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社會實踐活動《春天,我和鳥兒有個約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探究鳥類的生存環境,為鳥兒安一個家。2.尋訪當地的愛鳥人士,了解當地鳥的種類,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實踐,通過溝通交流,共同分析材料,了解鳥兒與人類環境的內在關系。3.養成團結協作,求真務實的探究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4.懂得鳥類在維護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愛鳥護鳥的意識,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重點:了解鳥兒與人類環境的內在關系難點:愛鳥護鳥,創造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 重要策略: 1.通過調查方法上的指導,讓學生提高學生的資料搜集、分析判斷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 2.指導學生參加鳥與環境相關的專家報告、觀看視頻與圖片資料,激起學生主題研究的興趣。 3.通過“經歷一次愛鳥周啟動儀式”、“認識一位愛鳥人士”、“參觀一個鳥類博物館”、“制作、安放一個鳥窩”、“設計一次愛鳥小報展”等形式使學生懂得愛鳥護鳥,懂得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4.使用學習終端,及時上傳資料,及時分享知識。 活動組織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 活動評價方式: 本活動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主要考查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資料搜集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學習態度、科學意識等多方面,排除智力因素,以發展性要求評價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三、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 開題活動任務:通過真實故事的引入:“老師家中來了一窩斑鳩”,激發關于研究鳥類的興趣,確定“春天,我和鳥兒有個約會的”主題,激發學生思考,引出學生的小組合作主題。分組活動主題建議:1.調查自己熟悉或喜愛的鳥兒的理想生存環境;2.進行“當地鳥的生存現狀”調查;3.探究怎樣的鳥窩吸引鳥,開展“為鳥兒安一個家”實踐活動4.通過網絡、平板、書籍等資料收集,分析鳥類和人類的關系。第二階段 實施活動任務:1.組織學生對本組主題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實踐、調查、研究,初步能用自已的話說出鳥與生態環境之間密切關系。2.參加白塔湖愛鳥周啟動儀式,調查鳥的種類,調查鳥類生存環境,獲取第一手資料。3.組織學生制作鳥窩,討論鳥窩的最佳安放地,并安放鳥窩。活動建議:1.實踐(1)參加白塔湖愛鳥周啟動儀式,感受愛鳥護鳥氛圍。(2)參觀鳥類博物館,請講解員阿姨介紹鳥類。(3)進入小區等地實地調查周邊鳥類的品種和叫聲。(4)制作鳥窩,安放鳥窩。(5)組織校內的愛鳥專家報告。2.調查(1)進行兩個方面內容的調查: 一是讓學生收集資料調查自己熟悉或喜愛的鳥的理想生存環境; 二是組織學生進行“當地鳥的生存現狀”調查,可組織學生到學校里、飯店、大街上、家庭里等地調查鳥的生存現狀。(2)注意事項:活動過程中爭取得到鳥類專家的幫助和指導。活動中注意安全。作好活動記錄,有條件的可拍攝照片、視頻等影像資料。3.討論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開展階段性成果交流匯報,學生嘗試分析和討論收集到的資料,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課進行二次分解,進行深入研究。4.制作根據調查所得,設計制作鳥窩,并選擇最適合的鳥窩安放地。第三階段 總結(一師一優課錄像內容)活動任務:1.整理前階段的社會實施活動成果,匯報總結,結合生成將活動進行拓展延伸。2.通過各組的交流匯報,獲得愛鳥護鳥的四大策略方法,提升學生愛鳥護鳥意識。3.將所學發揮出社會效益,讓更多人參與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中。活動準備:1.