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第3節 大氣的壓強 (一)1.將硬紙片平放在空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活動一:覆杯實驗2.將玻璃杯裝滿水,仍用硬紙片蓋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實驗器材:玻璃杯、硬紙片、水、燒杯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個方向轉一圈,又看什么現象?大氣的壓強(大氣壓)大氣會向各個方向對處于其中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有人認為:硬紙片不掉落是因為硬紙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與大氣壓無關。你會解釋有人認為:吸管中的飲料是被吸上來的,而不是被大氣壓壓上來的。帶掛鉤的吸盤為什么能牢牢地貼在瓷磚表面?GfF壓F支想一想:馬德堡半球實驗兩邊各8匹抽氣前抽氣后這個實驗證明了什么?大氣壓的存在,而且很大。直徑30多厘米活動二:體驗馬德堡半球實驗活動三:估測大氣壓的大小實驗器材: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橡皮帽、細繩補充實驗步驟:(1)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V的長度L,利用公式求出活塞的橫截面積S= ;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 ,然后用橡皮帽;(3)用細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 拉動注射器筒;(4)當注射器 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牛;(5)計算得到大氣壓強的數值p= 帕。p=F/SS=V/L1.01×105帕S=V/L=2厘米3/3.20厘米=0.625厘米2=6.25×10-5米2注射器筒的底端堵住注射器的小孔慢慢剛好被拉動大氣壓的測量工具:氣壓計760毫米水銀柱1.01×105帕p=ρgh標準大氣壓=1. 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說明 。2.下列現象或做法,跟大氣壓沒有關系的是( )A、炒海螺時要剪去尾部B、茶壺蓋上要開一個小孔C、打針時,將針管內藥液推進病人體內D、利用吸塵器吸取地板上的灰3.用吊瓶向靜脈注射藥物時,醫生為什么要在藥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一個針頭?鞏固練習:分層作業1、作業本B P24-25基礎題2、①常規作業:作業本B P24-25基礎題+提高題②實踐作業:課后拓展:讓“吞”蛋的瓶子將蛋“吐”出來。2.3大氣的壓強(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浙教版 第 二 單元 第 3 節 第 1課 課題: 大氣的壓強 開課班級: 開課教師:教參目標 1.能列舉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現象和生活現象。并能用大氣壓解釋有關現象。 2.能說出標準大氣壓的數值,說出測量大氣壓的工具:水銀氣壓計和空盒氣壓計。課標目標 查閱關于帕斯卡等人測量大氣壓強的史料。核心素養目標 1.通過覆杯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能例舉生活中大氣壓存在的現象并加以解釋; 2.閱讀大氣壓的發現史、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確認大氣壓的存在且大氣壓很大; 3.通過用力拉馬德堡半球和大、小吸盤的對比體驗,識別造成拉力不同的原因,并應用公式P=F/S進行解釋; 4.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等器材設計實驗方案,粗測大氣壓; 5. 能說出標準大氣壓的數值、測量工具。教學重難點 列舉能證明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現象和生活現象。 用大氣壓解釋有關現象。教學準備 學生活動器材:玻璃杯、硬紙片、燒杯、、彈簧測力計、注射器、橡膠帽、細繩等。 教師演示器材:平底燒瓶、熟鵪鶉蛋、燒杯、熱水、馬德堡半球實驗、大小不同的吸盤等。目標1 對應環節 一致性分析通過瓶吞蛋的演示實驗導入,能說出大氣壓強的存在。 [演示瓶吞蛋實驗](這是一個平底燒瓶和一只剝了殼的鵪鶉蛋,將蛋放入瓶口,觀察;再用少量熱水潤濕燒瓶內部并倒出,再將蛋放入瓶口,再觀察。) 師:大家看到了什么現象? 生:蛋進入瓶中。 師:蛋為什么會進入瓶子中呢? (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引出學習課題) 觀察并引導學生從運動狀態的改變再進行受力分析。 生:我認為是這個蛋受到了壓力,所以進入瓶中了。 師:你認為是這個蛋受到了壓力,那么這個壓力哪里來的呢? 生:是空氣產生。 師:很好。是外面空氣對其有個壓力,把它給壓進去。所以,這個壓力是源于大氣的壓強,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大氣壓強的知識。目標2 對應環節 一致性分析通過覆杯實驗的親身體驗,學會用實證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再舉證大氣壓存在的生活現象并加以解釋。 師:生活在大氣的最底部的我們有沒有受到大氣壓強的作用?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我們并沒有感觸到大氣壓強的存在。下面我們就用實驗來說話。 [學生分組覆杯實驗](將燒杯中的水倒入玻璃杯,讓玻璃杯在水槽上方,以免水灑出來) 1.