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預防傳染病課標描述及相關要求:健康包括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學習有關青春期生理和保健、傳染病和免疫、醫藥常識等知識對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義。按照是否有傳染性,可將疾病分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 具體內容 活動建議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傳染病(包括艾滋病)。 調查當地的主要傳染病。 收集(包括從報紙、書刊、網絡)有關艾滋病的資料或參與預防艾滋病的宣傳。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傳染病的概念和特點;2、認識病原體;3、闡述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4、描述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5、理解常見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能力目標:1、觀察某些傳染病的病原體;2、分析傳染病流行的環節和控制措施;3、分析常見傳染病預防方法的理論依據。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增強自我保護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學重點: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和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教學難點: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課前準備:人類常見疾病圖片,近年來爆發的傳染病病例,收集相關傳染病病例的圖片資料。制作教學用課件。教學策略:教學活動由分析學生比較熟悉的人類的疾病入手,學生先感性地分辨其中的傳染病,引發思考:什么是傳染病?用曾經爆發過的傳染病,說明傳染病的特點及危害,學生具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希望了解傳染病為何會流行,又如何做好預防措施等等。通過對幾種常見傳染病的了解,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引導 學生活動 達成目標 個性設計新課引入 1、回顧上一節學習的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2、很多人都會患病,列舉常見的人類疾病。 學生根據健康的概念和標準,知道人一般都會患病。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判斷常見疾病中哪些是傳染病。 通過學生判斷疾病類型,引出對傳染病的學習的求知欲望。傳染病的概念及特點 提出問題:究竟什么是傳染病? 學生閱讀教材,找出傳染病的概念和特點 掌握傳染病的概念和特點。病原體的概念及種類 在傳染病的概念中,學生有疑惑的就是“病原體”的概念,這是,提出什么是病原體? 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回答出病原體的概念。了解病原體生物的類型有: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 掌握病原體的概念和病原體的類型。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 學生閱讀教材P109-110,找出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以及各環節的定義。 學生閱讀教材,找到以下內容: 1、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群的途徑。 空氣傳播 水和食物傳播 接觸傳播 土壤傳播 生物媒介傳播 3、易感人群:是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理解并掌握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指導學生在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的基礎上,分析控制傳染病流行的措施。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歸納控制傳染病流行的措施: 1、控制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 理解并掌握控制傳染病流行的措施。常見傳染病病原體及傳播途徑,分析傳染病的預防方法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10至P112,找出常見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及主要預防方法。 學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見板書設計)。 了解常見的傳染病及預防措施。課堂小結 1、傳染病的概念及特點 2、病原體的概念 3、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 4、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5、常見的傳染病的病原體及傳播途徑 6、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方法分析鞏固訓練 教材P112,思考與練習。課后反思:板書設計:第2節 預防傳染病傳染病的概念及特點病原體的概念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常見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傳染病 病原體 傳播途徑 預防措施蛔蟲病流行感冒肺結核病毒性肝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