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總復習二、聲與光一、聲學:(一)、考點精析: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實驗探究2.樂音的特性:3.防治噪聲的途徑:4.超聲與次聲:(二)、考點鞏固練習:1.為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幾個實驗。你認為能夠完成這個探究目的的是答案:B2.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A.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產生的原因 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 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3.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聲勢浩大的“擊缶而歌”精彩絕倫,缶聲是由于缶面 產生的,然后通過 傳播到現場觀眾耳朵的。這壯觀的場面由同步通訊衛星通過 波傳遞到全國各地。4.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聲現象.例如:笑樹能發出笑聲是因為果實的外殼上面有許多小孔,經風一吹,殼里的籽撞擊殼壁,使其 發聲;廣場音樂噴泉的優美旋律是通過 傳入我們耳中的.5.下列控制噪聲的措施中,屬于防止噪聲產生的是A.關閉房間的門窗 B.會場內把手機調到無聲狀態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裝隔音窗 D.機場跑道工作人員使用防噪聲耳罩6.如圖所示,是我市城區到龍洞堡機場高速公路某路段兩旁安裝的隔音墻,其目的是減小車輛行駛時產生的噪聲對公路兩旁居民的危害。這種減小噪聲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個途徑中實現的A.噪聲的產生 B.噪聲的傳播 C.噪聲的接收 D.以上三種均是7.有一種電動牙刷,它能發出超聲波,直達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這樣刷牙干凈又舒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動牙刷發出的超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 B.超聲波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超聲波的音調很低所以人聽不到 D.超聲波能傳遞能量8(多選題).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真空不能傳聲是通過實驗與推理的方法獲得的 B.發出較強聲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燭焰“跳舞”,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C.課堂上聽到老師的講話聲,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D.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相同9.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B.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是因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C.發出較強聲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燭焰“跳舞”,說明聲音具有能量D.聽不同樂器彈奏同一首歌曲時能分辨出所用樂器,是利用了聲音的音色不同10.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B. 敲鑼時用力越大,聲音的音調越高C. 市區內某些路段“禁鳴喇叭”,這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噪聲D. 用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小石頭”,說明聲波具有能量1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 B.一般是根據歌聲的響度來判斷歌手是誰C.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最快 D.樂器發出的聲音都是樂音,不可能是噪聲12.下列事例中,屬于利用聲傳遞能量的是 ( )A.用聲吶探測海底深度B.用超聲波清洗眼鏡C.醫生用聽診器為病人檢查身體D.聽到隆隆的雷聲預示著可能要下雨二、光學:(一)、考點精析:1.光的傳播:實驗探究,記住真空中的光速2.光的反射:實驗探究,鏡面反射與漫反射3.平面鏡成像:實驗探究4.光的折射:實驗探究5.透鏡對光線的作用:6.凸透鏡成像:實驗探究,不要求作透鏡的成像光路圖7.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物體的顏色(二)、考點鞏固練習:1.在太陽光下我們能看到鮮艷的黃色的花是因為:A.花能發出黃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陽光中的黃色光 C.花能發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陽光中的黃色光2.如下短句或詞語涉及到的知識與光的直線傳播無關的是A.立竿見影 B.一葉障目C.魚翔淺底 D.三點對一線3.下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4.課堂上,老師用一套科學器材進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演示,得出了正確的結論。(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為20o,則反射角的大小是 (2)課后,某同學利用同一套實驗器材,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o、30o、45o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據,如圖所示。經檢查,三次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的規律卻與反射定律相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 5.圖3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像的大小與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有關B.蠟燭遠離玻璃板過程中,蠟燭的像始終與蠟燭等大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會成在光屏上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實像6.如圖所示,對下列光學現象的描述或解釋錯誤的是( ) (a) (b) (c) (d)A.圖(a)中漫反射的光線盡管雜亂無章,但每條光線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圖(b)中木工師傅觀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特點C.圖(c)所示炎熱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樓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現象造成的D.圖(d)所示是太陽光經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7.下列光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8.小方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當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則A.得到的像是正立縮小的實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C.把蠟燭向左移動,調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變小D.把蠟燭向右移動少許,要得到清晰的像,應向左移動光屏9.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5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某一物體放在此透鏡錢20cm處,可得到一個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10.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⑴小明發現所用的凸透鏡沒有標明焦距,于是他讓太陽光平行于主光軸照射在凸透鏡上,在透鏡另一側F點得到一個最小的亮點,如圖7所示。試作出這一過程的光路圖。⑵請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鏡的焦距:f= cm。⑶小明將該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進行實驗,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8所示,其中明顯還需要調整的是__________ 。調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個清晰的蠟燭的像,請你詳盡地描述這個像的特點: 。⑷此時,小明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且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 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填 “遠離”或“靠近”),才能使蠟燭的像變清晰。