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題有 1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
1.(2021八上·椒江期末)我國地域遼闊,東西兩端最大距離約 5200 千米,這意味著當燦爛的朝霞灑滿祖國最東部 的烏蘇里江時,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可能是(  )
A.夕陽西斜 B.紅日當空 C.旭日東升 D.滿天星斗
2.(2021八上·椒江期末)讀下圖回答,與丙區域相比,甲區域(  )
亞洲大陸沿 89°E 地形剖面示意圖
A.熱量較豐富 B.降水更豐沛
C.夏季晝夜溫差較大 D.土壤更肥沃
3.(2021八上·椒江期末)每個城市或地區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名片” 。你認為合理的有(  )
①內蒙古草原——海拔最高的牧區
②上海——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③烏魯木齊——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
④四川盆地——天府之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2021八上·椒江期末)以下圖示摘自小維同學的筆記,這反映出民國初年____(  )
A.民主進程艱難曲折 B.專制獨裁從未改變
C.軍閥割據貫穿始終 D.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5.(2021八上·椒江期末)面對北洋軍閥統治下混亂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為必須進行變革……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說法正確的是____ (  )
圖 1 圖 2
①都發生在新民主義主義革命時期
②圖 1 事件為圖 2 事件奠定思想基礎
③領導力量都是工人階級
④都促進了思想解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2021八上·椒江期末)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者說: “1927 年,老蔣夠厲害啦! 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 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人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 ”。對“我們 還會孵出小雞來”最準確的理解是中國共產黨____(  )
A.發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
B.創建人民軍隊,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D.領導人民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7.(2021八上·椒江期末)《我的抗戰》 一書寫道: “北平淪陷后,城門緊閉,教室里已沒有了《禮記 ·禮運》 的讀書聲,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剛剛學會的日本國歌。 ”與此現象相關的背景是(  )
A.《北京條約》 的簽訂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南京大屠殺
8.(2021八上·椒江期末)下圖為民政部公布的首批 300 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名錄構成示意圖,從中可得到的正確認識是(  )
A.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B.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
C.中華民族在十四年抗戰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D.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9.(2021八上·椒江期末)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部分)。圖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是在____(  )
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
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爭結束后
10.(2021八上·椒江期末)近代中國婚姻風俗的變革主要發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識分子階層以及官宦人家,廣大的內地和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什么變化。由此可知,近代社會 生活變化的特征是(  )
A.沿海地區風俗發生徹底變化
B.婚姻風俗受傳統觀念影響變化不大
C.崇洋逐新觀念完全深入人心
D.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不平衡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 3 題,共 34 分)
11.(2021八上·椒江期末)五千年的歷程,朝代更替。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厚重的歷史文化為中國留下了著名的六座歷史都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古都坐標】中國六大古都分別是北京、洛陽、南京、開封、西安、杭州六座城市。
圖1
【古都風貌】以圖中的古都① 、②為例。
圖2 圖3 圖4 圖5
(1)圖 1 中,古都①是   省的行政中心,從四大地理區域看,古都①屬于   地區。古都③所在省級行政區劃的簡稱是   ,古都②因豐富的文物古跡遺存、現代建筑聞名中外,成為全國的   中心。
(2) 古都①位于關中平原,古都②位于   地形區。古都②所屬氣候類型可以用材料中的圖   表示。
(3) 綜合上述材料,成為都城一般要具備哪些自然條件?