將硬紙片平放在空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 2.將玻璃杯裝滿水,仍用硬紙片蓋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 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個方向轉一圈,又看到什么現象? 師:通過剛才實驗,我們知道大氣會向各個方向對處于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即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你還能舉出身邊其他的生活現象或實驗現象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生:用滴管可以取液體;用吸管吸飲料;牛奶吸完后繼續吸,牛奶盒變癟了;抽水機抽水;吸塵器吸灰塵;吸盤牢牢地貼在瓷磚表面;鋼筆吸墨…… 解釋:1.有人認為:硬紙片不掉落是因為硬紙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與大氣壓無關。 2.有人認為:吸管中的飲料是被吸上來的,而不是被大氣壓壓上來的。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用實驗來證明。 想一想:帶掛鉤的吸盤為什么能牢牢地貼在瓷磚表面? 引導學生對吸盤進行受力分析,糾正學生課前測試時錯誤分析,再一次認識大氣壓的存在。目標3 對應環節 一致性分析利用史料,通過體驗馬德堡半球實驗,再一次感受大氣壓的存在且很大;通過大小不同的吸盤的體驗,感受大氣壓的大小,并引出p=F/S公式進行測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師:閱讀史料,我們知道,科學家們在大氣壓研究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1643年托里拆利通過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也測出大氣壓的值760毫米水銀柱產生的壓強。但是,17世紀前人們受亞里士多德“自然界厭惡真空”觀點的影響,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托里拆利的實驗結論。1654年,德國馬德堡市市長格里克設計了一個“場面壯觀”的大實驗。你知道是什么大實驗? 生:馬德堡半球實驗。 [體驗馬德堡半球實驗1](將馬德堡半球稍微擠壓,排出氣體,讓兩位力氣大的男生上臺體驗,是否能將半球拉開) [體驗馬德堡半球實驗2](將兩組大小不同的吸盤,分別跟力氣較大的男生,和力氣較小的女生馬德堡半球稍微擠壓,排出氣體,讓兩學生上臺體驗,是否能將半球拉開) 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大氣壓的存在且很大。 師:如果我們知道兩位同學拉開吸盤所需的力F,用刻度尺測出吸盤的橫截面積S,是否可以求出作用在吸盤上的大氣壓的大小呢? 推導出測大氣壓的方法:p=F/S。目標4 對應環節 一致性分析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等器材,設計實驗方案,估測大氣壓的大小。 師:如果我們測量出吸盤的直徑,算出它的橫截面積大小,再同學拉開吸盤瞬間的力,理論上就能算出大氣壓的值。 提供實驗器材: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橡皮帽、細繩,能否設計實驗,測量大氣壓的大小。 [學生分組估測大氣壓大小的實驗](利用所給器材,進行大氣壓的測量) (1)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V的長度L,利用公式求出活塞的橫截面積S;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3)用細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 (4)當注射器剛好被拉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5)計算得到大氣壓強的數值p。 師:科學家測出大氣壓的值是1.01×105帕,我們的實驗測出的數據準確嗎?有哪些因素會導致實驗誤差? 生:空氣沒有排盡,橡皮帽密封性不好,有摩擦存在等。 師:為什么生活在大氣中我們沒有感覺到呢? 生:人周圍的大氣壓前后一樣,上下一樣,內外一樣,都相互抵消。 師:大氣壓的數值可以用什么儀器可以準確地進行測量?目標5 對應環節 一致性分析展示準確測量大氣壓的測量工具:空盒氣壓計和水銀氣壓計等,能說出標準大氣壓的數值。 展示圖片:空盒氣壓計、水銀氣壓計,數字氣壓計 閱讀教材,認識兩種常見氣壓計及優缺點。 師:通過托里拆利實驗可知,外界的大氣壓的大小恰好等于玻璃管內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760毫米水銀柱產生的壓強有多大呢?根據液體內部壓強公式p=ρgh,進行計算,760毫米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為1.01×105帕。 師:在海平面附近,大氣壓的數值接近于1.01×105帕,通常把這個大氣壓稱為標準大氣壓。帕斯卡自己身體不好,讓他的內弟幫忙做實驗,發現大氣壓隨高度會發生變化,高度越高,大氣壓越小。同時,他還觀察了天氣變化時氣壓變化,大氣壓與天氣有怎樣的關系?下節課再學習。鞏固練習 1. 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說明 。 2.下列現象或做法,跟大氣壓沒有關系的是( ) A、炒海螺時要剪去尾部 B、茶壺蓋上要開一個小孔 C、打針時,將針管內藥液推進病人體內 D、利用吸塵器吸取地板上的灰 3.用吊瓶向靜脈注射藥物時,醫生為什么要在藥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一個針頭? 