此實驗說明近視眼配戴合適的近視眼鏡能矯正視力的原因是 。11.凸透鏡成像規律時,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后把蠟燭放在a、b、c、d四點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如圖4所示,探究后他總結出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照像機是利用蠟燭放在a點的成像特點制成的B.放大鏡是利用蠟燭放在b點的成像特點制成的C.幻燈機是利用蠟燭放在d點的成像特點制成的D.蠟燭放在b點成的像比它放在c點成的像大12.(多選題). 圖18所示的四幅圖,有的能夠說明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給出了近視眼或遠視眼的矯正方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圖①能夠說明遠視眼的成像原理,圖③給出了遠視眼的矯正方法B.圖②能夠說明遠視眼的成像原理,圖④給出了遠視眼的矯正方法C.圖①能夠說明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圖③給出了近視眼的矯正方法D.圖②能夠說明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圖④給出了近視眼的矯正方法三、課下自我檢測:1.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城區禁止汽車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B.蝙蝠的視力很差,它通過接收自己發出的超聲波的回聲來探測周圍的物體?C.彈撥的鋼尺振動得越快,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D.打雷時我們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閃電比雷聲先發生2.小王和小強練習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強用較小的力敲,鼓發出的聲音不同的是:A.音調 B.音色 C.響度D.聲速3.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噪聲較大的環境中工作時,人們常佩帶耳罩,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用一根棉線和兩個紙杯可以制成“土電話”,說明固體能夠傳聲C.我們無法聽到蝴蝶飛過的聲音,是因為它發出聲音的響度太小D.我們能區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4.如圖4所示,在演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小球被多次彈開。在此實駐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動時間延長B.使音叉振動盡快停下求C.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D.使聲波多次反射形成回聲5.下面列出了人們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和措施,其中可以防止噪聲污染的是( )A.城市垃圾分類收集、集中處理B.在嘈雜環境中居住的居民,安裝雙層玻璃C.超車時,超車司機鳴喇叭D.張聰同學在晚上聽音樂時,將音量開得很大6.根據所學物理知識完成下面內容:(1)刮風時,風吹樹葉嘩嘩響,是因為樹葉的_________產生聲音;(2)買瓷碗時,人們常會敲一敲瓷碗通過聲音來判斷是否破損,這主要是根據聲音的________不同來識別的;(3)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說明聲波具有傳播________的性質。7.小明同學在課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圖1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A.蠟燭的正立像 B.蠟燭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圓形光斑8.2009年7月22日上午8時左右,將發生本世紀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如果天氣晴好,中國是全球最佳觀測地。日食現象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光的_________道理解釋。觀察日食時要注意保護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過沒有減光設備的望遠鏡直接觀看,否則容易造成視網膜損傷,甚至失明。比較簡易的做法是如圖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來觀看,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圖15所示水面上方有一發光點A1,水中另有一發光點A2.人在空氣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畫出:(1)A1發出的光經水面反射進入人眼的光路圖(2)A2發出的光進入人眼的光路圖 10.小強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觀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圖15所示,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 關系,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11.下列光路圖能正確反映光線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的是?12.觀察拍攝于水邊的風景照片時,總會發現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這是光從空氣射到水 面上時,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進入了水中的緣故。1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首先應調節凸透鏡、光屏和燭焰,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并且大致在 .如果凸透鏡焦距為10cm,物距為25cm,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的實像.在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 . 14.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透鏡,來自物體的光會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__________的像(選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長期不注意用眼衛生,會導致近視。有一種治療近視眼的手術,采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__________些(選填“強”或“弱”)。15.在探究“近視眼的形成原因和矯正方法”時,冰蓉同學選擇了如下器材:蠟燭(模擬所視物)、水凸透鏡(模擬人眼晶狀體,并與注射器相連)、光屏(模擬人眼視網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可以通過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來調節。)(1)她安裝并調整好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置于透鏡前某一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當向水凸透鏡內注入水,使透鏡更凸后,發現光屏上已無燭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應在水凸透鏡前放置一塊 透鏡;若撤去放置的透鏡,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遠離”)水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據上述實驗,可知近視眼的形成原因是: 。16.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光的折射現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因而物體經凸透鏡所成的像總是縮小的C.無論物體離平面鏡遠或近,它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終不變D.凹面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凸面鏡對光起會聚作用17.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它的獨特魅力給課堂教學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教室的投影銀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儀的折光系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凸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B.全班同學都能看到畫面是因為光射到投影銀幕上發生了鏡面反射C.全班同學都能看到畫面是因為光射到投影銀幕上發生了漫反射D.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