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7.垂露豎教學目標 1、認識垂露豎的形態特點2、掌握垂露豎的運筆方法和步驟3、按照垂露豎筆畫的書寫方法描仿課文中的例字。教學重點 垂露豎的書寫方法。教學難點 描仿好以垂露豎組合的兩個例字。信息整合點 多媒體教學過程與方法一、組織教學:1穩定學生情緒,檢查學生學習用具2展示課前學生收集的資料:垂露豎是書法中豎的一種寫法,其收筆以回鋒呈“垂露”狀(形如下落的露珠),成為垂露豎。“垂露”豎畫無論起筆是方、是圓,收筆方法相同。常用方式為“提筆自右往左回到筆畫中再收筆”,另一種收筆方法是“提筆自左往右回到筆畫中收筆。二、引入新課:1.出示課文的范字掛圖,讓學生認識范字的筆畫,哪些是學過的,哪些是沒有學過的。三、講授新課:1、出示垂露豎的筆畫,讓學生觀察筆畫的形態特點,師總結特點,學生齊讀。2、出示垂露豎的運筆方法掛圖,引導學生分析筆畫的書寫順序。豎畫的收筆方向涉及到豎畫的態勢及筆意的連貫問題。豎畫的收筆方向必須與下一個筆畫的起筆關聯。如果豎畫的下一個筆畫的起筆在豎畫的左邊,則豎畫的收筆應該由右往左收;如果豎畫的下一個筆畫的起筆在豎畫的右邊,則收筆應該由左往右收,筆畫與筆畫之間才能呼應貫氣。以垂露出現的字較多 ,如木、下、川等字。1、字的最后一筆長豎,是這個字的主要筆畫的話,一般來說多用懸針豎。假如另有與它平行的撇、豎,則用垂露豎。如:十、中等,可用懸針豎,而川、介、淵等,則用垂露豎。2、字的右半部分的長豎,宜用懸針豎,如: 都、卻、聽等;左邊的長豎宜用垂露豎,如:隨、收、社等。3、筆畫過少的部位宜用垂露豎,如,右邊只有一豎的“引”、下面只有一豎的“個”。4、雖是一個字的主要筆畫,但并不是最后一筆的長豎,只能用垂露豎。如:不、下、木。5、左右都有長豎的,左垂露、右懸針。如:神。6、在不能確定用哪一種時,選擇用垂露豎,輕易不要用懸針豎。因為懸針豎可以寫成垂露豎,如:年、卯。而將不該用懸針豎的地方寫成懸針則會很刺眼。4、教師講解示范筆畫的寫法。說一說“垂露豎”的寫法:垂露豎是歐體楷書中最常見的豎,一般出現在一個字的中間位置,以支撐這個字保持平衡。同橫的寫法相反,寫豎要橫向切筆入,再轉而下行,到末端微微加力,隨后提筆收鋒。寫垂露豎還要注意筆畫的粗細變化,兩頭略粗、中間略細,表現出向內弓的邊沿曲線,倘若呈現上下一般粗,則略顯呆滯。5、組織學生練習垂露豎的筆畫,教師巡視指導。6、組織學生觀察課文中的例字,引導分析它們的組合規律。7、教師范寫例字。8、學生描仿寫字,教師巡視指導。四、課堂小結:1、在今后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能認真觀察每一個字的結構,把字寫對寫好。板書設計:7.垂露豎下 住 生按,提筆回收。課后反思:學生們又進一步的認識了垂露豎的書寫特點,能較好的掌握,并能正確的書寫,今后還應會繼續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