12.(2021八上·椒江期末)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 打倒 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抗爭史, 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 實現自由、 民主的探索史。
【抗爭史】
材料一:鴉片戰爭后,兩廣地區發生水災、旱災、蟲災,百姓無以為生,紛紛起來反抗。 洪秀全利用宗教組織宣傳發動民眾,于 1851 年 1 月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
材料二: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 大法國,心膽寒,英美德俄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
【探索史】
材料三: 19 世紀后期20 世紀初葉,現代科技通過各種方式從歐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 方傳播。中國受西學影響……1862 年在北京開設同文館,聘請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譯西文 書籍……1898 年批準興辦京師大學堂,開啟了中國現代科學教育的大門。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 ”
——馮天瑜(武漢大學教授)
(1) 【屈辱史】
在外國列強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①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   ;③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2) 材料一中的“宗教組織”指的是什么組織? 材料二中運動的主要斗爭對象是什么? 請 列舉兩次運動失敗的共同之處。
(3) 材料三中“開設同文館”“興辦京師大學堂”分別是中國近代哪一次運動中的具體措施? 根 據材料四,列舉“辛亥革命”的“破舊”與“立新”舉措各一例。
(4) 材料三、四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近代中國人進行的三次艱辛探索,請從目的角度總結三 場運動的共同之處。
13.(2021八上·椒江期末)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歷程。作為奮斗的證言,作為信仰的烙印,作為前進的里程碑,黨的一個個重要會議鋪就了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從今天走向未來的路程。
材料一:
材料二: 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 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弄得敵人撲朔迷離,
處處挨打,疲于奔命。
——劉伯承《回顧長征》
材料三: 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 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 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人教版)
(1) 根據材料一,此次會議確立了怎樣的原則?
(2) 寫出材料二中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劃線部分指的是哪一軍事行動?
(3) 材料三中“大會”是指哪一次會議? 大會確立了哪一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4)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我國東西跨度大,最東端和最西端相差4個小時左右,當最西部的烏蘇里江朝霞日落時,最東端已經進入滿天星斗的深夜。故D符合題意,ABC與題意不符。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我國疆域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2.【答案】C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的經緯度可知,丙區域緯度低,甲區域溫度高,甲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丙大致處于印度半島,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故C符合題意。ABD與題意不符合。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比較氣候的差異,難度略大,綜合性強。
3.【答案】B
【知識點】上海;珠江三角洲;烏魯木齊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海拔最高的牧區是青藏牧區,故①錯誤;
上海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是著名的港口城市,故②正確;
烏魯木齊是我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是向西開放的門戶,故③不符合題意,
四川盆地是著名的天府之國,故④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典型區域,難度不大。
4.【答案】A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中華民國成立后,很快袁世凱篡奪了革命勝利果實。孫中山等人為了維護民主共和,領導了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等。題干示意圖表明民主進程艱難曲折。
A項民主進程艱難曲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項專制獨裁從未改變與題干史實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軍閥割據貫穿始終是在袁世凱去世后,不符合題意;
D項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在題干史實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初年的民主進程。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
5.【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圖1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圖2反映的是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故②正確。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故④正確。新文化運動發生在1915年,表述發生在新民主義主義革命時期,故①錯誤;新文化運動是先進的知識分子發動的,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故③錯誤。
D項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
6.【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27年,……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 “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和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國民大革命失敗后,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發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先后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從而揭開了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隨后,各地共產黨人也領導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創建人民軍隊,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理解最準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7.【答案】C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北平淪陷后”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了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7月底,平津相繼失陷。
AB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七七事變與題干現象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盧溝橋事變,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8.【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從圖表中可知,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名錄中,八路軍占32%,國民黨陸軍占29%,新四軍占9%,東北抗聯占7%,黨政工人員10%,外籍人員0.02%,其他群體13%,這充分說明了全民族團結抗戰是勝利的根本原因。
ACD三項不能從題干示意圖得出,不符合題意;
B項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認識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全民族的抗戰,要求具備解讀示意圖的能力。
9.【答案】C
【知識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據題干“國共兩黨兵力變化情況”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三大戰役進行中。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三大戰役進行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
