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學案《文化生活》第五課:文化創新【學習目標】1、理解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根本途徑;文化創新的作用 文化創新的途徑2、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 如何在文化創新中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錯誤傾向【學習重難點】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辯證認識、文化繼承與發展的辯證關系【學習過程】一、什么是文化創新1、文化發展的實質就是在于_____________。2、文化創新與社會實踐的關系社會實踐決定________________;社會實踐是____________ 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為什么要進行文化創新1、必要性(原因)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動力。②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先進、健康的文化會_______________,所以要發展先進文化。而文化發展的實質就是文化創新。2、重要性①作用:文化創新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意義: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的重要保證。三、如何創新1、_______________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新的主體。2、文化創新的途徑(1)根本途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本途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待傳統文化)為什么: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 ,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 ,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待外來文化)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 、 和 ,可以學習和吸引各民族 ,發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間 ,可以“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能夠突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 。 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如何做:在文化交流、借鑒和融合的過程中,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和科學分析的態度,必須以____________________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a、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b、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絕接受其他文化)c、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否定傳統文化)【知識清單】1、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2、文化創新的必要性: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3、文化創新與社會實踐的關系 ;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有決定作用:(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4、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意義:(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5、文化創新(社會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6、如何進行文化創新:(★★★)(1)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要深入人民群眾當中,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2)根本途徑(實踐):立足于社會實踐。(3)基本途徑之一(古今):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注意兩個要求:a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b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4)基本途徑之二(中外):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文化創新必須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做到博采眾長。態度: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取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原則: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5)、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反對兩個錯誤傾向: a 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如夜郎自大、唯我獨尊) b反對“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 (如全盤西化、妄自菲薄)7、第二單元綜合探究:建立“學習型社會”(1)建立“學習型社會”已被確立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2)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3)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課后作業】一、最佳選擇題:1.文化創新是 ( ) A.文化發展的實質 B.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C.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D.在創作中實現的2.近20年來,約有7000條新詞產生,如外資企業、知識經濟、電子郵件、多媒體、軟件、信用卡、再就業等,這一事實說明 ( ) A.人類文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B.人類文化來自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C.人類文化是人腦主觀自生的 D.人類文化先于人類實踐活動3.文化創新的檢驗標準是 ( ) A.消費者的心理 B.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 C.廣大文化工作者的愛好 D.社會實踐4.文化創造的主體是 ( ) A.文化工作者 B.新聞、出版、圖書、電視行業人員 C.先進人物 D.人民群眾5.下列對文化創新的看法,正確的是 ( )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內在動力 ③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④文化創新有利于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下列關于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關系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文化自身的繼承和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 B.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 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D.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7.蘇軾在《石鐘山記》一文中就士大夫沒有正確認識到“鐘聲”產生的原因時提出:“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這告訴我們(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C.認識正確與否只能通過實踐來檢驗 D.一個人要有所知,必須要親自去實踐8.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表現在 ( ) A.繼承傳統 B.體現時代精神 C.文化獵奇 D.文化外在包裝9.下列說法屬于文化創新基本途徑的是①社會實踐 ②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③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④博采眾長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博采眾長表明文化創新應該 ( )A.堅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融合 B.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合作 C.創造不同民族文化展開競爭的環境 D.體現時代精神11.下列關于文化交流、借鑒和融合的理解正確的是①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 ③在文化交流、借鑒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 ④文化競爭又排斥文化合作的過程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毛澤東主席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指出:“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于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在這里,毛澤東主席批評的這批人實際上是犯了 的錯誤。 A.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 B.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C.守舊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 D.封閉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13.在我國現階段,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這是因為①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和先進文化建設的唯一源泉 ②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③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棄傳統而從頭開始 ④離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14(2011高考安徽卷8)中國既是茶的故鄉,又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人們在長期的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禮、茶藝、茶道和茶理等在內的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發展不斷豐富著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這說明①文化引導和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③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主體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中華文化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5(2011高考上海文綜卷19)產生于西漢時期的儋州調聲,是儋州人民自己創造的原生態歌謠,直到今天仍流傳于海南省儋州一帶,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這表明①傳統文化具有區域性 ②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③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④傳統文化具有先進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6、(2010高考·北京卷24)文化是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隨著網絡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網絡電視、手機報、電子書等新媒體日益深入人們的生活,催生了數字出版等新的文化產業。這說明,技術是 ①文化創新的不確定因素 ②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多樣性產生的根源 ④推動大眾傳媒發展的基礎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二、綜合探究17、背景材料:靈感在藝術創造活動中是一個重要的心理現象,蘇軾描寫文與可寫竹時說:“見其所欲畫……振筆直追…少縱即逝”。靈感往往是突然爆發的,靈感出現使創作者如虎添翼,揮灑自如,遠遠超出平素能力。辨題:文化創新來自創作者的靈感,主要依靠文化創作者的聰明才智。18.“全聚德”、“東來順”、“成亨酒店”等是全國知名的中華老字號,這些百年老店,歷經滄桑,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經久不衰。老字號的生命力就在于創新,除了結構創新、制度創新以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創新。老字號的文化創新有繼承問題,也有個融合問題。就是在繼承老字號蘊涵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合現代優秀的文化,如“包裝文化”、廣告文化和經營理念等,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形成“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鏈”。充分運用文化鏈這個手段,使老字號在新時期持續煥發著新的活力。閱讀上面材料,從文化的角度我們可得到哪些啟示?005答案: BBDBB BBBDA DCBCC A17.(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2)①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節祭拜活動集中展示了人們對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懷念情感。②對待民族節日應該在繼承中發展。我們對傳統節日的繼承,無論在形式和內容上都要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③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網絡方式對先烈、先人進行文明科學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18.(1)①立足社會實踐,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要不斷發展創新。②著眼于繼承,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③著眼于發展,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體現時代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