了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偏差B.加快了經濟管理體制的轉變C.揭示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性D.反映了國民經濟形勢的嚴峻【答案】B【解析】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糧食出現短缺。中央政務院于1953年在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采取憑證定量售糧,推動了經濟管理體制由以市場為基礎的計劃與市場相結合轉向計劃經濟,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7題12分,18題12分,共24分)17.(2021·武漢二模)(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致劉德輝 德輝吾弟鑒: 自你來信一封已經收到:將信看完,我已全部知道了。我是非常高興,我真佩服你,希你要加強工作消滅美帝國主義,兄在家加強提高生產支援前線?,F在我們母親玉體健康、精神璧鑠,比昔年還要好些。家鄉在黨、毛主席的領導下現在我們真正徹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我真高興。至于秋收工作完全結束了,我將收的稻谷計算亦有六擔有余,至于家庭生活全部解決了,請弟一切不要掛念家庭。母親和我與汝任,假是我們家庭生活與生產有困難,已有村上幫助。至于母親有我孝養侍奉,請弟不要掛念,請你安心抗美援期,你的功勞十分偉大極了?!挥性贁ⅲ笮旁僬劇WD愎ぷ饔淇?。——兄劉懷欽,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提取材料信息,說明上述材料對研究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面貌有哪些史料價值。【答案】角度 信息提取(6分) 史料價值(6分)材料 來源 材料選自一封抗美援朝戰士親屬的家書 抗美援朝戰士及其親屬的經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社會面貌和社會精神的體現,其家書是研究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的一手史料材料 內容 抗美援朝戰爭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鞏固新生的政權所付出的巨大犧牲 可用于研究20世紀50年代的中美關系和國內政治 書信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的社會情況。家書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面貌的一個縮影分配土地和農業豐收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土地改革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恢復發展的情況 可用于研究20世紀50年代農村土地制度變革和經濟恢復狀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與農業生產,反映了保衛新生政權和投入國家經濟建設熱情高漲的情況 可用于研究20世紀50年代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可以從兩個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具有哪些史料價值。首先從材料的來源看,這是一封來自抗美援朝戰士的家書,這封家書的來源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它是研究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的第一手史料,因為抗美援朝戰士及其親屬的經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社會面貌和社會精神的體現。從材料的內容看,這封書信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的社會面貌。政治方面的內容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目的是鞏固新生政權。史料價值是可用于研究20世紀50年代的中美關系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經濟方面的內容是分配土地和農業豐收,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情況和土地改革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的情況。史料價值是可用于研究20世紀50年代農村土地制度變革和經濟恢復狀況。思想方面的內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群眾積極參軍、發展農業生產,反映了保衛國家新生政權和進行經濟建設的熱情。史料價值是可用于研究20世紀50年代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8.(2022·廣東省韶關一?!?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9年底,人民政府接管的并轉化為國營企業的各種工礦企業共有2858家,都暫時保留了舊的生產生活秩序,封建反動勢力仍然欺壓著勞動人民。為了解放企業內部的生產力,把工礦企業改造成社會主義企業,從1950年開始,人民政府對各城市和各工礦企業開展大規模的民主改革運動。改革的內容大致包括: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大會,實行工廠管理民主化;清除隱藏在企業內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殘余勢力;廢除包工制、把頭制和搜身制等壓迫工人的制度;實行生產改革,建立嚴格的經濟核算制,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并在生產管理工作中大力推廣和使用新技術;消除工人隊伍內部的對立,加強工人階級的團結。到1952年底,全國各行各業的民主改革全部完成。——摘編自白云濤《建國初期工礦企業的民主改革》(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建國初國有工礦企業改革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建國初國有工礦企業改革的意義。(6分)【答案】(12分)(1)背景:新中國的成立,人民當家作主;百廢待興,亟需恢復國民經濟;提高工人勞動積極性的需要;進一步鏟除封建殘余。(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2)意義:民主化改革有利于保障工人權益,提高工人生產積極性;落實人民當家作主,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生產改革有利于經濟效益提高,促進建國初經濟恢復和發展;為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提供經驗借鑒。(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解析】(1)根據材料“1949年底,人民政府接管的并轉化為國營企業的各種工礦企業共有2858家……封建反動勢力仍然欺壓著勞動人民”、“為了解放企業內部的生產力,把工礦企業改造成社會主義企業”并結合所學可以從當時的背景、經濟的發展、調動人民積極性、封建殘余等方面分析,所以可以得出新中國的成立,人民當家作主;百廢待興,亟需恢復國民經濟;提高工人勞動積極性的需要;進一步鏟除封建殘余。(2)根據材料“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大會,實行工廠管理民主化;清除隱藏在企業內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殘余勢力;廢除包工制、把頭制和搜身制等壓迫工人的制度”可以得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民主化改革有利于保障工人權益,提高工人生產積極性;落實人民當家作主,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根據材料“實行生產改革,建立嚴格的經濟核算制,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并在生產管理工作中大力推廣和使用新技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生產改革有利于經濟效益提高,促進建國初經濟恢復和發展;根據材料“到1952年底,全國各行各業的民主改革全部完成”并結合這次建國初國有工礦企業改革和所學知識可知,為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提供經驗借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原卷版).doc 9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