10.【答案】D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近代中國婚姻風俗的變革主要發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識層以及官宦人家,廣大的內地和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什么變化。由此看出,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征是地區發展極不平衡。題干材料強調了“近代中國婚姻風俗的變革主要發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識層以及官宦人家,廣大的內地和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ABC三項都不是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征,不符合題意;
D項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不平衡是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社會生活變化。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內容。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1.【答案】(1)陜西;北方地區;浙;文化
(2)華北平原;4
(3)河流:河湖沿岸,水資源較為豐富。地形:都是平原,區域周圍一般有山河險勢,易守難攻。氣候:季風氣候,氣候適宜,適于生產生活。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1)-(2)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古都①是西安,是陜西省的行政中心,位于我國的北方地區;圖3是杭州,是浙江省行政中心,簡稱浙;古都②是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位于華北平原,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
(3)根據城市形成的條件,一般從地形、河流、氣候等自然角度考慮。
故答案為:(1)陜西、北方地區、浙、文化
(2)華北平原、4
(3) 河流:河湖沿岸,水資源較為豐富。地形:都是平原,區域周圍一般有山河險勢,易守難攻。氣候:季風氣候,氣候適宜,適于生產生活。
【點評】本題考查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難度適中。
12.【答案】(1)《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2)拜上帝會,帝國主義勢力,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下失敗
(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維新變法運動)。破舊: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立新:創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共同點:為了挽救民族危機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它使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甲午中日戰爭后,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同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洪秀全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并和同學馮云山前往廣西傳教,他們發展了會眾兩千多人,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動了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因此“宗教組織”指的是拜上帝會。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掀起了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義和團運動,所以義和團運動的主要斗爭對象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都是在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下失敗。
(3)洋務運動時期,1862年洋務派開設的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決定創辦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這是“破舊”的表現,“立新”表現在創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命都是為了挽救民族危機,救亡圖存。
故答案為:(1)《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2)拜上帝會,帝國主義勢力,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下失敗。
(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維新變法運動)。破舊: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立新:創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共同點:為了挽救民族危機。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列強的侵略和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列強的侵略和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
13.【答案】(1)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2)1935 年,遵義,四渡赤水。
(3)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
(4)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偉大在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起重要作用等
【知識點】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的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黨”的建黨建軍原則。
(2)根據材料二“劉伯承《回顧長征》 ”可知,材料二中的會議指紅軍長征途中,1935年在貴州遵義召開的遵義會議。“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指的是四渡赤水。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七大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中共七大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偉大在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起重要作用等。
故答案為:(1)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2)1935 年,遵義,四渡赤水。
(3)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
(4)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偉大在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起重要作用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田會議,遵義會議,紅軍長征,中國七大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古田會議,遵義會議,紅軍長征,中國七大的相關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題有 1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
1.(2021八上·椒江期末)我國地域遼闊,東西兩端最大距離約 5200 千米,這意味著當燦爛的朝霞灑滿祖國最東部 的烏蘇里江時,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可能是(  )
A.夕陽西斜 B.紅日當空 C.旭日東升 D.滿天星斗
【答案】D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我國東西跨度大,最東端和最西端相差4個小時左右,當最西部的烏蘇里江朝霞日落時,最東端已經進入滿天星斗的深夜。故D符合題意,ABC與題意不符。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我國疆域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2.(2021八上·椒江期末)讀下圖回答,與丙區域相比,甲區域(  )
亞洲大陸沿 89°E 地形剖面示意圖
A.熱量較豐富 B.降水更豐沛
C.夏季晝夜溫差較大 D.土壤更肥沃
【答案】C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的經緯度可知,丙區域緯度低,甲區域溫度高,甲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丙大致處于印度半島,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故C符合題意。ABD與題意不符合。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比較氣候的差異,難度略大,綜合性強。
3.(2021八上·椒江期末)每個城市或地區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名片” 。你認為合理的有(  )
①內蒙古草原——海拔最高的牧區
②上海——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③烏魯木齊——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
④四川盆地——天府之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上海;珠江三角洲;烏魯木齊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海拔最高的牧區是青藏牧區,故①錯誤;
上海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是著名的港口城市,故②正確;
烏魯木齊是我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是向西開放的門戶,故③不符合題意,
四川盆地是著名的天府之國,故④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典型區域,難度不大。