將前期活動過程的照片制作成燈片和視頻短片;2.將活動的調查和討論成果制作成科普小報、海報等;3.將探究性成果形成調查報告、研究小論文等;4.邀請諸暨愛鳥人士到現場分享拍鳥故事和鳥類的生存現狀,現身說法愛鳥護鳥。活動過程:一、回顧,呈現社會實踐階段成果1.師生互動:回憶第一次見到的小斑鳩,了解學生對于斑鳩的知識了解,引入本次實踐活動的總結匯報。2.視頻回顧:剪輯前階段的實踐活動,將照片視頻制作成VCR,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身影,并回憶自己參與過的實踐,激發學生的匯報興趣。二、匯報,秀出自己的實踐成果結合活動研究記錄表匯報成果,內容包括:活動過程的回顧,內容展示,小組的總結,遇到困難,怎么解決,花絮,故事等。第一組:實踐主題:鳥類和人類的關系研究實踐內容:1.鳥類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界綠色植物方面作用很大。(益鳥介紹、捉蟲數量)2.鳥可以向人們預報農時季節。(介紹杜鵑、鷓鴣)3.鳥類有美麗的羽毛,還有婉轉嘹亮的鳴聲,各種各樣有關鳥的傳說,都是文人墨客吟頌的主題。(小組詩歌朗誦)實踐結論:任何一種鳥類的消失,對于人類以及子孫后代都是有害無益的。第二組:實踐主題:當地常見鳥的種類調查實踐過程:1.調查小區周邊的鳥類(照片、視頻記錄)2.調查資料,走訪老師,家長3.考察白塔湖濕地公園,參觀鳥類展覽館,采訪了解說員阿姨,獲得確切信息。實踐結論:白塔湖濕地公園內的鳥類有120種,其中水鳥35種,林鳥85種。目前可以代表諸暨鳥類的品種。第三組:實踐主題:怎樣的鳥窩才能吸引鳥實踐過程:1.小組討論怎樣的鳥窩才能吸引鳥兒;2. 設計鳥窩,選出有可行性的進行制作;3. 對制作好的鳥窩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進行二次修改;4. 鳥窩安放位置的選擇,將制作好的鳥窩進行安放;5. 開展“人工鳥窩是否能吸引鳥兒入駐”的小主題研究——實踐結論:1.鳥窩制作要求:安全、牢固、防雨、通風2.鳥窩安放位置選擇:隱蔽性好一些,不容易被傷害到的地方注意點:實踐中要突出合作和解決困難的方法指導。第四組:實踐主題:調查當地鳥類的生存現狀實踐過程:1.資料調查鳥類的生存現狀。2.調查采訪周邊人群對鳥類生存現狀不容樂觀的原因。3.調查目前瀕臨滅絕的鳥類實踐結論:鳥類現狀不容樂觀,主要原因有環境不好、光污染、食物缺少、工業污染等等。三、提升,形成愛鳥護鳥策略1.辦公室來了紅嘴相思鳥,肯定鳥兒需要人工鳥窩。2.邀請諸暨愛鳥老頑童酈爺爺用自己愛鳥拍鳥的經歷告訴大家如何愛鳥護鳥。3.討論保護鳥類所采取的保護措施,根據學生回答形成愛鳥護鳥四大策略,完成板書。四、總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內化到心1.總結評價:說說每個同學在活動中的收獲,升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自我評價:(1)利用網絡問卷從“認識自我、參與實踐、尊重自然、實踐探究”四方面設計學生實踐活動自我評價表:自我評價表序號 評價內容 獲得星數1 活動中我有團隊精神,守時守紀。 ☆☆☆☆☆2 我能明確自己的職責與任務,與同學分工合作。 ☆☆☆☆☆3 我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我通過設計鳥窩圖、做鳥窩、寫調查報告、制作小報、照片視頻記錄等方式展現自己在活動中的觀察與思考。 ☆☆☆☆☆5 我嘗試參與采訪,并注重采訪禮儀。 ☆☆☆☆☆6 我參與了社區調查、實地考察、采訪等社會實踐,戶外活動中,能保證自己安全。 ☆☆☆☆☆7 我有自覺的愛鳥護鳥行動,身體力行,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 ☆☆☆☆☆8 我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根據需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實踐活動,嘗試解決問題。 ☆☆☆☆☆9 我有好奇心,在活動中有創造力。 ☆☆☆☆☆10 我在活動中認識的鳥類有: 1種(1星)2種(2星)3種(3星)4種(4星)5種以上(5星) ☆☆☆☆☆評價 評價參考:20-30星:繼續努力! 31-40星:很好! 41-50星 棒級了!(2)利用學生學習終端平板當堂完成,做出自我評價。(3)數據收集,教師評價,充分鼓勵每個學生積極發展。3.他人評價:微信呈現家人、社會、班主任對活動的整體評價。五、延伸:讓每一只鳥兒都有家1.活動結束,但是探究沒有結束,鼓勵學生繼續進行鳥類的研究。2.期待每一只鳥兒都有自己的家,期待小斑鳩明年入住我們的人工鳥窩。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