分層作業 1、作業本B P24-25基礎題 2、①常規作業: 作業本BP24-25基礎題+提高題 ②實踐作業: 課后拓展:讓“吞”蛋的瓶子將蛋“吐”出來。板書 第3節 大氣的壓強 定義 存在: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 方向 大小:1.01×105帕反思分析內容參考◇目標有環節支撐嗎?環節想達到怎樣的目標?這樣的環節設計合理嗎? ◇總的來看,目標與教學環節的一致性怎樣? ◇這樣的一致性是否能保證學生在這節課上的學習是有質量的?如果不是,是因為目標的問題還是因為教學設計的問題?課前小測試班級 姓名 得分請你認真思考,再回答以下問題!1.小科在廚房墻壁上,發現掛著一排帶掛鉤的吸盤,下面掛著湯勺、鍋鏟等,愛動腦的他在想:為什么吸盤可以牢牢地固定在豎直的瓷磚表面上而不會掉下來。請你幫小科分析一下:吸盤不會掉落的原因是 ,并請在圖1中,畫出其中一個吸盤受力的示意圖。圖1 圖22.如圖2所示,向小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時,會觀察到U型管b端液面上升,其原因是 。3.小科同學的質量為50kg,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時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400cm2。 請你算出小科同學站立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g取10N/kg)活動任務單班級 組別 組員任務一:覆杯實驗實驗器材:玻璃杯、硬紙板、水將硬紙片平放在空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將玻璃杯裝滿水,仍用硬紙片蓋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個方向轉一圈,又看什么現象?任務二:估測大氣壓的大小實驗器材: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橡皮帽、細繩補充實驗步驟: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V的長度L,利用公式求出活塞的橫截面積S= 厘米2,合 米2; (注射器2ml處的長度為3.20厘米)(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 ,然后用橡皮帽;(3)用細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 拉動注射器筒;(4)當注射器 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牛;(5)計算得到大氣壓強的數值p= 帕。尋找大氣壓的發現資料1:人類對大氣壓的認識是從對真空的認識開始的。人類很早就已經會使用活塞式抽水機了,但當時人們并不知道水能夠在抽水機中隨活塞上升是因為大氣壓強的作用。他們認為水之所以能上升是因為自然界不允許真空出現,活塞向上拉動所留下的空隙必須馬上被水所充滿。17世紀中葉,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了解到一個奇特的事實:一臺抽水機至多能把水抽到10米高,無論怎么樣改進抽水機,也不能把水抽得更高了。他提出一個很好的假設:如果水在抽水機中能夠升高10米,那么,比水輕的油應該升得更高,而比水重的水銀,上升的高度應該比10米小得多。資料2:伽利略去世后,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托里拆利繼續進行研究。他預想,因為水銀的密度大約是水的14倍,如果水銀代替水,水銀升起的高度應該是水升起高度的1/14。托里拆利設計了用是水銀柱檢驗這個預想的方案。1643年,他和學生做了一個實驗,結果證明了他的預想是正確的。托里拆利在實驗中,先將水銀灌滿一端封閉的玻璃管,再把玻璃的開口端朝下插在水銀槽中,結果水銀面下降至760毫米左右的高度。這樣,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就形成了真空。托里拆利的實驗揭示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測出了大氣壓的值為760毫米水銀柱產生的壓強。資料3:托里拆利實驗的消息傳到法國,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法國物理學家帕斯卡推測,如果水銀柱是被大氣壓支持著,那么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水銀柱上升的高度應該要低一些。因為帕斯卡一直健康不佳,無法登山,便請他的內弟帶著水銀氣壓計,登上法國中部的多姆山山頂。實驗結果證實了帕斯卡的推測。帕斯卡還讓他的內弟將一個半充氣的氣球帶到山頂。正如帕斯卡所預料的,隨著登山者高度上升,氣球越來越鼓,表面外部的氣壓減小了。利用氣壓計,帕斯卡還觀察了天氣變化時氣壓的變化,發現在暴風雨的日子里,氣壓比晴朗的日子低,從此就用氣壓變化來預告天氣的變化。資料4:受“自然界厭惡真空”觀點的影響,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托里拆利的實驗結論。1654年,奧托·馮·格里克做了一個驚世之舉,時任德國馬德堡市市長的格里克和他的助手將準備好的直徑為37厘米的兩個黃銅制成的半球殼,在它們之間墊上橡皮圈,再把兩個半球殼灌滿水后合在一起。然后通過自制的真空泵把半球內的水全部抽出,最后,封閉了兩個半球。最后,在兩邊各8匹高頭大馬的賣命“沖鋒陷陣”下,在眾人驚奇的目光中兩個半球被勉強拉開。這就是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節大氣的壓強(第一課時).ppt 第3節大氣的壓強(第一課時)教學設計.docx 課前小檢測.docx 課堂活動任務單.docx 課堂資料:大氣壓的發現.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