4.(2021八上·椒江期末)以下圖示摘自小維同學的筆記,這反映出民國初年____(  )
A.民主進程艱難曲折 B.專制獨裁從未改變
C.軍閥割據貫穿始終 D.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答案】A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中華民國成立后,很快袁世凱篡奪了革命勝利果實。孫中山等人為了維護民主共和,領導了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等。題干示意圖表明民主進程艱難曲折。
A項民主進程艱難曲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項專制獨裁從未改變與題干史實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軍閥割據貫穿始終是在袁世凱去世后,不符合題意;
D項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在題干史實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初年的民主進程。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
5.(2021八上·椒江期末)面對北洋軍閥統治下混亂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為必須進行變革……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說法正確的是____ (  )
圖 1 圖 2
①都發生在新民主義主義革命時期
②圖 1 事件為圖 2 事件奠定思想基礎
③領導力量都是工人階級
④都促進了思想解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圖1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圖2反映的是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故②正確。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故④正確。新文化運動發生在1915年,表述發生在新民主義主義革命時期,故①錯誤;新文化運動是先進的知識分子發動的,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故③錯誤。
D項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
6.(2021八上·椒江期末)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者說: “1927 年,老蔣夠厲害啦! 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 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人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 ”。對“我們 還會孵出小雞來”最準確的理解是中國共產黨____(  )
A.發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
B.創建人民軍隊,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D.領導人民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27年,……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 “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和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國民大革命失敗后,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發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先后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從而揭開了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隨后,各地共產黨人也領導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創建人民軍隊,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理解最準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7.(2021八上·椒江期末)《我的抗戰》 一書寫道: “北平淪陷后,城門緊閉,教室里已沒有了《禮記 ·禮運》 的讀書聲,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剛剛學會的日本國歌。 ”與此現象相關的背景是(  )
A.《北京條約》 的簽訂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南京大屠殺
【答案】C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北平淪陷后”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了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7月底,平津相繼失陷。
AB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七七事變與題干現象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盧溝橋事變,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8.(2021八上·椒江期末)下圖為民政部公布的首批 300 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名錄構成示意圖,從中可得到的正確認識是(  )
A.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B.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
C.中華民族在十四年抗戰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D.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從圖表中可知,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名錄中,八路軍占32%,國民黨陸軍占29%,新四軍占9%,東北抗聯占7%,黨政工人員10%,外籍人員0.02%,其他群體13%,這充分說明了全民族團結抗戰是勝利的根本原因。
ACD三項不能從題干示意圖得出,不符合題意;
B項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認識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全民族的抗戰,要求具備解讀示意圖的能力。
9.(2021八上·椒江期末)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部分)。圖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是在____(  )
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
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爭結束后
【答案】C
【知識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據題干“國共兩黨兵力變化情況”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三大戰役進行中。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三大戰役進行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
10.(2021八上·椒江期末)近代中國婚姻風俗的變革主要發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識分子階層以及官宦人家,廣大的內地和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什么變化。由此可知,近代社會 生活變化的特征是(  )
A.沿海地區風俗發生徹底變化
B.婚姻風俗受傳統觀念影響變化不大
C.崇洋逐新觀念完全深入人心
D.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不平衡
【答案】D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近代中國婚姻風俗的變革主要發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識層以及官宦人家,廣大的內地和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什么變化。由此看出,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征是地區發展極不平衡。題干材料強調了“近代中國婚姻風俗的變革主要發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識層以及官宦人家,廣大的內地和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ABC三項都不是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征,不符合題意;
D項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不平衡是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社會生活變化。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內容。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 3 題,共 34 分)
11.(2021八上·椒江期末)五千年的歷程,朝代更替。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厚重的歷史文化為中國留下了著名的六座歷史都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古都坐標】中國六大古都分別是北京、洛陽、南京、開封、西安、杭州六座城市。
圖1
【古都風貌】以圖中的古都① 、②為例。
圖2 圖3 圖4 圖5
(1)圖 1 中,古都①是   省的行政中心,從四大地理區域看,古都①屬于   地區。古都③所在省級行政區劃的簡稱是   ,古都②因豐富的文物古跡遺存、現代建筑聞名中外,成為全國的   中心。
(2) 古都①位于關中平原,古都②位于   地形區。古都②所屬氣候類型可以用材料中的圖   表示。
(3) 綜合上述材料,成為都城一般要具備哪些自然條件?
【答案】(1)陜西;北方地區;浙;文化
(2)華北平原;4
(3)河流:河湖沿岸,水資源較為豐富。地形:都是平原,區域周圍一般有山河險勢,易守難攻。氣候:季風氣候,氣候適宜,適于生產生活。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1)-(2)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古都①是西安,是陜西省的行政中心,位于我國的北方地區;圖3是杭州,是浙江省行政中心,簡稱浙;古都②是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位于華北平原,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
(3)根據城市形成的條件,一般從地形、河流、氣候等自然角度考慮。
故答案為:(1)陜西、北方地區、浙、文化
(2)華北平原、4
(3) 河流:河湖沿岸,水資源較為豐富。地形:都是平原,區域周圍一般有山河險勢,易守難攻。氣候:季風氣候,氣候適宜,適于生產生活。
【點評】本題考查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難度適中。
12.(2021八上·椒江期末)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 打倒 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抗爭史, 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 實現自由、 民主的探索史。
【抗爭史】
材料一:鴉片戰爭后,兩廣地區發生水災、旱災、蟲災,百姓無以為生,紛紛起來反抗。 洪秀全利用宗教組織宣傳發動民眾,于 1851 年 1 月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
材料二: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 大法國,心膽寒,英美德俄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
【探索史】
材料三: 19 世紀后期20 世紀初葉,現代科技通過各種方式從歐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 方傳播。中國受西學影響……1862 年在北京開設同文館,聘請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譯西文 書籍……1898 年批準興辦京師大學堂,開啟了中國現代科學教育的大門。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 ”
——馮天瑜(武漢大學教授)
(1) 【屈辱史】
在外國列強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①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   ;③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2) 材料一中的“宗教組織”指的是什么組織? 材料二中運動的主要斗爭對象是什么? 請 列舉兩次運動失敗的共同之處。
(3) 材料三中“開設同文館”“興辦京師大學堂”分別是中國近代哪一次運動中的具體措施? 根 據材料四,列舉“辛亥革命”的“破舊”與“立新”舉措各一例。
(4) 材料三、四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近代中國人進行的三次艱辛探索,請從目的角度總結三 場運動的共同之處。
【答案】(1)《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2)拜上帝會,帝國主義勢力,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下失敗
(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維新變法運動)。破舊: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立新:創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共同點:為了挽救民族危機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它使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甲午中日戰爭后,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同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洪秀全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并和同學馮云山前往廣西傳教,他們發展了會眾兩千多人,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動了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因此“宗教組織”指的是拜上帝會。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掀起了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義和團運動,所以義和團運動的主要斗爭對象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都是在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下失敗。
(3)洋務運動時期,1862年洋務派開設的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決定創辦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這是“破舊”的表現,“立新”表現在創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命都是為了挽救民族危機,救亡圖存。
故答案為:(1)《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2)拜上帝會,帝國主義勢力,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下失敗。
(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維新變法運動)。破舊: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立新:創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共同點:為了挽救民族危機。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列強的侵略和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列強的侵略和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
13.(2021八上·椒江期末)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歷程。作為奮斗的證言,作為信仰的烙印,作為前進的里程碑,黨的一個個重要會議鋪就了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從今天走向未來的路程。
材料一:
材料二: 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 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弄得敵人撲朔迷離,
處處挨打,疲于奔命。
——劉伯承《回顧長征》
材料三: 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 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 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人教版)
(1) 根據材料一,此次會議確立了怎樣的原則?
(2) 寫出材料二中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劃線部分指的是哪一軍事行動?
(3) 材料三中“大會”是指哪一次會議? 大會確立了哪一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4)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啟示?
【答案】(1)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2)1935 年,遵義,四渡赤水。
(3)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
(4)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偉大在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起重要作用等
【知識點】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的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黨”的建黨建軍原則。
(2)根據材料二“劉伯承《回顧長征》 ”可知,材料二中的會議指紅軍長征途中,1935年在貴州遵義召開的遵義會議。“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指的是四渡赤水。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七大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中共七大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偉大在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起重要作用等。
故答案為:(1)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2)1935 年,遵義,四渡赤水。
(3)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
(4)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偉大在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起重要作用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田會議,遵義會議,紅軍長征,中國七大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古田會議,遵義會議,紅軍長征,中國七大的相關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杭锦后旗| 阿拉善左旗| 门头沟区| 清原| 山丹县| 县级市| 巴东县| 涡阳县| 贵州省| 白沙| 江阴市| 通山县| 淮阳县| 吉安市| 修水县| 随州市| 松阳县| 上饶市| 图们市| 亳州市| 门头沟区| 呼和浩特市| 长寿区| 汝城县| 枞阳县| 武隆县| 永安市| 柏乡县| 宜昌市| 改则县| 广德县| 陆丰市| 景宁| 洪洞县| 原阳县| 大连市| 镇赉县| 台东县| 栖霞市|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